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人直攻大位之路 | 劉廣華

好吧,塵埃落定;首富政治素人費老大勁,兩次叩關總統大選未果,也不知該可惜還是慶幸;看來,不管是運氣還是支持度,首富都沒有前素人美國總統好,應該也比不上剛屆滿卸任的醫生市長。

過去幾年全球都有政治素人執政的現象;前美國商人總統之外,還有烏克蘭喜劇演員總統、斯洛伐克律師總統、韓國檢察官總統、瓜地馬拉演員總統、義大利教授總理、芬蘭科技大亨總理等等,直是族繁不及備載。

這些政治素人既稱「素」,就是沒有沾染政治葷腥的意思,不見得是平頭百姓,也可能是政府官員、專家,但至少不是以從政為專職的政治人物,而是因為種種因素,志願或意外的走上從政之路。

政治素人與傳統政治人物不同的是,素人並未背靠政黨,或政治勢力,缺乏一般傳統政治人物所具備的多年政治訓練、歷練、經驗、或人脈,當然也往往不受既定框架所限。

政治素人有幾個共通點:

首先是強烈的個人特色;素人也許是政治新手,但往往是政治之外其他領域的佼佼者,主要以個人專業、形象、特質吸引選民,與政黨標籤脫鉤。

直言不諱也是一大特點;素人多會避免曲折婉轉的政治詞彙,直接用庶民語言表達他們的想法和立場,對民眾展示真誠、直率的態度,與傳統政治人物彎彎繞繞講身段,詞藻華麗卻虛偽不實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素人通常親民接地氣;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為民之所欲,無論是引領風潮或是追隨風潮,總是隨大流,跟民眾站在一起。

政治素人之所以能夠崛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民眾對現有政治人物的不滿,對現有體制的不滿,對傳統政治人物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到挫折,甚至是,對現有政治體制、政治菁英的清廉、能力、效率產生嚴重的懷疑。

政治素人也往往能夠在個人魅力展現、民粹激情擁護、媒體推波助瀾等等因素的綜合協力下,畢其功於一役,一舉登上顛峰;但也因為素人畢竟缺乏執政應有的領導與治理能力、政治經驗、專業知識、執政團隊、以及支持的政治網絡,一但上位就圖窮匕見;就跟小孩玩大車一樣,騎上去了,卻根本玩不轉。

例子有一些。

前美國商人總統卸任前搞到暴民攻佔國會;烏克蘭喜劇演員總統一任未完,已經全國遍地戰火生靈塗炭;還有台灣剛卸任的醫生市長,清廉、直率、討喜,政績卻乏善可陳。

話雖如此,劉杯杯原先對首富還是有期待的,總覺得首富雖有些商人的好利、逐利、見風轉舵特質,總是態度清楚明白,而且清廉可期,治理能力應該也不會太差;反而覺得「侯侯做代誌」老是官話、空話一堆,話說得彎來繞去的,在一邊都聽累了,還是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好吧,既然塵埃落定;劉杯杯也不用繼續猜謎,可以侯侯做代誌了!

不問蒼生問土豆 | 劉廣華

近日內有立委質詢,國中教科書出現「土豆」這樣的中國大陸用語,期期以為不可,還猛K主管官員;此一質詢,不意外的,在過去幾天中,引起輿論中不小的眾聲喧嘩。

這種觀點當然有人贊同;台灣教科書就應該排除大陸用語,以免汙染我國語言的純正性。

但其實有更多的人則認為,兩岸同文同種,語言本就是互相影響;在台灣人「天菜」、「小鮮肉」、「甩鍋」、「顏值」等等大陸用語琅琅上口的同時,大陸人又何嘗不是滿口的「吐槽」、「碎碎念」、「哇塞」?

大哥就別說二哥了;畢竟隨著網路的發展及跨區域交流的大幅增加,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語言交流就必然會越來越多樣化和國際化,彼此受影響;因此,限制某些詞彙的使用根本就不能阻止外來詞彙的引進和使用,遑論保護台灣語言的純淨性了。

這樣的論述報章雜誌、網路文章很多;劉杯杯也就不重覆類似的意見。

劉杯杯比較好奇的是,記得也就是前一陣子,同一政黨的立委也做了個類似性質的質詢;說是外公、外婆的稱呼不妥,不應使用。

這就有意思了;為什麼身負萬千選民重託的國家級民意代表要對這種明顯無益於國計民生,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煞有介事地做質詢?

由於利益驅動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因為商業競爭,立委是為了另一家書商出頭,來打擊這一家書商;不過,就算是如此,那利益也不大,為這種蠅頭小利來勞動立委大人,屈才了!

迫於政治壓力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這件事實在是太無厘頭了,就算要彰顯大陸認知作戰的能力,也不能挑馬鈴薯這種小土豆啊!說說刷抖音,看脫口秀大會,聽大陸流行歌是文化侵略,或是接觸的人賣台,可能效果還好一些。

大概也不會是因為跟官員有私怨,畢竟這跟官員施政關係不大,反而書商的問題較大,用大砲打小鳥,不至於。

比較可能的應該是,立委對自己的職責認知不明確,不是很清楚民意代表的任務是什麼,所以糊裡糊塗的,隨便抓個議題就來發揮。

也有可能是要爭取曝光,打打知名度,畢竟明年就立委選舉,老做個路人甲立委也不好,弄個事情,上上新聞,多少在選民心中留個印象。

不過,因為這位立委大人是不分區,其實沒甚麼選民壓力;那就可能是因為缺乏監督了,不用做選民服務,沒有選民監督;而如果所屬政黨再聽之、任之,就可能出現這種自走砲的現象。

狂野一點想,會不會立委大人有點心理健康問題,缺乏關愛什麼的,有憂鬱症或焦慮症,沒事弄點動靜,讓人家來關心,呵護一下?

這應該也不至於,電視上看起來,立委大人健康寶寶一個,身心靈狀況都很好的。

那就真猜不出來了。

還是…閒的?

「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是統戰嗎? | 劉廣華

有民選政治人物揭露,大陸進口螺獅粉的包裝上印有:「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的字眼,統戰意味十足;業務單位隨即回應,包裝字眼涉及統戰;其後,主管部長雖未正面回應是否因為統戰標語的關係,但也表示,因為這類產品本來就沒有准許進口,會要求無論是實體或電商通路的該類商品一律下架。

這反應有些匪夷所思,劉杯杯瞠目結舌!

首先,這產品的包裝根本不是針對台灣設計的,人家在大陸也是用這個包裝在賣。

其次,光看到包裝上的句子就要被統戰?別人不敢說,劉杯杯自己感覺不會這麼弱智。

再者,這句話根本就是年輕人,尤其是情侶之間流行的「土味情話」,跟統戰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所謂的「土味情話」指的就是,很肉麻,很膩人,鄉土味十足,聽起來有些尷尬,卻又很撩人的情話。

知名歌手周杰倫在2018年發佈的《不愛我就拉倒》新歌中,其中有一句「哥練的胸肌,如果你還想靠,好膽你就賣造」的歌詞,就是典型的「土味情話」。

再如: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是哈密我是瓜,你是牙膏我是刷,你不愛我,我自殺」。

「我是九你是三,我除了你還是你」。

「我十拿九穩,就差你一吻」。

「妳知道我的缺點是什麼嗎?缺點妳」。

把上面的幾句土味情話跟「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這句話比較一下,不都是一樣的套路嗎?

人家情人間在講肉麻情話,統戰在哪裡?

這得要有多無聊,才能這樣的對號入座?

想到以前戒嚴時期,台灣有個警備總部,恐共、懼共到了極致;連「馬」跟「左」2個字都有忌諱,認為馬克吐溫是馬克思的弟弟,左拉是左派,舉凡書名出現這2個字的,都當禁書查禁。

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只因為毛澤東寫過「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句子,就被改為《大漠英雄傳》。

歌曲「舊情綿綿」的歌詞中,有「青春夢斷你我已無望,舊情綿綿心內只想你一人,明知你是一去不回」的句子,其中「舊情」兩個字被聯想為中國大陸,歌曲被禁。

「媽媽請妳也保重」一曲,會讓軍人想念媽媽,會「懷憂喪志」,被禁。

「望你早歸」歌詞描寫盼望故鄉親人早日歸來,也被禁。

撫今追昔,台灣早已脫離當初言論自由遭受嚴重箝制的年代;沒有政治壓力,每個人都可自由發聲,甚至可以指名道姓罵政府、政治人物,這樣言論自由的環境,豈不都是如今廟堂上袞袞諸公當初在野時的追求?

袞袞諸公是恐共、懼共到了極致,又要箝制言論自由了嗎?

同時也想到,在戒嚴後期,許多黨外雜誌如雨後春筍出現,警總查禁如故,出版的跟查禁的諜對諜,你追我跑,好不熱鬧;但也因此而造成黨外雜誌洛陽紙貴,越禁越受歡迎。

感覺上,在台灣吃大陸螺螄粉的人本也不多,這事情這麼一鬧,反而讓很多人產生好奇,想要吃吃看。

聽說這牌子的螺絲粉已經出現囤貨的現象了。

不由得懷疑,莫非這民選代表是螺絲粉廠商派駐台灣的公關代表?

「兔來萬安」笨蛋!問題在名字 | 劉廣華

日昨新聞報導,台北市政府日前推出「兔來萬安」春聯,結果遭資深媒體人抨擊,說是黨國官場馬屁文化再次復辟;也有議員跟進,諷刺台北市長蔣萬安重振蔣家威風,還酸說要幫蔣市長豎立銅像;無獨有偶的是,台北市消防局的活動也在禮堂掛上「台北萬安」,當然也是引起輿論對於市府官員拍市長馬屁的質疑。

真是招誰,惹誰了?想來台北市長應該很是無奈吧?

這當然是官場馬屁文化的明顯呈現,但針對市長本身大酸特酸,倒也大可不必,畢竟依常理而論,這事情是因為新科市長示意如此作為的可能性不大,應該還是市府官員自己想討長官歡心,揣摩上意折騰出來的東西。

聽說蔣市長已經提醒各局處,未來不要再使用市長的名字當作文宣,避免馬屁文化之譏;想來一場無妄之災,也就就此消逝。

其實,華人文化中並沒有利用長官名號拍馬屁的元素,反而有「避諱」的文化,長官的名字是不可以隨便亂用的。

所謂「避諱」指的是,迴避君主、尊長等貴人的名字,尤其是君主跟自家的尊親屬名字,要避免使用一樣的字;若不小心撞名了,那就要改,或是用缺筆畫的方式避開。

舉例而言,清朝雍正皇帝胤禛登基之後,他所有兄弟的名字通通從「胤」字改「允」字;連幾百年前宋太祖趙匡胤的名字都不能再用了,只能稱之為為「宋祖」,甚至改稱趙匡續。

還有唐朝大將竇德明的侄子竇懷貞,為了拍韋皇后的馬屁,在發現韋皇后父親名叫韋玄貞後,就立刻為了避諱改名竇從一;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結果連自己名字都改了,就是不敢跟人家用同一個字。

最荒唐的避諱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故事;說是,宋朝田登為州官,為避「登」字,結果全州百姓連「燈」字都不准用,在元宵節時,貼出布告說: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這夠荒唐了,但也說明了華人文化中,長官的名字真是不能隨便使用的;台北市政府官員的文化素養可能要再加強。

不過,話說回頭,這還得要名字適合才行。

記得以前聽過一則軼事,說是曾任參謀總長與海軍總司令的海軍一級上將黎玉璽將軍就是因為名為玉璽,老蔣總統每次呼喚時,則應聲:

「玉璽在!」

老蔣總統大好江山失守,退居台灣一隅,苦悶不已,幸好隨時隨地都有玉璽在握,還我大好河山有望,龍心大悅,黎玉璽將軍也就不斷被拔擢。

這當然是個故事,卻也說明,台北市的這場小小風波,重點其實在名字適不適合,而不完全是黨國馬屁文化的關係。

一樣擔任過台北市長的前總統陳水扁在任職期間,就沒人會說「兔來水扁」,或者是「台北水扁」吧?

又或者是,如果前副總統陳建仁當了台北市長的話,你看哪個敢這樣用?

賣柑者言時政 | 劉廣華

晨起瀏覽新聞,赫然發現北部高科技重鎮疑似出現球場弊案;耗資12億,球迷賦予眾望的棒球場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之前就已經問題頻出,讓試用的球員受傷連連了,現在更是發現球場淺層埋有廢土、石頭、磚塊、電線等廢棄物,連排水都有問題;這種豆腐渣工程與前市長五星政績的光輝形象出現嚴重落差。

無獨有偶的是,南部城市也連連發生88槍的槍擊案、爐渣案、經發局長涉貪、市議員遭恐嚇、議長賄選等等弊案;令人搞不清楚這到底是黑影幢幢、賄聲賄影的高譚市(Gotham City),還是民主光芒耀眼的綠色民主聖地?

明代傳奇人物劉基,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素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稱,他寫有一篇《賣柑者言》的散文,大意是:

杭州有果販擅貯柑橘,經冬夏不爛,玉石般質地,金燦燦的,很受歡迎;劉伯溫買了之後卻發現裡面是爛的,憤而責之;果販反而笑回說,騙人的人多了去,他不是獨一個,也沒人多說,就劉伯溫多話;賣柑者說: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這意思是說:

「那些掌兵權,看起來像是國之干城的武將真有孫子、吳起的謀略嗎?光鮮亮麗的文臣真能建立伊尹、皋陶的功業嗎?這些人抓不了盜賊、救不了百姓、禁不了貪官、治不了國家,浪費國庫不知羞,坐高堂、騎大馬、飲美酒、吃美食,看起來高大上,值得仿效,但不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貨色嗎?你不講他們,反來說我的柑橘?」

劉伯溫無言,默默退下。

這當然是劉伯溫假借賣柑者之口來描繪元朝末年時,盜賊蜂起,官吏貪污,法制敗壞,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也揭穿了那些看來冠冕堂皇、聲威顯赫的達官貴人,其實是欺世盜名的人物。

說的是元朝末年,但其實人類社會都是一樣的,人性也是相同的。

前有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其實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沽名釣譽,作虛弄假之輩;後有頭頂五星級市長光環,身懷雙碩士學位,實則學位是因論文抄襲而騙來的,五星政績之下則是糊弄舞弊偷工減料的地獄球場。

欺世盜名之徒,古今相互輝映。

平心而論,連在民主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乘載民主政治核心價值,台灣民主先賢先烈誓死捍衛的民主聖地都已經變成高譚市了,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也不知什麼時候才等得到蝙蝠俠?

賣柑者之言,歷700年而不衰。

論跡不論心 | 劉廣華

新疆烏魯木齊一小區發生火災,結果因為嚴格的疫情封控政策導致逃生口封死造成死傷,此一意外事件引起大陸民間普遍不滿;所謂的「白紙革命」開始在大學蔓延,有漸行擴大的趨勢;許多城市聚集許多人哀悼火災罹難者的同時,也舉著一張A4白紙,進行無聲的抗議。

所謂「白紙革命」這個名詞源起於嘲弄前蘇聯專制政權的笑話;說是有蘇聯祕密警察發現有人在街頭發放白紙,立刻進行逮補;被捕者抗議說,就白紙一張甚麼都沒寫,憑甚麼抓人?結果,祕密警察回說:

「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想在上面寫什麼嗎?」

這當然是個諷刺笑話,但也相當程度彰顯了極權政體對言論自由的箝制;大陸年輕人舉著白紙抗議,意思就是對當政者說:

「你應該知道我想在上面寫什麼吧?」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要發行「白鹿皮幣」,定價一張40萬錢;漢武帝徵求大農令顏異的意見,顏異認為太貴,漢武帝很不高興;酷吏張湯與顏異有仇,利用有人控告顏異不配合政策的審訊機會,說顏異雖然沒開口說,但是撇了嘴,還是給判了死刑;理由是,就算不說話,也是在心裡誹謗,這叫做「腹誹」。

用「腹誹」來入人於罪,夠恐怖的。

2002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美國戰略界就有了所謂的”pre-emptive strike”的概念;這指的是,為了避免遭遇恐怖攻擊,美國可以在查出敵國或恐怖組織有攻擊美國的意圖時,無論對方是否有實際行動,就可以採取行動,先下手為強,攻擊對方;2003年的第二次波灣戰爭,顯然就是在這種概念之下發動的戰爭;說伊拉克正在製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意圖攻擊美國。

不過,戰後的伊拉克,卻完全找不出任何製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

有句諺語說:

「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要以言責人,得先說才算;要以行責人,也得先做了才算;既沒說,也沒做,當然就不算。

蜀漢先主劉備為了節省糧食,禁止釀酒;結果,在人家家裡找到釀酒器具,就把人抓起來要處罰;簡雍不以為然,利用跟劉備出遊的機會,指著路上一男一女說,他們要白晝宣淫,為甚麼不抓他們?劉備納悶問說:

「卿何以知之?」

簡雍回說:

「彼有其具」。

他們有可以姦淫的工具就是要宣淫,這跟有釀酒工具就是要釀酒的意思不是一樣嗎?

劉備大笑,遂不再追究。

「白紙革命」抗議的年輕人緊扣論跡不論心的原則來抗議;聽說大陸當局有意利用禁止販售A4白紙來抗衡;真如此,就真的弱爆了,有點自己對號入座的調調,恍似說出了笑話中祕密警察的那句話:

「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想在上面寫什麼嗎?」

其實,在全世界都以共存的角度來對待疫情時,大陸真有必要冒著民怨沖天持續動態清零嗎?

不要真應了抗議者的那句問話:

「大陸真的跟其他國家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嗎?」

昏君與庸君 | 劉廣華

再幾天就要選舉了,就如同前幾次選舉一樣,這次選舉其實沒看到甚麼政策牛肉,反而都是候選人彼此攻擊的負面策略居多,諸如誠信、雙標、清廉之類的;有的後來證明為真,有的則是純粹抹黑;這樣的選舉手法倒也不只台灣獨有,世界各國皆然;就連民主老大哥美國,搞起負面選舉來,其凶狠處,較諸台灣只有過之,絕無不及。

人無完人;形象再清新的人,真要深挖,小時候偷摘芭樂,翻牆、逃課,各種狗屁倒灶的事情還少得了嗎?

劉杯杯不由自主地想到德與才孰輕孰重的問題。

所謂選賢與能就是選出既有品德,又有才能的人;那如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呢?

到底是選擇好人?還是,套句大陸用語,選出牛人呢?

這又要從用人者跟被用者兩個層面來看。

為人所用者,只要領導人能夠駕馭,問題不大。

像是漢初陳平盜嫂偷金,歸附魏咎,逃離魏咎;歸附項羽,叛逃項羽;最後才歸劉邦;陳平為人財色不拒,品德一蹋糊塗,不過,楚漢相爭中,離間楚軍助漢勝楚,是他;獻計擒韓信,是他;解劉邦的匈奴平城之圍,還是他;甚至到劉邦死後呂后稱制,幫助周勃平定諸呂之亂,挽救漢家天下的,還是他。

曹操的求才三令就更厲害了;第一令說「唯才是舉」,其它不管;第二令說只要有才,有缺點、無品德都行;第三令說不講究出身,名聲差也可以來,甚至說「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來,也用。

這種作法當然是泥沙俱下,牛驥同皂,珍珠跟魚眼睛混在一起分不清了;不過,只要領導人控制得住,烈馬能騎得上去,就是千里駒;管它白貓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如果是從用人者,或是從領導人的角度來看,那就有講究了。

台灣就曾經有領導人辯才無礙,能突破能創新,不羈一格,不畏強權,破除舊規,禁電玩、廢公娼、拆違建,率先打破政府衙門心態,降低民眾辦事櫃台高度,引進號碼牌使用,政績滿滿;終因德不稱才,貪汙索賄,身陷囹圄,聲名塗地。

我們也曾經有領導人清廉自持,形象端莊,品德操守毫無瑕疵;不過,施政師心自用,決策圈狹窄;行事冒失,隨意挑起政爭,大打七傷拳,傷敵也自傷;恩怨不分,獎懲不明,搞得眾叛親離;白白浪費為民造福的大好時機。

還有領導人不矯揉做作,身段柔軟沒有架子,說話直白,形象討喜可愛,但施政卻首尾兩端,決策依違兩可,隨時討好賣萌,只注意網路聲量跟人氣,毫無政績可言。

誠所謂有才有德是明君;有才無德是昏君;無才有德是庸君;無才無德是暴君。

明君人人渴望,暴君人人鄙棄;民主時代中,雖然人人有權選擇,但也顯見的,明君不可得,暴君不可有。

如果,只剩有才無德的昏君,跟無才有德的庸君的話,選才還是選德呢?

不打招呼需要悲痛嗎 | 劉廣華

頂大校長在校園中等人10分鐘,經過學生上百,只有2人打招呼,遂在臉書發文表示「悲痛」,結果引發一連串回響,大多是酸言酸語;諷刺校長沒名氣,沒那麼重要的有之,覺得校長封建古板的亦有之,更有夾槍帶棒的說是校務管好較重要,發文討拍不必要,還有多人歪樓順便報修校內故障設施。

有趣的是,卸任領導人也來湊熱鬧,說是校長應該要主動跟學生打招呼,詢問同學有甚麼需要服務的地方,這樣一定會有許多同學樂意跟校長打招呼。

校長跟卸任領導人其實是從兩個不同角度在看這件事情。

校長是從華人社會敬老尊賢的角度出發,認為同學看到一校之長應該主動致意,就跟一般家庭中,都會要求孩子看到長輩要叫人,要打招呼一樣。

卸任領導人則從人人平等的角度出發,認為一校之長不比學生尊貴,就主動致意就好了,還要詢問需要服務之處,很有候選人選民服務的fu。

不過,無論是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倒是都沒有排除打招呼的必要性。

打招呼就是問候,是人類禮節的一部份,是人與人之間,或是群與群之間互相表達關心的方式;有的文化很重視,有的文化沒有那麼重視,但不管是哪種文化,也無論是使用語言、手勢、或肢體動作,卻一定都有問候的風俗。

問候也是禮貌的一部份;禮貌可以彰顯出個人的家庭教養跟自我修養,對人際關係的和諧、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紛爭,獲得他人的友誼跟尊重,都很有幫助。

打招呼很重要,卻很簡單,就是開口問候、叫人,有時連稱呼都不必,就是點頭微笑說個「您好」而已,真的沒有那麼困難;劉杯杯自己小時候這樣被要求,有家庭後,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在辦公室跟同仁也是大家呼早道好,從來不覺得這是一件難事,或是尷尬的事;事實上,生活周遭多數人也都是如此,「請、你好、謝謝你」不絕於耳。

之前還看過有網路段子,說是有人找工作,面試前在公司附近遇見打扮樸實,正順手撿拾垃圾的老人,主人翁一樣有禮貌地呼早道好打招呼,還聊了幾句,最後發現那人竟是公司董事長,也順利獲得工作。

這種段子真實性如何姑且不論,至少,故事主旨是建立在,不能以貌取人,要對他人熱誠打招呼致意的概念上。

如果跟人打招呼是一般人都覺得應該要做的事情,那為何校長的貼文會引發如是反應?

劉杯杯的猜測是:

首先,校園人來人往,除非狹路相逢,正面相對,不然,匆匆來去的學生其實很難特別去注意某處佇立著一位等候打招呼的校長。

其次,不打招呼確實是沒禮貌,但其實不到「悲痛」的程度,校長這麼一悲痛,一下子就把一件因為疏忽,不注意的小事,上綱上線到年輕學子道德淪喪的層次;這話說重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人家當然要反駁。

校長如果沒有那麼悲痛,應該會好些!

豬隊友 | 劉廣華

競選市長的政治人物提出公廁廣設免治馬桶的政見,並拍攝廣告短片以說明之;哪知其中卻出現政治人物從廁所隔板上方伸出頭來的場景,笑容還有些猥褻;整個畫面根本不必聯想,就是偷窺;不只對手陣營批評,更是引起輿論一陣撻伐;政治人物見勢不妙,當然廣告下架,趕緊道歉。

劉杯杯最早看到政治人物從廁所隔板上方伸出頭來的畫面其實是網路上的梗圖,坐在馬桶上的是個小女生,不是配合拍攝廣告的網紅;當時第一個想法是,台灣選舉真要這麼惡質嗎?喜不喜歡這個政治人物是一回事,但用梗圖來潑髒水,說人家是偷窺狂,真是不應該,手法太下流。

之後才發現,原來政治人物還真拍了這麼段偷窺的影片,那梗圖也不是惡意抹黑,而是有所本;這才讓劉杯杯瞠目結舌,只是,即便事實如此,仍然覺得匪夷所思。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一般正常人看到這樣的畫面應該都會覺得不妥吧?結果是,整個廣告從創意發想,劇本撰寫,拍攝,後製,一直到推出影片,整個製作團隊,包括當事人,竟然都沒有人覺得不妥!

整個廣告製作團隊到底是怎麼想的?

想到「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

對手不可怕,會拖後腿的隊友才要命吧。

猶記1996年間,當時的領導人在競選活動時,當眾脫口而出說,中共當時的飛彈試射射的是沒裝彈頭的「啞巴彈」;這句話引起中共極度懷疑已方有人洩密,結果在清查內部之後,查出當時官拜解放軍少將的劉連昆是台灣間諜,很快遭到逮捕,並判死刑。

這件事影響太大;我們情報人員費盡苦心發展出的解放軍高階內間,就在政治人物輕佻的一句話中,灰飛煙滅。

楚漢相爭時,劉邦的部屬左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告密,說是劉邦要在關中稱王,要獨佔秦國所有的珍寶;項羽因此擺下鴻門宴要殺劉邦,後來因為猶豫,也因為項伯阻止,讓劉邦給逃了;當然,劉邦也在宴席上極力辯稱自己沒有關中稱王的意圖;結果是項羽自己在宴席上說:

「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這是當面就把告密者給出賣了;結果,劉邦一逃回營中,二話不說,直接就把曹無傷給殺了。

有豬隊友在旁的人,很難有好的下場。

記得看過一個網路笑話:

說是有人到銀行匯款,想說時間不長,就違規停車;不過,因為怕被開單,所以讓自己表弟看著;沒想到交警還真的來了;盡職的表弟火速衝進銀行大廳,同時大吼:

「大哥,警察來了,快走啊!」

此時只見眾聲喧嘩的銀行大廳一陣靜默,廳中幾十個人隨即驚惶湧出銀行;接著就是主人翁被所有的銀行警衛不由分說地撲倒在地壓制。

劉杯杯嚴重懷疑,政治人物的廣告製作團隊是別的陣營派來臥底的!

一屍N命的蝴蝶效應 | 劉廣華

政治人物論文抄襲事件討論的熱度又起來了。

這事在7月初爆發時,很多人都認為熱度撐不了多久;此一看法的主要依據在於,論文抄襲畢竟不直接影響理政,況且庶民百姓日常生活距離學術界頗為遙遠,根本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也不會太在意;只要撐幾天,死不認帳,熱度不再之後,自然就百毒不侵。

有那麼一會兒,事態好像也是這麼發展;恩師出面澄清,全黨口徑一致力挺,談話節目各路名嘴一陣子胡攪蠻纏;再加上拜美眾議院院長裴老太之賜,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軍演,論文抄襲事件可以休矣!

哪知道台大學倫會日昨作出決議,撤銷政治人物學位,一下子整個新聞重心又回來了;台大抓的好timing啊!

記得看過一個笑話。

當年如果潘金蓮不開窗,就不會遇見西門慶,不會外遇,不會毒死武大郎,不會被武松所殺;而武松也就不會被逼上梁山,殺不了方臘,宋朝就會被推翻,後來就不會有元、明、清三朝,就不會有鴉片戰爭、八國聯軍,沒有閉關鎖國,中國資本主義就會大大發展,成為世界超強…。

潘金蓮這一推開窗戶,世界歷史改變了。

這是搞笑版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歷史上有很多真實的蝴蝶效應例證。

最早的是春秋時期的吳楚爭桑之戰,兩國邊境女子採桑葉互爭所有權,雙方父兄出面理論,引起家族介入械鬥,蔓延至鄉邑,進而兩國相爭,楚先滅吳之邊邑,吳再伐楚擄獲二城。

就倆女孩子採個桑葉吵架,都會搞成國家戰爭,聽起來不可思議,卻是載諸史冊。

再如,明末流寇李自成原是陝北驛卒,在崇禎帝撤驛站、裁驛卒後失業了,為了混口飯吃,參與起義軍,事情越搞越大,從失業魯蛇變闖王,後來攻進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明朝滅亡。

想想真是不值,當初不裁員,或是給李自成發個失業救助金多好,明朝說不定還在。

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蝴蝶效應的教訓就是,小毛病可能引發大悲劇;小細節能夠影響大結局;而小疏忽也可能會釀成大錯誤。

為了保住一個人設崩壞的山寨金童;從最高領導人以下,通通都在硬拗、在睜眼說瞎話、在指鹿為馬,一直在說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渾話;要知道一般民眾只是不關心,並不是笨,真就那麼好糊弄嗎?如果還認為可以糊弄過去,就真是侮辱庶民百姓的智慧了,

想到幾年前的「韓流」,也是為了幫一個資深的實習生找一個年薪250萬的工作,逼走了一個原本與世無爭的總經理,造就了一個捲起千堆雪,風起雲湧的神級對手。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用817萬票堆疊出來的民意委任(mandate)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恣意揮霍糟蹋的結果就是民意的反轉。

蝴蝶效應一旦起來,就是一屍N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