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次被殖民 | Friedrich Wang

李登輝路線所帶給國民黨的,就是一種中心思想的缺失。國民黨將中華民國憲法帶到台灣,可是李登輝卻將國民黨解釋成「外來政權」。這一個定性,將國民黨30年徹底打趴在地,永遠挺不起腰桿,只能卑微殘存。所以這30年,國民黨已經失去了靈魂,只能不斷隨著民進黨的調子起舞。

在李登輝之後的國民黨領袖,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擺脫李登輝路線,重新拿回中華民國憲法以及論述。但是連戰雖可能不是壞人,卻領導力薄弱,連重新整合藍營,將國民黨再度合一都辦不到,儘管手上有大量的黨產資源,但是依舊欲振乏力。在意識形態上,幾乎完全空白,儘管國民黨的組織在當時依舊龐大。

馬英九擁有很好的機會,在選舉中獲得大勝,但是這個人私心自用,只看到自己的團體,卻不顧及整個黨的利益;只想到自己的歷史定位,卻不想想中華民國的前途。所以馬英九一上台,就向李登輝路線輸誠,將主管兩岸事務的陸委會以及意識形態的教育部長的位子,都給了綠色人,並且幾次親自登門拜訪李,日後絕口不敢說一個字。所以,馬英九有權力的時候,是將整個國民黨機器晾在一旁,他的行政院長不是中常委,他所有重要的幹部大多不來自國會。簡單說,馬英九的八年並不是國民黨執政,而是馬團隊執政。

所以這樣看來,一個沒有中心思想,喪失靈魂的政黨,如何能再回中央執政?最多就是在地方選舉以及議會層級有一些斬獲。國民黨2024之後,很可能將確定「去中央化」,以後只是一個鬆散的地方結盟,不再有執政的能力。

民進黨長久執政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台灣本土化的最終結果。但是很不幸的這種本土化,是本土化的可行方案中最不健康的一種,因為是建築在族群主義之上,而非真正的公民社會以及中華文化的土壤。故其內核是日本帝國的殖民幽靈,而外部則完全服從美國帝國主義的領導,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依歸。再說明白一點,民進黨的長久執政,也就是開啟台灣第二次殖民時代,只是這一次在島上有一群代理人,不需要美、日在明面上派一個總督,如此的差別而已。

台灣再次的受到殖民,由殖民的代理人,也就是綠色政府,來負責執行。

「兩岸互不隸屬」與「九二共識」對決 | 郭譽申

「兩岸互不隸屬」是蔡英文總統的一貫說法,她這次出訪中南美洲、過境美國時再次重申。「九二共識」是馬英九主政時與大陸交流的基礎,被蔡政府摒棄,這次馬訪問大陸,感嘆「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台灣還是需要在「兩岸互不隸屬」與「九二共識」兩者之間做抉擇。

兩岸目前互不隸屬,是明顯的事實,因此「兩岸互不隸屬」是廢話,說了等於沒說,而且因為是廢話,沒有明顯的漏洞,很能迷惑一般人。然而「兩岸互不隸屬」有其弦外之音,即「兩岸是兩個不相干的國家」,也就是「一邊一國」的台獨。

根據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以及過去的歷史事實,兩者都是兩岸這土地上的政權,其領土是重疊的,因此兩者絕不代表兩個不相干的國家,不是「一邊一國」,而是需要處理解決的兩個領土重疊、有關聯的政權。換言之,「兩岸互不隸屬」的弦外之音「一邊一國」是不符歷史也毫無法理根據的胡說。

蔡英文不敢喊出「一邊一國」,也或許美國不准她喊,就喊「兩岸互不隸屬」的擦邊球,意思到了,卻可以逃避主張台獨的責任。對岸不是笨蛋,當然看得出「兩岸互不隸屬」的弦外之音是「一邊一國」,因此絕不接受蔡政府和民進黨的胡說。只要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善,台灣必定完全親美反中。

「九二共識」的討論已經很多(譬如參見《馬訪陸,九二共識又成話題》),筆者不在此多說,只強調它符合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以及過去的歷史事實,並且承認兩者法理上的領土是重疊的,因此「九二共識」保留了未來兩岸統一的可能性,也足以改善低迷的兩岸關係。

「兩岸互不隸屬」與「九二共識」的對決等於是台灣要完全親美反中或者改善對中關係的抉擇。即使不提台灣人的祖先大多來自大陸,與大陸是血濃於水,我們應該客觀地評比中美近年的狀況,選擇親近狀況好的一方。

面對新冠疫情,美國的染疫死亡人數和比例遠高於中國,並且完全以撒錢支撐經濟,造成通貨膨脹,貧富差距擴大,銀行爆雷,以及治安敗壞,其今年經濟在零成長左右掙扎。疫情雖然造成中國地方債務增加,經濟也受損,但是在艱困中仍處理了房地產泡沫(參見《恆大危機溯源》),使其社會穩定,而預估的今年經濟增長在5%左右。看來中國的國家內政治理遠勝美國。

在國際事務方面,美國川普政府退出不少國際組織,使盟國心寒;美國荒腔走板地從阿富汗倉促撤軍,其阿富汗戰爭以失敗告終;美國主導北約東擴,逼出俄烏戰爭,成為全球的禍害而美國並無多少利得。中國實行一帶一路,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共同發展,看美歐對一帶一路的忌憚和批評,即知它是頗有功效的;中國促成中東两個最重要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是了不起的成就。看來中國的國際關係處理也遠勝美國。

從內政和國際事務看,近年美國都比不上中國,因此台灣當然應該回歸「九二共識」,以改善對中關係,而不該完全親美反中。不過,不論台灣如何抉擇,看來都改變不了中升美降的趨勢,美國將愈來愈無力阻擋兩岸統一。

給馬前總統的一封公開信 | 談璞

馬前總統您好,我是一個在上海執業的台胞中醫師。2008年及2012年曾回台投票給你。

我自幼生長在台灣,四十歲後才來到上海,至今十餘年。

在這裡,我參觀過洋山港不止一次,也搭乘高鉄數次,深知它們的便利。如我這一代民國五十多年出生的台灣人都該很清楚,這其實就是國父 孫中山先生所說的「東方大港」和「全國鉄路網」的計劃。我人住在浦東,每天劃一劃手機,就能買到東北産的大米或山東的花生油,不消幾天就能送上門。這就是國父 孫中山先生説的「貨暢其流」。

您現在也看過了洋山港,也搭乘過了大陸高鉄了,應該明白我的感受。

每當我前往上海市的孫中山故居時,都會在心裡默禱向他報告:「您老人家的夢想計劃,現在都實現了!」雖然,是用了跟當初預想的不大一樣的形式。數年前當我聽到習主席說出「我們是孫中山精神的正統繼承者」時,心裡真的很高興。

我從來沒入過任何黨,充其量只是個欽佩孫中山先生的仰慕者。

在台灣時,我親眼見過國民黨分裂出新黨,然後又分出了親民黨。雖説是分家,但也沒有敵對到不能談和合作的地步。
畢竟原本都是一個團體,景仰追隨過同一位精神領袖。
回顧歷史,共産黨與國民黨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

人微言輕,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而已。
但幾百萬藍營選民裡,有類似我這種看法的,肯定也不會少。


「只說半句」的李登輝及民進黨 | 譚台明

馬英九訪陸,說中華民國包括台灣與大陸,這明載於憲法。於是,台灣陸委會坐不住了,又祭出了法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是李登輝以來的陳腔濫調。乍看好像沒毛病,但問題是,還有另一面︰「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主權)相互重疊」怎麼不說?話只說半句,就是愚弄民眾。

李登輝最喜歡說︰「中共沒有在台灣收過一毛錢的稅,憑什麼說台灣是他們的?」很有迷惑性。但問題是,中華民國可是在大陸上收過很多稅的,不但收,還帶來了文物與黃金。那你怎麼可以說中國大陸不是我們的?「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但大陸是我們中華民國的。」要這樣說,才完整嘛!怎麼可以只說一半?

綠營一貫說︰「你這樣講,中共不會接受。」對。中共不承認「中華民國」,我們也不承認他「中華人民共和國」啊!這不是很對等、很公平嗎?互不接受,但都假裝沒聽見,不就是「一中各表」的精髓嗎?

這次馬訪陸,講了「中華民國」,綠營一定又會大作文章︰「中共媒體有報導嗎?中共容許他的人民聽見馬英九講的話嗎?」又來這套。殊不知,中共若容許公開宣揚中華民國存在,那就不是「一中各表」了,而是公開「兩個中國」;那「一山不容二虎」,二個中國勢必要對撞了;只剩恢復內戰一途。中共可以讓馬英九說「中華民國」,但不報導,這就正是「一中各表」的實踐啊!也是維護台海和平、不想打仗的一番苦心啊!

綠營一貫揣著明白裝糊塗,以「中共不會接受」為理由,否定「一中各表」。依綠營的邏輯,一定要中共接受才行,那請問中共會接受台獨嗎?豈不是更不接受,那綠營是不是就不該提台獨了?

中共不接受「中華民國」,我們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認為自己代表全中國;既然都是「一中」,就可以坐下來談,這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精髓。而且雙方是完全對等的,互相打壓矮化,就等於沒有打壓矮化。(可見問題不出在中共否定「中華民國」,而在於我們不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不視對方為「偽政權」,才是自我矮化,是兩岸不能對等和談的主要原因。)

說穿了,九二共識就是一個默契,為的是要在「內戰」的法理關係下實現和平交流,謀求和平統一。綠營百般挑剔,假裝不懂,硬要挑破這層窗戶紙;那好,挑破之後,就只有赤裸裸的內戰了。難道這就是綠營想要的?現在,台灣離戰爭越來越近,不正就是李登輝以降長期「說半句」欺騙民眾的後果嗎?

統一不能明說,馬英九的意思到了 | 黃國樑

大陸朋友還是要懂得領略語言的藝術。卸任的中華民國元首,到了他的「淪陷區」,還說這兒也是中華民國領土範疇;意思就已經清晰地無法再清晰了:未來得要統一,不統一不行。

不說這個話,他就跟別的中華民國總統一樣了,譬如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他們心中都認定,中華民國就只是台灣,它沒有什麼「淪陷區」,那早就是人家的領土,咱們不想要,也要不回來。

統一這話不必非得明說,不必要一定得說出個鄉巴佬都聽得懂的大白話,才叫倡言統一。你不可能叫中華民國退休總統到了另一方管轄的土地上說:咱們就好好地談談統一吧!我看,現在這光景,就只能是消滅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併了,你們說好不好?

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在台灣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卸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到了中華民國管轄的大陸上說,中國終歸統一也必然統一,大家心知肚明,不可能是共和國統一民國,我看還是民國統一共和國吧。

誰都有自己的難處,別光放在一種真空的、理論上的假想上論斷,因為這件事絕不是那麼輕易的。這就是所有分裂國家的難處。特別是在冷戰格局下的統一,幾乎很難是和平方式的。東西德為什麼可以?因為蘇聯已經虛化、搖搖欲墜,東德失去了靠山,只好自我解散。

現在又是冷戰,剛形成的新冷戰,共和國的辦法不是要等美帝崩潰,台灣失去靠山而自動投降,就是得像北越那樣,用強悍、精壯的武力,將美帝趕跑。

至於馬英九,他已經說得夠好、夠周到了。在這個全島沒人想當中國人的歷史時期,有膽量大聲說出自己的中國人認同。有什麼好再去為難他的?!

馬英九的歷史地位 | 郭譽申

俗語說:「蓋棺論定」,意謂人要到死後才能論定其一生功過。這有相當道理,譬如:鄧小平在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年才推動「改革開放」,完全改變了中國大陸。而李登輝的人生最後二十年變成「台獨教父」,與他以前的政治態度截然不同。馬英九的人生不像鄧、李那樣跌宕變化,雖然離「蓋棺」很可能還有很多年,現在已經可以「論定」了。

這次馬英九的出訪大陸雖屬非官方、私人性質,但意義非凡。他是第一位訪陸的台灣卸任總統,尤其此刻的兩岸關係正處於去年以來的緊張態勢,而蔡政府仍藉已消散的疫情對兩岸交流多所限制。馬的訪陸當然有益於緩解兩岸的緊張關係,並催促蔡政府解除對兩岸交流的限制,有助於幾十萬的在陸台商台幹獲得實質的好處。馬的訪陸也大大掀起台灣內部被綠營壓抑多年的中國情,台灣人的祖先大多來自大陸,與大陸的聯繫永遠是血濃於水!

馬英九的訪陸行程恰好與蔡英文總統出訪中南美洲、過境美國的行程撞期,頗能平衡蔡所傳達的台灣傾向獨立,及無限度親美、唯美命是從的立場。蔡政府的抗中親美言行使美國及其盟國以為,台灣樂於像烏克蘭一樣擔任美國的馬前卒,挑戰中國大陸,因此紛紛宣稱支持台灣。這樣的推波助瀾真有可能催出台海戰爭!馬的訪陸,讓世界看到與蔡政府相反的態度,讓世界知道台灣人的祖先大多來自大陸,很多台灣人仍自認為中國人,希望與對岸親和的相處,並期待有朝一日兩岸能夠統一。世界不能忽略這些台灣人的心聲。

馬的訪陸是兩岸交流的範例,也對兩岸交流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其對台灣的好處已如上述。其實兩岸交流正是馬英九畢生的重要貢獻。

1987年底蔣經國政府決定開放人民到大陸返鄉探親,隔年成立大陸工作會報的任務編組,由擔任研考會主委的馬英九兼任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秘書。1991年大陸工作會報改組升格為陸委會,馬升任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直到1993年去職。這段期間正是台灣開放人民到大陸探親及觀光之始,而大陸工作會報和陸委會是執行單位,因此馬是兩岸交流政策的最初執行者(或許也參與蔣經國開放人民返鄉探親的決策)。

兩岸交流是一點點逐步開放的,到馬擔任總統時更有大幅進展,2008-9年兩岸實現「三通」,即航空和海運的直接通航以及直接通郵,台灣並開放大陸人民到台灣觀光,隨後兩岸直航的航點大增而兩岸交流非常頻繁,因此馬英九無疑是兩岸交流的最主要實現和促進者。

馬英九主政8年,大家對其施政或有不同評價。但是他畢生傾力實現和促進兩岸交流,有益於兩岸和平和台灣經濟(譬如  2021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1716億美元),也有益於未來的兩岸統一,是他的重要貢獻和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馬訪陸,九二共識又成話題 | 譚台明

最近馬英九訪陸,在大陸能不能說「中華民國」又成話題。這實在很無聊,因為在民國38年之前,歷史上的中華民國是個事實,怎麼不能說?當然可以。但是在1949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就不可能再承認你中華民國了嘛!同樣,49年之後,台灣也一樣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啊!

互相都不承認對方,那怎麼交流?所以才有九二共識嘛!就是大家都主張一個中國,都說自己是中國,但對於對方那個中國,就「你說你的,我假裝聽不見」就算了。這就叫默契。就是「互不否認」的意思。但「互不否認」這四個字不能明說,不能見諸於文字,否則就不是「默契」了,就是搞「兩個中國」了。

台灣政客,從李登輝開始,就故意假裝糊塗,說什麼「中華民國存在是事實,大陸要接受,不承認中華民國,就是不對等,矮化我們。」(殊不知我們也不承認他們啊!一樣是在矮化他們,有什麼不對等?)又說「中共說一中各表,卻不承認我們可以說我們是中華民國。」(「各表」就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現在你說了你是中華民國,還硬要我同意你可以這麼說,那還「各表」什麼?明擺著是要我跟著你來「表」嘛!)你硬要大陸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就是要戳破窗戶紙,硬把「默契」變成「明契」,等於逼大陸承認「兩個中國」。這可能嗎?

裝傻,假裝不懂「默契」,硬要挑明,等於在陰謀製造「兩個中國」(兩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招牌下的台獨)。而大陸官方也不能明說「互不否定是默契」這樣的話來反駁。因為「默契」就是不能明說嘛!白紙黑字或是公開說了,那就不「默」了,就是「明契」了。所以只要你一說,就會被抓住把柄;一說就是上當,連反駁都不行。

這就讓李登輝之流鑽了空子,到處逼中共「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表面上是為了「中華民國」的尊嚴,(以此愚弄台灣人,尤其是台灣年輕人。同時也堵死反對者之悠悠眾口。)實際上包藏禍心,暗藏「兩個中國」之陰謀。就這樣,積非成是,一套說詞在台灣流行了幾十年,自以為得計。

事實上,中共忍住不說不辯,單方面遵守默契,為的還是兩岸和平與交流啊!否則你要撕毀默契,那就回到對立的內戰狀態,誰怕誰?因為中共不想內戰了,想要和平互利;李登輝之流卻利用這一點,假裝自己不怕中共,是「勇敢的台灣人」。藉此騙選票、搞台獨,刀切豆腐兩面光;再傳承給民進黨,一直玩到今天。

九二共識的精神就是︰你的中華民國,我不承認,但你自說自話,我不管。同樣的,我們台灣也只能說自己是中華民國,對方是(我們的)「大陸」,不能承認對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我們承認了,就必須承認自己也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只玩半套,否則中共不但不會高興,還要生氣;因為你這是在搞兩個中國。至於國際上,九二共識沒說。就各憑本事吧!(不過在馬英九時代,中共還是禮遇台灣的,來了個「外交休兵」,還可參與世衛等。)

公平的說,中共真的沒有「欺人太甚」,甚至是連「欺人」都沒有。(都在讓利)關鍵只在於你搞不搞台獨。不搞,一國兩制,除了沒有「中華民國」的名稱,什麼都有。要搞台獨,那就對著幹;對著幹就是各憑本事,總不能打不過就說對方「不講武德」。

說實在的,九二共識一點都不複雜,但在台灣變得很複雜,變得撲朔迷離,弄得大家十分悶氣,非常不爽,關鍵還在李登輝。李登輝學日本人喜歡玩陰的,以為能忍能等,但卻連帶也把「台獨」弄得陰柔憋屈,不能開大門走大路,不敢真刀真槍明火執仗。

全世界搞「獨立」的,就屬台獨最沒有出息,領袖人物整天說一些陰陽怪氣的話,一干台獨徒眾只能生悶氣,沒有出路,想來也是可憐。於今為台獨計,要嘛迷途知返,畢竟大家都是中國人;要嘛立憲建國整軍經武,聯合全世界愛好「民主自由」人士大幹一場。畢竟你不身先士卒,是沒有人要為你拋頭顱灑熱血的。

馬英九訪陸,令人感慨 | 黃國樑

馬英九訪陸,習近平可不可能捎個口信給他?我認為以七年多前那次會面後彼此建立的情誼,理當有這一類招呼的舉止。

雖然習近平已不是當時的習近平,而是有了第三份歷史決議的習近平,但也不必將人想像得就只有唯權是崇那般地俗傖與無情,捎個口信甚至是親筆信箋說,為杜悠悠之口,避免造成紛亂,這次不能親自接待,往後時機得宜,定當把酒言歡。不是絕無可能。

馬英九說,「超乎預期」。誰知道不是說的這回事兒呢?

北京做事情,一定是每一個細節都遍想過了,這是它的習慣與文化。馬英九訪陸究竟是什麼性質,這一性質下該給什麼規格,有什麼負面的內外效應該避免的,怎麼降低或消除這個效應,都想個透盡了後,才做出方案。

這一次就是馬校長(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帶學生團到大陸學習、考察順便一遊,性質既如此,就不能上升到丁薛祥這樣的正國級的接機規格;如果是「前領導人」馬英九正式訪問北京,那就必然是另一種接待層級。

馬英九近年在陸已更被負面評價,譬如服貿如此利台協議都無法完成審議實施、放任課綱不改導致了太陽花,這當然也是他的規格難以提升的一個因素,甚至是他也沒法上京的一個因素,但都絕不是唯一的因素。

但馬英九一路上都想要凸顯的中華民國,早已是一種模糊難辨的東西了。譬如在朱立倫、柯文哲、侯友宜的腦裡,都必是不同的內涵與輪廓,恐只有馬英九的腦中還有一葉海棠,另幾個人,更不必說賴清德,大約都只剩東南的這座孤島。

台灣人將中華民國任意剪裁的後果,就是中華民國也在大陸民眾心中失去了該有的份量,它成了台獨的遮羞布、免戰牌以及代名詞。馬英九喊中華民國,也只能是書空咄咄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沒有人能在歷史的轉輪下永久稱心快意。馬英九不能、習近平也不能。造成兩岸分裂的蔣、毛分別去見了上帝與馬恩列史,也都不能還看今朝了。

老馬識途未為晚,父願豈賴孫輩還 | 天人合一

馬英九終於上岸,過去遺憾事,而今亦好事——兩岸緊張氣氛裡一件使人稍稍安慰事。
天人有感、有望、有惕:

《寄望馬英九、寄望兩岸所有促統相會的先生們》

一個中國兩個面,
兩個先生一席談。
百年苦難同掬淚,
大仇小怨皆雲煙。

海峽靜浪彈指事,
萬世太平灼鐵肩。
統一復興急朝夕,
莫留長恨豎子歎!

《亡羊補牢,來未為晚》

遲到,總比不到、到不了好。

此前不來你小氣,
小氣當然誤大計。
現在能來我大氣,來與咋來隨爾意。

如果只是懷舊旅,不如在家作個揖,
聯結兩岸求大同,化獨漸統自容異。

但願看了大陸的發展與大陸人民對共產黨的真誠擁護,小馬哥的反共心魔能夠消除些。

《懷舊溯源當求同,莫讓初會告別離》

兩岸本來親兄弟,
復興路難有小異,
懷舊溯源看大流,
莫讓舊識傷大局。

老馬識途不再誤,
人生苦短爭朝夕。
山川壯麗忍冷眼?
燃燒熱血促統急!

《可笑島內故意評論馬英九受到“元首”待遇》

中國國民自平等,
何況政治領袖人。
以禮相待因不獨,
一國之內兩先生。

胸懷天下人自貴,
何必擺譜扯官稱。
三傑三子白狼到,
我亦張臂倒屣迎。

《老馬識途未為晚,父願豈賴孫輩還》

反共心魔蔽慧眼?
化獨乏力漸統空。
先經後政政無解,
只經不政獨更凶。

八年溫柔付流水,
七年蔡毒似嚴冬。
馬老識途未為晚,
遺訓豈賴馬唯中!

注:
化獨漸統,馬英九父親骨灰罈上遺訓。
馬唯中,馬英九千金,父願能賴孫輩還!?

看透蔡姓作家和他的新老闆 | Friedrich Wang

那個姓蔡的作家是台獨主義者嗎?其實不算是。

筆者2013-14年還上過他在公共電視的節目三次,講抗戰時期的中國。他過去還擔任過馬英九的基金會的副執行長。大概是2019年他在公視的節目,訪問了中研院我尊敬的學長吳教授談新疆問題,吳教授認為新疆並沒有西方所宣傳的那樣,並且提出很多證據,結果遭綠營側翼瘋狂攻擊,他的節目因此丟掉了。

就在那之後,他的態度就開始轉向,打扮成深綠的樣子,尤其是2020年開始點名批判馬英九,寫得非常難聽。他對馬英九的怨懟,應該是因為馬政府8年竟然冷落了他,沒有給他一官半職。當然,他會轉向,也是因為想要繼續在傳媒界混。

看過他寫的文章和他過去的風流歷史就知道了。平淡無奇,基本上無法引經據典,沒有什麼論述,就跟一般平鋪直敘的新聞報導差不多,以前說說風花雪月還可以。所以這就是他的程度。但是,可能就是因為他這樣的程度,沒有辦法像唐湘龍、郭正亮、楊永明等人一樣能夠有宏觀的視野或深入的分析,故在飛碟幫也不太可能有什麼出色的地位。所以,不抱深綠的大腿,以後要怎麼活下去?講白了,他等於是在消費台獨而已。

60多歲了,還說自己是美魔男,講起來自戀到有點可笑了。所以,他基本上就是一個投機文人而已。這並不奇怪,因為台灣這種人到處都是。他現在的新老闆,其實在心態上跟他差不多,先把自己的姓改了,拿到深藍的票,再來一段「台北屬於淡水河的大河文明」的腔調,把綠色票也騙到手。前面不是有個姓馬的也是差不多如此,一路跑到了總統大位。而這,就是台灣的常態。但是放心好了,未來政治風向如果轉了,這些人會轉得比誰都快。

筆者只是想笑那些老藍。你們一看到姓蔣的就開始起乩,現在退駕了,又開始罵自己造的神跟自己想的不一樣。你們這些人真是被騙了一輩子,到老了都還不覺悟,甚至更白痴,比上面那些騙徒更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