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反共是反什麼 | 殷正淯

反共的「共」是什麼?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嗎?前者正確,後者不正確。共產主義是馬克思的未來理想,從未實現,也不是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共產黨早期的主要指導思想,常被混淆為共產主義。因此「共」意指共產黨和馬克思列寧主義。

我在馬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政法學院都擔任過教職,我也看過他們思政(思想政治)專業與馬院專業的課程,早很久以前大陸的馬院和思政專業就是研究社會主義了,不是獨尊馬克思主義。很多馬院的核心研究是中國哲學。黨中央還堅持馬列主義,那是因為現在的還是共產黨,如果未來改名叫做「中國社會主義黨」呢?(歐洲就相當盛行社會主義)這不是不可能。

在這個趨勢之下,台灣反共的人,我只能說你們在反一個寂寞,連大陸內部實際情況是什麼都沒搞清楚。這麼說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馬克思列寧主義只出現過兩次,分別是:

1.「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

2.「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

至於共產主義呢?一次都沒出現。而從這兩段馬克思列寧主義出現的段落可以發現,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是開創時的主體,但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是同等重要嗎?說實話,毛思想比馬思想更重要。

在第二次出現的段落中,是說明建設國家階段,這時候馬思想的比重就更低了,除了毛思想外,還有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我的觀察,最後一個才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現在要的是重新建立一套承平的理論體系,如同漢武帝藉由董仲舒與司馬遷的筆,建構新的漢帝國文化價值體系一樣,現在中國要的是主體思維下的中國文化體系以及價值觀。

我引用的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以國民黨與台灣眾多反共的人們,你們是不是應該醒了?你們除了是在反對共產黨這個黨,我看不出來還在反對什麼?意識形態嗎?對於堅持中華民國三民主義憲法的人,我再次重申,我在大陸擔任過思政與馬院的教職,三民主義是他們教授的課程之一,還是思政必考。這不是實現了蔣經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嗎?以後要努力的是將比重提高,很可能直接取代馬克思主義,因為孫中山是中國人,本土的,土生土長的,毛澤東跟孫中山關係還不錯,要用三民主義取代馬克思主義,沒有難度啊!所以反共在反什麼?

另外一些反對共產黨專政的人,認為共產黨一黨獨大很可怕。對,美國是兩黨,但美國兩黨背後都是那幾個家族,這樣不可怕?被寡頭永遠統治不可怕?他們可能會說,那是幾大資本集團,他們會彼此制衡。我信你個鬼!這些資本家族只會在衝突發生的時候,密室分贓,然後我們繼續被當羊毛與韭菜。制衡,這種天方夜譚的東西就去騙騙小孩好了。

中共的意識形態已經與當年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大不相同,馬列主義甚至有可能被社會主義或三民主義所取代,台灣人還要反共嗎?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幻夢話術 | 姜保真

這堵豎立在金門大膽島的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雖然是向著大陸方面,其實作用是對背後的台灣,給台灣人民做大內宣,意指我們在台灣才是法統中國,而且反共必勝,且有可能反攻大陸。

兩蔣父子來了台灣,憑藉美、日列強撐腰,拿著大陸人民血汗錢換來的黃金、美鈔,在這島上是做了不少硬體軟體的建設,確實有功於台灣人民,但也搞了類似金門這堵心戰牆、太武山的「毋忘在莒」巨石這一類的大東西。

蔣經國直到自己臨終,還要在遺囑中叮嚀台灣人民「務須團結一致,奮鬥到底,加速光復大陸,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大業,是所切囑」。就這一點看,小蔣比他爸爸老蔣更差。他沒有老爸的經歷、能力、聲望,還要硬撐、硬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即為一例。

1982年廖承志致蔣經國的招降勸和函裡說:「至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云云,識者皆以為太不現實,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義之真諦,吾輩深知,毋須爭辯。所謂臺灣“經濟繁榮,社會民主,民生樂利”等等,在臺諸公,心中有數,亦毋庸贅言」。其實,明眼人皆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是自欺欺人之語,何止廖承志一語戳破國王的新衣!撫今追昔,豈不令人三嘆!

因此,替小蔣制定並執行這些「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內宣政策的人,包括興工建造這堵巨牆的執行官等輩,後人應怎麼評價他們呢?後來小蔣走了,他們頓失靠山,各個開始轉向,儼然如夢初醒般幡然悔悟,可怎不懺悔自己往年跟著主子欺哄恐嚇台灣人民的罪過呢?

《論語》為政篇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台灣的政治人物缺少的就是這個「德」字。「德」包含了主政者須向人民坦誠相待,講真話、做實事。不是嗎?

再問今天國民黨檯面上袞袞諸公:你們可有真誠向兩岸人民告白今天臺灣的處境與方向嗎?  (作者為台灣的作家)

實現三民主義的是共產黨,弔詭嗎? | 杜敏君

許贇:
歷史將會証明,國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才是救中國的唯一道路!弔詭的是實現三民主義的不是國民黨,卻是共產黨!

杜敏君:
一點都不弔詭啊!看完我以下的說明您就可以瞭解了。

您與我是同樣軍校畢業,都是蔣中正的學生,唯一不同的是您沒有深研馬克思的史學,唯物史觀,沒有瞭解馬克思的思維模式方法論。蔣公是先知先覺,所以堅決反共,同時誤解了國父的「聯俄容共」策略。注意,是策略,不是國策。國父思想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說中國要實現共產主義,是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為什麼不直接說,國民革命的理想就是共產主義呢?

這是當時的環境使然。當時國父沒人、沒槍,憑個人的理想就想推翻數千年的封建帝制,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須改造人民的保守思想,從精神改造著手,必須奔走四海,號召華僑支持革命救國,並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但是西方國家甚少伸出援手的,滿清駐各國大使館,反而透過外交關係協助逮補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若非老師康德黎博士營救,國父已經功敗垂成了。而當時同情國父革命的只有二個國家,就是蘇聯及日本。所以國民黨的成立,包羅廷與胡定斯基以列寧模式建立,建軍便委請日本人當教官。

蔣公到蘇聯訪問考察後,便看出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並預言,共產主義必定會倒,但中國會晚一點,從此便排斥共產黨。可惜啊!怎麼忘了物極必反,防洪水宜疏濬, 不宜堵洪,愈堵愈泛瀾的道理,而以壓制、圍剿的方式處理,引來人民的仇怨,埋下失敗的地雷。

毛澤東卻是老謀深算,明知共產主義不只是不適用於中國,整個制度都不適合人類。馬克思本人在臨終前,都後悔他的理論高估了人的道德標準,忽略了人的自私性。但是毛的確聰明,假就要假到底,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為了布新必須除舊,要打倒中國封建社會的舊思想,就要付出代價,陣痛期過去了,才能建立新中國。

到改革開放時期,有限度的包產到戶,修正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矛盾,開放個體戶,將原有的鳥籠經濟進展到草上飛。但是由於中國地廣人眾,經濟雖然鬆綁,政治仍然緊抓,四個堅持絕不鬆手,以度過共產主義的初步階段,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就是社會主義。

回顧國共的主義競爭 | 郭譽申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百年,讓我特別思考,百年前的一小撮人為何終能打敗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大黨,中國國民黨?原因當然很多,本文專注於國共兩黨的主義競爭。國民黨主張三民主義,而共產黨主張馬克思社會主義。

先回顧一些歷史。中山先生最早建立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被視為國民黨的前身組織,成立於1894年。1905年興中會與其他幾個革命團體聯合組成同盟會。同盟會的共同目標是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但由於來自不同革命團體,成員們的政治理念頗有差異,算不上有共同的主義。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同盟會又與其他幾個團體聯合成立國民黨。

孫中山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三民主義,最早出現於1905年他所寫的《民報》發刊詞中,後來他在一些演講裡曾概略介紹三民主義,但完整的三民主義則遲至1924年1月到8月間,孫中山在廣州高等師範學院的16次演講才詳盡發表,並被記錄成書,成為國民黨的指導思想。

馬克思社會主義早已在歐洲流傳多年,1917年俄羅斯布爾什維克「10月革命」成功,更增加其號召力。1919年中國發生「五四運動」,在其前後幾年被稱為「新文化運動」,馬克思社會主義就在那段時間被引進中國。奉行馬克思社會主義的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頗受俄國革命成功的鼓舞。

國共的一個顯著差異在於,共產黨自始就以馬克思社會主義為其政治思想和追求目標,而國民黨起初只想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並沒有清晰一致的政治思想。國民黨的建立比共產黨早27年,但是國民黨的奉行(完整版)三民主義幾乎還稍晚於共產黨的奉行馬克思社會主義。

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演講的民生主義第一講裡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因此民生主義與馬克思社會主義是很接近的。然而在實行上,蔣介石的國民黨不像共產黨那麼搞工運、農運和蘇區的土地改革,使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不如共產黨的馬克思社會主義更具理想性。(蔣到台灣後實行土地改革,才重建三民主義的理想性)

國民黨的前三十年,少有共同的政治理念,其三民主義思想不早於共產黨的馬克思社會主義,而且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又不如馬克思社會主義更具理想性,使國民黨在主義競爭上居於劣勢,很多知識分子因此傾向共產黨。

國民黨內派系林立,經常分裂,至少部份原因在於政治理念不一致,沒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對比之下,共產黨黨內也曾有激烈競爭甚至鬥爭,卻少有分裂,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有共同的社會主義追求。此外,馬克思社會主義的理想性使很多信仰者願意為之拋頭顱、灑熱血,讓當年弱小的共產黨能夠奮力撐過被國民黨到處追殺、朝不保夕的艱苦歲月,才有後來的反敗為勝。

三民主義與人生目的 | 杜敏君

三民主義是國父針對中國的民族特性及習性所研究發展出來的思想綱領與治國寶典,也可以放諸四海,它的執行度要高過馬克思的共產主義。
講白一點,三民主義的精義就是禮運大同篇,它的理想是天下為公,它的目標是世界大同,只要把民族、民權、民生主義實現再加上實業計劃、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的物質建設,與徹底貫徹民權初步的主張,完成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教化,中國可以早五十年成為世界強國,且完成濟弱扶傾,敦親睦鄰,世界以仁相待,和平相處,天下太平和樂無戰爭。

在大學上軍訓課程時,學生對軍訓課的刻板印象是不得不上的零學分,也是營養學分,因此上軍訓課不是打瞌睡,整理主科筆記,或寫其它科目的報告,就是打毛衣。
教官也視若無睹,低頭照本宣科,熬等下課鈴響,台上台下都很痛苦。
我覺得這樣太浪費時間,因此部頒的制式課本請學生自行閱讀。
騰出的時間自編三民主義與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與唯物史觀,讓學生客觀理性的去瞭解兩岸社會主義的差異?
在講述的過程中,發現同學不是不思考,而是不知道該如何思考,不是不發問,而是一點概念都沒有,不知該從何問起。
因此我第一堂課開出有關三民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參考書目讓同學到校圖去找,以後再寫報告與提問討論。
發覺學生在高中階段對三民主義課程只學得皮毛,是應付升學考試,只瞭解一些皮毛。

如此我們的國民對國家的中心思想沒有深刻認識,又怎能達到社會福利國與均富的理想呢?
自從李登輝廢除三民主義及廢教三民主義後,國民對三民主義完全沒有概念,只知盲目的搞意識型態鬥爭,國家沒有目標,人民沒有理想,只是為三餐溫飽而生存,像禽獸一樣的生老病死,人生有何意義?國家會強盛嗎?

蔣公說: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人類繼起的生命。」
講得非常好。
人生下來,首先是要求生存,再次就是要過好日子,生活。
有能力生活了,要求安全與舒適。
再下去便要求的能有享受的人生,不以舒適為滿足,而要求過多彩多姿繁華的生活。
繁華的生活需要消費,刺激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於是開始奢侈。

以上都是停留在利己的範圍,人類有利他的善心,因此產生服務社會滿足精神的需求而進展到生命價值的層次。
那便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境界。
現在台灣的年輕人,是快樂主義,是享受主義,只停留在生活的層次。生平無大志,能好好活著就很不錯了。等而下之的,抗壓性低,不能吃苦,成為啃老族,飯來張口,錢來伸手,成為社會的寄生蟲。

中央集權 選賢任能 完善民權 | 杜敏君

梁馨月:
杜先生,您的年齡完全就是我的長輩。我關注您的主頁已經很久了,你的每一個政見發表我都有仔細的看,也都會點贊表示我的認同,能夠明白您對台灣現政局哀其不爭氣的悲憤。
關於「西式民主」,不用看台灣,即使在美國以及最為成熟的英國,現在都走入了無解的困境。以後會如何發展,能否自我糾錯走出一片新的天地,坦白說全世界的政治家們都還沒什麼好的解決之道,我等小輩就更無什麼見地發表了,只能保持客觀的靜觀其變。畢竟旁觀者清,關注時局的變化還是可以做到的。

對於大陸的中央集權、選賢任能式的管理模式,說實話,我還挺有信心能夠繼續一邊改革一邊保持著走下去的。
因為信任共產黨?並不是,中央集權、選賢任能的管理模式並不是共產黨的產物,也不是從所謂俄國共產學來的,而是中國三、四千年歷史留下的產物。因為曾經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產物,所以就是落後並必然被歷史所淘汰的?我私以為不能這樣來看。西方民主制度最長的也無非英國實施了百多年,而中國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制管理卻歷經改朝換代行使了幾千年。
那麼在這幾千年裡,除了拒絕進行工業革命的晚清以外,歷史事實證明,中國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其實這是個可以被探討的很大的話題。
無非現在就是中央集權的代表人物不再是古代的皇帝,現在的領導人所代表的是整個國家的利益而非過去皇室貴族優先,再次才是人民和國家。

這些無需去過多表述,其實我覺得終將統一的兩岸人民都應該去好好思考的反而是將來,我們如何在實現民族、民生主義的基礎上更好的去追求和完善「民權」。
現在的兩岸,台胞把民權限定在了選舉權裡是非常狹義的,而在我眼裡,從國家如何更好行使職能的角度來看,選舉權是最虛無的權利。而大陸呢?說實話,在長久的集權統治下老百姓對民權是麻木的,很少人會思索民權到底是什麼?也很少有人會想我擁有什麼民權了,我又缺失什麼民權了……
只有兩岸三地的中國人在民權上越來越有覺醒有追求,並且努力去行動,我們才會迎來真正的三民主義的中國。這不是黨爭,而是一種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啊。

最基本的民權:不受威脅的生存權、吃飽喝暖的權利、取得和維護個人利益的權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權利……太多太多了,可能很多台胞覺得我說的這些追求都太低了吧,大陸這都滿足不了?

不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生命不受威脅的生存權放在孫先生提出三民主義的年代就是天大的民權,放在現在炮火紛飛的國家裡也是他們奢求的。國家提供給你的這一切不要覺得理所應當,換句話說,萬一在美國的故意操控下,在蔡的錯誤引導下,將來在台灣爆發了戰爭,到那時再去談這些基本民權就為時已晚了。
要珍惜,不要狹隘的把民權等同選舉,這非常不智。

杜敏君:
梁馨月 ,妳好棒的敘述,足見妳是作了功課的,身在共黨的教育下,對三民主義有這樣的認知,很不簡單,在台灣四十歲以下的人們已不懂何為三民主義了。
妳提到的最精彩的是中央集權、選賢任能制已行之有年,就是秦始皇首創,中國廣土眾民,若不實施中央集權、選賢任能,根本無法號令一致,如何統一?如何發展?
因此民主集中制是最適合中國的政治體制。
所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指這個。
給妳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