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風雲詭譎 | 盛嘉麟

波羅的海面積42萬平方公里,是深入內陸的小小海域,被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波蘭、德國、丹麥、瑞典、芬蘭九個國家圍住,如同北歐的地中海,政治情況複雜。

1955年時,是華沙公約五國和北約(丹麥一國)對峙,瑞典、芬蘭保持中立。 2002以後,形成北約(六國)和俄羅斯對峙,瑞典、芬蘭保持中立。到了現在2022年,瑞典、芬蘭都在申請加入北約,形成北約八國包圍俄羅斯的態勢,風雲詭譎,壓制了俄羅斯最重要的歐洲出海口,聖彼得堡港及加里寧格勒港。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總人口600萬,合稱波羅的海三小國,原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90-1991年先後獨立之後,2004年即加入北約,軍演不斷,成為反俄最激烈的第一線國家。

其中以立陶宛躥蹦最兇,立陶宛早先企圖在白俄羅斯煽動顏色革命,被普京弭平;呼籲美國在立陶宛永久駐軍;斷然宣佈停止採購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電力;並且積極呼籲軍援烏克蘭,贈送無人機;最近更宣佈要切斷俄羅斯本土經過立陶宛,通往飛地加里寧格勒的鐵路運輸,對俄羅斯極盡羞辱。

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一直呼籲,北約部隊永久駐紮在他們的領土上;當北約宣佈計畫在波羅的海三小國各駐軍1000人,發揮阻礙俄軍的作用,愛沙尼亞首先抱怨,希望更多的北約駐軍保護其國土。波羅的海三小國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已經組成總數高達12,000人的志願軍步槍兵聯盟,準備支援烏克蘭。

波蘭是接壤俄羅斯,最積極對抗俄羅斯的東歐國家,2016年美國就在波蘭佈署反導系統,完成陸上神盾; 2020年再部署了愛國者飛彈,並規畫部署核武,波蘭花費50億歐元購買35架能夠投擲戰術核彈的F-35A戰鬥機; 2022年波蘭向美國訂購了250輛M1A2 SEPv3主力戰車及116輛M1戰車;波蘭積極擴軍備戰,甘為威脅俄羅斯的急先鋒。

俄烏戰爭爆發後,波蘭又成為最積極軍援烏克蘭的北約國家,包括了28 架米格29戰機,240輛T-72主力戰車,吸引了數以千計的國際僱傭兵進入烏克蘭。波蘭準備向韓國採購大量武器系統,包括K2主力戰車、K9 155自走砲、FA-50輕型戰機等,可能用於支援烏克蘭。

二戰前烏克蘭西部原為波蘭領土,戰後割讓給蘇聯,再劃為烏克蘭領土,西部有眾多的波蘭人。俄烏開戰以來,有四五百萬的難民從烏克蘭湧入波蘭,現在波蘭宣佈給烏克蘭人國民待遇,視為波蘭人,大有與俄羅斯共同瓜分東西烏克蘭的禍心。

懦弱無能的德國總理蕭茲,缺乏主見,只知跟隨美國。德國與俄國當年出資100多億美元興建的北溪二號,在梅克爾堅持下已於2021年9月完工,蕭茲竟屈服於美國壓力,不准啟用,這是德國輸入天然氣的生命線。

俄烏戰爭後,德國增加國防預算為GDP的2%,加強軍工產業,積極軍援烏克蘭20億歐元,並支援大量武器,包括2700枚肩攜式防空導彈、坦克車及反坦克導彈;並且與希臘及捷克達成協議,由兩國提供烏克蘭步槍、反戰車武器和彈藥等防禦裝備,德國將給予新型裝甲戰車作為交換。

小小的丹麥也不落入後,提供魚叉反艦飛彈,20輛裝甲車,2700件反裝甲武器給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瑞典向烏克蘭運送了一批FH-77BW 155 L52 弓箭手自走榴彈砲,5000件AT4反坦克武器、5000件防彈衣、500頂頭盔和13.5萬份野戰口糧,外加5000萬歐元的財政援助。

瑞典原為長期的中立國家,雖然是歐盟成員,但從未考慮加入北約,這次看到俄烏戰爭中,俄羅斯未能展現世界第二軍事強權的架勢,終於耐不住鄙視厭惡俄羅斯的心態,放棄了中立政策,申請加入北約;在美國的安排下將會迅速獲准。

芬蘭向烏克蘭提供了2000件防彈背心,2000頂頭盔和100個擔架,以及未透露的裝備;外加撥款1400萬歐元作為財政援助。

二戰時芬蘭為報復蘇芬戰爭失敗,割地给蘇聯的損失,加入了希特勒軸心陣營,引進納粹部隊撃敗蘇聯,卻成為二戰的戰敗國,損失慘重。從此立下永久中立不容得罪蘇聯的國策,奉行至今,換得芬蘭70年的國泰民安,是政治學上著名的芬蘭模式 Finlandization。雖然芬蘭是歐盟成員,但從未考慮加入北約,這次如同瑞典,放棄了芬蘭模式 ,申請加入北約;在美國的安排下將會迅速獲准。

因為美國主導的北約第五次東擴(策動烏克蘭加入北約),普京發動了俄烏戰爭,但是美國變本加厲,策動了瑞典、芬蘭第六次北約東擴,造成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再增加了1300公里的邊界防線;北約咄咄逼人,歐洲和俄羅斯的緊張對立更難以化解。

俄羅斯海軍四大艦隊,北方艦隊(摩爾曼斯克 )、太平洋艦隊(海參崴)、黑海艦隊(克里米亞)和波羅的海艦隊(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海軍的主力。如今波羅的海完全納入北約的勢力,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將完全受制於北約的圍堵。

歐洲人喜歡說「扒開每一個俄羅斯人,裡面都住著一個韃靼人」來羞辱俄羅斯人,韃靼人就是黃種人野蠻人。俄烏戰爭展示了歐洲人對俄羅斯人共同的恐懼與鄙視,形成了歐洲對抗俄羅斯的大聯盟。蘇聯瓦解後,俄羅斯受盡歐美國家的凌辱鄙視,風雲詭譎的波羅的海,也許將來就是北歐的巴爾幹。

北約今昔-峰會啓動新冷戰 | Friedrich Wang

二戰結束,整個歐洲一片殘破,再加上對於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的恐懼,所以美國用馬歇爾計劃扶助西歐各國的復興之外,也在軍事防衛上進行整合,這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起源。

1949年該組織正式成立,由其組織章程來看,這是一個標準的防禦性軍事組織,延續二戰時期各盟國的團結合作。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一個國家遭受攻擊,視同其他各會員國遭受攻擊,各國將聯合軍事行動。很明顯,這個精神就是針對蘇聯及其華沙集團而來,確保西歐的現狀。所以,當蘇聯沒落、瓦解,華沙公約早在1989年就宣告解散之後,理論上這個組織已經沒有軍事目標。

1999年是一個關鍵年,北約等於是違背了對葉爾欽的承諾,開始實行東擴。德國統一後,東歐本該是北約與俄國之間的緩衝區,但是到了這一年波蘭、捷克、匈牙利三國正式加盟,打破了過去的戰略平衡,東歐的戰略縱深也徹底改變。此後,東擴變成北約的重要目標,進入本世紀後幾乎年年擴張,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波羅的海三國、巴爾幹諸國,都已經納入版圖。2022年6月底的瑞典、芬蘭的加入,等於將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地區的緩衝功能也宣告結束。

北約在1990年代之後就逐漸發生兩種轉變。首先,它由一個防禦性的軍事組織,開始變成美國對於西歐的軍事控制機構。更重要的轉變,是這個組織開始由防禦性、被動式的宗旨,變成一種擴張性、甚至主動攻擊性的軍事聯盟。

1999年美國率領其他14個北約國家直接參與了支持科索夫的獨立,連續對塞爾維亞進行79天無差別轟炸。除了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外,科索夫正式得到承認,塞爾維亞政府垮台。自此而後,北約這個軍事組織就不再只是一個防禦性組織,而是主動以武力干涉他國內政,摧毀他國政府,殺死無辜平民的侵略組織。

北約這個組織的架構看似複雜,其實很容易理解。美國的軍力為核心,加、歐各國為附屬力量,接受美國主導的北約司令部的指揮,將軍事力量最大化,隨時執行美國的國家意志。

剛落幕的北約峰會,劍指中、俄。現在該組織加上新入會的瑞典、芬蘭兩國,已經有32個會員,日、韓、澳、紐這4個非歐洲的美國盟國也出席,高加索山區的喬治亞共和國不久後也將入會。這,是人類歷史上軍力最大,橫跨歐亞大陸的軍事同盟,早已超出了歐洲集體安全的需求,走向全球性的軍事控制。北約指責俄國入侵烏克蘭,這尚可理解,但是拉進日、韓、澳、紐,就是結合了美國的印太戰略,將中國視為潛在、甚至是最大的假想敵。

2022年的北約峰會,必然將載入史冊,這是人類新冷戰的開始。全球化已然結束,只剩餘輝,軍備競賽、區域對抗、甚至直接的戰爭將接替成為這個世紀的人類面貌。

G7、北約和金磚峰會呈現富國和窮國的對立 | 郭譽申

上週舉行了金磚國家峰會的視訊會議,接著是在德國南部埃爾茂的G7峰會,這兩天又有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北約峰會。金磚峰會大致支持中、俄,及反對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而G7、北約則對中、俄擺出積極對抗的姿態,雖然對中、俄有些差別對待。

G7和北約是美歐已開發富國的組織,而金磚五國,中、俄、印度、巴西和南非,都是開發中大國,可說是窮國,包括開發中國家和未開發國家,的代表。金磚峰會顯示金磚國家對中、俄的支持,甚至可說是眾多窮國對中、俄的支持。這早已呈現於極少有窮國響應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呈現於近日伊朗和阿根廷表達意願要加入金磚峰會。富國要圍堵中、俄,窮國支持中、俄對抗富國,這簡直是國家間的階級衝突!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裡就有階級衝突,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工人階級(一般是窮人)與資產階級(一般是富人)有階級衝突。看來這理論也能推廣到國際上的窮國與富國。窮國一般都為富國打工,就像工人階級為資產階級打工一樣。窮國就像工人階級一樣想要多賺一點,而富國就像資產階級一樣想要增加或至少維持其利潤,這樣就難免有衝突了。富國之間,就像資產階級之間,雖然有競爭,但有更多共同利益,因此有G7、北約等組織。窮國眾多,雖然心態相近,難有世界性組織,金磚國家可算是窮國的代表和領頭大國。

富國和窮國的對立有些像冷戰時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對立,但是有明顯的差異:其一,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幾乎是涇渭分明的,而富國和窮國的分化僅是概略的,較有轉換陣營的可能。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彼此少有經貿往來,但是富國和窮國間有些有頗多的經貿往來。其三,當年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普遍優於社會主義國家,然而近年窮國的經濟增長一般優於富國。

美國領導的富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大約還稍領先中、俄領導的窮國,然而窮國人口眾多,近年的經濟增長又優於富國,已經威脅富國的利益。這是中國與俄烏戰爭無關,卻仍然成為G7和北約的箭靶的原因。

富國和窮國的對立,凸顯了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遠見,它頗能團結眾多的窮國。G7因此宣布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的建設資金,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設施,其目的顯然是對抗一帶一路計劃,並企圖分化窮國對中國的支持。

冷戰時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競爭決勝於經濟,現在富國和窮國的競爭應該也將決勝於經濟。窮國眾多,難免良莠不齊,但是一些領頭大國,如金磚五國,都是被看好的,尤其中國的經濟仍很有活力和韌性,美國領導的富國想要壓制中國和領頭窮國的崛起幾乎是不可能的。

立陶宛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 | 盛嘉麟

俄杜馬副主席: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俄軍將首先轟炸倫敦。
世界最大的威脅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

立陶宛封鎖了俄羅斯與其飛地領土加里寧格勒之間的鐵路貨運交通,俄方發出的威脅不斷升級;歐盟和立陶宛對加里寧格勒的封鎖,令俄羅斯有充足的“宣戰理由”;俄方正在討論防空部隊啟動對立陶宛空域實施封鎖的措施。

“德國之聲”說,俄羅斯封鎖立陶宛空域,這一舉動將被視為“事實上的宣戰”,立陶宛是北約成員,北約將以軍事手段回應。

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副主席古魯廖夫將軍,6月24日在俄羅斯第一頻道表示,如果對加里寧格勒的封鎖導致戰爭,英國首都將首先受到打擊。

我們將在首次空中打擊行動中,摧毀敵方的整個衛星體系;沒有人會在意他們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他們都將被視為北約的一部分。其次,我們將幹掉他們的整個導彈防禦系統,100%全方位打擊。 還有,我們絕對不會從華沙、巴黎或柏林開始,倫敦將是第一個打擊對象;很明顯,對世界的威脅就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

14世紀時的立陶宛大公國是全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範圍包括今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以及波蘭和俄羅斯的一部分。現在的立陶宛卻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面積只有6.5萬平方公里,人口280萬。立陶宛最近挑釁俄羅斯,簡直反映它在歷史上的魯莽和不自量力。

俄烏戰爭雜感 | 班一魯

今生有幸,能在人生暮年看到俄烏戰爭將改變世界格局,在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自然感觸良深。茲隨筆塗鴉,誠個人管見,敬請指教。

【普京的大戰略是削弱歐洲】

從形而上言,美國之霸權本質上是盎薩英國霸權之延伸殆無疑義。從形而下言,二戰後馬歇爾計劃及北約組織將歐美捆綁在一起。即以近二十年來的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為例,顯然是歐美一體化。一體化不僅是行動更是輿論,塑造歐美集團的高大上正義的形象,可謂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歐美集團猶如往日之大地主,剝削他人之資源、勞動力過着優渥的生活,還鄙視被剝削者。故 Putin the Great 説「我們不能如此屈辱的活着」。美國地大物博,欲直接擊敗美國是不太現實的。但對能源、糧食具有重大依賴的歐洲,則非常容易。顯然,Putin the Great 要削去美帝的左膀右臂。

【為何歐美要中國站隊】

從邏輯上思考完全不通,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但從實質上完全正確。戰爭打的就是資源、經濟,Putin the Great 能敢發動戰爭就是中國大力支持。中華民族何等智慧?又不是渣男斯雞,豈能被爾等忽悠威脅?豈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歐美恨得牙癢癢,力不及人只有吞下去。Putin the Great 剛宣布不友好國家可以用人民幣購買石油、天然氣,農產品只賣給友好國家。更增加中俄合作的正當性、必要性,Putin 真是高手。

【軍力為國家之本】

侯賽因及卡達非均因欲石油去美元化立刻命喪黃泉,而 Putin 敢公然挑起美元霸權金融大戰就是因為有核子武器,而中國敢公然不站邊美國,也是如此。

沙皇 Alexander lll 名言「俄羅斯只有兩個盟友—陸軍及海軍」誠至理箴言。走筆至此,不禁要對英勇的抗美援朝志願軍及英明的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及獻身的科技人員致上無盡的敬意,由於你們,西方帝國主義不敢再侵略中國。

【硬通貨勝於軟紙幣】

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虛無不合情理的世界,一個惡霸天天打白條來購買硬通貨,大家一起用他的白條,明知不值錢,但他拳頭大,忽而降息,忽而升息割韮菜。1997 年玩了一次,2008 又玩了一次,現在又大量印鈔,我消費你買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自詡為燈塔國,人類之終極標竿,天下荒謬竟達此境界,實為全人類之恥。

Putin the Great 振臂一呼,全球絕大多人士莫不興奮不已,你有花綠綠的票子就是買不到硬通貨,看誰是鋼性需求!

【歐洲與俄羅斯永不合的鴻溝】

首先,11世纪基督教大分裂成希臘正教(東方正教)及羅馬公教。俄羅斯信奉東方正教,自認繼承羅馬帝國正統,其雙頭鷹國徽承自羅馬帝國。而羅馬公教卻自認是正統,尤其新教革命後,隨之西歐近代文明之興起,更是瞧不起東方落後蠻夷之邦的俄羅斯。

其次,我們都知道來自北歐的維京人滅了羅馬帝國,Richard Wagner 以歌劇《尼龍布根指環》音樂將之神化,以標榜日耳曼民族之優越。所以今天非歐俄地區都有維京人的血統,但維京人只有南下而無東擴,不僅如此,Peter the Great 的「北方大戰」擊敗了強權瑞典王國成為北歐霸主。簡言之,東方落後蠻夷之邦的俄羅斯征服了非歐俄地區的祖先,這是歐俄永遠無法解開的心結。

令中西歐瞧不起俄羅斯民族另一深層原因是俄羅斯民族具有韃靼人的血液,拔都西征建立了欽察汗國(俄謂之金帳汗國)統治俄羅斯達 250 年之久。俄羅斯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好處是擴張了俄羅斯的疆域,壞處是延誤了俄羅斯的近代化。排斥外來民族是人類的天性,正統的俄羅斯人也有些鄙視韃靼人的。Borodin 就是 Igor 討伐韃靼人被俘,韃靼公主愛上了 Igor ,其故事與 Verdi 有些重疊。請注意是韃靼公主愛上了大將 Igor。

自中西歐崛起後,俄羅斯的英主如 Peter the Great、Catherine the Great都極力崇拜西方,模仿西方。Peter the Great 更因此從無到有建立起Saint Petersburg,號稱「Window of the West」,但俄羅斯只能模仿而加入不到西方社會。

Napoleon 征俄的失敗,Hitler 之被蘇聯紅軍痛揍(千萬不要相信納粹德國是被英美聯軍打垮的,這是 Hollywood 的大外宣),再加上二戰後共產主義蘇聯的強大,非歐俄對蘇聯的思維就是恐懼、厭惡、鄙視。

Putin the Great 曾三次要求加入北約被拒,這次俄烏戰爭可説是雙方歷史情結,意識形態衝突的大爆發,才會有令人不堪想像的制裁。

【俄羅斯為中國開路】

列寧逝世,孫文題辭「列寧同志千古良師益友」,這個題辭真應了日後歷史之發展。毛澤東説「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斯列寧主義」簡短而生動的描述。回顧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中國處於極端貧弱,列強爭相弱肉強食之慘狀,愛國之士盡其所能尋求強國之道,眾說紛紜。蘇維埃革命之成功開啟了救國之道,其為我師之一也。

俄羅斯誤信西方自由民主自由貿易那一套的休克療法,瓦解了蘇聯帝國,給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上了一課,與其時不可一世的媚外公知劇烈鬥爭後,堅决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方有今日。俄羅斯為我師二也。

俄烏之戰的戰法,西方種種制裁面面觀,足為我日後行中國統一大業之借鏡,此為我師三也。

【中華、俄羅斯、伊斯蘭三大文明大戰盎薩霸權】

為了應付石油危機,敗登求爹爹拜奶奶能源國家,沒有一個甩他,這就是暗助 Putin the Great。阿拉伯世界被美國白玩了 70 年,吸取她的奶汁,再以安全為由使其購買軍備,再以她賺的錢買美國國債。待本身有頁岩油後一腳踢開阿拉伯世界,真受夠了!今日有 Putin the Great 做先鋒,吹響了挑戰美元霸權的號角,中國為主心骨,百年來受西方帝國主義欺凌壓榨的阿拉伯世界怒火終於爆發出來,向惡霸盎猶共生體發出總攻。

【偽面具的破產】

西方帝國這次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超越人性的底線,違反了多年標榜的普世價值,大家都已目睹毋庸贅述。其實這也不用太驚訝,盎薩本身就是海盗出身,而猶太人就是盤剝重利,只是回復到原來面貌而已。不過要警惕的是盎猶之衰落並未如此嚴重尚且如此,若一旦真正衰落必將更瘋狂。

【神奇的名字 Vladimir】

當基輔羅斯建國時,其統治者即是 Vladimir 大公,蘇維埃革命領導人亦名 Vladimir 列寧,而 Putin 亦名 Vladimir,天道循環乎?

北約成為準侵略組織 | 郭譽申

北約原來是冷戰時代用來對抗蘇聯華沙公約組織的,蘇聯解體後,北約一度沒啥功能,不受關注。2014年,烏克蘭分裂,其加入北約,成為爭議焦點。讓世人重新發現,北約自1999年起已持續五次東擴,壓縮俄羅斯的安全空間,以致上個月終於爆發俄烏戰爭。

根據維基百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為實施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設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雖然聲稱為了「防衛合作」,防衛與進攻有時不易區別,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不需要武裝人員進入敵對國家的領土、領海或領空,發射核導彈就能造成對方人員和設施的重大損傷,北約因此可被視為「準侵略」組織。

北約的持續東擴,可被視為一種「準進攻」行為,更落實北約為準侵略組織。核導彈的效用與距離有關,長程導彈可以被反導彈系統偵測出其軌跡而予以攔截,而較短程的導彈幾分鐘就擊中目標,是完全防不勝防的。北約持續東擴,迫近俄羅斯國土,使北約佈署的中、短程核導彈足以攻擊俄羅斯的核心地區,讓俄羅斯防不勝防而深感威脅,因此等於是對俄羅斯的準進攻行為,落實了北約為準侵略組織。

其實在敵對國家附近佈署中、短程核導彈,早就被視為準進攻行為。在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程核導彈對準蘇聯,蘇聯的回應是在古巴部署類似的核導彈對準美國,双方當時幾乎釀成核戰爭,幸而最後都同意撤除各自的核導彈。美、蘇都把對方迫近部署中程核導彈視為國家安全的極大威脅,非去除不可。由此可見,迫近部署較短程核導彈可被視為準進攻行為。

美國主導北約一再東擴,以核導彈迫近俄羅斯,是對俄羅斯的準進攻行為,俄羅斯雖一再反對,卻毫無效果。當美國和北約又向烏克蘭招手,而烏克蘭竟將加入北約寫入憲法時,俄羅斯終於忍無可忍,而發起俄烏戰爭。(戰爭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烏克蘭的反俄新納粹分子迫害甚至屠殺境內的俄羅斯族。)

筆者不贊成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但是更反對北約東擴對俄羅斯的準進攻行為。不僅筆者,一些國際關係的專家,如季辛吉、Michael Mandelbaum ([1])、Stephen M. Walt ([2])、John Mearsheimer ([3]),早就反對北約東擴。

美國主導北約一再東擴,是對俄羅斯的準進攻行為,已經使北約成為準侵略組織。美國和北約這樣逼出俄烏戰爭,或許有利美國,而不利於俄、烏,但恐怕引起核戰浩劫啊!

[1] Michael Mandelbaum,《美國如何丟掉世界?》(Mission Failure: 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2016)。

[2] Stephen M. Walt,《以善意鋪成的地獄》(The Hell of Good Intentions: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Elite and the Decline of U.S. Primacy, 2018)。

[3] John Mearsheimer,《大幻想: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現實》(The Great Delusion: Liberal Dreams and International Realities, 2018)

普京二度出手嚴懲烏克蘭 | 盛嘉麟

普京的手法和14年前懲罰格魯吉亞(喬治亞)共和國如出一轍。

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
前蘇聯加盟國格魯吉亞共和國獨立後,一直叫囂加入北約,歡迎美軍演習駐防。2008年8月7日格魯吉亞共和國派軍隊進攻與俄羅斯接鄰的南奧塞梯(以俄羅斯人為主的)自治區,試圖將該地納入其政府軍管轄之下;俄格戰爭由此爆發。次日俄羅斯軍隊對格魯吉亞軍隊發動猛烈攻擊,歐盟聞訊提出和平方案,被俄羅斯拒絕。2008年8月28日,俄羅斯宣布承認「南奧塞提亞共和國」和「阿布哈茲共和國」為獨立國家,格魯吉亞共和國損失20%領土,從此格魯吉亞共和國不再鬧事。

2022年北京冬奧期間
前蘇聯加盟國烏克蘭共和國獨立後,一直叫囂加入北約,歡迎美軍演習駐防,沒完沒了。 2022年2月20日烏克蘭共和國派軍隊砲擊與俄羅斯接鄰的頓巴斯(以俄羅斯人為主的)自治區,破壞明斯克協議,試圖將該地納入其政府軍管轄之下。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宣布承認頓巴斯自治區內的「頓內茨克共和國 Donetsk」和「盧干斯克共和國 Luhansk」為獨立國家。烏克蘭共和國因此損失10%,加上克里米亞 Crimea,共損失15%領土,希望烏克蘭共和國以後不要再鬧事。

世界上總是會有不識好歹的小國家,莫名其妙的甘為美國的馬前卒出來鬧事,以前美國勢如中天,打狗看主人,不識好歹的小國或可沾點便宜。現在美國江河日下,勢不中天,對方直接打狗給主人看,小國鬧事可能挨到一頓痛揍,得不到好處。最近臺灣刻意邀請被大陸制裁的美國無恥政客蓬佩奧來臺灣密洽,故意鬧事,值得注意。

烏克蘭歹戲拖棚,影響深遠 | 郭譽申

去年底以來,烏克蘭的局勢就格外緊張。烏克蘭的中央政府想要收復分裂出去的烏東兩共和國,甚至克里米亞半島,而俄羅斯則調集十多萬軍隊到俄、烏邊界,並聲稱北約若不書面承諾永不接納烏克蘭,就要進攻烏克蘭。美、俄、烏、歐盟、北約的重要官員緊急地一再會面磋商,希望化解可能爆發的俄、烏戰爭。

烏克蘭危機始於2014年,已歹戲拖棚8年,現在不過是又出現一波高潮。不論俄羅斯是否進攻烏克蘭,分裂的烏克蘭都不可能回到2014年以前,而且双方對抗的亂局看來還將持續很多年,其影響相當深遠。

北約是美歐的軍事同盟,若烏克蘭加入北約,美歐的軍事力量就迫近到俄羅斯的家門口,是俄羅斯絕不接受的。烏克蘭的族群,烏克蘭族約占80%,俄羅斯族約占20% (多半居住在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半島),而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都屬於斯拉夫族,因此過去烏克蘭和俄羅斯是相當親近的,而現在烏克蘭的統治地區內必定仍有親俄派。這樣烏克蘭將很難抵擋俄羅斯的進攻,尤其美歐都傾向不出兵而僅對俄羅斯施以經濟制裁。不過,烏克蘭是面積60萬平方公里,人口4千多萬的大國,俄羅斯要完全擺平它,也必非常曠日費時。

烏克蘭分裂的亂局還將持續,最受苦的當然是烏克蘭本身。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曾是工農業相當發達的國家(尤其重工業),然而民主化後,國家分裂,又與強鄰俄羅斯武力對峙甚至交戰,現在已經變成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人均所得不到4千美元。(烏克蘭和台灣有不少相似處,請參見《烏克蘭風雲緊急對台灣的啟示》。)

蘇聯解體後,北約持續東擴,納入許多東歐國家,壓縮俄羅斯的安全空間,終於逼得俄羅斯忍無可忍,準備以軍事行動反擊。俄羅斯寧願以經濟損失換取國家安全,正是戰鬥民族的作風。

經濟制裁是双面刃,不僅俄羅斯經濟受損,歐盟也要承受經濟損失。譬如歐盟如不進口俄羅斯的油氣,歐洲的能源價格必定大漲 (現在已提前反應)。

美國總統拜登現在是騎虎難下。美國非要支持親美歐的烏克蘭中央政府不可,但是美國民眾顯然不贊成出兵烏克蘭,然而若俄羅斯真進攻烏克蘭,並獲得豐碩戰果,則美國的威望將再受挫,而拜登仍將難辭其咎。其實早有學者指出,北約持續東擴是錯誤政策。

拜登剛上任時曾想拉攏俄羅斯對抗中國,現在是絕不可能了。烏克蘭危機促使俄羅斯愈來愈靠攏中國,中俄的戰略伙伴關係恰能彌補中國的資源不足弱點,很有利於中國面對中美競爭。

烏克蘭的國家分裂肇因於其民主化。贏者全拿的選舉制度使親俄派和親歐派不停惡鬥,並互相指控對方使用不合法手段,最後魚死網破,互相脫離,並引入外國勢力 (或許外國勢力早已介入),造成長期的悲劇。這是選舉民主的又一次失敗,還有多少人相信民主制度的優越?

歐盟是白日夢帝國 | 盛嘉麟

【歐盟貌似帝國】
歐盟貌似一個強大的歐羅巴帝國,在世界上以強國自居,以道德自許,其實只是跟隨美國狐假虎威,最近對中國的人權、自由、民主、種族滅絕的議題,居高臨下多有譴責。其中法國、德國,配合美國、英國都派軍艦來南海自由航行,挑釁中國。
歐盟藉由美國領導下的北約,以貌似歐羅巴帝國的軍隊,跟隨美國出兵攻打弱小國家如南聯盟、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在世界上作威作福。其實歐盟的德國有幾萬美國駐軍,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經常供美國軍演,向俄國示威,北約的冰島國防交给美國,整個歐盟懼怕俄國,必須仰賴美國的保護。
歐盟內部是一個組織鬆散、矛盾相向、種族歧視、經濟參差、財政混亂、軍事散漫的組織,不但和帝國相差甚遠,而且是白日夢。


【歐盟不成帝國】
按中國的歷史來看,27個大大小小的成員國尚達不到強大的戰國七雄,卻遠少於春秋時代140多個大小諸侯國,歐盟還卡在中國的春秋時代與戰國時代之間。由於組織鬆懈、24種文字、議會衆多、經濟參差,更免談軍事力量的統一,永遠成不了字同文車同軌的大秦帝國。


歐盟的軍事力量仰賴美國領導的北約NATO,但是歐盟27國,與參加北約的27國並不一致:
奥地利、賽普勒斯、芬蘭、愛爾蘭、馬爾他、瑞典六國,是歐盟不是北約 。
冰島、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挪威、土耳其,是北約不是歐盟 。
歐盟的經濟力量仰賴統一的貨幣歐元,但是歐盟27國,與參加歐元的19國並不一致:
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瑞典,是歐盟,但不使用歐元 。
安道爾、摩納哥、聖馬力諾、梵蒂岡,不是歐盟,經歐盟許可,使用歐元 。
黑山、科索沃歐,不是歐盟,未經歐盟許可,但自行使用歐元 。
歐盟的行政權力及立法權力集中於四個機構手中,無比鬆散 。
歐盟理事會由各國政府代表組成 ;
歐洲議會代表各國公民選出的議員組成 ;
歐盟委員會(歐盟執委會)是歐盟的內閣,代表歐盟的整體利益 ;
歐洲央行由歐盟的歐元國家的中央銀行代表組成 。


【歐盟經濟參差】
歐盟各國經濟參差不齊,德國經濟最強大,製造業精進,在歐元統一貨幣下德國獲利最多,霸佔了大半歐盟市場,同時歐元各國的出口平均水準,壓低了歐元的匯率,使得德國避免了原來強勢馬克應有的高匯率,能夠以較低匯率的歐元,製造業出口貿易暢銷世界。
美國為打擊歐元,幫希臘在國家經濟收支帳目上造假,使落後的希臘進入歐元區,日後造成了歐豬五國(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的歐債危機,幾乎拖垮了歐元,破碎了歐元向美元競爭的雄心。
歐盟各國以西歐北歐經濟較強,其餘的歐盟國家乏善可陳。同時歐盟只有幾次歐債危機時德國北歐出面援救,西歐北歐只想利用東歐南歐的廉價勞工,維持他們落後的狀態,並無內部的國際合作發展經濟的計劃。同時歐盟對中國與匈牙利、希臘簽訂的經濟合作計劃還出面干涉,阻止破壞,見不得他國好。


【歐盟種族歧視】
土耳其1952年即加入北約,為歐美效力不遺餘力,自1987年起便努力申請加入歐盟,只因為是穆斯林國家,經過34年都被拒絕。
在蘇聯瓦解之後,華沙公約的東歐白人基督教國家,保加利亚、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及波羅的海三小國,立刻申請,隨即加入歐盟。
在南斯拉夫聯邦瓦解之後,各分裂後的國家對申請加入歐盟趨之若鶩,但是除了天主教文化的斯洛文尼亚及克羅地亞兩國獲准加入歐盟,其餘斯拉夫種族的國家,波斯尼亞、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科索沃都不獲准加入。其中塞爾維亞2010年便積極申請加入歐盟,迄今無法加入。
即使歐盟成員國內部,西歐的AngloSaxon 及日耳曼,以及北歐的斯堪的那維亞國家,歧視東歐的國家如保加利亚、羅馬尼亞、波蘭、南歐的國家如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的人多半來西歐北歐的國家充當勞工,倍受歧視。
這10年來由於北約國家攻擊打垮了北非中東的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發生顏色革命,導致數百萬的穆斯林難民流離失所,湧入西歐的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匈牙利,在各國都受到歧視排擠,尤其號稱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國內的穆斯林移民多次抗暴,引起社會動盪的暴亂。


【歐盟議員貪腐】
最近德國基民盟國會議员霍普特曼Hauptmann,接受台灣地區賄賂廿萬歐元,在德國議會發言支持台灣地區,指控中國。霍普特曼同時被指控收取了阿塞拜疆、韓國等國的賄款,做出支持這些國家的發言,目前正接受司法調查。
這使我們想起不久前忽然造訪台灣地區,指控中國,支持台灣地區的捷克議長韋德齊,發言指控中國,支持台灣地區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市長賀吉普,以及立陶宛指控中國,支持台灣地區的議員史德波納維西亞斯及阿頓梅納斯。這些距離台灣地區十萬八千里,微不足道的小國,與中國毫無瓜葛,為什麼會莫名其妙的有議員站出來作指控中國,支持台灣地區的發言,讓人懷疑受賄。
有媒體揭露,民進黨當局在歐洲,行賄對象主要包括歐盟議會議員和歐盟成員國議會的議員。歐洲議會長期以來,扮演著台灣地區在歐洲好朋友的角色。而在歐洲議員之間存在台灣遊說行賄團體,該遊說團體成員遍布德國、法國、瑞典、捷克、波蘭、丹麥,立陶宛等多個歐盟國家,沒有拿錢那來好言美言。
不論歐盟議員的受賄發言有沒有效果,都會被台灣地區政府用來大內宣,誇大的製造世界各國支持台灣地區,聲討中國的假像,堅定台灣島內民衆相信台獨必成,中國必仇的信心,製造兩岸的不安。但是歐盟議員的貪腐,也注定了歐盟不成帝國的因素。


【美國鉗制歐盟】
美國在德國駐軍36000人,在韓國駐軍26,000人,在日本駐軍55,000人,所以日本德國韓國實際上只是美國的殖民地國家,不算獨立國家。為德國帶來極大利益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工程,95%完工,竟然受到美國的制裁,工程停頓。
美國的軍隊在北約的旗幟下,可以任意的在德國、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設立雷達站和飛彈導彈基地,軍事演習,不斷威脅俄國,挑釁俄國,使得懼怕俄國的歐盟擺脫不了美國的保護,藉此鉗制歐盟,也使得歐盟不得不跟隨美國,狐假虎威的譴責中國的人權、自由、民主,其中法國和德國,更得配合美國及英國,派軍艦來南海自由航行,挑釁中國。


【白日夢的帝國】
當今世界版塊,一般說的是中美俄歐四塊,事實上歐盟受制於美國,全體懼怕俄國,歐盟組織鬆散,經濟參差怨聲四起。各國內部都有反對歐盟的聲浪,總部設在丹麥的反歐盟人民運動在各國風起雲湧。由於疫苗你爭我奪,利益的分配不均,義大利領導的反歐盟集團,主要包括了義大利、希臘、奧地利、冰島、西班牙、匈牙利,正在隱然興起。
歐盟各國,東歐北歐的國家傾向服從美國,西歐的法國德國尋求獨立自主,甚至想建立歐洲軍隊取代北約軍隊,而南歐的國家卻在形成反歐盟集團,尋求內部的公平。歐洲議會及各國議會又以反對中國逞口舌之快,政治意向分歧無力,都不利於歐盟。


費時七年,經過無數經濟學家,政府專家努力協商,中國做出極大的讓步談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主要內容包括了
1)保證相互投資獲得保護,尊重知識產權,確保補貼透明性;
2)改善雙方市場准入條件;
3)確保投資環境和監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勞工標準,支持可持續發展
這個協定竟然在美國的脅迫下,以無聊的人權議題為由,被歐洲議會擱置,任憑不學無術的議員政客踐踏投資協定,所以在現行的制度下,歐盟無法成為一個版塊,更甭談帝國了。

阿富汗,畸形的國家、戰爭、經濟 | 盛嘉麟

大家都覺得廿年來的阿富汗戰火綿延,滿目瘡痍,民不聊生。這當然是一種畫面,但是國家同時存在多種畫面,戰爭竟也帶來經濟畸形的繁榮,人口畸形的增加,戰略畸形的思維。阿富汗政府不希望趕走帝國主義的駐軍,塔利班神學士武裝對抗組織也不希望趕走帝國主義的駐軍,阿富汗人民也擔心趕走了帝國主義的駐軍會無以為生。 

美國前總統川普是生意人,覺得9萬美軍駐在阿富汗開支浩繁,無利可圖,立即決定2021年5月乾淨撤軍。想不到拜登總統上台後,戰略生變,又有新的花招。 

川普下台時阿富汗已經撤剩美軍2500人。 

美軍穿制服的留在阿富汗有2500人。 

美軍穿便服的留在阿富汗有7500人(擔任軍事相關且任務更危險的承包商)。 

所以實際美軍駐在阿富汗有10000人。 

這三、四年來其實美軍、北約、塔利班處於一種平和的狀況,只偶而發生微不足道的零星事件,維持戰爭狀態,其實十分安全。 

這些美軍有的利用安全和平的戰地,填補戰爭履歷,有助於自己軍事生涯的發展。 

這些美軍有的利用高額的戰地薪資及戰地加給,發點小財。 

這些美軍承包商利用戰地監管鬆弛的特殊狀況,胡亂報價,大發戰爭財。 

所以駐在阿富汗的10000人美軍各打各的小算盤,並不想回國。 

北約各國軍隊及承包商駐在阿富汗估計也有10000多人,以英國、德國、法國為主。有撤軍計劃但不急於撤回的情況如同美軍。 

美軍目前負擔阿富汗的總共軍費支出每年500億美元(主要是援助阿富汗政府軍),佔軍事支出很小,撤不撤軍都不在乎,北約國家軍費支出更小,也是如此。 

可是這每年500億美元加上北約國家的支出,卻成為阿富汗GDP的主力,帶來阿富汗的經濟繁榮,現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市容空前繁榮,中國、韓國、日本、印度都有小商人來此開店做生意。 

阿富汗戰前(2000年)的GDP是 48 億美元,目前的GDP是 200 億美元,廿年的戰爭促成GDP翻了四倍,真是畸形的經濟發展。一旦美軍、北約國家完全撤軍,阿富汗的GDP可能立即跌回戰前的 48 億美元,因為廿年的戰爭沒有增加阿富汗的任何產業。 

所以阿富汗政府及人民都希望帝國主義的軍隊及承包商都不要撤離。 

塔利班也因為500億美元及數以億計的歐元帶來的外溢效應而富裕起來,除了幹點小事突顯戰場情況,拖住帝國主義的駐軍,保持富裕,並不想驅逐帝國主義的駐軍。 

塔利班因為富裕了,已經失去戰狼的勇猛,淪為分散各地各據山頭的軍閥,過各自的暖炕頭好日子,漸漸失去統一指揮行動的能力。 

和美國談判要求撤軍只是表面姿態。 

拜登比川普更陰險算計,駐軍阿富汗表面上維持著帝國戰略版圖的虛榮心,不惜落入每年500億美元的泥淖。 

帝國主義象徵性的兩萬名駐軍對阿富汗及中亞局勢影響有限,中國也不在乎,中國只想著在阿富汗的一帶一路及在阿富汗的經濟計劃,中國人在阿富汗開店做生意的人愈來愈多。 

阿富汗這幾年來因為戰爭帶來的經濟繁榮,人口從戰前(2000年)的2000萬暴增到目前4000萬,如果美軍北約突然撤軍,阿富汗GDP從200億暴跌回48億,經濟崩潰,無法養活目前新增的4000萬人口,情況不堪設想。 

經濟崩潰後無以為生的人民將會投奔塔利班為生,軍閥內亂再起,又回到戰前阿富汗民不聊生的狀態,這次揹著4000萬暴增的人口壓力,難民四竄,情況更不堪設想。 

不幸受到歐美的欺凌壓迫的阿富汗,變成了畸形的國家、戰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