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社會服務團50週年慶 | 藍清水

今天懷著愉悅的心情回到母校世新大學,參加世新社會服務團50週年團慶。

民國六十一年寒假,我以一個人之力四處奔走,獲得先嚴支持800元,崇友電梯創辦人唐松章先生捐助1,200元,湯蘭花捐款1,200元,當時新竹縣長機要秘書周清治學長,設法從縣政府以統籌分配款撥給我們6.6萬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大錢啊!),籌辦了全國第一支大學山地服務隊,團員有32名,在新竹尖石鄉的新樂及尖石國小進行了半個月的服務。期間中央日報駐新竹記者陳玉真學姊,為我們安排了兩次電視的採訪及多篇的新聞報導。返校後,課外活動組組長簽報我兩個小功,成舍我校長改披為記大功兩次,所以我畢業的時候共記了四個大功。

服務隊結束,回到學校後,我用結餘款2.6萬元創辦了世新社會服務團,沒想到一晃眼,50年過去了。50年裡,有許許多多充滿服務熱忱的世新學弟妹投入這個社團,所以這個社團才能傳承五十年而仍能依然存在且活躍。這個社團還培養了許許多多在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目前分布在全臺灣和國外,今天出席的人多達400多人,且有多位特別從國外趕回來參加團慶的團友,心意感人啊!

餐會後,參觀剛於去年底完工的LED智能影視基地。這個影視基地的設備,全世界的大學只有南加大和世新有,在亞洲影視界也排名前二、三名。這不但可供學生實習,由於設備與國外同步,所以有許多電影、電視、廣告都來商借,且在外界借用時可以在旁邊觀看,可擴大視野與觀察不同導演、製作的手法,相信畢業學生可以在影視界獲得重用。看到學校不斷地進步,身為校友,與有榮焉!

臨別,大家相期60週年要再聚!

 

學習做人-星雲大師的教誨 | 林長東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博士,非常歡喜。

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說:“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星雲說:“學習做人”。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星雲覺得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種錯。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軟”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萬事都能消除。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瞭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忙,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兩岸一啟戰事,是雙輸,一起輪為二、 三流國家,印度更快崛起,馬上取代中國大陸,中國難於再起,致此沉淪下去。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隻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候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我們看到人家的好處,要歡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台大悼念朱雲漢教授-中文程度需要提升 | 霍晉明

都說當今中文程度低落,到底是如何低落法?且以這篇台大政治系的公告為例︰

一、標題就不對。應為「敬悼朱雲漢教授辭世」少了「敬悼」二字,公告的用意不明。

二、第一行,「辭世於台北」,應作「病逝於台北」或「於台北病逝」。因為「病逝」是確指,而「辭世」在習慣用法上則是泛指。所以如果要加上具體地點或時間的補語,宜用「病逝」或「逝世」。當然,「辭世」在文法上與「逝世」並無差別,但在習慣用法上,二者的語感還是不同的。

三、「朱教授見識深閎、講學不輟…」一句不佳。蓋中文講究「互文」,上下句用詞要能搭配。見識深閎的下句,應搭配與它同性質的褒語,如「學養專精」之類。「講學不輟」與「見識深閎」在詞性上不成對偶,在語意上亦不相關,如此措詞,使讀者感到突兀,好像話說半句就沒了下文,然後接一件不相關的事。

四、「桃李滿門」成為單句,不合中文的習慣。可以改成「教學熱忱,育才無數」之類的。

五、「對本系與政治科學研究貢獻卓著」一句,「本系」與「政治科學」的性質不同,不能對等,故不宜併為一句。應說「不僅對政治學科著有貢獻,且對本系之聲望(或「教學品質」、或「成長茁壯」)裨益良多」之類。又,政治學雖屬社會科學,但一般不會逕稱政治為科學,故似可改為「學科」較妥。

六、「向特為國際學術界推重」一句,向與持,用一字即可(「向」較好)。且這句是呼應前面「對政治學科著有貢獻」一句,所以應有另一句呼應前述之對系裡的貢獻。

綜合以上兩點,這幾句應改為「不僅對政治學科著有貢獻,且對本系之聲望(或「教學品質」)裨益良多,故向為國際學術界所推重,亦廣受師生校友之愛戴。」

七、「今遽溘逝」一句,「遽」與「溘」語意重複,應改為「今溘然辭世」或「今遽然辭世」或「於今溘逝」等;或改為「今英年早逝」,更為切合實際。

八、「全系師生系友同表沈痛悼念」一句,並無明顯的問題。但為了表示鄭重,用語可以拉長,將「沈痛」與「悼念」分為兩句。比如︰「全系師生系友聞此噩耗,皆甚感哀傷,並謹此致以深切之悼念。」

整理以上八點,玆重寫如下,請各位看看是否比原文好一些?


敬悼朱雲漢教授辭世

本系教授朱雲漢院士,不幸於112年2月5日病逝於台北,享年67歲。

朱教授見識深閎、學養專精;教學熱忱,育才無數;不僅對政治學科著有貢獻,且對本系之成長茁壯裨益良多,故向為國際學術界所推重,亦廣受師生校友之愛戴。今溘然而逝,全體師生系友聞此噩耗,無不悲痛哀傷。謹此致以深切之悼念。


改過之後,雖不是感人佳作,但作為公告,至少是及格了。

或有人認為這是在吹毛求疵,但你若認為中文應保有其傳統的韻律與美感,且同意遣詞用句應盡量求其準確精當,則此要求並不過分。只要多留點心,把「中文」當一回事,長期下來,一般智力者都能做到,何況如台大這樣的人才薈粹之地。

最後,謹聲明本人對朱教授與台大政治系無任何不敬,相反地,正是因為尊敬,才特別留心,所以看出一些用詞的粗率之處。獻曝之言,若有得罪,還請海涵。

二分法的膚淺荒謬 | 楊改之

有些人的腦子裏,真的是非左即右,非是即非!

比方中西醫之爭,總是互相攻擊互相否認,似乎這世界只有一種醫學觀念是正確的!要嘛說人家不科學,要嘛反嗆化學藥物害人不淺!
反正互相diss!
這要置其他醫療理論於何處?
藏醫、巫醫、氣功、心靈療法也是很厲害的好嗎?

難道男人女人一定要比出個高下,來定論哪個性別才是社會的支撐者,擁有話事權嗎?
“幼稚”!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公婆相爭一定會有個是非對錯,得到正確公平的結果嗎?
 “膚淺”!

民主制度跟共產制度一定是對立的嗎?
民主制度一定是正確進步自由的嗎?
共產制度一定是集權霸道反民主自由的嗎?
 “荒謬”!

前一陣子跟網友討論黑道能不能參政(參見《黑道可否參政?》),即是一個例子!
他堅決認為,黑道是壞人的一方,惡的一方!
而我覺得好笑,政治人物為惡,其破壞力將數倍於黑道;黑道為善,其影響力不下於政治人物!

這還只是跟著他的思路邏輯討論。
說真的,善惡之分豈不也是一種“愚蠢”的二分法?
人的世界太複雜,只有對與錯,是與非這種二分法的人,很難安然地生存在這麽複雜的世界裏!
或者說你只能安然的生存在一方世界裏抱團取暖,而看不見世界全貌!
你將會失去很多中立多元的角度看待世界,觀察事物!
 “狹隘”!

“雙引號”中的形容詞,就是大叔對這些人的評語!
不論學識高低,皆是如此!

兩岸出版管窺 | 藍清水

日前應天龍圖書公司沈榮裕董事長邀請,出席「第七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開幕儀式。到場的都是出版界人士,沈董事長是我的世新學弟,而我開過出版社,所以把我也算在內。

臺灣在民國65年至75年左右,忽然捲起一陣四折書的風氣,後來競爭劇烈變成三折、兩折書,斯時在學校附近、在市集都能看到這類書攤。當年投入折扣書的出版商、書攤對臺灣讀書風氣(或者說買書風氣)的提升可是立了大功的。

沈榮裕也是這波浪潮的推動者之一,當其他折扣書商早已被浪潮捲得不知去向,他卻從折扣書商成功轉型在重慶南路上開了天龍書局。幾十年過去,當傳統的知名書局都不敵書市的衰落而紛紛退出市場時,天龍書局轉型為專賣大陸簡體字出版品,仍屹立於重慶南路上,不得不佩服沈榮裕對市場的敏銳與轉型時機掌握的恰當。

臺灣因為人口相對較少,加上閱讀紙本書的人愈來愈少,願意掏錢買書的更是少,所以出版商很難為,據說現在一版只印1000本,不具知名度的作者則掛出版社之名卻自費出版。其中屬於小眾市場的考古、藝術、醫學、書法類更是乏人問津,以致臺灣本地的出版社均卻步。

大陸則因人口多,且出版都是由官方主導,沒有盈虧的顧慮,所以上述的小眾市場的書籍都非常發達,所以現在臺灣許多教師不得不採用簡體書作為教材或參考書。目前的天龍書局備足了舉凡考古、金石、雕刻、繪畫、書法、中醫、養生的簡體書,為臺灣藝術、書法類教師、學生提供了許多方便。至於其他類的書也是供應充足,且折扣低,每次去天龍書店,都看到讀者是一袋一袋地買,可見需求殷切。

臺灣的出版界較之大陸相對自由,所以在意識形態、思想、哲學類方面可以大鳴大放,這是大陸所無法企及的。若兩岸出版、文化界能進一步交流、合作,臺灣出版界至少可以在出版的冊數上可以多一點,這對出版社的財務應該會有所助益,對於創作者而言則可以獲得大陸廣大市場,而兩岸合作除了可以掌握全球華文市場之外,也可進軍國際市場。

為了抗中,文化部訂定條款限制大陸書籍進口,以防止中共的統戰。其實以現在資訊流通管道如此多元,能擋得住嗎?文化部此舉不但低估了臺灣人民的智識水準,且讓人看出政府的恐共心態而已,實屬不智。

此刻,在兩岸政治上一時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但至少在民間的交流可以擴大,或者文化、藝術可以合作。歷史上從未有用對抗而贏得勝利的,合作才能消除敵意,互補才能壯大自己。臺商進軍大陸這幾十年,不但解決了臺灣產業沒落的問題,還因此提升了傳統產業的能力,更賺進大筆的外匯,便是明證。

 

 

 

 

冷眼旁觀,獨立思考 | Friedrich Wang

1993年,筆者還是一個小小的大學生。自己所參加的社團邀請當時台灣的一些名人來學校演講,記得一年級下學期第一次邀請的人就是陳水扁。其實當時對陳水扁並沒有很深刻的印象,只知道是一個美麗島時代的律師,選過台南市長,問政尖酸刻薄。

結果,海報一貼出來就引起許多學生的關注。這一次他一進場,擔任主持人的學姊就用興奮、還帶著一點尖叫的聲音「讓我們歡迎公理與正義的化身,陳水扁委員!」

當時筆者雖然年紀還輕,但是已經開始啟蒙。這個世界上除了神佛上帝之外,誰能夠說自己或者別人是公理與正義的化身?在歷史上有太多的人稱自己是公理與正義的化身,要出來為這個社會討回公道,最後的結果大多只是證明他們比魔鬼還要恐怖。而且自己也真的看不懂,那些台上台下尖叫、亢奮,情緒甚至有些失控的男男女女,為什麼要把自己表現得如此弱智?

陳水扁上台之後,先說自己小時候多窮、多可憐,努力讀書上進,然後就開始說自己在尹清楓命案當中如何的努力,準備要狠狠將國軍當中的弊案揭開。「各位同學,到時候阿扁仔至少要擊落十幾顆星星!」然後,得意的笑著。這個案子到今天都30年了,破了嗎?

而他自己當總統之後,得到最高的權力,又變成什麼德行?做了些什麼事情?這應該不必筆者多說了吧。

所以,懂得冷眼旁觀,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時時刻刻把自己由各種情境當中抽出來,用外部的視角來觀察這些問題,可以幫助自己更清醒,比較能客觀地來面對。一直到今天,無論在台灣或大陸,筆者還是這樣教導自己的學生,千萬不要被群眾的情緒帶著走,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枉費自己受了高等教育。

那個當主持人的學姐畢業之後當了記者,有一段時間還蠻有名的,不過後來介入別人的婚姻當了小三,鬧得滿城風雨,然後銷聲匿跡了,讓人覺得有點可惜。

蔡依林跟著美國走,越來越下流 | 殷正淯

我再次重申一遍,我不是衛道人士,也不是道德魔人,我只是覺得跟著美國走,只會越來越下流。

三立新聞網:出道最大尺度!蔡依林「全裸」開唱全場尖叫 猛一看竟「露點了」

蔡依林最為人欽佩的是什麼?是她的努力。即便她腦子不太好使,除了英文好以外,就只會唱歌,但她可以從完全不會跳舞,刻苦學習到能夠成為唱跳俱佳的歌手,這一點我們還是要給予「肯定」的。

但是,這兩個字一出現話鋒就要轉了。但是為什麼要自甘下流?

很多人應該有看過蔡依林跟小S在演唱會上的低俗對話。兩個穿的跟拉斯維加斯的站街女一樣,那不叫性感,那叫做性慾。對話跟兩個妓女吵架一樣。那種對話內容不叫做幽默,叫做下流,就是沒家教、沒唸過書的小癟三。

小S終極壓軸性感比拚,Jolin蔡依林反嗆:「消極掰」

當然,為她們辯護的人可以說,美國的天后不也都是那樣嗎?你們知道美國有多少饒舌天后在沒有紅之前就是站街女或者女毒梟?你們知道多少饒舌天王就是混混出身?如果不知道,請去看《衝出康普頓》。饒舌有他們的文化背景,他們跟美國黑奴文化有關係,但也是美國街頭暴力文化的另一種投射。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面向的問題,就是美國的菁英階級就希望美國黑人沈溺在饒舌文化裡,這樣美國黑人才沒有辦法起來革命、反抗白人統治,永遠成為他們的奴隸。

好的不學學壞的。性感不是露。誰說脫光了衣服就會讓人腎上腺素飆升,況且腎上腺素飆升的喜歡能持久嗎?真正的性感是給人值得愛惜的感覺,只是在表現知性的同時,也讓對方感受到柔美曲線的美好。不朝這個方向去學習,一天天的跟阻街女郎靠攏,難怪IG和推特上一堆人肉販賣舖。一定有人會反問我,你看不看,我看啊。看是生物本能,但會不會珍惜她們那就是品味的問題。

我不會去否定販賣肉體的商業行為存在的事實,因為這是一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悠久產業。但我要強調的是,蔡依林明明有實力、有能力去往更高層次發展,為什麼要糟蹋自己?這就是台灣社會文化的一種投射吧?什麼文化投射?沒文化的投射。

台灣的媒體文化能墮落到什麼地步? | 殷正淯

每一次看到這種新聞就會懷疑一件事,到底台灣的媒體文化能墮落到什麼地步。為什麼一個高中的熱舞社表演,文字表述的時候這麼多賀爾蒙的意向在裡面?

三立新聞網:台中二中正妹「連身衣挖洞」性感熱舞!仙氣爆表8萬人朝聖讚翻求IG

第一、這種消息跟社會大眾有什麼關係?作為媒體有沒有必要報導這種新聞。台中二中有熱舞社,那其他學校呢?你們報導台中二中的,要不要把台灣所有學校的熱舞表演都報導一遍?

第二、女孩的熱舞表演,焦點不是放在技巧、舞蹈設計,居然放在胸口挖洞?!這是在利用女性的性符號增加你們的流量。倘若這性符號是車展的車模,或展場的模特那也就罷了,因為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販賣性意向,利用性衝動增加人氣。可是台中二中的這些女孩,未成年的機率極高。即便成年了,難道我們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價值判斷,就是建立在能不能讓陰莖勃起嗎?

我很好色,非常好色,人好色是正常的,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但可不可以把這種好色的正常欲求,定位在一個適當的範疇當中。好色可以很有美感,但台灣媒體與社會對於情色卻是充滿著下流。

好吧,看到出處後,我就覺得在講廢話。對這家媒體如果有一點點人性的期盼,都是一種妄想。

台中二中

 

解決學術論文時代共業 | 楊改之

學術論文瑕疵的戰火越演越烈,幾乎已經將台灣教育界的誠信丟到地上,任人踩踏!成為醜聞!

阿通伯後面的一串肉粽,目前可能都在瑟瑟發抖,想方設法,如何躲過這場災難!其實遠不止台大國發所,其他各院校系所,開了多少的碩博士在職進修專班?發出了多少的碩博士學位?有多少真金白銀?又有多少摻水造假?抄襲代寫?俗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混出來的學歷,是不是也得還呀?

這事除了讓教育界蒙羞,政治界更是一片混濁,亂象頻生!其實這是早就行之有年的怪奇現象,只要你有些社會地位了,花點錢報名,讀個碩博士在職進修專班,跟同學們吃吃飯,交交朋友,互通有無,學習第二,打好人脈第一!上課就當作聽了一天的TED演講!瞭解一下行業有什麼新訊息,甚至工作忙碌起來,請個假,助教還會把上課講義發到學生信箱,差不多也就這樣了!學術研究?刻苦學習?通宵達旦埋頭寫論文?會不會想太多?

學位拿不到?幾乎不可能的!這些都是大老闆、大官、名人,有權有勢,你一個指導教授會怎麼辦?能怎麼辦?放水唄!睜隻眼閉隻眼唄!甚而有之,幫他寫,再寄給他的助理請他參考唄!還能怎麼辦?

這種虛浮的碩博士學位也不是台灣才有!世界各國皆然!君不見1.5博士的那個縫縫補補,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錯字連篇的400多頁的散裝版論文!?這種莫名其妙還義正辭嚴,被抓包還臉不紅、心不喘的封存論文的賈博士?何必大驚小怪?

不過既然現在大家都在一條船上了,該怎麼辦呢?大叔是這麽想的啦!與其大家一起沉船,不如一起跳船,然後再把這艘破船給鑿穿了!換一艘新船!什麼意思?

首先,教育部先檢討,承認這行之多年的在職專班的制度,論文指導以及考試的放水,學位發放的虛浮不嚴謹,是瑕疵,是教育部的問題!(承認這船出問題了)

然後,開放所有碩博士學位的人自清自首,自認論文有問題,不合標準的,主動放棄學位,社會學界不予追究,畢竟那是時代共業,是教育體系出的問題!跟學生無關!坦白從寬,自首無罪!社會還敬你是條漢子!(給大家跳船的機會)

接著,各學校開始自清,主動排查!但凡論文比對不過關的,這些就是想渾水摸魚的敗類!學校公佈學生姓名,撤銷學位!指導教授一併公佈姓名,取消教學資格!媒體輿論群起攻之!(鑿穿這艘船)

最後如何建立一艘新船?在民進黨的治理下,大叔完全沒有任何信心!連第一步讓教育部認錯都不可能了,何況其他?接著,不分政黨,要政客自首,也是不太可能!至於學校自清?這個就笑死了,學校才是主謀,開學店的會出賣客戶?

所以這是一篇廢文、幻想文,實際上辦不到!所以這事會沒完沒了!搬板凳繼續看戲!

孟子不是儒家 | 殷正淯

鮑鵬山教授:「我覺得,先秦諸子中對後來的中國政治影響最大的,確確實實是法家,以及在法家思想指導下建立的秦朝。秦制確立了君主獨裁的制度,漢代以後,信仰上雖然奉行儒家,政治倫理上雖然皈依儒家,但這個“儒家”和先秦孔孟儒家是不同的,更多是荀子之儒,乃至於是混雜了陰陽家尤其是法家的“新儒家”。孔子的形象只是一個道德信仰,而政治體制和政治操作上實行的確確實實的是法家,也就是秦制的那一套,中國歷史和社會的許多黑暗都與此有關。」

南宋以前,孟學一直被放在冷凍庫保存,原因何故?熟讀孔(不是論語,而是春秋)孟的人便知,孟子根本不是儒家,孟子對於性與氣的詮釋與孔子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們只能說孟子很推崇孔子,但未必傳承於孔學。相反地,荀子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內在邏輯與理論概念都高度一致,這也就是為何自孟子百年之後,除東漢趙岐之外,孟學無人問津,原因就在於孟子思想與孔學無關,另外還有內在邏輯混亂,概念不清。

孟子不是儒家,就跟宋明理學跟儒家無關一樣,不是說都引用同一個文獻,就是同一個門派,內在邏輯不一樣,思想門派就不同了。六經思想對先秦諸子都有非常深的影響,他們的理論建構也都會援用這些思想,特別是易經,但各自受到所屬環境、成長經驗,與本身的性格等因素影響,產生出的思想結果就不一樣。荀子的學生有漢代的特殊環境因素,他們援用陰陽家的思想也是大勢所趨。

有時候表達方式之外,還要深入底層理論建構的邏輯去分析一個思想家的內在思維方式。以董仲舒為例,他雖然採用五行終始的方式,但內在邏輯還是非常儒家的,五行終始在董仲舒的語境之下,只是「天」、「命」關係的另一種符號。他要闡述的依然是主政者要順應客觀世界的趨勢發展,即便在政治上擁有絕對的權利與權力,可是人的意志不可能超越客觀世界的運作軌跡,主觀意志不能凌駕客觀規律。只是用了陰陽家的語言說了儒家的話。

說孟子不是儒家的人是不多,但他很明顯不是儒家。九流十家這分類,是在史書上整理先秦思想時的便宜之計,老子跟莊子差距也很大,只是沒有孔孟差距這麼大。比較正確認識先秦思想家的方式,就是單獨分開來認識,歸類之後,就容易被制約,反而不能準確掌握思想家的思想核心。

南宋以前,孟子連進孔廟的機會都沒有,孟子有今天的地位,還不到一千年。在此之前,儒學繼承人都是荀子。我基本上不信宋明那幾個腐儒,除了邵雍,他們的後學就更等而下之了。所以我更相信兩漢經學家們的判斷,畢竟,漢初時期的那幾個大師離那個時代更近,看到的相關文獻比我們多更多,也更能判斷出誰更接近孔子。

對了,最近又要公佈新的論語內容了,絕對會讓世人驚艷,因為內容與現行版本差距非常大,而且還是年代最早的版本,有趣的是,出土的地點在湖北荊州,楚國的核心地帶而不是三晉或齊魯儒家傳統盛行地區。這多少顯示出,當時的思想傳播與影響,比我們想像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