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次被殖民 | Friedrich Wang

李登輝路線所帶給國民黨的,就是一種中心思想的缺失。國民黨將中華民國憲法帶到台灣,可是李登輝卻將國民黨解釋成「外來政權」。這一個定性,將國民黨30年徹底打趴在地,永遠挺不起腰桿,只能卑微殘存。所以這30年,國民黨已經失去了靈魂,只能不斷隨著民進黨的調子起舞。

在李登輝之後的國民黨領袖,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擺脫李登輝路線,重新拿回中華民國憲法以及論述。但是連戰雖可能不是壞人,卻領導力薄弱,連重新整合藍營,將國民黨再度合一都辦不到,儘管手上有大量的黨產資源,但是依舊欲振乏力。在意識形態上,幾乎完全空白,儘管國民黨的組織在當時依舊龐大。

馬英九擁有很好的機會,在選舉中獲得大勝,但是這個人私心自用,只看到自己的團體,卻不顧及整個黨的利益;只想到自己的歷史定位,卻不想想中華民國的前途。所以馬英九一上台,就向李登輝路線輸誠,將主管兩岸事務的陸委會以及意識形態的教育部長的位子,都給了綠色人,並且幾次親自登門拜訪李,日後絕口不敢說一個字。所以,馬英九有權力的時候,是將整個國民黨機器晾在一旁,他的行政院長不是中常委,他所有重要的幹部大多不來自國會。簡單說,馬英九的八年並不是國民黨執政,而是馬團隊執政。

所以這樣看來,一個沒有中心思想,喪失靈魂的政黨,如何能再回中央執政?最多就是在地方選舉以及議會層級有一些斬獲。國民黨2024之後,很可能將確定「去中央化」,以後只是一個鬆散的地方結盟,不再有執政的能力。

民進黨長久執政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台灣本土化的最終結果。但是很不幸的這種本土化,是本土化的可行方案中最不健康的一種,因為是建築在族群主義之上,而非真正的公民社會以及中華文化的土壤。故其內核是日本帝國的殖民幽靈,而外部則完全服從美國帝國主義的領導,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依歸。再說明白一點,民進黨的長久執政,也就是開啟台灣第二次殖民時代,只是這一次在島上有一群代理人,不需要美、日在明面上派一個總督,如此的差別而已。

台灣再次的受到殖民,由殖民的代理人,也就是綠色政府,來負責執行。

為侯、郭、朱說點公道話 | 郭譽申

朱立倫宣佈徵召侯友宜作為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已經好幾天,同情郭台銘以及批評朱欺騙郭的聲浪一直不小,並且傳出很多郭、朱之間會面互動的小道和內幕消息。筆者對侯、郭、朱都沒有特別的偏好,試圖在此說點公道話。

首先聲明筆者的研判是從大處看而不太考慮小道和內幕消息,因為小道和內幕消息常有多個版本,各說各話,而都無法證實。簡單說,朱立倫有稍偏袒侯友宜,但是說朱自始就在欺騙郭台銘,我不以為然。郭做生意幾十年,幾乎是無往不利的,絕對精明得很,哪會那麼好騙?

侯、郭競爭,朱立倫會稍偏袒侯,是人之常情,因為侯與國民黨的關係遠比郭更親近密切。郭雖然是國民黨的黨友並曾金援國民黨,但他並未積極參與國民黨的重要活動,如輔選,反而不時在藍、白間遊走。另一方面,雖然有些人說侯只管自己「歲月靜好」,不大支持國民黨的一些活動,他絕對是國民黨在双北市的領頭羊,對双北市的市議員和立委選舉,以及去年蔣萬安的當選都出力頗多,其影響力甚至及於宜蘭縣和桃園市。比較侯和郭,侯無疑居於國民黨的核心圈,而郭只居於國民黨的外圍,因此朱稍偏袒侯很正常。

朱立倫歡迎郭台銘參加爭取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顯然有兩個目的:獲得郭對國民黨的支持和選舉金援,以及若郭的民調能夠大勝侯友宜,朱將很樂意徵召郭參選總統。朱會這樣做因為他應該比任何人都更想為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參見《朱立倫和國民黨的難題》)。郭舉辦不少活動希望衝高自己的民調,但效果有限,無法大幅勝過侯的民調(甚至小輸侯)。在此情況,朱自然決定徵召侯,因為在國民黨內支持侯的政治人物遠多於支持郭的,使朱沒理由徵召一個民調不特別高的外人。

朱稍偏袒侯,與美國的黨內提名狀況類似。2016年川普爭取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起初共和黨的建制派都不喜歡川普這個外人,直到川普在黨內初選一再大勝其他的競爭者,建制派才逐漸接受川普;若建制派的候選人表現跟川普差不多,建制派必定支持提名自己人,而不是川普。

郭台銘是傑出的企業家,也很有為國為民的抱負,可惜在上次的總統大選犯了大錯,他當時太衝動,搞垮了韓國瑜和國民黨的選情並退出國民黨。郭雖然公開道歉並親訪韓謝罪,也難以平息韓粉和很多國民黨支持者的餘恨,這是郭的民調無法拉高的主要原因,與朱、侯無關。郭就別怪罪朱、侯吧。

台、港反共不已,為何? | 譚台明、郭譽申

中國大陸雖然國營事業較多,明顯是以自由經濟為主體,與「共產」制度已無甚關係,而頗類似台、港的經濟制度。大陸又願意在台、港實行「一國兩制」,為何台、港還堅持反共不已?

香港反送中最能反映出港、台的堅持反共。一堆知識分子對中共「忍很久」了,逮到機會全面爆發。反對的理由不重要,老子不爽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為什麼不爽?1997,亞洲金融風暴,若非大陸在後面撐著,香港早完了。

香港的反中氣氛,始於2008。因為全球的金融風暴,大陸開放更多的陸人到香港消費,結果卻造成香港市民階級的大反彈。(說陸人買光了香港的商品,炒高房價、縱容小孩隨地小便,損害市容,之類的)此後不斷醞釀,吵直選,2014否定了「袋住先」,要「不打折的民主」,終於得到現在的局面。

香港的自由倒退,我認為是香港人傻,自作自受的結果。對政治的認識極其淺薄,對美國與中國的認識也極其淺薄。一般人如此不奇怪,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一些知識分子也如此地「渾」呢?回歸之後,香港的自由明明一點不少,民主也比港英時代更多而非減少,「一國兩制」並未打折,為什麼會鬧成「全民反中」而一點清醒的聲音都沒有?

個別的事件,如今看來都是小事。關鍵在於知識分子「超不爽」。他們所說的所有「反共」的理由,其實都是假議題,全是「過去式」(參見《反共理論多針對蘇聯社會主義,已失效》),根本無足輕重。他們發自內心根深柢固的不爽,才是最重要的問題。為何如此?

原因說來很簡單。1949左右大量反共人士逃難到台、港,雖然隔了70多年,他們的反共意識形態自然傳承給他們的兒孫,還擴及所有周遭的人,不管中共有多少改變。每個國家的教育、媒體、出版業等都自成體系,幾乎不開放給外人進入,因此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很不容易改變的。網路雖然使人容易獲得外國的資訊,但多數人終究是活在本國的網路裡,而且透過網路,歐美的意識形態對台、港的影響恐怕還超過大陸。台、港因此難免持續其反共意識啊!

為什麼知識分子也如此地「渾」呢?以著名哲學家勞思光的名著《歷史之懲罰》為例。該書集結勞教授1962的一些文章,出版於1971,到1999再以《歷史之懲罰新編》([1])的書名重新出版。

這本書反對共產黨是基於共產主義的「歷史階段論」,即認為資本主義終將崩潰而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所取代。勞教授這樣的主張在1962、1971時很有意義,因為當時中共確實認同歷史階段論,然而到1999時,中共實行改革開放已20年,已完全接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等於實質放棄歷史階段論了,《歷史之懲罰新編》於是變成無的放矢了。勞教授,1999時72歲不算太老,這樣的頂尖知識分子都無法與時俱進,改變其反共意識,遑論多數盲目跟從勞大師的一般知識分子。

世界的環境讓各個地方的意識形態不容易改變,不同的意識形態於是造成很多衝突。台灣堅持反共,不願與對岸妥協,兩岸最後只好走上武力解決嗎?祈願千萬不要如此啊!

[1] 勞思光《歷史之懲罰新編》香港中文大學,1999。

侯侯獲得徵召後台灣將如何? | Friedrich Wang

國民黨終於確定徵召侯友宜,未來將如何?幾個朋友私訊問,就一次回答吧。

首先,老郭應該不會接受副手,也不會去跟柯文哲合作,惡搞國民黨。他應該會表示支持侯侯,然後慢慢淡出這一次選舉,逐漸沒有他的聲音。除非,有任何一方可以給他什麼樣重大的利益交換,讓他再出來繼續玩,別忘了他是生意人。

第二,侯侯有沒有勝算?如果現在就投票肯定大敗,沒有任何勝算。原因很簡單,藍色回不來,綠色在總統問題上不會投給他,那只有大敗。至於幾個月後會不會有改變?坦白說,機會不會超過30%,要看他這段時間有沒有突破性的論述以及具體的行動來證明,不過,看起來他並不想贏(參見《侯侯似乎不想贏?》),這是關鍵。

第三,北京基本上已經不太關心台灣的選舉,現在已經把軍事推進到這個程度,欠缺的只是一個攤牌的理由。同樣,要他們回到過去和平統一的路線,也必須要給他們一個重大的理由。軍事是無法嚇阻他們的,畢竟他們是核武大國需要怕誰嗎?美國不會直接跟他們開戰。對他們來說,誰當選都一樣,該做的就會做。至於做的時候有沒有後遺症?那就再說吧。

第四,老郭最後無法出來,有沒有美國的因素?嘿嘿嘿,這個現在就不方便回答,因為沒有直接的證據也不敢說。不過大家可以動動聰明的頭腦想一想,一個精明幹練的企業家會是美國喜歡的台灣領導人嗎?

第五,2024如果綠色當選會怎麼樣?已經開始有朋友在焦慮這個問題。坦白講也不會怎麼樣,就是現在這個局面繼續發展下去而已。因為前面已經說了,老共已經不在乎了,所以還能怎麼樣?大家把該準備的準備好,這個最實際。

從民主到獨裁成為新常態-包括蔡英文 | 郭譽申

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很多政治研究者觀察到,民主制度在全球逐漸退潮(參見《全球民主在退潮》)。現在剛過完第二個十年,曾任《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總編輯,並曾獲選為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思想領袖的Dr. Naím觀察到,很多實行選舉民主的國家已轉變為獨裁體制,幾乎成為本世紀的新常態([1])。

近年世界出現很多獨裁者,被作者稱為3P獨裁者,他們都充分利用民粹主義(populism)、兩極分化(polarization)和後真相(post-truth)。民粹主義將政治領域切做兩塊:「腐敗貪婪的菁英份子對上高尚純潔但遭受背叛憤憤不平的人民。」所有的問題都源於腐敗的菁英份子,民粹領袖將自身包裝成要捍衛人民的意志,及對抗腐敗的菁英份子。兩極分化是不斷將對手妖魔化,利用身份認同,製造狂熱的支持者。後真相不僅是說謊,否認真相,更在於把事情弄得混沌不明,令人一開始就無從辨識真偽。

造成3P獨裁者和3P獨裁者造成的一些現象包括:偽法律、打破任期限制、內定裁判、政治狂熱、去中介化政治、運用金錢、打破常規、控制媒體、利用緊急事態、貧富不均、科技賦權、威權思想、市場壟斷、反政治、黑手黨國家、3P獨裁的全球化等等(一個獨裁國家並不包括所有現象)。

作者把美國總統川普和英國首相強生都視為3P獨裁者。「在這個世紀,民主往專制倒退的速度快得不可思議。」「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25個國家中,有4個國家是沒有靠3P策略掌權的傳統專制國家(中國、埃及、越南和泰國),還有10個國家曾有領導人利用民粹主義、兩極分化和後真相獲得權力:印度、美國、巴西、俄羅斯、墨西哥、菲律賓、土耳其、伊朗、英國和義大利。」在這25個大國的「總共57億人口中,有43億人生活在經歷專制或往專制偏移的國家。」


如 [1] 中所述,民主制度選舉出來的國家領導人很多成為獨裁者。這可以獲得三推論:
民主與獨裁/專制可以互相轉換,因此其二元對立、截然劃分是沒有意義的。
主張民主是善而獨裁/專制是惡,是過分簡化、製造對立的政治語言。
民主制度不像其支持者所吹噓的那麼美好。

[1] 中完全沒提到台灣蔡英文總統,稍檢視下列蔡的部份反民主作為,蔡完全符合作者所謂的獨裁者。或許如書中所述,近年世界上獨裁者相當普遍,蔡很符合獨裁潮流,台灣人因此對蔡的倒行逆施頗能逆來順受!

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和《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藉以成立促轉會和黨產會,於是能跳過正常司法程序,追殺國民黨;
任命綠營色彩濃厚的多人擔任大法官、監察委員等,使司法、監察都失去中立性;
大法官的釋憲完全支持(偏袒)蔡政府的各種政策,如修改軍公教退休方案,並以釋憲強制同婚合法、通姦除罪等,剝奪了該由民主決策的立法/修法過程;
制定籠統的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侵犯基本人權,使人民可能動輒得咎;
關閉中天新聞台,損害新聞自由。

[1] Moisés Naím《以民主之名的獨裁:民粹、兩極分化、後真相,戕害自由的21世紀「權力遊戲」》商周出版 ,2022。(The Revenge of Power: How Autocrats Are Reinventing Politics for the 21st Century, 2022)

侯侯似乎不想贏? | Friedrich Wang

筆者提到:「侯侯似乎不想贏?」有朋友焦急地問:「老王你為什麼說侯侯不想贏?」請不要激動,他現在不想贏,不代表他以後不想,我也希望他認真好好搞。

你只要注意一件事:最近這兩年他是一個想要爭取大位的人該有的表現嗎?侯是侯,藍是藍,基本上他跟國民黨除了一張招牌的關係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交集。各地的選舉他有去站台嗎?四大公投,別人焦頭爛額,他歲月靜好,誰不是想「侯侯做代誌」,好像大家都很閒,只有他很忙一樣。況且,這不正是累積個人聲望、凝聚藍色基本盤,以及拉攏部分中間選票的機會嗎?結果他完全不動,臉上的表情不哭不笑,輸贏全部跟他無關。如果連基本盤都沒有,請問你要怎麼以後侯侯選舉?

其次,地方首長選舉跟中央的領導完全不一樣。簡單說,水溝通、馬路平、路燈亮、小偷少、大家吃得下飯,一個地方首長只要做到這些,基本上就60分了,然後再搞精緻一點,漂亮一點,出來作秀一下,把好處分給地方樁腳,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可是國家的領袖不是這樣,你要確切的給所有國民一個方向,讓大家知道當前的問題要怎麼解決,未來國家要開往什麼地方,包括國家認同、兩岸關係、國防、經濟、能源、教育、外交、國安,等等的軍國大事,必須都要有一定的論述,以及中心思想。請問侯侯有嗎?他在以上這些大事情上幾乎空白,要大家怎麼把國家交給他。

或許你會說:難道老郭就有嗎?沒錯,他也不足。但是最起碼他在最後衝刺的這一個多月很明確地提出國家定位以及兩岸關係未來的方向。那侯侯呢?這段期間依舊歲月靜好,幾乎沒有說什麼新的論述,更沒有任何方向。這是一個想贏的人該有的樣子嗎?筆者怎麼看都不像。

再說白一點,老郭家大業大,平常就算沒有照顧那一些藍軍地方上的人,反正到時候口袋深,有信心沒有擺不平的。而且他本來就不是政治人物,過去沒有幫你站台也不要抱怨,因為以前只是個生意人,並不是搞政治的,現在彌補你一些總行了吧?

而侯侯呢?過去袖手旁觀,大家心裡爽不爽一定有數,請問你要拿什麼出來擺平?所以我說他不想贏,應該是沒有冤枉他。

筆者也不是什麼神仙,或許他在下一盤更大的棋?太過深不可測,但願是這樣吧。因為,以台灣現在的環境而言,還有這麼深謀遠慮道行高深的人嗎?真的是很難想像。還有幾個月,我們就繼續觀察吧。

台灣人喜歡模糊以對的政治人物? | Friedrich Wang

筆者說過老侯應該會代表國民黨參加2024選舉,但是這並不代表我支持或者喜歡他。實際上,就如筆者過去曾說過的,藍色不信任他,綠色懷疑他,他就在這樣的恐怖平衡當中一點一點往上爬,累積到了今天。

事實上,這個人稱不上有什麼實質性的政治信仰。從上一次四大公投就知道了,賴蛇起碼清清楚楚表明是「四個不同意」,而他基本上說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你可以說叫做「四個不知道」,「四個不清楚」,「四個很模糊」。一個不知道、不清楚、很模糊的人,竟然現在累積了很高的聲望,足以挑戰大位,民主政治的弔詭在他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所以如果國家真的交到他手上會變成什麼樣?也只有聽天由命,因為誰也不知道他拿到很大的權力之後會做什麼事?有可能他什麼都不做,也有可能他沒有什麼做不出來的。唯一差可告慰的,是這個人目前為止還沒有爆出什麼貪贓枉法的事情,有一點類似馬英九的不沾鍋。台灣人特別喜歡這種模糊以對的人,對有清楚明白信仰的人反而不太欣賞。大家都沒有安全感,都喜歡打安全球。

熟讀中國歷史,有的時候回想起來卻格外諷刺。從蔣經國之後的總統,老李、阿扁、老馬、貓女王,這四個人放在秦之後的各朝,實際上連中等才智真的都算不上,還喜歡滿口謊言騙人。只要把時間的軸線拉長,稍微來做一些對比,就會讓人深深懷疑所謂的民主政治如果產生不出好的領導人,那到底優越又在哪裡?

不過您別誤會,筆者是有一些懷疑,但並不否定。民主政治還是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最多出現蠢才,了不起出個騙子,但基本不會出現暴君。

讀「奮起」網站文《外來本土之分無寧日》有感 | 劉得福

管長榕先生所寫《外來本土之分無寧日》是一篇好文,讀後有感。

統獨在台灣紛擾70多年,至今未曾稍歇。說穿了,不過就是台獨日奴企圖奪取政權,硬生生想把中國人的固有領土,分裂出去,所找出來的藉口而已。

那堆搞台獨的笨圾,不惜丟棄祖宗,不認自己是中國人,搞「外來本土之分」搞「本省人外省人之分」,但真正奪取政權了,完全執政了,掌握所有資源了,看看他們哪一個敢宣佈台灣獨立?哪一個敢實現他們所謂的台獨理想?充其量他們口中崇高的台灣獨立就只是為了奪權目的所使用的一張衛生紙,擦完屁股就丟進馬桶沖掉,這群台獨日奴根本就是一群詐騙集團,每一個都是大騙子。

文中提到:『在法理上有這樣兩句話,「民族自決權的行使不得被解釋為鼓勵採取任何行動侵犯主權和獨立國家的領土完整或國家統一」。「國際法沒有立場保護魁北克領土完整而不保護加拿大領土完整,也不能接受加拿大可被分割而魁北克不可被分割的矛盾」。最後,公理在大炮射程內。』

這段話已經完全說穿了一件事,就是不管法理定義是如何如何,國際法又如何如何,一點都不算數,只有大炮說了算,大炮就是公理。

看看美國就知道了,美國哪管聯合國決議?說打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 說打就打,哪管氣候公約?哪管國際海洋公約?哪管生物武器公約?說退出就退出,說不理就不理,怎樣?敢不服氣,就把航母開到你家門口,戰鬥機就去投彈,政權就把你推翻,就在各國搞出幾百所生化實驗室,聯合國又能奈何?世界各國又能奈何?美國的大炮就是比你大!

那堆所謂西方民主國家,想要分裂中國,支持台獨、疆獨、藏獨時在那邊高喊尊重「民族自決」「住民自決」,等到同樣「民族自決」「住民自決」發生在自己國家時,卻完全的武力陣壓,完全不給任何自決。

文章中提到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加拿大的魁北克,不是都完成了西方所謂的公投民主程序要獨立了嗎?結果咧?西班牙、加拿大政府允許了嗎?尊重民主結果了嗎? 尊重人民的意志了嗎?還不是把帶頭的抓進監獄!現在的英國弱了,英國各聯邦紛紛要求獨立,就看他們如何尊重「民族自決」「住民自決」?同樣的,問問美國白宮,允不允許加州獨立?問問蔡英文和賴清德,台灣要不要獨立?敢不敢獨立?允不允許澎湖獨立?台北獨立?……

說穿了,西方和笨圾民進黨的兩套標準,都在打臉自己,根本禁不起檢驗。現實的世界,誰大炮大誰說了算,越共大炮比南越政府大,所以越共成功了,中國共產黨大炮比國民黨大,所以中共成功統治大陸了。在國際上也是一樣,美國處心積慮,不擇手段,想永久分裂中國,美國自知自己力量已非當年,不敢自己對付北京,所以四處揪群,想圍歐中國,問題是,現在的中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而美國自身早已千瘡百孔,鹿死誰手?現在還在掰手腕中。

在這個節骨眼,笨圾民進黨卻自甘當美國走狗,手臂往外彎,把中國人的台灣出賣給美國,美國要求台灣佈雷,民進黨蔡英文就要佈雷,花了人民1億多美元,連佈雷車都買了;美國要台灣人民吃萊豬,民進黨蔡英文就讓台灣人民吃萊豬,這個倒行逆施、禍國殃民的笨圾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罪惡層層疊疊,罄竹難書,台灣人民一定要把這個詐騙集團、賣國集團拉下馬,否則台灣永無寧日,台灣人民無法出頭天。

渲染大陸反戰文幫助綠營選情 | 殷正淯

Newtalk新聞最近引述並渲染中國大陸的反戰文。我真的不懂,這種文章在台灣媒體上不斷地發酵到底對台灣有什麼好處?閱讀這種文章的台灣人真的覺得大陸有大量的反戰聲音,然後呢?解放軍就不會解放台灣嗎?

Newtalk新聞:「不願為國而戰」反戰文揭中國人民心聲:絕不上戰場 也不讓孩子去

首先,解放軍從來就沒有缺兵的問題,所以從來沒有向全國強制徵兵過!沒有大量徵兵,何須反對應徵?

理論上來說中國大陸也是實行義務役制度,但是因為志願應徵青年始終十分充足,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成立以來從未進行過強制徵兵。從2013年起,全面實行網上徵兵,適齡男女青年應登入『全國徵兵網』進行兵役登記和應徵報名。應徵需要經過網上登記、初審、體格檢查、政治審查、走訪調查(指實地調查其家庭背景是否符合徵集要求)、預定新兵(即初步確定新兵人選)、張榜公示、批准入伍7個環節。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在其網站上有關於大陸解放軍徵兵的文章,其中提到解放軍因為現代化裝備的普遍化,所以徵召的對象以大專以上學歷為主,可說要求的水準相當高:

「隨著解放軍部隊現代化程度要求的日益提升,以及社會教育水準的普遍提高,中國實行『兩徵兩退』,主要以大專院校學生為兵員徵召對象,核准入伍者可獲得國家學費減免與考研究所加分的優惠,以及各省所提供的相關福利。」

解放軍光是徵召志願役士兵,就可以穩定維持200萬的穩定服役總量,如果真的要徵召全國男性入伍的話,真的就像網路段子說的一樣,全國緊急徵召令下達,募兵處的人還沒完成新兵報到,先遣部隊的1000萬人已經到達前線了。

要知道中國大陸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就算是未來中國也會出現少子化的問題,根據推算也會是一個7至10億的大國。每年的出生新生兒至少也在500萬人以上,如果男女比率各半,至少男性新生人口也可以穩定維持在250萬人之眾。這樣的龐大體量,哪有全民徵兵的需要?更何況解放軍的待遇不錯,很多窮困的孩子是想當兵但沒有資格。大陸沒有大量徵兵,何須反對應徵?因此渲染大陸的反戰文多半屬於造假。

這些台獨媒體一直在渲染甚至造假這樣的文章,我猜想其目的就是要穩定民進黨或泛綠政黨的選情,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台灣人很怕死,很不想打仗,每次選舉只要一操弄戰爭議題,就會讓民進黨的選票大量流失,特別是在真的有戰爭可能性的情況下,選票流失的更厲害。因為沒有一個18歲以上的年輕人想犧牲自己的生命,即便他們口中高喊著台灣獨立萬歲,或者我不是中國人,但他們內心都是怕死的,真的要為這兩個口號犧牲,是沒有一個人!記住!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人!

既然這麼怕死,為什麼還一直執著著找死?腦子被門夾到1000萬次嗎?!

P.S. 別再用這張圖了,這是退伍士兵捨不得同袍的照片,他們不是怕上戰場,是不想退伍。

韓、郭恩怨和國民黨 | Friedrich Wang

當時在韓粉最瘋狂的時候,真的是已經到了任何一點不一樣的話都聽不進去的地步。筆者最後還是願意支持老韓,但是仍然堅持他本不應該參加2020的大選,除了在戰術上沒有辦法對南部的選民交代,也會打亂整個國民黨原本的佈局。當時的狀態很清楚,原本的佈局就是讓郭台銘來接手整個國民黨的大選。

那時候,不只一位身為韓粉的朋友因為筆者認為韓不應該放下高雄市長的工作來參加大選,而跑來大吵,甚至於做各種的人身攻擊,說出非常難聽的話。而如今,這些他們連提都不提了,大概也知道自己那個時候多瘋狂,最後的結果有多糟糕。

「我不會吃碗內,看碗外」這是老韓多次在媒體公開說的,無論是市長選前或者選後。結果最後做「yes I do」的決定。請問這要怎麼跟選民交代呢?原本高雄人已經受不了民進黨的執政讓整個城市沉淪到無以復加,願意相信國民黨一次,結果國民黨這樣對待他們。

那麼老韓有沒有委屈?有,因為無論如何他還是贏了初選。這就牽涉到整個國民黨的文化問題,到現在還是相信用喬的「宮廷文化」,習慣放話、運作,甚至講更難聽一點就是用資源來做各種的交換與收買。這就是為什麼老郭覺得自己被國民黨耍了,所以在2020做出那麼多離譜的事情。

而說穿了,這些人都是輸不起的。今天老郭給老韓的所謂道歉,當然會比不道歉要好,但是這個時候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為了選舉。事實上,歷史不是沒有給國民黨機會,但是國民黨總是在關鍵的時候,裡面的人物做出各種奇怪的事情,為了權力而昏了頭腦,把這些機會都給白白浪費了。

現在,台灣幾乎可以說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政治、社會、經濟、教育、國防…..都有解體的跡象。坦白說,這固然是因為民進黨在這八年倒行逆施。但是,作為主要政黨的國民黨,筆者只想要請問你們:你們有給台灣人民一個明確的另一種選擇嗎?你們有堅持自己的中心思想嗎?你們面對困難與挑戰的時候是選擇團結與解決問題?還是分裂與逃避問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國民黨可以說就是今天這種困局的幫兇,有無可逃避的責任。

我們這一代肯定會在人生的下半場,看見兩岸最後的結局。但是很不幸的,這個最後結局到來的時候,是在台灣最虛弱的時候。所以台灣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籌碼去跟對岸討價還價,爭取一個最好的條件。美國現在很清楚,就是把台灣當作一個犧牲打,用台灣的人命去消耗中國大陸,延緩中國的崛起。台灣人,終究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