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是中國古代的發明 | 藍清水

《遊仙窟》這篇唐人小說在中國並沒有廣泛流傳,兩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中卻說它在日本和朝鮮新羅國很流行。於是我想看看,什麼樣的文字技巧和內容,竟然會吸引東洋人。看完之後,我並不喜歡它的文字技巧,也覺得公子與美女的豔遇故事無啥稀奇。但是,其中藉熨斗來述衷情的一節卻引起我的興趣。

因為這篇小說是初唐時期創作的,出現「熨斗」兩字,那表示在此篇小說創作之前,熨斗就已經被廣泛運用了。這打破了我之前認為燙衣服用的熨斗是西方人發明的認知,於是我便開始查找資料,原來熨斗在商周時期便出現了,不過當時在中國是拿來當刑具的。

熨斗是到漢代才開始拿來熨平衣服,但每個朝代對熨斗的名稱都不同。譬如唐朝的富貴人家熨斗用鎏金製作,所以叫「金斗」;因為熨斗形狀像一個帶柄的平底盒子,是以木炭加熱,所以在宋代稱為「火斗」;明代則稱為「焦斗」,大概是因為常把衣服燙焦的緣故吧!

這種燒木炭的熨斗,我在小時候還看過,1988年第一次回大陸探親,在家鄉的小裁縫店看到裁縫師傅仍在使用。至於電熨斗是1882年之後才被發明出來。

「飛利浦過後一片平坦」,這是民國六十五、六年間,飛利浦公司的一則熨斗廣告的slogan,廣告詞配上一張熨斗滑動在布面上的相片,很貼切且很具說服力,因此我到現在都還牢記。

熨斗過後一切平坦,是否能燙平社會的不公不義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