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跟幾個在大陸教過的學生聊天。他們問:如果中途島大戰,戰果是完全相反,美國就三艘航空母艦全部被打沈,損失3-400架飛機,這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會因此而逆轉嗎?
筆者的答案是不會。如果美國在中太平洋繼珍珠港之後,再次受到重大挫敗,大概只會讓美國在戰略上略作調整。首先,不可能跟日本談判,因為美國本土基本上沒有受損,工業產能一天大過一天,就算輸了中途島,也只是輸掉一場戰役,不至於動搖國家的根本。日本就不一樣,中途島除了損失的軍艦、飛機之外,最嚴重的是把日本海軍最有經驗的人員損失大半,日本後來的訓練能量完全跟不上。簡單說,日本會在中途島之後一蹶不振,完全是因為國力不行,這種狀況在美國身上基本不會出現。
其次,美國大概會怎麼調整?筆者認為先採取守勢是必然。因為機動艦隊受到很大的打擊,所以必須收縮防線。美國剩餘的艦隊應該會全力防守珍珠港,南太平洋方面會持續支持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加強兵力,也可能會要求英國調派一些海軍過來,以協助確保這兩個英語國家能夠守住。事實上,日本人的力量到這個時候已經透支,所以山本五十六的如意算盤是要重創美國之後逼迫談判。美國對於日本的實力很清楚,所以就算在珊瑚海作戰日本小勝,卻再也沒有力量,可以繼續在南太平洋擴張威脅澳大利亞。美國當然不可能因此對日本妥協而談判。
其三,如果美國輸掉中途島戰役,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如果美國真的打輸了這場仗,中國短期內必然會有很大的困難,因為這時國軍才剛剛在緬甸失敗,中央軍的主力受到很大的打擊,這時是國民政府相當困難的時期。
但是從另外一面看,如果美國這時在太平洋上無法取得優勢,對亞洲大陸戰場上的中國來說可能不見得是壞事,因為美國將更加倚靠中國能夠盡量牽制日本的軍力,中國戰場的重要性就不會下降。1943年底之後,美國對於國民政府越來越看不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美國在太平洋上已經看見勝利的曙光,而反攻也開始進行,所以中國戰場就從主要戰場降為輔助戰場了。反之,如果美國在太平洋進展不順利,中國的地位就不會下降,至少不會下降那麼快,國民政府因此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1944年大崩潰的情況或許不會發生。
中途島戰役的結果體現出來的是多面向的。日本人在整個戰役的規劃上沒有效率,過度分散兵力,對於美軍太過於輕視,從一開始就不相信美國可以迅速修好約克鎮號航空母艦,到後來完全低估了美軍艦隊的作戰力量。日本情報的失誤,更不在話下,美軍就是因為情報充足,再加上分析正確,終於在關鍵的時刻取得重要勝利。所以,美日兩國所展現出來的差距,不單單只是硬體上的問題,還包括人員的素質、指揮官的規劃能力、以及整個軍隊的文化。日本人不是輸在一兩個項目而已,而是在整個軍事藝術上都輸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