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µØªÀ·Ó¤ù¡A¥¬¤°º¸¡A2009¦~2¤ë25¤é ¥ì®Ô¹ïº®y®Ö¹q¯¸¶i¦æ´ú¸Õ¹B¦æ 2¤ë25¤é¡A¦b¥ì®Ô«n³¡«°¥«¥¬¤°º¸¡A¤@¦W¤u§@¤Hû±q¥¬¤°º¸®Ö¹q¯¸ªº¥DÅ髨¿v«e¸g¹L¡C¥ì®Ô·í¤Ñ¹ï¥Ñ«Xù´µ©Ó«Øªº¸Ó°êº®y®Ö¹q¯¸¥¬¤°º¸®Ö¹q¯¸¶i¦æ´ú¸Õ¹B¦æ¡A¥H¹ï³o®y¤´¥¼³Ì«á§¹¤uªº®Ö¹q¯¸¶i¦æªì¨Bªº©Ê¯à´ú¸Õ¡C ·sµØªÀ°OªÌ±ç¦³ÎëÄá
(130101) — TEHRAN, Jan. 1, 2013 (Xinhua) — A missile is launched during the fifth day of the six-day naval drill dubbed Velayat 91 from the coastline of the sea of Oman in southern Iran on Jan. 1, 2013. Iranian navy test-fired Tuesday the Noor long-range missile in the ongoing naval drill, the official IRNA news agency reported. (Xinhua/Irna News Agency/Mohammadreza Alimadadi)
2018年春季的國際會風雲,可說十分熱鬧!先是戰爭似乎一觸即發的朝鮮半島,突然間峰迴路轉,韓國(南韓)總統文在寅與朝鮮(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於4月27日舉行峰會,開啟兩韓共榮的新頁。接著,不甘寂寞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另譯特朗普),也派遣才4月上任的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另譯麥克·蓬佩奧)親自前往平壤敲定「川金會」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並承諾如果朝鮮全面棄核,美國將允許私人企業投資朝鮮。
在美國東岸時間2018年5月8日下午宣佈美國退出2015年簽署的為了限制伊朗核武器技術而多方簽訂的《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通稱伊朗核協議)。此外,5月14日是以色列國慶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Tel Aviv )遷移到耶路撒冷(Jerusalem),落實了美國此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中東地區局勢緊張度頓時大幅度升高,有人開始擔憂美國是不是要在中東製造戰爭,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中東現況的近因是美國好戰派2003年利用子虛烏有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武器」為藉口而侵略伊拉克的後遺症。美軍與美國隨從國家的軍隊在迅速擊敗伊拉克正規軍之後未能迅速穩定戰後局面,於是在伊拉克作戰轉入長期的治安戰爭。佔伊拉克人口大多數的什葉派(Shia)拒絕美國安排的傀儡出任總統。因為美軍光是對付遜尼派(Sunni)就已經陷入苦戰,美國不敢激怒更多敵人,佔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遂掌握政權。此後,佔90%伊朗人口的什葉派,主政開始就將其影響力擴張進入伊拉克,也就是進入阿拉伯半島。
依照斯皮克曼(Nikolas Spykman)的地緣戰略理論,古稱波斯的伊朗和阿拉伯半島都是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Rim Land)的一部分。海權國家只要控制歐亞大陸全部的邊緣地帶,就能控制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進而統治全世界。不過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採取的是混合了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和斯皮克曼的理論:在東亞,美國並未尋求控制屬於邊緣地帶的中國大陸,而是採取麥金德主張的控制離岸群島。這或許是因為喬治肯南(George Kennan)1947年7月以X先生筆名最初提出的圍堵理論認為沒有必要像圍堵蘇聯那樣圍堵中國大陸。但是伊朗和阿拉伯半島則是美國絕對必須直接或者間接有效控制的地方,因為這個地區蘊藏了已知世界石油蘊藏量的一半以上,何況伊拉克的優質原油是開採和提煉成本最低的原油。美國曾經於二次大戰後,在伊朗發動政變以扶持君主制度的巴列維王朝復辟,但伊朗君主最終在1979年被伊斯蘭革命推翻,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並且在1979年底發生美國駐伊使館人質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從此之後,美國-伊朗關係陷入長期對立。美國還在1980年代夥同英法幫助伊拉克遜尼派的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對伊朗(1980年9月22日)爆發邊境戰爭,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火。
2003年之後,伊朗不只是把影響力延伸進入伊拉克,而且繼續向西到敘利亞還有黎巴嫩。敘利亞也是什葉派政權;黎巴嫩有什葉派的真主黨。這樣就形成一個什葉派之弧,從印度洋沿岸經過波斯灣沿岸還有伊拉克內陸、敘利亞,最後抵達地中海沿岸。這樣,美國海權就不能完全控制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
2010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一年後在敘利亞引發內戰,不親美的敘利亞政府處境迅速惡化。什葉派之弧的內陸交通線有可能被阻斷。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似乎是設計來大量消耗俄羅斯的實力,以免俄國對外投放影響力。但是俄國選擇有限反應,僅僅取得俄羅斯裔人口占多數的戰略要地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權。2015年,俄羅斯地面部隊抵達敘利亞在地中海海岸上的塔爾圖斯(Tartus)港,稍後俄國空軍進駐附近的空軍基地。俄國空軍的轟炸不僅嚴重打擊ISIS恐怖組織而且打擊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戰局於是逐漸有利於敘利亞政府。甚至在俄軍進入敘利亞之前,伊朗已經派遣大量人員到敘利亞參戰支援敘利亞政府軍。到2018年初,美國在敘利亞的夥伴只剩下敘利亞東北部的庫德族(Kurd,另外有些庫德族支持敘政府)勢力還算可觀。但是美國的北約盟國土耳其卻非常敵視那些獲得美國援助的庫德族,因為土耳其境內的分裂主義庫德族與前者互通聲氣。另外,土耳其曾發生失敗的政變,而且土耳其總統宣稱美國幕後涉及那個政變。所以,敘利亞內戰變成非常糾纏複雜的事情。例如,美國在中東的一個重要盟國沙烏地阿拉伯是反對敘利亞政府的,但是沙烏地阿拉伯也擔憂那個宣稱要恢復奧斯曼帝國光榮的土耳其勢力南下,畢竟,奧斯曼帝國曾經統治阿拉伯半島幾百年。
美國總統川普宣稱要儘快從敘利亞內戰亂局脫身是合乎戰略邏輯的——川普想要集中力量阻止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繼續快速增長。但是美國又不能坐視俄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深入擴大,也不能容忍什葉派之弧獲得鞏固,尤其是伊朗不斷加強駐紮在敘利亞的伊朗部隊(包括射程能夠抵達以色列的短程彈道飛彈)而且運送武器給黎巴嫩的親伊朗勢力,似乎有可能威脅以色列的優勢地位。於是川普也採取俄國以空中打擊為主而且盡可能避免大規模地面參戰的戰法。
當地時間2018年4月14日,美英法三國一起對敘利亞境內的政府軍目標、伊朗部隊目標發動空襲。這是一次奇妙的空襲——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透露,空襲之前已經通告俄國,空襲將會避開一切俄軍目標。至於此後的地面作戰,川普在公佈空襲的演說中或許透露了一些線索。川普說,中東地區的人應該自己負責阻止伊朗獲得利益。
此前,以色列在4月9日打擊敘政府軍和伊朗部隊。4月16日,以色列再次空襲敘政府軍和伊朗部隊。4月29日,剛上任兩天的美國國務卿龐皮歐訪問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尼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另譯內坦亞胡)會晤。29日晚上22時20分左右,伊朗在敘利亞的一處彈藥庫遭到據說來自以色列的攻擊,大約200枚飛彈爆炸造成芮氏2.6級的地震。當地時間4月30日晚上,納坦尼雅胡在電視上展示據說是以色列情報部門從伊朗某個秘密檔案館取得的大量資料,而且宣稱那些資料證明伊朗仍在熱切研發核武。但是歐洲方面的反應很冷淡,他們認為那些資料只能證明伊朗在2003年之前確實進行核武研發。曾經寫書宣稱中美開戰的美國學者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的《國家利益》網站刊文懷疑納坦尼雅胡是在推銷另一場戰爭,而且指出納坦尼雅胡在2003年戰爭之前發出的關於伊拉克大規模毀滅武器的不實言論。5月1日,以色列修憲,只要以色列總理和國防部長二人同意,即可不顧內閣其他閣員意見而徑行宣戰。5月6日,親伊朗的「3月8日聯盟」在黎巴嫩國會128席議員選舉中贏得67席。以色列迅即表示震驚而且宣佈,此後不區別對待黎巴嫩與真主党。
不論如何,川普仍決定美國撤出JCPOA。川普宣稱的理由是JCPOA沒有徹底消除伊朗的核能力,所以會導致中東地區核武競賽(沙烏地阿拉伯vs伊朗)。但是伊朗擁核的戰略意義之一是,如果伊朗取得最低限度核嚇阻能力,使得美國、以色列都不能對伊朗使用核武,那麼伊朗的人口優勢將會在常規戰爭中對阿拉伯半島的國家形成重大壓力。此外,伊朗如果挨了幾顆核彈,伊朗大部分人口仍然存在;然而,阿拉伯半島上的某些人口小國卻會失去大部分人口。所以美國鷹派想要徹底消除伊朗的核能力,是一個顯然的戰略邏輯。但是美國退出JCPOA也有可能給中東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
伊朗最初的反應是宣佈該國仍將留在JCPOA之內,同時,德總理、英首相、法總理也表示三國仍將留在JCPOA之內,歐盟的立場與前述三國相同。川普一定會向德、英、法施壓,要求他們連同歐盟一起對伊朗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但是除非美國在伊朗進行政權更迭,否則伊朗有可能恢復核武研發。川普或許認為能夠藉著經濟制裁壓迫伊朗政府自己徹底消除核能力,或者能夠促成伊朗政變而出現高度服從美國的伊朗新政權。但是朝鮮長期遭受比伊朗遭受的更嚴厲的制裁,最終朝鮮仍然成功研製核武。說到朝鮮,誠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另譯奧巴馬)指出的,川普任意撕毀國際協定的作風,必然使得金正恩無法信任川普。
川普似乎是打算在很多地方點火,以求消耗美國的競爭對手,同時川普要求美國的同盟者或者夥伴承擔規模較大的地面戰鬥,以減少美國的戰費支出,好讓美國增加的國防預算能夠用在擴軍。所以,中東地區現有的戰火將會升高、擴大範圍,但是某些人說的(20世紀那樣的)世界大戰規模,應該不會從中東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