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向維繫人類幸福的女人致敬 | 林定謀

女人決定了一個家的快樂…
若你父親娶錯了女人…
那麼你的童年將會生活在痛苦之中。
若你娶錯了女人…
那你的中年也將生活在痛苦中。
萬一你兒子再娶錯了女人…
那你將會在孤獨痛苦中了此殘生。

比爾·蓋茨在接受楊瀾採訪時,被問到他一生中最聰明的決定是創建微軟還是大舉公益慈善?
他回答都不是,找到合適的人結婚才是!
華倫·巴菲特曾經也談過,認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是跟什麼人結婚,而不是任何一筆投資。

選擇伴侶不僅是選擇一個人,更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女人決定了 上一代人的幸福,這一代人的快樂,下一代人的未來。

娶一位好太太旺三代,有智慧的男人:
應該讓你身邊的女人終身進修。
有智慧的女人:
應該把學習成長當作一生的必須課程!

女人決定了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
女人必須天天精緻才能譜寫人生精彩!

一個女人的氣質是知識累積出來的,
一個女人的靈性是音樂感受出來的,
一個女人的美麗是心靈散發出來的,
一個女人的健康是懂得珍惜出來的。
每一個女人都應該懂得不斷的成長,
因為:
你決定你男人的高點和孩子的起點!

在此謹向維繫全人類幸福的女人致敬!母親節快樂!

事件在文學作品裡所扮演的角色 | 張復

當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我們讀到的是一個或好幾個故事。每個故事是由一連串(或起碼一個)事件所組成。這些是我們所熟知的事情。我們比較不會注意的是,在一個故事裡所呈現的事件,它們之間應該還存在著很多並沒有被陳述的事件(例如,中間吃了幾頓飯,做了什麼夢等等)。然而我們不會被這些「遺漏」所干擾。我們覺得事情本來就是從這一個事件發展到那一個事件,中間是否存在著其他的事件一點都不重要,甚至如果被呈現了還會構成干擾。這其實也是我們回憶自己的過去所採用的方式。

感謝我們的大腦,能夠將連續的經驗切割成好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由出現在相同時空環境並且具有相同目的的活動所組成。有了這種切割的方式,我們才能夠在回憶裡撇去那些不相干的事件,聚焦在相干的事件上。我們陳述故事的方式其實就是我們回憶自己過往的方式。因此有人說,人生就是一本文學作品。好吧,一本未經編輯的文學作品。

然而,陳述故事有時不是為了呈現事情的前因後果。它還能發揮另一個功能,抒發我們的情緒。我們並不是在每一時刻都會回想自己的過去,而是在某些時刻,想起某些特定的往事。例如,我們在過生日的時候(特別是當別人都忘掉它的時候)會想起以前曾經度過的生日。我們跟老友見面的時候會相互詢問,上一次或者第一次在哪裡見面。我們回母校去參加畢業50年的聚會,會想起自己第一次走進這個校園所看到的情景,以及當時同學青嫩的模樣。

有情緒色彩的記憶會隨著每次的回想而加深情緒的成分。這是杏仁核(情緒中心)與海馬體(記憶中心)所共同發揮的效力,它們透過雙向溝通的方式而加強了彼此連結的力道。然而,當我們從一個事件喚起另一個事件,有時並不只喚回同一種型態的情緒。這是我們在某些文學作品裡所看到的特殊現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特別喜歡這樣的作品。

〈給要離家的女兒〉這首詩(請看《給要離家的女兒》)表現的就是這個特色。在詩裡面,我們讀到的是一位母親在女兒八歲的時候幫忙她練習騎腳踏車的回憶。然而有心的讀者都知道,這是這位母親在送別女兒時所想到的事情。因此,我們很容易體會,這兩個事件在詩人的腦海裡相互滲透。由離別,她想到相聚的過往。從這個回憶,她又體會到女兒終將離開她,展開獨立的生活,就像當時她把腳踏車騎出了媽媽的掌握,不但沒有如預期般地摔倒,反而越騎越遠,好像在用她甩動的頭髮向媽媽說再見。因此,這裡面流動著的是兩種情緒,透過了回憶(與寫作)而將它們揉合在同一個人的腦海裡。

如果我們回顧其他詩人的作品,我們也會看到兩種不同的情緒混合在兩個事件裡,一個是回憶的,一個是現實的。

例如,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裡面隱然出現了兩個事件。一個是國都(長安)被叛軍佔領以後所呈現的荒蕪,而另一個則是以往的繁華。這裡所透露的兩種不同的情緒是可以想像的。

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顯示的也是兩個事件與情緒的對比,亡國的傷感以及無憂無慮的過往。

張繼的〈楓橋夜泊〉呈現的是一種更為複雜的情感。表面上,它寫的是詩人在一個落霜的夜晚站在停泊的客船上,看著附近點著燈火的漁船,聽到遠處寺廟所傳來的鐘聲。它沒有交代詩人感觸的原因。然而讀者可以想像,這是一個過路的人,沒有投宿旅店,只打算在船上過夜,因此反而有機會注意到當地人不會特別留意的景象。在他的腦海裡所呈現的必然是兩個事件與情緒的對比,一個是過去居家生活的安逸,而另一個則是漂泊在外的寂寞。

事件能夠為文學作品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它們也能在我們的腦海裡發揮同樣的效果。

是誰孕育了台積電的基礎 | 丁紹傑

這些人孕育了台灣理工科的人才與師資,造就了今天的台積電。

1973年,剛從台大電機研究所畢業的林百里與溫世仁,接受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頒發的第一屆「青年獎章」,表揚他們設計出台灣第一部電腦。

1999年,新股王廣達電腦公司的董事長林百里,回台大母校演講,這是第一次公開演講,講的是他在台大的求學經歷與創業經驗,台大電機系畢業後,他考上台大電機系研究所碩士班,當時電腦的硬體技術非常少,他決定選修這個領域並參與製作迷你電腦,他慎重的提到他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張煋對他影響很大。

這位張煋教授何許人也?他1917年生,浙江紹興人,1940年,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同年,入空軍無綫電修理廠任技術員。1943年,任空軍雷達測向台台長。1944年,任空軍通信學校教官。抗戰勝利後,赴英國皇家空軍無線電研究所進修雷達工程。1952年,受訓於美軍空軍電子工程中心。回台灣後,任空軍通信學校電子訓練中心主任。1953年,任空軍總司令部電子處處長。1959年,任空軍指揮參謀大學研究發展系主任,並擔任海軍專科學院、陸軍理工學院、私立大同工學院、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等兼任教授。1963年退役,應聘為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專任教授。1967年,任美國布魯克林工藝大學客座教授一年,並進修電子計算機工程。嗣後在台大任教。

民國40~50年台灣各大學缺乏電機、電子教職人才,所以空軍應國家需要適時釋出人才,張煋教授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台大、成大、交大、清大許多理工科的教授大多來自空軍,故有「四大皆空」之說,這些教授培養了台灣理工科的人才,這些人才包括林百里、溫世仁、曹興城,同時也造就了台灣電子業及半導體業的基礎。

類似張煋,出自中央航空機械學校或空軍通信學校的大學教授,他們是大學畢業去報考的稱高級班,高級班每期都有淸華大學的畢業生報考,尤其是清華1944屆航空工程系的畢業生,幾乎全班投效空軍。我搜尋到30位,簡介如下:

林致平:機校高級班執教、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中興大學首任校長並創立台灣第一個應用數學系、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所長、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佛羅里達理工大學數學教授。

劉浩春:機校高級班執教、空軍通信器材修理廠廠長、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教育處長、國立成功大學教授、國立交通大學校長、中華民國教育部全國大學聯合招生考試主任委員。

李登梅:機校高級班1期、空軍供應司令部副司令、空軍機械學校第十任少將校長、國立成功大學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教授、華光工程公司總經理、臺灣航勤公司總經理。

呂鳳章:機校高級班1期、以交換學生身份至德國留學,畢業於阿亨工業大學,獲得德國國家特許工程師。回國後,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南聯合大學,曾任華夏塑膠公司董事長,華隆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

朱越生:機校高級班1期、航空領域專家、國立成功大學教授機械工程系系主任、1957年為成功大學創辦機械研究所,1965年,在成功大學工學院創辦工程科學系。

盛健:機校高級班1期、美國辛辛納提大學航空系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特約講座教授。

李永炤:機校高級班2期27年班、我國航空工業的先驅、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漢翔航空公司前身)中將主任、任內完成了介壽號、中興號教練機、UH-1H直昇機、中運機、F-5E戰鬥機等飛機的製造生產、也奠定了IDF戰機自製的堅實基礎。

朱芳秀:機校高級班2期27年班、新埔工專教授工業工程科主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聘機械工程名詞審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田長模:機校高級班3期27年班、國防部軍事工程局少將副局長、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

張璐:機校高級班4期28年班、中華民國空軍少將、國立成功大學教授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主任。

孫方鐸:機校高級班4期28年班、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創辦應用數學研究所首任所長及專任教授。

趙浡霖:機校高級班4期28年班、中原大學教授機械工程學系首任系主任、台北工專教授工業工程科主任。

葉上芃:機校高級班4期28年班、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機械工程學系系主任。

蕭汝淮:機校高級班4期28年班、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科首任科主任。

李家騵:機校高級班9期32年班、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少將副主任兼介壽一廠(飛機製造廠)廠長、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教授、中正理工學院首任航空系系主任、逢甲大學教授機械工程研究所首任所長。

郭鏡冰:機校高級班33年班、於空軍航空研究院電子組任內時發明「飛行生性向測量儀」,民國四十二年被選為國軍克難英雄並蒙蔣總統召見,國立中興大學教授、在校講授普通物理、理論力學、近代物理、熱力學等課程。

沈在崧:機校高級班畢業,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計算機與網路中心首任系主任。

蔡振鵬:機校高級班畢業,淡江大學教授航空系系主任。

果芸:機校正科班7期、台灣資訊產業界大老,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空軍後勤管制中心主任、國防管理學校在台創校校長、駐美國軍事採購團團長、中華民國經濟部資策會執行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神通電腦董事長,對臺灣資訊科技擁有重大貢獻。

李文寶:通校正科班9期38年班、美國電機、哲學雙博士學位,中華民國國防部通信電子資訊局中將局長,榮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丹:通校高級班執教、空軍電台台長、國立成功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台北工專校長、國立交通大學教授電子研究所奠基人之一(排位第一)、逢甲大學機電系創始人系主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常務次長。

張去疑:清華大學電機系畢業,通校電子組組長,曾赴英國、美國研習電子科學。歷任臺灣成功大學、交通大學工學院、清華大學教授20餘年,曾任交通大學研究所主任及教務長12年。先後兩次應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1975年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李順救:通校高級班2期34年班、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電子工程系首任系主任,兼任初創電機系系主任。

魏天柱:通校高級班2期34年班、國立交通大學教授。

孫邦治:通校高級班2期34年班、新埔工專教授電子系主任。

李育浩:通校高級班6期36年班、國立清華大學教授、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理事長,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長。

包白水:通校高級班9期39年班、國立交通大學教授。

張繼炎:通校高級班9期39年班、國立成功大學教授。

唐明道:通校正科班6期36年班、台灣著名原子科學家、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設立「唐明道獎學金」,以表彰他的功績,激勵青年攀登科學高峰。

楊正民:通校正科班10期39年班、教授、生物電子工程專家,曾在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紐約洛克菲勒大學任職客座教授。

另外:被譽為「台灣的科技教父」的李國鼎,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赴英國劍橋大學習物理,放棄博士學位返國投效空軍參加抗戰,民國二十七年任航空委員會防空學校照測總隊少校機械員及修理所所長。

以上31位並不包括空軍官校,空軍官校最有名的應該是華錫鈞將軍,介紹如下:

華錫鈞將軍,1925年生,空軍幼校第一期、空軍官校第二十六期畢業,美國普渡大學航空工程碩士、博士,哈佛大學高級管理班畢業。曾獲頒國軍寶鼎及雲麾等勛獎章二十三座、美國空軍飛行優異十字章、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獎章、普渡大學傑出校友、名列科技名人錄及世界名人錄。1948年至1964年任空軍飛行軍官,肩負台海兩岸第一線空防重任;後為黑貓中隊隊員,曾數度駕駛U-2戰機深入中國大陸,執行高空偵察任務。

【台南訊】民國101年7月9日,出身空軍幼校第一期、空軍官校第二十六期畢業、曾數度駕駛U-2戰機深入中國大陸執行高空偵察任務,並深度參與台灣軍用航空自製發展歷程,被譽稱為「IDF之父」的前總統府戰略顧問華錫鈞將軍,雖已從熱愛的職場退下來旅居美國,仍心繫國內航空工業的發展,6日透過前漢翔公司董事長邢有光的幫忙,把他畢生大部分積蓄新臺幣1500萬元捐贈給成大作為航空工業發展基金,義行可風。
今年87歲的華錫鈞將軍與成大的淵源,最早開始於民國59年,那時成大仍為「臺灣省立成功大學」,羅雲平博士為校長。在當時機械系系主任李克讓教授的邀請下,華將軍於59學年度在機械系研究所二年級碩士班開始授課,上學期開授「高速流動理論」之課程,下學期開授「磁性流體」之課程,教學認真,讓師生印象深刻。

這些為台灣這塊土地耕地的農夫,幾乎都過世了,為感念他們對台灣的奉獻,我撰寫此文,希望大家分享出去,做為感謝。

給要離家的女兒 | 張復

你八歲那年
我教你騎
腳踏車,
沿路邁開大步
傍著你,
你搖搖擺擺
坐兩個圓輪而去,
就自己圓著嘴
驚見你使勁兒
前行,順著彎曲的
公園小徑,那時
我一直等待
那砰然一聲
你摔下來,便
衝著追上去,
而你漸騎
漸遠,
漸小,漸易破損,
拼了命
踩上,踩下,尖聲
大笑,
頭髮甩動
在背後,像一方
手帕揮舞著
再見。

上面是琳達‧帕斯坦的詩,題目是〈給要離家的女兒〉。我採用的是彭鏡禧、夏燕生的翻譯,在此也向他們致上謝意。兩位高手的翻譯幫助我很快理解原詩的意思。我猜我跟很多讀者一樣,一看到標題就想讀這首詩,在讀的過程中又很快喜歡上它。然而為什麼它有這種動力?

作者雖然為她的詩訂下了〈給要離家的女兒〉這樣的標題,卻隻字未提自己的女兒將要離開家,也許是去異地就讀大學。然而有心的讀者都知道,這位母親是在送別女兒時浮現了曾經伴隨她練習騎腳踏車的景象,看著她搖搖擺擺地把車子騎出了媽媽的掌握,原先以為她很快會摔倒在半途,卻驚異地發現她越騎越遠,頭髮在背後擺動著,好像在揮舞著手帕跟媽媽說再見。

因此,我們都理解到,這裡其實有兩個事件。一個是現在的女兒將要離家奔赴自己的前程,另一個則是母親在她八歲時幫忙她練習騎腳踏車。「事件」是人類大腦所做的偉大發明。我們利用事件的架構將原本是連續的經驗切割成許多片段,每個片段由一組出現於相同時空環境並且具有相同目標的活動所構成。我們靠著事件來組成自己的回憶,也靠著它來構想自己或其他人的未來。因此我們使用事件的架構得以自由穿梭在過去與未來之間,使用它來流通我們的想像與情緒。同樣的,讀者也能夠在腦海裡建構這兩個事件所發生的情景,因而能夠不被這首詩裡所出現的時間與人物的含混而感到困惑。

在寫這個短文以前,我把上面那首詩送給很多朋友,並且驚訝又開心地發現,他們都像我一樣喜歡它,而且瞭解它的含意。因為,我相信,在他們的心裡出現了另外兩個事件。一個是我宣告了我女兒結婚的消息,另一個則是我隨後傳送了這首詩給他們。

Linda Pastan的原詩,可以在下面網頁讀到,To a Daughter Leaving Home

初窺尼泊爾 | 卓飛

從尼泊爾回來有一陣子了,什麼都沒有寫,讓心情慢慢的沈澱,只因猶沈浸在異鄉的徘徊,夢魂相依,戀戀不捨。

尼泊爾是個歷史古國,約十四萬平方公里,二千六百萬人,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

國家的資源並不豐富,沒有輕重工業的生產,僅靠觀光和手工藝品,維持經濟的運作,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貧乏。

這個國家氣候溫和,和台灣很像,我來的時候是初春的三月,比我想像的來得更溫暖些,大白天甚至一襲短袖的T恤就可以了,不過早晚還是有些涼意。

這裏的人,都皮膚黝黑,眼睛深邃,五官端正,男女都英俊和美麗,個性和善,樂天知命,很容易滿足,是個充滿歡樂的國度。

首都加德滿都,市容平凡,建築古舊,幾乎沒有什麼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街道曲折狹窄,斑駁難行,人車爭道,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交通很是紊亂。

但人眾雜沓,亂中有序,車水馬龍,商店櫛比,極目所見,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另有一種迷人的異國風情。

這次旅行,我規劃為四個段落:
加德滿都-奇特旺-波卡拉-藍毗尼-加德滿都。

首都城市加德滿都,它最能代表這個國家,從這裏,可以體會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內容,可以大略認識尼泊爾。

奇特旺,是國家公園,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尼泊爾語的意思是「叢林之心」,主要體驗的是一種野趣,是放鬆心情的行程。

波卡拉,遠眺魚尾峰,近覽費瓦湖,湖光山色,美得令人窒息,是世界最美的徒步旅遊之地,是心靈療癒之旅。

藍毗尼,是佛陀出生地,莊嚴肅穆,帶著虔敬之心,是趟宗教朝聖之旅。
最後再回到加德滿都,收拾好心情,輕鬆踏上歸途。
會將這些旅遊做個整理,陸續寫下感想和心得,做個報告和紀錄。

每次旅行,我都會有種感動,感動浩瀚的天地間,我們是如此的渺小,我們能四處探索尋幽,親窺世界之美,實在是種幸福。

旅行讓生活,加入了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文化衝擊下,激盪出更深沉的思考,走在異鄉斑駁的石板街上,漫天飛舞的塵土,有種莫名的傷感,是否各種的人生都是艱難的,都為生活而奔忙著,你我都是。

旅行的最後一天,恰是他們一年一度的「胡麗節」有點像泰國的潑水節,充滿了嘉年華的繽紛,人們四面八方的湧入街頭廣場,隨著音樂起舞狂歡,互相噴灑五顏六色的粉彩,大聲的祈福祝賀,洋溢著濃濃的歡樂,彷彿人間天堂。

在滿滿的感動中,我和尼泊爾說再見了,擦肩而過的相會,不知何時才能重逢,這就是人生吧?珍惜當下而不執著,大概就是這次旅行最大的領悟吧,尼泊爾再見了。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旅行最後,會有異鄉遊子戀故鄉之思,想到遠方的家國,心中有無限的惆悵,天佑吾國,家鄉靜美。

成功高中童軍團源遠流長 | 高凌雲

老團長90歲,他在成功高中任教期間,年復一年,帶領著學生披荊斬棘,由行義而羅浮,朝社區發展,招收鄰近的東門國小、金華國小學生組織幼童軍團,進而建立童軍團,老團長帶領成功高中的學生,壯大了中華民國的童軍運動,培養了無數童軍活動義務幹部。

由衷希望中華民國童軍總會,能夠頒發獎項表彰老團長一生的奉獻。

橡樹種子,飄到各地,長成大樹,童軍界裡面有許多老團長的學生,他帶出來的學生,獲頒木章不計其數,他是安樂椅上的團長,讓學生自己去發想怎麼面對問題,如何解決問題,讓一屆又一屆的學長訓練學弟,成功高中的情誼,就是這樣才會壯大。

成功高中是文學校,但學長制受到歷屆歷年學生的服從,我們聽從童軍團學長的領導與訓練,追隨學長的腳步前進。

成功高中是台北市具有歷史傳承的好學校,校園規模不大,學生卻有鴻鵠之志。當年北聯錄取門檻,日間部與女生中山女高差不多,卻只能排入第三志願,夜間部與景美女中相差無幾,卻是男生第六志願。

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畢業後,又向四面八方散去,在每所大學裡面引領風騷,更多的人回到母校,繼續領導複式團,投入童軍活動的各項服務,寒暑假的南十字、專科考驗、高級考驗營隊,必有本團優秀夥伴擔任教練。

暑假的國小兒童宿營、少年夏令營,大家更是犧牲假期,投入繁重的營地工作,凡是團聯絡、營地服務隊,無不見到成功人的影子,任勞任怨,奉獻時間與精力,這一切就是學長立了典範,學弟緊跟著追上。

老團長期勉大家,也許將來他不能再與大家聚在一起,但是他希望大家不要散了團體,要永遠凝聚在一起。
老團長帶領大家團呼Up!….Up!………Up!Up!
我們無法知道這是否他最後一次帶領大家,但這一切已是霎那化作永恆。

我願盡力。
那個V手勢,是幼童軍敬禮,是幼狼耳朵的象徵,只有精神飽滿的狼,耳朵才會這樣豎起來。

蝙蝠中隊的漫漫回家路 | 左化鵬

六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新竹空軍基地附近的一處眷村,一夕之間,十四戶幸福美滿的家庭破滅了,這個眷村就此成為「寡婦村」。

上有老,下有小,含辛茹苦一輩子的寡婦蕭家珍,日前,已息勞人間,回歸天家。本星期五將安葬在美國加州的Rose Hills墓園。

那是民國五十二年六月十八日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一架由蝙蝠中隊周以栗中校駕駛的P2V-7U偵查機,從新竹基地悄悄起飛,飛越了杭州、南京、武漢,一路平順,當來到了江西臨川上空,被中共飛行員王文禮目視發現,他立刻駕駛Mig-17戰鬥機,登空攔截,近距離擊中了周以栗的電子偵查機引擎,機身像一團火球,墜落在臨川縣大窩坑的山地斜坡上,機上十四名官兵全部罹難。

周以栗中校,江蘇阜寧人,殉職時才四十歲。妻子蕭家珍,出身名門,北大畢業。那天傍晚,蕭家珍還歡歡喜喜送周以栗出門,誰知此一別竟是永別,先生再也沒有踏進家門。公公見不到兒子,兒女再也見不到父親。基於保密,周以栗殉職的消息,遭到嚴密封鎖,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他究竟在何方?多少個日夜,蕭家珍無語問蒼天。

歲月如流,轉眼四十多年過去,民國九十八年,一名已移民加拿大的蝙蝠中隊飛行員高䕃松,無意中見到當地報紙刊登了一篇王文禮的文章,他描述當年駕米格機擊落台灣偵察機的經過。高蔭松立刻去信詳細詢問擊落的地點,以便家屬收屍。大陸的國台辦和紅十字會人員也熱心協助,終於在兩年後,促成家屬將遺骸火化後迎回台灣,安葬在新店碧潭空軍公墓。

如今,屏東東港有一所「以栗國小」,校園中有一座銅像,還有一面貼滿圖片的紀念牆,就是紀念蝙蝠中隊烈士周以栗,學校也製作了「以栗公仔」,讓學生永懷烈士的英勇事蹟。

英雄永不寂寞。民國九十一年,港星劉德華唱紅一首《蝙蝠中隊》的歌,讓蝙蝠中隊的事蹟永遠流傳。

說也快啊 說也慢啊 說也三十年過了
是老天爺突然睡醒了
還是命運的編劇換了人做
台北機場的跑道上 長長的迎接人群中
小孩都已三十多 而飛機載回來的是
傳說已久 從未謀面 名叫"父親"的英雄
傳說已久 從未謀面 名叫"父親"的英雄
有一句話 女老師她 三十年前 說不出口
有一句話 女老師她 三十年後 說不出口
一直說不出口
有些淚 一直沒有停過 有些傷 一直沒有合過
有些痛 一直沒有醒過 有些話 一直說不出口
有些淚 一直沒有停過
有些傷 一直沒有合過
有些痛 一直沒有醒過
秋風無情 吹落葉飄滿地
流水無心 像東去的漣漪
請別再哭泣 那傷心的歌曲
當楓葉再紅 我會回來看你
秋風無情 吹落葉飄滿地
流水無心 像東去的漣漪
請別再哭泣 那傷心的歌曲

軍隊學校化-我的回憶 | 杜敏君

小學四年級的那年作文課,題目是「我的志向」,當時我寫的是「當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在民國47年的暑假發生823砲戰,海峽風雲緊張,激發了年輕學子的愛國情操,紛紛投考軍校,個人也是其中一員。

當時內心有些遲疑,我的志向是當個有愛心的老師,絕不體罰學生,當軍人是否違背了我的初心?

經深入的思考,可以先讀軍校,等退休了,若未戰死沙場,再轉業教職啊,豈非一舉兩得,我因此下定決心,選擇了復興崗,學習訓輔領域的才能,磨煉領導統御的技能,以實現愛國的宏願。

畢業分發陸軍防空飛彈部隊淡水基地,佔中尉幹事缺,剛巧八期的徐明生輔導長要到外語學校進修,個人以少尉代理上尉輔導長,而基地連長是陸官26期的優秀軍官周仲南少校(官校第一名畢業,留美防校榮獲第一名返國),他治軍甚嚴,賞罰分明,勉勵官兵身為第一基地,又是神箭部隊力士飛彈打靶連,只要第一,不要第二。

連長的期望與個人的座右銘不謀而合,即「做人當做天下第一等人,做事當做天下第一等事」。

某日我到連長室將個人「軍隊學校化」的理想報告連長,敬請能全力支持。
因為飛彈部隊的士官兵素質都是高中及專科以上選優而來的,服役年限又是三年,我們可以利用休班時間,成立自學進修班,將空餘房間改為自修室,以福利金撥款購買升學參考書及考古試題,定期測驗,並訂定獎勵辦法,以提升進修風氣。
兩年服役期滿的七天退伍假保留至大學聯考再休,以便參加聯考應試。
連上定期舉辦旅遊、文娛活動及同樂會,並邀請附近國小老師及大學同學共襄盛舉,以調劑戰備執班的身心疲勞。

連長聽了個人的提議,欣然同意,並以排為單位定期舉辦籃球、拔河、歌唱、壁報、作文、花燈等比賽,以原有的政訓、文康、福利、民運小組負責執行,各種比賽的成績、作品、照片均張貼於文化走廊,提供懇親會家屬欣賞,自命為飛彈大學預備班。

感謝周連長(經國先生最後一任侍衛長),助我打好了軍隊學校化的基礎,使營區成為校園,戰士成為學長學弟,在退伍歡送會,離情依依,流下感人的熱淚。

值得回憶的,個人服役防空管制隊兩任,共錄取國立大學及排名前四名的私立大學共142位。
沒讓周連長失望的是官兵如手足,部隊如家庭,在連長領導下,當年淡水基地獲最優飛彈連,軍歌、政治大考比賽全群第一名,志願留營幾乎全連留營,經審慎挑選後仍有42人留營,為三軍之冠。
在營為良兵,在鄉為良民,退伍弟兄終身難忘服役三年的校園生活,時常回到娘家來重溫舊夢。

某日指揮官張德溥將軍蒞臨本連視察,目睹弟兄們氣質非凡,士氣高昂,不久就令調陸官27期郭志峰上尉與個人至群部參與留美士官儲訓班的籌備工作,個人擔任第一期輔導官並兼任政治課程教官,完成了教書的夢想。

從《三體》看世界看大陸 | 高凌雲

《三體》,沒有你想像的複雜。不需要硬扯文革之類的事情,那只是個鋪陳的舞台,只是個進入事件的跳板。

物理,世界萬物的秩序,奧本海默僅僅用思考與計算,就發現了新的力量,人類以為發現控制新的力量,就能主宰世界,這就是西方人慣有的現代化的基礎,控制與支配。

東方人多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太強調支配與控制。西方自傲的科學知識,用來侵略弱小,支配他人,掠奪資源,歐洲國家自詡的進步開化,其實是利用科學壓迫其他人類的歷史,根本算不上開化。

科學有沒有極限,有沒有邊界,沒有人知道,人們只是在黑暗當中探索。歐洲文藝復興之後,人類世界千百年來的諸多問題,只有不斷的解決,但是沒有根本的解決,宗教的興盛,可抑制科學的狂妄,但是政治意識形態又會利用宗教、利用科學,成為壓迫人類的武器。

回到根本,無論市場經濟,或者計畫經濟,都只是不同形式的控制,人類脫離不了的宿命,就是接受被控制的命運,在秩序之下,求得安身立命的場所。

《三體》,不在文明的毀滅,不在復仇,在人類對於所知世界的有限,在面對無知世界的謙卑,世上沒有全知全能的人,全知全能是人將自己的形象投射為上帝的形象,期待有這樣的人引領我們往前,走出黑暗,邁向光明。

光明與黑暗並無好壞,只是不同的選擇。

當今的世界,只允許美國的秩序,不允許其他的秩序,這就是一種霸權,一種偏狹,美國認為手握真理,就可以控制一切,規定一切秩序,不允許其他價值的存在。

發現與創造是不同的,我們將神尊崇為造物者,科學家只是發現,勤勞用功就能發現,但不能創造。

《三體》有很深的哲學觀,透過物理科學的真真假假,讓你反思,人在這宇宙洪荒當中,究竟該如何自處。

當對岸有這樣的作家,就是台灣最喜歡說的軟實力,這個社會至少在根本上已經不只是改革開放那麼簡單,更不是什麼中共霸道那麼膚淺,這個社會在內裡有了很大的質變,說故事的能力,加上演繹故事的戲劇,那個軟實力,都在飛快地向前進。

我們為什麼喜歡顫音(vibrato)─兼論美感的來源 | 張復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vibrato(顫音)來自義大利文,是一種由規則的、脈動的音調變化所組成的音樂效果,用於增加聲樂和器樂的表現力。

凡是受過小提琴訓練的人都知道,他們的一隻手必須不時按壓琴弦以製造顫音的效果,否則演奏出來的樂音會像鋸木頭一樣單調無味。人們也喜歡歌手從自己的歌喉裡製造出顫音來。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歌聲受人喜愛的原因之一是那裡面洋溢著生動而美麗的顫音。

可是為什麼人們喜愛顫音?也許你屬於「美只可意會,不可言談」的俱樂部成員,那麼你大可以在這裡義無反顧地跳出這篇文章。然而我自己是那種「打破砂鍋問到底,還問沙鍋在哪裡」的頑固份子,因此總願意把耳朵移向那些自認為能夠提供答案的人。而這次,我決定更加善待這樣的人,因為宣稱對上面問題有答案的竟然是我自己。

我是在Summertime(1955)這部電影裡突然得到我的靈感。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凱瑟琳·赫本隻身前往威尼斯旅行。當她走到將要下榻的旅館前,聽到歌聲迴盪在包圍著狹窄巷道以及運河的房子之間。她走進了旅館裡,屋子裡仍然聽得到微弱的歌聲,可能來自一台整天開啟著的收音機。

一種好熟悉的感覺突然侵襲了我。其實這種感覺經常發生在我小時候。那時我們居住在擁擠的房舍之間,家家戶戶都對外人敞開自己的窗門。因此,你經常會在走過巷道的時候聽到某種微弱卻具有吸引力的樂音。通常這種樂音來自收音機播報整點新聞的前奏曲。然而如果聲音經由好多個曲折的路徑才傳到你的耳朵,你已經無法辨識它的來源與身份,反而覺得它更加神秘而動聽。

我認為這是人們(起碼我)喜歡顫音的原因:這些從很多方向反射而來的迴響,通常都保持著些微的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s),因而具有顫音的效果。不僅如此,你從它們出現的脈絡裡產生了一種被神秘氣氛打動了的感覺,因而產生一種渴望與期待。你渴望知道樂音來自哪裡,希望能更清楚地聽到它們。然而,正因為你通常無法得到你想掌握的(它們可能根本無法真正被掌握),讓你產生一種無法被滿足的渴望,而這其實是人們期待從藝術作品裡得到的。有些人甚至起而創造藝術作品,當他們發現無法永遠從別人那裡得到自己所想要的。

附註:請觀看下面的視頻,從9:15開始。
Summertime | English Full Movie | Comedy Drama Ro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