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崇日蔑華的觀念之所以會如此執迷頑固,其原因除了源於日本奴化教育的遺毒,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中國自己。
由於中國近代的積弱衰敗,中國人大都生出文化自卑感,失去民族自信心。醜詆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言論在五四運動極為盛行,甚囂塵上。「吃人的禮教」「打倒孔家店」…之類的論調出現時,在台灣的中日文報刊就普遍轉載。尤其是曾頌揚過「日本精神是人類文明楷模」的魯迅,他的文章和小說被日本翻譯成日文,日本在台灣更是大加宣揚和傳播,作為奴化教育崇拜日本、鄙棄中國的主要讀物。
早在1945年3月日本投降半年前,國府就擬定了《台灣接管計畫綱要》,首要目標為「應增強民族意識,廓清奴化思想…」,所以來台灣主政的陳儀是負有「中華文化重建工作」的重責大任。可是陳儀是魯迅的崇拜者,光復後陳儀把魯迅的老友許壽裳找來主導台灣的文化重建。因此說來滑稽的是,許壽裳到台灣後卻對痛罵中華文化的魯迅大力讚美,出版魯迅思想的合集,主張「以魯迅為榜樣」,提出「台灣需要一個新的五四運動」。等於是與日本的奴化教育相唱和,推波助瀾延續了日本遺留的蔑視中國的思想。
(附帶提一下:推崇魯迅,也就是助長了台灣的左傾思想。可見軍統和CC派與陳儀的對立主要是政治路線之爭,並非如台獨所說的派系爭權奪利。)
而且日本戰敗後從廢墟迅速復興,1980年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第一」之聲在世界盈耳不絕。大陸與台灣、日本相比是天差地別,看在台灣皇民眼中,對日本更加是五體投地,也更加鄙視中國。以致於皇民餘孽脫離殖民統治後,依然認賊作父,以數典忘祖為榮,視自己祖國為敵。其深重強烈的殖民奴性世所罕見,眷戀殖民政府的依附心態舉世無雙,是人類歷史、政治、民族學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奇特現象。
對此,台獨的辯解是由於國民黨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封建專制的迫害、貪腐殘暴的壓榨,真誠熱烈的愛國心受到無情摧殘,才使得台灣人懷念日本統治,痛恨國民黨,憎惡中國。
其實二二八若是官逼民反,何以不是全民皆反?一般的百姓對二二八的「起義」都避之唯恐不及。響應二二八的幾乎全是對日本戰敗如喪考妣的台籍日軍和青年學生,他們對台灣光復哪會有歡騰慶幸的愛國心、祖國熱?只是心不甘情不願,恨恨不滿吧。
這些自幼受日本教化長大的青年軍人和學生,一開始就不分官民、不辨善惡,濫打濫殺大陸人甚至還遍及婦孺。這如何能夠排除這些青年習之有素,從小到大奉行不渝的皇民思想?
二二八發生前毫無風雨欲來,社會會發生暴動的徵兆,陳儀完全放心地應允老蔣調走台灣駐軍。報刊雜誌及電台一如往常大鳴大放,放任言論批評政府一直到二二八前夕,陳儀毫不憂慮。
國民黨在二戰後,沒有一個台灣皇民依漢奸治罪。二二八平亂後,最著名的二七部隊,隊長鍾逸人僅判十七年徒刑,其他攻擊政府的叛軍頭目也都重罪輕判,並且所有作亂學生寫了悔過書就無罪釋放。可說國民黨對台灣人是仁至義盡了。
老蔣退守台灣的年代,當時共產主義是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共產勢力無孔不入,勢不可擋。連美國都出現麥卡錫主義以言定罪的思想檢查。老蔣的鐵腕反共不僅防範了中共潛入台灣的顛覆,也扼殺了台灣土生自發信仰共產主義的紅色革命,避免了如同世界各地生靈塗炭的赤禍。
兩蔣的治下社會安寧,戶戶笙歌樂太平,生活逐步走向富足,終而經濟騰飛台灣錢淹腳目,至今台灣人享受的經濟全是過去兩蔣治理的成就。陳儀和兩蔣僅是愛民的專制,有何封建的迫害可言?如何是貪腐殘暴?
就是台獨敲鑼打鼓自吹自擂的台灣民主化,也是靠著兩蔣勵精圖治的強人統治下,使得台灣經濟繁榮、教育提高、社會穩定,立下了民主政治的基礎和條件。又按部就班依著軍政、訓政、憲政,使台灣經過地方自治的民主訓練,才使得台灣能夠水到渠成順利轉成民主化。
李登輝只不過順水推舟作了民主轉變的決定而已。說台灣的民主化是兩蔣耕耘,台獨收割,也不為過。
總的來說,兩蔣造福台灣人功業輝煌,蔣經國又大力推行用人本土化,不就是要使台灣成為台灣人的政權嗎?台灣人欠蔣家太多了!說蔣介石是台灣人的救星,也並不誇張。
台獨的論說都是以否認皇民化為基礎,而建立出自圓其說的一切理論,狡詐地切割剪接台灣史,以先人的抗日精神與老一代人歡慶光復的祖國熱,移花接木到當時青年的國家認同上,隱去青年內心的皇民化。
於是原先熱中沉迷皇民化,光復後想做日本人的夢都沒醒過來的皇民青年,也就魚目混珠成了熱淚盈眶、熱烈歡慶回歸祖國的愛國同胞了!
否認了皇民化,喪失理性殘殺無辜的皇民青年,反過來成了具有熱血正義的赤子之心,不滿暴政起而反抗,慘遭屠戮的台灣精英。台獨就以此反誣中國是專制迫害、貪腐殘暴的加害人,指控「國民黨掩蓋自己的罪惡,以皇民化來汙名化台灣人」。
而日本奴化教育所灌輸的皇民思想,也就被台獨轉移時空,偷天換日說成是國民黨腐敗殘暴的統治之後才出現。崇日媚日、棄華仇中的思想就被台獨宣稱是理直氣壯的反彈心理,而且恬不知恥地公然表現出來。
李登輝執政後對日本的奴態復萌,啟用國家的資源和力量進行重新教化國民意識的「文化工程」,否認皇民化以重構史實,編造真相,美其名「用公理寫歷史」,頌揚日本殖民的「德政」,推展「去中國化」,以達到台灣「再皇民化」的「心靈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