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次被殖民 | Friedrich Wang

李登輝路線所帶給國民黨的,就是一種中心思想的缺失。國民黨將中華民國憲法帶到台灣,可是李登輝卻將國民黨解釋成「外來政權」。這一個定性,將國民黨30年徹底打趴在地,永遠挺不起腰桿,只能卑微殘存。所以這30年,國民黨已經失去了靈魂,只能不斷隨著民進黨的調子起舞。

在李登輝之後的國民黨領袖,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擺脫李登輝路線,重新拿回中華民國憲法以及論述。但是連戰雖可能不是壞人,卻領導力薄弱,連重新整合藍營,將國民黨再度合一都辦不到,儘管手上有大量的黨產資源,但是依舊欲振乏力。在意識形態上,幾乎完全空白,儘管國民黨的組織在當時依舊龐大。

馬英九擁有很好的機會,在選舉中獲得大勝,但是這個人私心自用,只看到自己的團體,卻不顧及整個黨的利益;只想到自己的歷史定位,卻不想想中華民國的前途。所以馬英九一上台,就向李登輝路線輸誠,將主管兩岸事務的陸委會以及意識形態的教育部長的位子,都給了綠色人,並且幾次親自登門拜訪李,日後絕口不敢說一個字。所以,馬英九有權力的時候,是將整個國民黨機器晾在一旁,他的行政院長不是中常委,他所有重要的幹部大多不來自國會。簡單說,馬英九的八年並不是國民黨執政,而是馬團隊執政。

所以這樣看來,一個沒有中心思想,喪失靈魂的政黨,如何能再回中央執政?最多就是在地方選舉以及議會層級有一些斬獲。國民黨2024之後,很可能將確定「去中央化」,以後只是一個鬆散的地方結盟,不再有執政的能力。

民進黨長久執政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台灣本土化的最終結果。但是很不幸的這種本土化,是本土化的可行方案中最不健康的一種,因為是建築在族群主義之上,而非真正的公民社會以及中華文化的土壤。故其內核是日本帝國的殖民幽靈,而外部則完全服從美國帝國主義的領導,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依歸。再說明白一點,民進黨的長久執政,也就是開啟台灣第二次殖民時代,只是這一次在島上有一群代理人,不需要美、日在明面上派一個總督,如此的差別而已。

台灣再次的受到殖民,由殖民的代理人,也就是綠色政府,來負責執行。

「只說半句」的李登輝及民進黨 | 譚台明

馬英九訪陸,說中華民國包括台灣與大陸,這明載於憲法。於是,台灣陸委會坐不住了,又祭出了法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是李登輝以來的陳腔濫調。乍看好像沒毛病,但問題是,還有另一面︰「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主權)相互重疊」怎麼不說?話只說半句,就是愚弄民眾。

李登輝最喜歡說︰「中共沒有在台灣收過一毛錢的稅,憑什麼說台灣是他們的?」很有迷惑性。但問題是,中華民國可是在大陸上收過很多稅的,不但收,還帶來了文物與黃金。那你怎麼可以說中國大陸不是我們的?「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但大陸是我們中華民國的。」要這樣說,才完整嘛!怎麼可以只說一半?

綠營一貫說︰「你這樣講,中共不會接受。」對。中共不承認「中華民國」,我們也不承認他「中華人民共和國」啊!這不是很對等、很公平嗎?互不接受,但都假裝沒聽見,不就是「一中各表」的精髓嗎?

這次馬訪陸,講了「中華民國」,綠營一定又會大作文章︰「中共媒體有報導嗎?中共容許他的人民聽見馬英九講的話嗎?」又來這套。殊不知,中共若容許公開宣揚中華民國存在,那就不是「一中各表」了,而是公開「兩個中國」;那「一山不容二虎」,二個中國勢必要對撞了;只剩恢復內戰一途。中共可以讓馬英九說「中華民國」,但不報導,這就正是「一中各表」的實踐啊!也是維護台海和平、不想打仗的一番苦心啊!

綠營一貫揣著明白裝糊塗,以「中共不會接受」為理由,否定「一中各表」。依綠營的邏輯,一定要中共接受才行,那請問中共會接受台獨嗎?豈不是更不接受,那綠營是不是就不該提台獨了?

中共不接受「中華民國」,我們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認為自己代表全中國;既然都是「一中」,就可以坐下來談,這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精髓。而且雙方是完全對等的,互相打壓矮化,就等於沒有打壓矮化。(可見問題不出在中共否定「中華民國」,而在於我們不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不視對方為「偽政權」,才是自我矮化,是兩岸不能對等和談的主要原因。)

說穿了,九二共識就是一個默契,為的是要在「內戰」的法理關係下實現和平交流,謀求和平統一。綠營百般挑剔,假裝不懂,硬要挑破這層窗戶紙;那好,挑破之後,就只有赤裸裸的內戰了。難道這就是綠營想要的?現在,台灣離戰爭越來越近,不正就是李登輝以降長期「說半句」欺騙民眾的後果嗎?

台獨臭美的民主 | 徐百川

台獨在兩蔣時代拼死拼活地爭取言論自由和民主選舉,只不過是要利用言論自由來煽動台灣人仇中反華的情緒,再藉著民主選舉的多數選票建立國家。台獨心目中的自由民主只是達成台獨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唯一意義。

李登輝就說過:「要建立台灣人的自我認同,最關鍵的做法是推動民主化,最後的結果就是民眾認同這個國家」。2000年民進黨首度執政,就公開說:「要讓台灣走出去,就必須重新教化國民意識,這也是民進黨執政的目的」。

至於如何通過自由民主的手段「建立台灣人的自我認同」「重新教化國民意識」?喬治・歐威爾於1949年出版的《1984》一書裡:「誰掌握現在,誰就掌握過去。誰掌握過去,誰就掌握未來」,就是台獨建國的指路明燈。

台獨切割台灣歷史,把抗清、抗日與二二八所謂的抗中,串接成台灣人反抗外來政權的傳統;竄改歷史把青年人的皇民化隱入歷史黑洞,虛構出台灣人心中有「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存在著。再把二二八描繪成正義與邪惡的鬥爭,令人痛徹心肺,慘絕人寰的無情大屠殺。

台獨的伎倆就如奧威爾所述的老大哥:「盡可能地扭曲現實世界,力圖用幽靈和謊言取而代之,毀滅民眾對事實的認知能力。」「激發民族主義煽動敵意,引發群眾性的深仇大恨,依靠那些最危險的感情和仇恨,推動民粹主義,進行獨裁政治的運轉。」

台獨的策略就是編造假歷史,操弄假訊息,蠱惑民眾導引民意,把「民意是條狗,輿論牽著走」的民粹政治發揮到極致。他們就是民意的背後推手,然後高唱民主最大,民意為先,反過來聲稱台灣的未來要遵從民意的決定。

經過文宣包裝的蔡英文說法,可就漂亮好聽極了:「經過民主程序所形成的台灣共識」,然後,「未來政府的走向將交給民意決定」。其實就只是奪取政權以掌握現在,變造歷史以創造未來,以民主為名掩耳盜鈴,臭美的假民主。

台獨還得到美國的「顏色革命之父」吉恩・夏普(1928-2018)的親自加持,夏普曾於1994年到過台灣,為李登輝的台獨路線出謀劃策,面授機宜。2012年馬英九連任出現危機,夏普又忙不迭在選前聯絡蔡英文,下指導棋,提出了如何在勝選後鞏固台獨政權的建議。

從夏普與台獨的密切互動來看,就無怪乎台獨會一直照著美國的NGO推動顏色革命的手法和套路,除了培訓綠色學生團體,並以自由、民主、人權、環保、反核、廢死、同婚平權…為名義,組織各種協會、社團為側翼。高舉「普世價值」,抹黑兩蔣、醜化中共,呼喊「抗中保台」,發動這些側翼力挺台獨政策,捍衛台獨政權。

威廉・道布森(William Dobson)2012年《獨裁者的進化》一書中,指控現在的獨裁者都是在民主的外衣之下,徒具自由民主的形式,而掏空其一切內涵的「獨裁者2.0」。

台獨正就是魚目混珠,透過民主的表面形式,實行的是「台獨專政」,完完全全就是「獨裁者2.0」那一套。而且更過份,只要有礙於台獨建國的實現,什麼民主機制、什麼民主理念,該漠視就漠視,什麼司法正義、什麼全民公投,該踐踏就踐踏!

還妄圖玩弄名詞術語,瞞天過海推出《數位中介法》,企圖箝制言論自由批評政府。滿嘴民主、自由、人權的口號,卻是為了目的可以背誦聖經的魔鬼,完全就是希特勒納粹黨的翻版,真面目是假民主真獨裁。

並且台獨政權還搞政治分贓、利益輸送,以鞏固團結,擴張權勢。貪腐滋生,權力與利益成了共同體,圖利自肥,掏空台灣。數典忘祖,認賊作父仰賴外國勢力以自保。

道布森以美國的民主標準譴責的「獨裁者2.0」,其實許多只是為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而台獨只有仇恨、貪婪與無恥,只是個邪惡的超級「獨裁者2.0」。只不過是合乎西方反中共的立場,居然成了西方絕口讚譽的「民主榜樣」。

岩里封甕何草草? | 張魯台

李登輝於2020年8月14日舉行大體告別式,隊伍由北榮出發,首站前往濟南教會,再從教會出發,繞「總統府」一圈,再至二殯進行大體火化,李登輝回首「總統府」,未見蔡英文、賴清德送行,呂秀蓮稱蔡、賴:「未盡該有儀節」。

蔡英文在李登輝「總統」任內,受聘為國安會諮詢委員,待遇比照政務委員,但又以政大教授名義向國安會申請「兩國論」研究案經費262萬元,蔡也因為「兩國論」在政壇「嶄露頭角」,堪稱名利雙收。李登輝是蔡英文步入政壇的恩人,蔡難逃薄情之議。

蔡英文顯得薄情,其他獨派政客對李登輝之死,也未有如喪考妣般的表演,悼念之言虛、悼念之情假,這也是「未盡該有儀節」。「民主先生」、「臺獨教父」之哀榮竟然如此草率,這是台灣政客現實薄情性格的呈現。政客吝於表演哀情,也是因為民間對於李登輝之死,表現得冷漠不在意,這種冷漠不在意,是出自內心,無虛情假意表演之必要,這一點與政客愛表演是截然不同的。

22歲之前是日本人的李登輝,22歲之後曾短暫為共產黨員,少年篤信佛教,受妻子曾文惠影響又改信基督教,在「基督教聚會所派」「臺北市召會」受洗,登上政治高峰後又改宗「基督教長老會」,曾經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又成為「台獨教父」,稱退休後要去山地傳教,卻至死眷念政壇,言行不一與善變,是他給人的印象。

提到蔣經國大家會想到十大建設、梅花餐、解嚴、開放報禁、開放黨禁、開放大陸探親。而提到李登輝大家會想到戒急用忍、南向政策、高爾夫球證,以及六次修憲擴大總統職權,且無需向任何人、任何單位負責。李登輝對於台灣既然無實質貢獻,台灣人民對李登輝死亡後的冷漠態度,已經為李登輝的歷史評價給了不及格分數。

由李登輝想到司馬懿、鄭成功、蔣介石,也想到菲律賓 | 張輝

李登輝終於在國民黨兩蔣專制統治下,脫穎而出,不論其出身如何,他的精華時光和尊榮以及老年的優渥生活,在台灣直到他的過世,應該都無人能出其右。罵他罵的兇,批判得再怎麼嚴厲,都僅僅是反映那句話:「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一種弱者受騙、被玩弄或受欺壓後的痛恨心態。

三國時,司馬懿服侍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曹魏的政權。李登輝服膺的日本德川家康有傳世名言「遇事要麼拍拍你的肩膀一笑了之,要麼暗暗地下定狠心,二者必居其一。」又有知名的「杜鵑如果不啼叫,就等待它啼叫。」就像司馬懿,李登輝終於等到了!包含台大教授、政務委員、首都市長、省主席、副總統外,當了中華民國12年總統和中國國民黨12年主席,若說他不是國民黨培養的,吃國民黨奶水壯大的,連他自己都不會接受的。而現在活著的國民黨人,即使批判他,也徒增自取其辱而已。

鄭成功在明朝北京淪陷後18年的1662年率大軍攻台趕走荷蘭人,鄭成功在一年後過世,他生前有心願也有計畫進攻已被西班牙人占據的呂宋島(今菲律賓)。即使率清軍攻台的叛將施琅大敗鄭軍後,鄭軍仍欲率敗軍遠走,進攻馬尼拉,趕走西班牙政權取而代之。也就是台灣鄭氏王朝至少有兩度要南下進攻曾為大明附庸國,有眾多華人聚居的呂宋。

跟鄭成功因明亡率兩萬五千大軍趕走荷蘭人來台不一樣,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攻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次日凌晨佔領總統府,而蔣介石在1949-1950年間是大規模的有計畫的把近兩百萬軍民撤遷來台。效忠蔣中正的政府,沒有所謂軍事進攻佔領台澎金馬的問題,因為1945年台灣已經光復,國民政府已有部分組織、機構及接收人員在台。

鄭成功英年早逝,傳了三代由大明的南明王朝餘緒變成了「東寧王國」,第二代鄭經,與大清談判書信中曾有「遠絕大海,建國東寧,於版圖疆域之外,別立乾坤」,跟第二代的蔣經國的「三不」像不像?

蔣中正的「勿忘在莒、反共抗俄、解救大陸同胞」,跟蔣經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礙於美國勢力無法成就,但也因為美國勢力,中共七十年來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是嗎?

鄭氏王朝在台短短21年,由大明、南明、明鄭改為「東寧」,跟已轉型為「中華民國台灣」,延續「中華民國」的政權,何其相似?兩造的最終命運,最大差異及關鍵性影響,在於美國勢力的介入,及中共政權是否堅持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則殆無疑義。

李登輝留給台灣什麼? | 郭譽申

李登輝前總統深刻影響台灣的政治40年,他留給台灣什麼?主要有兩項:台灣的民主制度及台獨意識的推進,讓他博得「民主先生」和「台獨教父」的稱號。

台灣的民主制度大部份在李登輝主政時代修訂完成,他因此被西方媒體讚許為「民主先生」,也是很多台灣人所津津樂道的。李對台灣的民主化是有貢獻,這樣就可稱為「民主先生」嗎?不管他修訂完成的民主制度的好壞?

中華民國的憲制原來是双首長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並有權提名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等中立機構的高階人事,因此總統應該是政治立場中立的全民共主;另一方面,行政院是行政執行機關,擁有執行政務的實權,須向代表民意的立法院負責,立法院因此對行政院長有同意權,導致行政院長應該由立法院的多數黨出任。民主制度自然有政黨競爭,行政院和立法院取決於政黨競爭,而總統和中立機構應該是政黨競爭的裁判。

李登輝主導的修憲,刪除了立法院對行政院長的同意權,使總統可以全權任命行政院長,於是行政院長成了總統的部屬,而立法院幾乎成了無法說「不」的行政院立法局。換言之,所有的權力都歸於總統一人,完全喪失了西方民主分權制衡的精神。台灣總統的權力比實行總統制的美國總統還大,可說是「超級總統制」。李登輝如此修憲,就是因為他擔任總統,自然要為自己擴權。這樣能算「民主先生」?美國主導的西方媒體只要台灣乖乖遵從美國的領導,是不會吝惜稱讚台灣領導人的。

台灣的超級總統制施行至今,陳水扁因為朝小野大,沒有成為超級大總統;馬英九或是自我設限或是不懂使用權力,沒有成為超級大總統;現在的蔡總統可不一樣,她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的所有權力全部一把抓,是名符其實的超級大總統(參見《台灣損害民主卻推崇民主》、《從民主走向獨裁-以國安之名》、《大法官濫釋憲 台灣走向獨裁?》)。而以後的總統應該也會有樣學樣,照蔡總統的前例而行,台灣恐怕勢必走上假民主、真獨裁之路!

李登輝大力推進台獨意識,當年並刻意扶植初起的民進黨,現在台灣的台獨意識濃厚,李功不可沒,因此當得起「台獨教父」的稱號。然而近年中國大陸迅速崛起,已威脅到美國的霸權,使台獨的希望幾乎成為泡影。台獨無望,但台獨意識卻導致兩岸關係倒退,台灣的發展受限,台灣是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啊!李前總統可以輕鬆揮別台灣,台灣人卻要長年承受他台獨意識的苦果。

成語說:「蓋棺論定」。不過,李登輝雖蓋棺,其一生的是非功過仍不會有定論。李登輝最終的一生評價將取決於台灣的統獨未來,若未來兩岸統一,他將是企圖分裂國家的漢奸;若台灣成功獨立,則他是偉大的「台獨教父」。不過,後者的可能性看來非常渺茫。

日本與李登輝 | 杜敏君

日本這個海盜國家,是地球上的雜碎,根本就不應該存在。
就像強盜流氓,對付他們,只有武力比他們強,就喊你爺爺、奶奶,不知羞恥,毫無人格,請你饒了他,一旦來日他再度比你強了,又忘了過去的教訓,故技重施,以殘忍的手段來欺負你。

日原爆倖存者促認錯? 美原子彈製造者即拒絕: 不可能!該道歉的是你!

看看今天台灣的日裔倭奴的島國民族性,真是倭寇的真傳,要辨明誰是泱泱大國遷移寶島的中國血統,誰是東洋鬼子的倭奴,很簡單,就看是否有島國民族的性格便判定了。

以李登輝做例子吧,在經國先生身邊時,唯唯諾諾,卑躬屈膝,腰幹撐不直,說話總是「是!是!是!」也就是日軍的「咳!咳!咳!」
未得勢前,高呼中華民國萬歲!說了260多次的「他不是台獨」。
但是等他黨政軍權力掌控到手後,那付深藏不露、不可一世的嘴臉曝露無疑,我就是台獨,釣魚台是日本的,台灣與八年抗戰無關,台灣的祖國是日本,不然你要怎樣?這就是政治流氓。

暴徒先殺了外省人,想圍攻南部彭孟緝的軍事要塞,可以裝備3個師的裝備,如果讓他們得逞,國軍還能順利接收嗎?
國軍來台壓制是平亂,恢復社會安定,維持國家安全,竟然成了國軍的暴行,變成二二八事變。先屠殺外省人的暴行就不提了。
李登輝正式當選第一任直選總統,首要做的大事竟然是交待邱創煥內政部長完成二二八真相調查的歷史文件。
真相報告粗糙而不公正,當初的施暴者成了受害者,對接收人員及眷屬甚至連小孩都不放過,其兇殘的程度與日本兵如出一轍。

 

《人微言輕集》序-李登輝創造的奇蹟 | 杜敏君

(此序寫於2003年,副題為新加) 中華民國的復興基地-台灣,近年來頻頻受到外來台獨勢力和本土台獨份子之干擾,使政局淪於漂搖不定之危險處境,甚至連國家定位亦產生問題,此乃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大笑話,堪稱台灣的又一奇蹟。

一個國家的元首,依照國家的憲法,繼承了統帥的位置,卻稱自己的政府是外來政權,急切的欲透過修憲、廢省各種手段來推翻這個國家,並痛恨自己所屬的種族,而不承認自己是原來的民族,而對曾經侵略、奴役過他同胞的國家心存愛慕,更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政治奇人。

一個政黨的黨魁,以他所屬政黨的經費,去支援反對黨的發展,而日思夜想的是如何將執政權讓給反對黨,竭盡所能的排擠黨內忠貞同志,卻頻頻對反對黨示好,並執行反對黨的政策,在民主政黨政治史上亦堪稱一絕。

一個身為國家領導者,竟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即興發言,毫無誠信,應諾的事不認帳,卻臉不紅心不跳,竟對自己的背信強辭奪理,振振有詞,食言而肥,毫不害羞,就算是曹操再世亦難望其項背也。

新聞報導他參加某某之友會時,有人問他「當國民黨主席,為何還要欺騙國民黨?」他答覆「一直想把國民黨的外來政權轉移給正港的台灣人,看不出來的人『傻啦』!」說得很對,佔絕對多數的國民黨死忠黨員都被他騙了,對這樣一個不講誠信的人效忠,最後被賣了還不知道,當然是「傻啦!」

幸好國民黨內不全部是傻瓜,所以才有新黨的出走,一時蔚為風氣,可惜的是絕大部分的同志仍迷夢難醒,以至國民黨被他搞得烏煙瘴氣,淪為在野黨,但政黨輪替乃民主政治之常態,問題是國民黨內成員是否能省悟?而將列寧獨裁屬性改成民主政黨的屬性?澈底貫徹黨內民主,重視基層黨員同志的聲音?才不會重蹈覆轍,因個人崇拜而誤黨誤國。

許多政治學者早於民國七十九年,李主席將國民黨主張的委任直選總統改為公民直選,便看出了他的台獨傾向,但他一再否認,並一再向國人保證,如今以在野之身,沒有任何顧忌了,便赤裸裸的大放「台獨」厥詞,其台獨的意念較民進黨更強烈。

作者於民國八十四年七月至八十七年底,先後於小眾媒體「快樂桃園電台」、「正義心聲聯播網」主持政論性節目,以辯證法理論分析兩岸政情,立場超然客觀,廣獲聽眾支持及喜愛,最初時有不同政治理念的聽眾Call in 進來批判漫罵,個人均持理性的態度與之探討,到後來大家都成為空中好朋友,因而在我節目的聽眾群中,各個黨派的朋友都有,語氣亦相當平和。

可見選民的激情及無理性的現象是可以透過教育改善的,受到許多朋友、教授,尤其是政大李緒武老師的鼓勵,順利將廣播稿整理付梓,在此謹致衷心感謝,掛一漏萬之處,尚祈指正。

 

脫離群眾的國民黨 | 張魯台

前言:因「拔管」引發的臺大「新五四運動」,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竟然要求國民黨不要介入,再睽之退休軍警公教反對「年金改革」行動,國民黨高層也是毫無作為,這些無疑的都是國民黨脫離群眾的表現。睽之歷史,國民黨脫離群眾之事例俯拾皆是。

清黨是國民黨第一次遠離工農大眾

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經李大釗介紹在桂林會晤了孫中山,馬林向孫中山提出關於中國革命的建議,主要兩條:一是改組中國國民黨,這個政黨要聯合各界人民,特別是工農大眾;二是要有革命的武裝核心,那就要建立自己的軍官學校。馬林說的聯合各界人民,就是要建立統一戰線,聯合所有可以聯合的人,共同為中國復興而奮鬥,工農大眾則是黨的群眾基礎;這兩條建議孫中山都樂意採納,國民黨的改組與建立軍官學校排上日程了。

1923年1月孫中山在上海會見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越飛(Joffe),發表「孫越宣言」,公開揭示了聯俄政策。6月,俄國軍事顧問抵達廣州,8月以蔣介石為首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俄考察俄國黨、政、軍情況,蔣介石將蘇俄之行,考察、會談所得資料和印象,寫成《遊俄報告書》送交孫中山,覺得滿意的孫中山,更堅定了以俄為師的聯俄決心,10月6日鮑羅廷抵達廣州,任俄共駐廣州代表,孫中山委任他為中國國民黨組織教練員,參加並且促進中國國民黨早日完成改組工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提出「聯俄容共」,黨內順利改組完成。同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成立,蘇聯派出炮兵、工程兵、步兵、裝甲兵、空軍、無線電通訊、軍械保養等各兵科專家與軍事顧問,先後曾達三百餘人,並聘請葉劍英為教授部副主任,周恩來為政治部副主任,10月8日蘇聯「沃羅夫斯基」號輪船運來8000枝俄式長槍,每枝槍配備500發子彈,這是援助黃埔軍校的首批武器,之後至蔣介石清黨為止,陸續有大批蘇聯軍火運抵黃埔軍校,憑此軍火1925年2月得以東征陳炯明,獲勝後於兩廣建立國民政府,往後再次東征與接續北伐,都是依靠蘇聯提供的這些槍桿。

1925年孫中山逝世,遺囑謂「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實指蘇聯而非美、英、法等國),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1926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議決接受總理遺囑和一大所定政綱,重申「反帝反軍閥」的政治主張。中國國民黨繼續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926年6月9日由黃埔師生為主幹的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蘇聯軍事顧問隨軍行動,共產黨也動員農民與工人協助國民革命軍北伐,北伐軍短短9個月迅速攻占中國南部地方,勢力範圍自兩廣擴及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1927年春攻克南京並接收上海(已被工人起義佔領)。

國民黨的北伐,被孫傳芳罵為賣國赤孽,孫傳芳認為這是國民黨勾結外國勢力造反奪權,當時的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各地軍閥互相攻伐兼併,對於帝國主義非分要求只有曲從讓步,軍閥的存在對國家統一構成嚴重障礙,論驅逐帝國主義。孫中山聯俄、聯共之舉,可以達到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符合當時中國迫切需要,事實上當時世界各強國,也只有蘇聯對中國是友善的,也是世界上唯一主動宣佈放棄一切在華特權的國家。

1927年4月12日北伐未盡全功,蔣介石發動清黨,不僅抓補共產黨黨員,就連國民黨左派也一併清除,蘇聯顧問也逃離廣州,昔日戰友成了新的敵人,共產黨被迫發動南昌起義,開始發展自己的武力,展開二萬五千里長征,先安內後攘外成了蔣介石拒不抗日的理由,坐視東北為日寇佔領(1931年918事變),直到1936年年底,西安事變之後才結束圍剿共產黨,開啟國共共同對日抗戰的序幕。

清黨最嚴重的影響,就是讓國民黨與基層農工由親密夥伴關係變成上下主從關係,國民黨從此之後再也不能動員基層農工(清黨時大殺工會領導人),只能以命令去強制徵收徵用,馬林向孫中山建議要聯合各界人民,特別是工農大眾與要有革命的武裝核心,就此失去群眾徒剩槍桿,這一點可由國民黨募兵困難,一直處在兵員不足的情況下看出, 1944年8月30日因虐兵事件蔣介石當眾杖擊中將兵役署長程澤潤,關押一年後槍斃。

沒有工農大眾的國民黨,有了一個至高無上的領袖,一切以領袖意識為主,工農大眾只能接受驅使,屬於隨時都要為領袖意識而犧牲的一群,這種上下從屬關係,就此延續下來,至今未改變,抗戰時花園口決堤,就是因為無法動員工農群眾協助國軍,於是就將黃河決堤企圖以水澤阻滯日軍前進,至於犧牲了無數百姓生命財產則毫無哀矜之慟,內戰後在金三角遺棄許多老兵是另一例子,更可悲的是這些老兵子女來到臺灣讀書,竟然面臨拿不到身分證,也回不了「僑居地」的怪事,相較於民進黨第二次執政,就將因繳不起健保費而被鎖卡者解鎖,更顯示出國民黨對勞苦大眾之冷酷無情。

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在臺灣施行比清黨還要嚴苛的整肅統治,大殺左派人士寧枉不縱,對前皇民份子則是攏絡有加,對「大陸匪幇」展開系列的批評與謾罵,因「年金改革」陳情抗議的人,每一位都受過此類宣傳「洗禮」。

李登輝時期與之後的仇共恨匪教育

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辭世,22歲前為日本人的李登輝順利接任總統,直至2000年5月20日卸任,執政長達12年,期間進行另一種方式的仇共教育。

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仇共、恨匪」的宣傳因法律狀況改變,不方便由官方公然為之,而由前皇民份子接手,官方再配合串演,所罵之事擴大到中國之一切,包括文化落後、人民素質低劣等等。

千島湖事件是「仇共、恨匪」的最高潮炒作

1994年3月31日浙江千島湖事件,有24位台灣旅客乘坐「海瑞號」在千島湖觀光,與6名大陸船員及2名導遊,共32人在船艙內被燒死。此事件為單純的大陸強徒殺人越貨,但是在李登輝誘導之下成為兩岸政治性事件,李登輝且以「總統」之尊大罵共產黨「草菅人命」、「土匪」,在李登輝刻意操作下,台獨勢力達到空前高峰,且自此高居不下。

千島湖事件前之閩平漁事件

1990年7月閩平漁5540號漁船,被臺灣海巡指控偷渡而被捕(實際上是進行小額貿易),臺灣官警將76名大陸漁民,不予遣返也不通報大陸,而是直接在宜蘭澳底,將漁民關進約一米高狹小的七個船底艙內,再用長釘將艙蓋封死,並在艙蓋壓上重物,然後讓船自由漂流。當船飄到福建沿海被發現,搶救時艙內漁民多數已被活活悶死,只有一艙漁民因早已自行突破艙蓋而生還,另一艙只關五人也救活,此案臺灣拒絕懲罰肇事者,李登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稱:「台灣民眾應理解國軍執行遣返大陸偷渡者的用意和執行任務的辛勞,給予他們所應得到的支持」。

千島湖事件發生至今,當年的國、高中生到今天(2018年)年齡約在36-43歲之間,這些人正是嘲諷那些為年金改革陳情抗議者的「主力」。

國民黨承襲以往作風,冷漠對待陳抗群眾

為年金改革陳情抗議者,自始至今都無法從國民黨高層處獲得任何支援,連精神上的鼓勵都沒有,不要認為這是現任黨主席的個人行為與作風,國民黨高層率皆承襲了自清黨以來的領導人作風,在馬英九擔任總統兼黨主席期間,不也是冷酷無情的對待郭冠英麼?只因為郭冠英的言論,與一天到晚去綠營鞠躬道歉的馬英九作風,格格不入,所以要成就賠不是的馬英九,就只能犧牲鳴警鐘的郭冠英。

面對綠色壓迫、藍色冷漠、經濟剝奪、政治失能,藍營群眾似乎還是不能體悟到,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都已經是過去式了,而且是國民黨親手埋葬了中華民國,即使是2020年國民黨候選人當選總統,那也只有關公廟裡拜曹操了。

藍營群眾應該即日回到孫逸仙路線,做孫逸仙博士的信徒,而不是做蔣介石的孤臣孽子,更何況沒了黨魂,這孤臣孽子還做不成呀。

附:蘇聯支持中國對日抗戰

1937年七月七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八月十三日爆發「淞滬會戰」,情勢遽變之下八月二十一日國民黨與蘇聯在南京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再次對中國提供大量軍事援助,應中國的請求1937年10月22日,首批225架飛機與兩個飛行大隊及工作人員254人抵達中國。到1939年12月,在中國的援華飛行相關人員達到了712人,並幫助中國培訓了1045名飛行員,以及近萬名飛行相關的服務人員,其功絕不亞於後來的美國飛虎隊。

還有大量的軍事顧問團來到中國幫助中國作戰,一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後,1942年美國開始對華援助,美軍顧問進入中國後,蘇聯顧問受到冷落方回國,結束長達四年多的軍需與顧問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