ChatGPT歷史知識測試 : 死皮賴臉,錯誤百出 | 盛嘉麟

我最近測試了ChatGPT有關歷史的知識,
結果ChatGPT 露出原形,不但知識有限,回答內容錯誤百出;
而且不懂裝懂,煞有其事的回答你,想要騙人;
一旦我指出它的錯誤,它還會死皮賴臉的自找台階下台。
其實它回的14項案件一大半都是錯的,我沒時間去跟它扯。
讓我感覺ChatGPT並不像新聞上吹噓的那麼厲害,想取代人類,尚遠。


以下是今天的例子

【一本正經】
盛問:請列出海牙國際刑事法院處理的案件
GPT:國際刑事法院成立於2002年,是一個獨立的國際司法機構,負責調查和起訴罪行嚴重的個人,例如戰爭罪、種族滅絕罪和反人類罪等,以下是一些國際刑事法院處理的重要案件:

  1. 打擊剛果民主共和國領導人犯罪(2002年)
  2. 赤道幾内亞訴塞内加爾(2002年)
  3. 剛果民主共和國訴烏干達(2005年)
  4. 索馬里訴肯尼亞(2010年)
  5. 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被捕案(2011年)
  6. 肯尼亞大選後暴力案件(2012年)
  7. 中非共和國局势(2012年)
  8. 阿爾巴尼亞前內政部長薩拉馬•伊希斯基被捕案(2014年)
  9. 核武器計畫涉嫌協助案(伊朗訴美国)(2016年)
  10. 穆阿邁爾•加達菲戰爭罪案(2016年)
  11.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反毒戰爭案(2018年)
  12. 緬甸羅興亞人遭受的暴力迫害案(2019年)
  13. 以色列涉嫌戰爭罪案(2019年)
  14. 薩科齊被控賄賂案(2021年)

需要注意的是,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只涉及國家之間的罪行,而不包括個人犯罪的民事訴訟。

【有點扯蛋】
盛問: 為什麼沒有看到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的案件
GPT: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曾被國際刑事法院起訴,但在審判前於2006年去世,因此没有進行審判。然而,米洛舍維奇的死並没有使得他的案件结束;在他死亡後,國際刑事法院發表了一份决定,認為他在起訴前去世,並不影響對他的罪行進行公開審判的合法性,因此該案仍被視為國際刑事法院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案件。

【錯誤百出】
盛問: 14.薩科齊被控賄賂案(2021年)是法國巴黎刑事法庭的判決,怎麼會扯上國際刑事法院?
GPT:感謝指正,您說得對;薩科齊被控賄賂案,是法國巴黎刑事法庭審理的案件,和國際刑事法院没有直接的關係。我之前的回答有誤,抱歉給您帶來困惑。

【 死皮賴臉】
盛問: 你的回答 10. 穆阿邁爾•加達菲戰爭罪案(2016年)也是錯誤的。
GPT:非常抱歉,您說得對。我之前的回答中提到的穆阿邁爾•加達菲戰爭罪案是錯誤的;國際刑事法院確實曾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反毒戰爭提出指控,但並没有對加達菲提出指控。感謝您的指正,我會努力提高回答的準確性。

知行知變見智慧 | 許川海

在此資訊氾濫知識混淆的當代,一項人工智能興起,剝奪人類生存權的威脅被發現,許多人對此發表不同見識,談到某些人可能失業的危機,某些事業生機的轉變,以及其他變化和應變。這屬於人類技能和智能的挑戰,也是生活和生存的挑戰,正在考驗我們警覺變化能力和應變的智慧!你可有察覺?是否會嗤之以鼻?還是會擔心?可有應變和脫險的措施?會怎麼預防與運作?

最近讀到ChatGPT的報導,知道AI正在替代人們做事,在不久的將來,將取代人類的工作,拿走人們謀生的職場和生計。名人李開復更明確地指出,最可能被取代的工作有:一、電話行銷員或電話銷售;二、客戶服務;三、倉庫工人;四、出納和運營人員;五、電話接線員;六、出納員和收銀員;七、速食店員;八、洗碗工;九、生產線質檢員;十、快遞員。這看來沒什麼,一九九一年我在美商台灣分公司服務時遇裁員,被拿掉的有財務長和財務部,秘書、總務、接線生和內勤人員,比照之下似乎沒多大差異,但是再看下面論述又不同。

李開復又說:有些工作看上去是金飯碗,其實危機四伏,包括:1. 銷售與市場研究;2. 保險理賠員;3. 保安人員;4. 卡車司機;5. 消費者貸款受理人;6. 財經和體育記者;7. 記帳員與財務分析師;8. 水果採摘者;9. 專業投資人員;10. 放射科醫師。這一下關聯性和想像的許多工作,都沒人會給付薪酬,那人們該怎麼辦?該怎麼自救?看來只有挑戰自我的智慧,怎麼應變、創新和轉型?

人無壓力、近憂、受困、失敗、挫折、疑惑、遭遇、挑戰、不便、不滿等,不會觸動腦筋,不會滋生智慧,不會創新、應變和轉型。順著知識智慧流程,知道物品有些什麼功能,能做些什麼事,是怎樣製作而成,再辨識它有什麼不如人,有什麼不能做,因知而識,就可以規劃,如何改造創新,或用它做些甚麼工作,淘汰些甚麼人或事,找到自己應變的路。轉換到其他的人事物,轉型的概念油然而生?人各有各的知,由知而識,再與別人交流見識,同樣也能創新智慧之路。

想到自己的工作或事業,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消失,是否想到該如何轉型?如何改造自我能力和轉換自我的生存空間?譬如自己所接觸的生意和市場,可有相關可做的商品?於是傳統電腦有了工業電腦的產製和創新;譬如產製手機與平板電腦,看到退休老人賦閒在家無事可做,是否想到設計一款高齡專用平價工具,轉型做高齡用品生意?轉型是轉換市場,變更服務的對象,只是需求稍有變化,得重新定位商品和服務,不能死守一個窩一條路不變。

工作消失了,但需求還在,只是被工具取代了。總機或接線生不在了,你是否經常被銀行、機構或單位的電話答錄機惹怒?過五關斬六將層層地按鈕,最後還得乾等電話中的服務員接聽?我們會想到常聽的字眼「升級」,既然需求還在,只是被工具取代,那麼我們只要把工作升級,把品質和服務提升,再創新工具、創新工作、創新服務、創新通路,是否會有生機?被取代或霸佔的需求或市場,不都還在?創新或轉型只是變易,挑戰我們的智慧,運用我們大腦思考,經營我們的知識,人工智能就不能完全搶走我們的工作,畢竟人類的大腦只用了80%!

ChatGPT

誰是電動車產業的明星 ? | 盛嘉麟

我最討厭的就是商家用模稜兩可的誤導廣告。譬如下面的這一篇文宣,標題是「NISSAN不用充電的電動車」,危言聳聽的來模糊你的眼睛,讓你以為這是最新一代不用充電的電動車,並且惡意的說這是日本NISSAN的三大黑科技,利用國人對日本高科技的崇拜心理,相信這款汽車是新一代的未來電動車。

我們應該用科普的常識想一想,電動車的動力來源是電池,電池不需要充電怎麼可能?即使更換電池也只能算是一種快速的充電的方法,仍然需要更換電池時間,需要電池更換站,怎麼能說成不用充電?

對電動車有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電動車有三個階段,也就是有三種電動車:

1)油電混合動力車,使用燃油驅動內燃機加上電池驅動馬達的混合電動車。有電用電,電用完了就用內燃機引擎,引擎一面驅動,一面充電,這樣解決了缺乏充電站的問題,但是一部汽車兩套動力系統(引擎帶動及馬達帶動),結構太複雜,成本昂貴,維修困難,流行不了多久就漸漸出局了。

2)引擎發電動力車,有一個只管充電,不管驅動的,小小的高效率的內燃機引擎,汽車實際上完全是馬達帶動,沒有昂貴的引擎帶動,這樣就簡化了複雜的雙動力系統。而且只管充電的小小的內燃機引擎是設定在最高效率的固定轉速,沒有變速系統,簡單廉價,不依賴充電站。但仍然是使用燃油引擎的汽車,在市區排放二氧化碳,而且燃油引擎的效率一般是30%,最厲害的也不到40%,而馬達帶動的效率高達95%,這種引擎發電動力車不是發展電動車的最終目的。

3)真正電動車,完全依賴電池驅動馬達的汽車,優點是只有馬達帶動,結構簡單廉價,而且電力來源不限於排放二氧化碳污染空氣的燃煤燃油發電廠,可以是綠色能源,這是全球發展電動車的目的。其重大缺點是需要普及的充電站,需要快速的充電時間,需要遠程續航力的電池。現在中美德日韓等汽車生產大國就是在拚比廣設充電站的投資,在拚比更進步的電池,能夠產出快速充電,續航力強大,安全可靠的電池。

目前中、美、德、日、韓五國之間的競爭,中國已經打敗了美國的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公司,特斯拉電動車最大的生產基地在中國上海,用的電池是中國的寧德時代公司製造的電池,最大的銷售市場也在中國,最近競爭的結果迫使特斯拉電動車大幅降價10%以上。美國的電動車第二龍頭福特公司也和寧德時代公司合作,在美國製造優質的磷酸鐵鋰電池。德國的電動車龍頭 Volkswagen 在中國有33家工廠,是電動車最大的生產基地。其它的日本、韓國的電動車都只是排在後面的小咖。

中國的電動車產業,無論在品質、品牌、產量、銷售、電池,都執世界的牛耳,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包括比亞迪BYD、寧德時代CATL,加上蔚來汽車、小米汽車、小鹏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等等,都將是21世紀的明星。電池革命、市場規模、劇烈競爭、品牌自主、引進技術、不斷創新、半導體自主,投資建設了約四百萬個充電站,這都是中國的電動車產業無與倫比的環境及條件,蓄勢待發,面臨井噴。

回到這篇文章「NISSAN不用充電的電動車」,這是一款過時的,快要被淘汰的引擎發電動力車。日產NISSAN汽車公司在激烈競爭的電動車產業裡只能算是小咖,所謂日本NISSAN的三大黑科技,更是可笑的忽悠話術。

NISSAN「不用充電的電動車」 X-TRAIL e-POWER全新奢華駕馭體驗

ChatGPT如何?我的簡單實測結果 | 盛嘉麟

微軟推出的新智能軟件 ChatGPT,廣告打得喧天價響,問世兩個星期就獲得兩億用戶,超過過去所有網路的記錄。現在谷哥(Google)、百度也將緊跟推出類似的AI 智能軟件。

 ChatGPT可以回答你一切的問題,如果你给它一個題目,它能回應你一篇整理好的文章。目前 ChatGPT也可以回應中文,但是英文瞬間回答,中文要停頓好幾秒。今天我上去用中英文都試了一下,分享大家。

我問:How good do you think the Chinese made aircraft C919?

它答:The Chinese-made Comac C919 is a single-aisle, narrow-body passenger aircraft that was designed to compete with other popular models such as the Airbus A320 and the Boeing 737. The C919 has received mixed reviews, with some praising it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capabilities, while others express concerns about its reliability and safety.
In terms of its design and technology, the C919 has many features that are on par with other modern aircraft, including a spacious and fuel-efficient cabin, advanced avionics, and a lightweight structure. It is also equipped with cutting-edge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such as fly-by-wire control, an all-glass cockpit, and a digital maintenance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also concerns about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919, as well as the country’s overall aerospace industry. Despite the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in the industry, China still lacks the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of established aerospace companies such as Boeing and Airbus, which have been in the business for many decades.
In conclusion, the C919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competitive player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but it remains to be seen how well it will perform in the long run and whether it can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and skepticism that come with being a new entrant in the market.

我問:中國製造的C919怎麼樣?

它答: 中國製造的C919是中國國內最大的商用飛機項目之一。它是一種中型客機,由中國國有航空製造公司中國商飛公司(COMAC)開發。
C919在設計和技術上採用了先進的技術,使用了大量國內生產的部件,這為中國的航空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
在測試和試飛階段,C919表現出了良好的性能,並已開始預定和交付。
儘管C919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它在現階段已經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總的來說,C919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項目,它不僅對中國航空產業產生了積極影響,而且為中國航空製造業提供了新的機會。

我的評論:

因為ChatGPT只能根據收集到的全球雲端智庫提供回應,不作自己的判斷,所以C919的英文資訊負面較多,中文資訊正面較多。

關於C919,英文的答案相當穩妥公平,但它只能根據西方的工業經驗來判斷中國的C919,不能瞭解中國超趕的決心與毅力。

ChatGPT 隻字不提中國已經開發了長江一號CJ-1000A引擎,是一款高涵道比渦扇噴氣式發動機,現正在測試中,預期2024年將用於中國商飛C919之上,取代目前美國、法國聯合的CFM公司製造的LEAP-1C引擎。

所以 ChatGPT 的能力仍然不足以取代人類所有的能力和知識,但足以幫助學生寫一篇碩士博士論文。

開發者     OpenAI

類型          聊天機器人

美國扶植印度半導體產業,準備放棄台灣 | 郭譽申

去年底台積電移轉了一些人員和設備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5奈米新晶圓廠,成為眾人矚目的大新聞,讓台灣人警覺到,護國神山可能被淘空,因此損害台灣的經濟和國家安全。當大家看到大新聞時,是木已成舟啊!要能有先見之明,則需要注意一些沒人關注的小新聞,如:

中國時報:美聯手印太夥伴 期降低對台灣晶片依賴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美國政府正考慮與印度在某些製造業展開合作,以提升應對中國的競爭力。她透露3月將率幾位美國企業執行長訪印,討論美印在半導體晶片製造方面結盟的事宜。』…『上月底,印度總理莫迪的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率團訪美,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和雷蒙多等官員會晤,雙方並宣布啟動「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iCET),拜登希望這將有助於兩國在軍事裝備、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等方面與中國競爭。』

簡單說,美國認為對台灣生產的晶片過於依賴,影響其國家安全(怕爆發台海戰爭,毀掉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因此不僅要求台積電到美國投資興建晶圓廠,也要扶植印度的半導體產業,以取代依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並與中國大陸競爭。

張忠謀已指出,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遠高於台灣,當然也高於南韓和中國大陸,因此美國要獨力重振其半導體產業,以取代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不實際的,需要大量的、不可承擔的政府補貼。於是美國規畫投資及扶植印度的半導體產業,以降低生產成本。結合美國的規畫、設計和創新能力以及印度的低生產成本,這看來是可行的方案(印裔美國人實力很可觀),很可能大幅削弱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雖然需要花較長時間從頭做起。

美國扶植印度的半導體產業,顯示它取代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堅定決心,很不利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和經濟,也不利於台灣的國家安全。前者就不必說了,關於後者,筆者在前文《審視美國可能保台的原因,靠得住嗎?》列舉了美國可能保衛台灣的原因有三:

一. 台灣是美國自由民主同盟的一員。
二.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提供了美國所不可或缺的大部份的高階晶片。
三. 美國為了保持它世界唯一霸權的威望。

原因一和三都比較抽象,很靠不住(見上文);只有原因二攸關具體的重大利益,是台灣主要的籌碼。現在美國規畫投資及扶植印度的半導體產業,以取代依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表示台灣的主要籌碼將逐漸消失,因此美國未來沒有必要保衛台灣了。美國已經準備放棄台灣,然而很多台灣人卻還在仰望、依賴美國!

逃離帝國導致現代經濟大分流 | 郭譽申

出生於奧地利的史丹佛大學教授Walter Scheidel出版 [1],講述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被稱為大逃離(逃離帝國)和第一次大分流(歐洲與其他世界分流),歐洲不曾再出現統一的大帝國,而長期保持多中心的列國體系,最後因此產生工業革命,並開啟第二次大分流,即現代經濟的大分流。

書中也比較列國體系與統一帝國(多以中國為例)的差異,並主張統一帝國不太可能產生工業革命的大突破,因此回答了「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作者首先以一些歷史數據呈現歐洲的獨特性,歐洲不像其他地區,在歷史上少有大帝國而是長期的列國林立。他然後講述,羅馬從興起到據有大半個歐洲,再到滅亡的歷史,以及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直到近代,歐洲的歷史。結論是,羅馬帝國的興起有不少特殊的優勢和機緣,因此在歐洲再也無法複製而出現統一的帝國。

書中比較了歐洲和中國的差異,前者是國王、貴族、教會的分權體系,而後者是以官僚治國的中央集權體系。關於地理,歐洲有破碎曲折的海岸線、高聳阻隔的山脈,把歐洲分隔為多個發展區域,有助於形成列國體系;而中國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核心地區,後又以大運河聯通,成為一整個核心地區,而在核心地區内少有高山阻隔,因此適合統一帝國。

此外,歐洲僅有東歐鄰近歐亞大草原,而其他部份都被山脈阻隔遠離大草原,不像中國很鄰近歐亞大草原。早有研究論證,鄰近大草原的農業民族傾向於形成統一帝國,以對抗來自草原精於騎射的遊牧民族。


作者很偏愛多中心的列國體系,書中結語的最後一句話是「願大逃離長存。」多中心的歐洲列國體系最後產生了現代經濟的大分流,是歷史事實。然而列國體系卻未必優於統一帝國:

大逃離後,歐洲社會稍落後於中國近千年,到現代經濟的大分流才反轉。

如書中所述,「從1500年到1800年一共發生443場戰爭,平均每年發生1.5場。相較之下,從1350年到1800年,中國平均每年只發生0.2場戰爭。」戰爭是有助為科技的進步,然而是人類之福嗎?

現在的歐洲列國體系競爭不過美國帝國(參見《否認帝國的虛偽帝國》),因此組成歐盟。不是嗎?

中國在宋朝時達到文明發展的高峰,不幸南宋亡於野蠻的蒙古人,使中國文明受到重挫。假使南宋不亡於蒙古人,中國也有可能發生工業革命,及早進入現代經濟的轉型。(參見《為何工業革命沒始於中國?》)

[1] Walter Scheidel《大逃離:羅馬帝國滅亡如何開啟現代經濟大分流》衛城出版,2022。(Escape from Rome: The Failure of Empire and the Road to Prosperity, 2019)

中美的高科技競爭,各有何優勢? | 郭譽申

中美的高科技競爭,美國採取攻勢,而中國居於守勢。美國直接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如限制或禁止很多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出口到中國;另一方面以政府預算大量支助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如以《晶片法案》補貼半導體產業,以《通膨削減法案》補貼電動車、新能源產業。中美誰能勝出?現在還言之過早,但可以評估各自的優勢和已執行的政策。

美國的最大優勢是它有不少擁有高科技的盟國,包括日、韓和一些歐洲先進國家。美國目前的高科技產業未必強過中國,即使有領先也領先不多,但是加上其盟國,則確實領先中國一段差距。譬如:美國聯合其盟國共同限制或禁止高階半導體產品和技術出口到中國,才對中國造成較大的損害。

中國的最大優勢在於它仍有較高的經濟增長動能。今年由於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和整頓房地產產業,中國的經濟特別疲弱,現在它已大幅放寬防疫封控措施,並推出《金融16條》支持房地產產業,中國應該會很快恢復過去較高的經濟增長趨勢。

美國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會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嗎?幾乎不會。中國過去至今的經濟增長,高科技產業占比並不大,因此美國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或許能稍壓制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但對中國的整體經濟影響不大。

中國的另一優勢在於它半私有、半國有的經濟制度。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受到美國的打擊而難免有些受創,私有企業必定追求較短期的經營績效,因此對投資於受創的高科技產業會比較裹足不前。所幸中國有很多國有企業,在政府的指導之下,可以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而長期投資於風險較高的高科技產業。如上述,中國未來仍會有較高的經濟增長,因此中國的很多國有企業就有源源不絕的資源可以投資於高科技產業。

中國還有一明顯優勢乃是,中國大學培養出大量的科學和工程人員,人數比美國多得多,這些人彼此切磋和競爭,自然能產生很多優秀的人才。

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提供美國所需的大部份的高階晶片,美國擔心中國大陸可能統一台灣,不論和統或武統,即能得到台積電,並掐住美國的高階晶片供應,因此逼迫台積電到美國建廠生產高階晶片。這政策看似有益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其實不利於美國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如張忠謀所說,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大約高出在台灣生產成本的50%以上。因此,這政策將削弱台積電的整體競爭力,並拉近大陸半導體製造業與台積電的差距。美國只追求自利,似乎忘了台灣是其盟國,而削弱台積電不利於其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

中美的高科技競爭,美國的優勢是它有不少也擁有高科技的盟國。中國的優勢在於,它仍有較高的經濟增長動能,因此能夠通過國有企業源源不絕的投資於高科技產業;而且中國大學培養出大量的科學和工程人員,人數比美國多得多。美國逼迫台積電到美國建廠生產高階晶片,看似有益於其國家安全,其實不利於美國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

護台長老(張忠謀)的閒話一句 | 魏人偉

愚見謹供參考:

1.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閒話一句而定全局~

2. 金句:「台積電遷美成本多一半」。

3. 此句一出,使美國芯片戰略即刻破局。

4. 高明之處在於他沒說不配合遷美哦,這就是中華智慧~

5. 因為手機價格會暴漲,將引發全球眾怒~

6. 韓國的芯片有一大半業績依靠大陸,台積電答應遷美之後,韓國就得自己戴著頭盔往前衝,無論怎麼做都會斷掉一手一腳,還作球給大陸,又有由頭修理高麗棒子了~

7. 在台灣島內影響更深。首先確定停掉了高雄的7奈米廠,那麼房地產投資客不就斷頭了?那台南的廠咧?這些可都是深綠地區哦,再也沒有「史上最好的美台関係」囉,奪產之恨不共戴天呀~

8. 大陸正好借此良機"倒逼"芯片界能夠國產替代,好比吃下天山雪蓮,可使內力提升一甲子~

9. 這些外溢效應看在對岸同是讀中華古書的學霸領導眼中,自然是心領神會+愉快會晤了~

10. 見面寒暄更是搧了美國一個大耳括子,美國不是一直在恐嚇台灣武統武統的嗎?根本玩不過中國~

正是:
風波見慣操舟穩,
九天驚雷鎮鬼神,
靜如處子動脫兎,
大國博弈初破局。

科技高速發展,讓中國人找回民族自信 | 盛嘉麟

大多數人在討論中國科技進展能力的時候,往往眼光局限於一個關鍵瓶頸,無限誇大,營造中國人克服不了的印象。

譬如以前中國發展航空產業的時期,我大多數的朋友都聚焦於航空發動機的精密與困難,尤其是葉扇合金成份及單體結晶的困難度,都不相信中國人能克服。廿年後中國的渦扇,渦噴及渦槳發動機大放異彩,現在幾乎所有的國產軍機都用了國產的發動機。接著民航機C919使用美法合資的CFM公司的發動機又成了關切重點,再度營造中國人克服不了民航大飛機發動機的印象,殊不知中國早已開發建造了“長江一號”CJ-1000A的發動機,目前正在準備進行首飛測試,作為未來的備用。為了營造民航機C919國際合作,分享利潤,容易取得歐美適航證的目的,這幾年不會改用“長江一號”發動機,獨佔利潤。

中國開發北斗定位系統時,也同樣經過營造中國人做不到的印象。

如今遇到芯片產業的困難,同樣這些人又拿 EUV device 來說事,認為EUV是世界上最精密最高級的機器,是集物理化學之大成的機器,再來營造中國人恐怕無法製造的印象。

如果我們擴大視野,不要集中在EUV device 上鑽牛角尖,看看過去卅年的歷史,中國人沒有破不了的關卡。世界上最先進的G7國家,人口總和不到10億,中國人的集中智慧無人能擋。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kK9PO27I68306KIpIxiuaQ%3Ffbclid%3DIwAR3ILAd_Wlm-1kiP-8ibWJFlRqhf6EQOpCfot1TCVd5HfymYDDiD9UEy_Z0&h=AT3xSB-qQ1Pc0OAcxbgaKK4WgIUBD6cXzG1bEH1XhFtMRpNEdcrqKfp0MpsSDx8mSfc_lxTqUnRXAOQ8UocQumo3ZJ1OnM0bIBBJUpm4nGEBRoBgOSEGQxoY48WSUeicjM3x&

中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創新施工辦法 | 盛嘉麟

傳統的鐵路公路施工辦法就是貼著地面施工:

遇水架橋,逢山開洞,上上下下,彎彎曲曲;
遇水架的橋從水溝、小河、大河,大大小小的橋數以千計。
貼著地面施工,要收購千筆百筆的私有田地及建築物,勞民傷財,糾紛不斷,外加有人投機炒地皮,發了大財;
貼著地面施工,路基貼著地面,遇到大小積水,水淹路基,需要查道查軌,排除障礙。

新的中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施工辦法,不在地面施工:

逢山開洞,出洞就是高架路基,一直進到下一個山洞,整條道路坡度比較平緩;
高架路基直接跨過田地、荒野、村落、城鎮、水溝、小河、大河,幾乎不接觸地面;
大多直線進行,較少上上下下,彎彎曲曲,更沒有大大小小的橋樑;
整體施工的土方處理大為減少,成本降低;
不需要收購私有土地,勞民傷財,也斷了投機炒地皮;
遇到澇雨地面積水,通常淹不到高架路基,只需要檢查高架路基的安全。

外國能不能學?
非常困難,除非你有中國的基建產業群落。

長距離的高架路基,如同長距離的橋樑,工程費用一般遠超過貼地施工;
唯獨中國有大量生產超長度的工字鋼樑或超長度的鋼筋混凝土樑,價格非常低廉;
這些超長度的巨大的鋼樑或混凝土樑,必須從工廠運送到施工現場,沒有各種車輛也辦不到;
我看到現場施工,把巨大的鋼樑或混凝土樑緩緩架設到兩座橋墩上,沒有大型軌道起重機也辦不到;
這些施工車輛、軌道起重機,都要能通過已建成的道路或軌道(尤其指通過涵洞橋樑),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