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2024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是欺騙抹黑! | 郭譽申

民進黨正式提名賴清德參選總統,賴隨即召開記者會發言指出,台灣沒有統獨問題,民主是最大共識,2024將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看來「民主與專制的抉擇」是賴的競選主軸,強調兩岸的政治制度不同,台灣的民主制度優於中國大陸的專制制度,因此要反對親中的國民黨,並支持以民主起家的民進黨。

回應賴的發言,侯友宜指出,中華民國自1996年以來,早就是民主化的國家,當前人民最關心的是能不能安全、安定與安居樂業,政府現在是內政停滯、百廢待舉,應該要立即改革,讓人民安心過好日子才是首要工作。侯的回應非常好,民主或專制只是無謂的標籤,讓人民安心過好日子才是重點。

邱吉爾早就說過:「民主是最糟糕的政治制度,除了那些我們早已試過不管用的制度。」(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for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懂政治的人都不會迷信民主制度,而會認清民主制度有優點也有缺點(參見《選舉民主的優缺點-駁蔡英文推崇民主》),而絕不完美。

民主與專制的對立是典型的二分法,製造敵我矛盾。現在世界上的多數國家都實行了選舉民主制度,但是制度細節有不少差異,而實行的成效更有很大差異。如何才算民主國家其實頗難判定!只要有大型選舉就算民主國家嗎?沒那麼簡單吧!類似的何謂專制也不易界定,沒有大型選舉就是專制嗎?現在的中國大陸、北韓、越南和以前的蘇聯都一樣嗎?同一個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和之前顯然有不少差異,仍被視為一樣的專制嗎?政治制度非常複雜多樣,竟然被簡化成民主與專制的二元對立,無非是製造敵我矛盾,藉以打擊異己和敵對國家,使世界無寧日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的廢墟中建立,只花了70多年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威脅美國的全球霸權,即使中美仍有一些差距,美國建國至今已將近250年,中國發展之神速可見一斑。而且中國是已經40多年沒打仗的和平崛起,不像美國自建國以來經常動用武力,以實現領土擴張,並曾經殖民海外。若中國算是專制,則專制是令人稱羡的好制度!

有些人指控中國大陸不自由。只要觀賞一兩齣大陸製作講述當代社會的電視劇就知道大陸社會與台灣社會很相似,自由得很。疫情期間不計,大陸近年出國觀光旅遊者成為洪流,怎可能不自由?指控中國大陸專制、不自由,完全是造謠抹黑!

世上沒有完美的政治制度,把複雜多樣的政治制度簡化成民主與專制的二元對立,無非是製造敵我矛盾,藉以打擊異己和對手。賴清德抹黑中國大陸為專制國家,於是能夠抹黑比較親中的國民黨,因此爭取選民票投賴和民進黨。賴和民進黨始終不改其欺騙選民、抹黑對手的一貫手法!

蔡英文大勝賴清德 為何?| 郭譽申

總統大選的民進黨初選,蔡英文的民調為35.6768%,賴清德為27.4843%,蔡英文以約8.2%的差距勝出。8.2%的差距看起來不大,但是35.6768比 27.4843多了近30%,蔡英文可說是獲得大勝。賴清德在參加初選以前,及剛加入初選之時的一些民調幾乎都領先,怎麼最後會如此大敗?(雖然很多人質疑民調的結果,筆者不是檢調,姑且假設民調都是真實公平的。)

蔡英文獲勝的一個原因無疑是執政優勢。黨、政、軍、國營企業的重要職位幾乎全由總統決定,位居這些高位的人自然都公開或不公開地極力支持蔡總統,若總統換成賴清德,他/她們的職位極可能不保,因此他/她們全心全力支持蔡總統是理所當然的;而擁有執政優勢的蔡政府近來更釋放不少政策利多,以討好一些特定民眾。對比之下,無職無權的賴身邊非常冷清,只有極少數毫無實權的台獨大老公開支持他,而他更不可能實行政策買票。

初選期間,蔡總統掌控的民進黨中央修改初選辦法及延後初選民調的時間,明顯偏袒蔡英文,而形成不公平的競爭。賴清德和一些媒體雖然提出質疑,從民調結果看,選民顯然並不在意競爭的公平性,而仍願意支持蔡。這是台灣民主的悲哀,鼓勵候選人不擇手段搞鬼,也是蔡英文獲勝的一個原因。

今年初習近平呼籲協商「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讓兩岸關係隨後時常成為政治熱點,直到幾天前又爆發與「一國兩制」相關的香港「反送中」大遊行。蔡總統趁機展現她對大陸的強硬態度,有些人認為這是蔡民調獲勝的重要原因,筆者頗不以為然。面臨大陸的壓力,民眾傾向對大陸強硬,因此對綠營的選舉有利,而對藍營不利。但是賴清德和蔡英文同屬綠營,賴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他對大陸的態度看來比蔡更強硬,民眾既傾向對大陸強硬,應該支持賴清德而不是蔡英文啊。

蔡英文和賴清德的個人條件相近 (一個是博士,一個是醫生),意識形態相近,而政治歷練也相近(一個是總統,一個曾是明星市長和行政院長),但如上述,蔡有執政優勢,是賴無法相比的。若賴初選獲勝,蔡所任命的黨、政、軍、國營企業高層會像支持蔡一樣地全心全力支持賴參選總統嗎?顯然不可能(蔡甚至不願聲明若初選敗,會支持賴參選總統)。綠營的政治人物和支持者都不難看出,賴清德缺少執政優勢,總統大選勝選的機會遠低於蔡英文,因此棄賴保蔡,這大約是蔡大幅勝出的最主要原因。

綠營初選已經順利選出黨內最有機會勝選的蔡英文參選總統,藍營還在爭執,誰最有機會在大選獲勝,該代表藍營出戰,而彼此殺得頭破血流。綠營顯然是開低走高,而藍營正開高走低,不知道選情是否還有轉向的機會?

賴清德留任不留任?| 郭譽申

九合一選舉執政黨大敗,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要承擔政治責任,已向蔡總統請辭。隨後傳言,賴清德辭意堅定,會在明年一月立法院審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後去職,屆時也將因為閣揆更換,將有大幅度的內閣改組。近日又有傳言,蔡總統已徵詢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賴院長去職後,由蘇回鍋接任行政院長。昨天蔡英文總統卻公開極力挽留賴院長,並說不曾徵詢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以表示堅定留任賴清德的決心。政府最高層的人事到底怎麼回事?

賴清德當然希望去職。執政黨選舉大敗,表示人民不贊成他的施政,根據民主原則,賴失去人民的支持,即喪失執政的合法性,他的去職既合理,也表現出承擔政治責任的風範。更重要的,蔡英文總統的聲望或支持度屢創新低,賴清德自從擔任行政院長以來,其聲望或支持度也是開高走低、毫無起色,若賴與蔡總統繼續綁在一起,他的政治聲望很可能與蔡總統一起跌落谷低,賴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當然想「跳船」離開啊!

蔡總統當然希望留任賴清德。雖然這時內閣理應改組重新出發,這時要改組內閣相當困難,內閣的重要職位非由民進黨的菁英擔任不可,但民進黨菁英幾乎全都剛剛選舉落敗,由敗選者擔任重要職位,是很難服眾的,會使施政更為困難。至於行政院長,以蘇貞昌的資歷和黨內實力,他是較適合的閣揆人選,但他在新北市選舉大輸近三十萬票,又一向與蔡總統不和(當年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蘇甚至兩度要求當時的總統陳水扁撤換蔡),蔡總統當然寧願留任賴清德,不要蘇貞昌。

蔡總統留任賴清德的更重要原因在於她要尋求總統連任。賴清德是蔡總統在黨內的主要競爭者,若賴與蔡總統繼續綁在一起,將使賴難以挑戰總統大位;若賴去職,則他未來海闊天空,一定有很多人,包括獨派,簇擁他挑戰總統大位,目前賴清德的民調支持度高於蔡英文,總統的黨內初選很可能贏過蔡,蔡總統當然希望避免發生這種狀況。

賴清德希望去職,蔡總統極力挽留,賴留任不留任?不知道還要拖多久,似乎多半為了個人的政治前途。內閣已經出缺六個部會首長,包括交通部、教育部、農委會、環保署、中選會和促轉會等,在最重要的行政院長未確定之下,六個部會首長是沒理由任命的,而一些重要政策也不可能議決。這樣的政府要來何用啊?也有人說,政府空轉總比倒行逆施好一點,是這樣嗎?

政府空轉有人的問題,也有制度的問題。若實行內閣制,執政黨選舉大敗,表示民意轉向,就換黨執政,自然避免政府空轉。(當然可能有其他問題,例如內閣經常更替。) 台灣的總統有任期保障,雖然失去民心,仍能幹完任期,卻由有責無權的行政院長承擔政治責任,而由人民承擔政府空轉的苦果。台灣的民主制度是真可悲啊!

蔡英文總統連任有難度 | 郭譽申

蔡英文總統連任有難度。

理由一:蔡總統主政兩年多,兩岸關係緊張,內政乏善可陳,低薪問題無解,軍公教年金改革傷了很多人,卻沒讓任何人實質獲益,民調支持度當然走低,而民進黨在十一月的地方選舉必然敗選。

理由二:現蔡總統的聲望明顯低於柯文哲、朱立倫、馬英九、賴清德等,是2020年的總統可能參選人裡民調最低的。

理由三:無論柯文哲是否成功連任台北市長,他都極可能直取2020年的總統大位,形成白、綠、藍三足鼎立的競爭。這對民進黨甚為不利。

理由四:民進黨不是一個順服的政黨,當黨內菁英和支持者發現蔡總統的聲望低於其他的可能參選人,他們很可能極力推舉聲望較高的賴清德取代蔡,以增加勝選的機會。若賴清德被推舉出來與蔡競爭,即使蔡能爭取到黨內提名,也將頗傷元氣。

理由五:民進黨裡一向派系林立,蔡總統的派系形成得晚,而且並不強大。蔡的崛起是碰巧掌握了陳水扁失政下台而民進黨潰不成軍的時機,她在黨內並無堅強的實力。

理由六:民進黨與柯文哲合作的破局,顯示出蔡總統與民進黨菁英的矛盾。若柯、綠合作,如柯媽媽所說,柯欠了民進黨人情,使他幾乎不可能2020年參選,柯甚至很可能支持蔡總統連任,因此對蔡總統將是大利多。

然而對於民進黨菁英是另一回事,柯、綠合作勢必把柯越養越大,柯不參選2020,等到2024年參選總統,民進黨菁英將誰也贏不了柯,因此民進黨菁英寧願早點與柯切割決戰,以免養虎為患。蔡總統拗不過黨內菁英不挺柯的要求,顯示了蔡總統在黨內力量的有限。

蔡總統面臨島內和對岸的內外夾攻,又面臨黨內和黨外的內外夾攻,因此她要連任必須克服許多問題。當然,蔡總統若在那項最影響現狀的政策上有大幅改變,或可能有點機會,但這還是會面臨得失兩難之局,所以還是難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