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當時的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U.S.A.),有點類似今天的歐盟,各州獨立,由13州(國)所組成的經濟共同體,沒有首都,沒有總統,也沒有國會,只有一個簡單鬆散的《邦聯條例》一部準憲法,換言之,13州建了13國。此時的美國只是邦聯(confederation)而不是聯邦(federation)。
美國自詡是「民族大熔爐」,但是眾所周知,美國有蠻嚴重的種族問題,黑白的小型衝突不斷及有色種族長期受到白人歧視。讀了歷史教授Nancy Isenberg所著《白垃圾—美國四百年來被隱藏的階級真相》(White Trash:The 400-Year Untold History of Class in America, 2016)才知道,即使在白人之間,美國也有明顯的階級之分,貧窮的白人甚至被稱為「白垃圾」,處境未必比黑人好。
16世紀西班牙征服猶加敦半島時,就已發現許多馬雅刻本存在。但後來被西班牙征服者及祭司大量銷毀。而所有在猶加敦的文獻卻被蘭達主教(Diego de Landa)於1562年7月下令全面銷毀。這些文獻,加上一些石刻及碑刻,都是馬雅文明主要書寫紀錄。後來,16~17世紀陸續發現的一些文獻及抄本,也都一一被破壞。由於遺存受到相當徹底的破壞,也無後繼者發揚光大,馬雅文明可說從人類存活記錄中遭抹除了。
1839年,美國探險家斯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註11)率先奔赴馬雅古國。在1837年,他揭開了隱藏在山谷中的古城佩特拉神秘面紗。1840年在中美,1841-1842年在墨西哥考察了馬雅人古跡,在宏都拉斯叢林中發現了馬雅人的科潘城。從而開創了中美洲考古學。1881年,墨西哥某金礦主管艾爾弗雷德•帕西瓦爾曼德斯萊進入原始森林,以相機拍攝了數千幀碑文。1859年法國東方學者萊昂•戴•羅斯尼(León de Rosny),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爐角,發現了一籃被人所遺忘的舊文獻。1876年,羅斯尼破譯出東、南、西、北幾個方向詞。
由於歷史的原因,西方人極少讚許東方人的破譯工作,而且還是個連馬雅人白色石灰岩金字塔都沒見過的男子。羅索夫所考證的馬雅文字,便遭到西方人漠視,甚至否定。1973年,美國人類學家、馬雅專家麥克爾•迪•科Michael D. Coe,出版了《The Maya Scribe and His World》,才對Knorosov的研究成果給予適當評價。承認Knorosov賦予這些馬雅字符和圖畫明確的含義,是理解這一神秘語言大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