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追月:在大陸、香港、台灣都分別擁有社會共同記憶的古老曲調 | 王永

《彩雲追月》原是廣東民間音樂曲調,在香港和大陸,先後出現粵語和國語唱詞,在粵劇中,還有多種不同戲文的唱段;
而在台灣,則先有改編過的台語版《可愛的新娘》,以及後來的國語版《幾度花落時》。

網路上多傳言,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命人登錄此曲呈送北京宮廷演奏。然而,這說法並未得到可靠文獻的支持。

廣東是《彩雲追月》的原生地,但是讓它跨出一方,響譽全國的卻是上海。

1930年代,兩位左翼音樂人任光與聶耳,任職上海百代唱片,為百代國樂隊編寫了一批樂曲,《彩雲追月》就是其中一首探戈節奏的輕音樂作品,編曲上運用了不少西洋作曲手法,在當年算是很摩登的國樂。1935年錄製發行後,迅速傳開,深受大眾喜愛。

百代唱片國樂隊https://youtu.be/-2YGXMF48_w

1942年,曾經旅行上海的日本音樂人古賀政男,將此曲做了節奏和部分音符的修改,曲風丕變(見附錄),由藤浦洸填詞,著名日本歌星高峰三枝子灌錄發行,名為《南方的新娘》,這是《彩雲追月》首度踏出國門,東傳日本。

【高峰三枝子 南の花嫁さん】 https://b23.tv/8GULmcc

《彩雲追月》在它的原生地粵港澳,除了不斷推陳出新的粵劇唱段之外,也先後出現好幾個粵語版歌曲。
1963年,香港電影《永遠的微笑》採用《彩雲追月》做為插曲,由詞人李願聞填詞,崔妙芝演唱,這版本詞意內涵豐富、文字優美、意境清雅,長期流傳在兩廣地區。與後來調寄《彩雲追月》的其他知名版本相較,李願聞版的詞意最貼合原曲標題意境,引人入勝,十分難得。

近年廣東青年歌手蘇妙玲的演唱含蓄溫婉,再掀李願聞版《彩雲追月》的浪潮,在廣闊的非粵語地區,同樣引起熱烈共鳴。
另外多首調寄《彩雲追月》的歌曲當中,最著名的有:1970年鄭錦昌填詞演唱的《幾度夕陽紅》,以及1980年代葉倩文演唱的《紅塵》,都是傳頌一時的經典之作。

彩雲追月/蘇妙玲https://youtu.be/zdqxyJuYk2o

在台灣,先出現的是台語版。
1964年,亞洲唱片出版文夏的新專輯《丁香小姐》,根據日文版《南方的新娘》填入台語歌詞,名為《可愛的新娘》,由台灣第一個流行女團「文夏四姐妹」的文香演唱。

1969年,在群星會製作人慎芝主持下,《彩雲追月》被改編為國語歌曲《幾度花落時》,由當時著名歌星姚蘇蓉演唱灌製發行。至於是何人填詞?有多種說法,本文不做這方面的考據爭論,僅側重於樂曲的流佈與社會影響。這個版本在台灣、東南亞、北美華人圈名氣十分響亮。
後來,又出現兩首填入台語新詞的版本,一是江蕙的《請問何時再相會》,另一是龍千玉的《你是阮愛的人》。

可愛的新娘https://youtu.be/xDQmvLRL_pM
幾度花落時https://youtu.be/jqisZx9ypo8
請問何時再相會https://youtu.be/ePA42_Uop_M

調寄《彩雲追月》的第一個國語版本,也是誕生於香港。
1950年代由著名歌星張露演唱錄製,歌名為《我的娃娃》。張露是香港歌手杜德偉的母親,1930、40年代活躍於上海,是上海百代唱片的旗下簽約歌手。

在大陸,《彩雲追月》的器樂演奏版本非常多樣豐富,但是普通話歌唱版要遲至1980年代後才出現。
歌手朱明瑛的版本曾經傳唱一時,但歌詞由何人所作,已不可考。
目前廣受群眾喜愛的,是2003年四川青年歌手愛戴填詞演唱的版本,這闕歌詞版本後來衍化出對唱、重唱、合唱多種表現形式。這充分說明,愛戴填詞的《彩雲追月》十分受到群眾歡迎。

彩雲追月/愛戴填詞https://youtu.be/qU3TCqBUMBM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彩雲追月》在大陸、香港、台灣以及海外華人生活圈,已成為一首具有社會共同記憶的樂曲,隨著受眾的不斷擴大,許多專業人士紛紛開始對它進行二度創作,豐富創新它的藝術內涵。

1960年代初,作曲家彭修文將它改編成大型民族樂團的演奏曲,這是它踏出管弦樂交響化的第一步。
1982年,作曲家甄鍵豪為《彩雲追月》譜成了管弦樂曲,由香港管弦樂團演出,各方好評如潮,此後《彩雲追月》的管弦樂版漸漸成為國際樂壇經常演出的曲目。
在諸多管弦樂演奏版本當中,上面提到的甄鍵豪版,以及1984年中央交響樂團演奏版和後來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版本,最值得推薦。

香港管弦樂團https://youtu.be/6VbkaJYup8s
中國交響樂團配樂 金妍兒2010年冬奧會表演 https://b23.tv/AUGVGAo
小提琴《彩雲追月》 https://b23.tv/KUYymWF

除了交響樂團演奏形式,《彩雲追月》在國際音樂會上最常出現的是鋼琴演奏。1972年,上海音樂學院鋼琴教授王建中的編曲最受行家矚目,喜歡演奏此曲的鋼琴家非常多,目前以朗朗、李雲迪最為著名。
李雲迪的演奏空靈、溫婉,體現原曲標題的意境;
朗朗的彈奏恣意綻放,愛怎麼彈就怎麼彈,全然不顧觀眾的評論;
另外有位不受國際唱片公司青睞的鋼琴家沈文裕,他的演奏質樸內歛,渾圓自然,如飲淡茶,回甘耐久。

沈文裕演奏 https://b23.tv/LqhcmpF

《彩雲追月》自1935年問世,至今80餘年,流佈既廣且眾,為中國名曲中少見,僅歌曲版本就不下10餘種,各類中西樂器的編奏版本,更是不可勝數,尤其是幾個優秀的管弦樂版本,一舉為它奠定了世界經典小品的藝術地位。在眾多中國名曲當中,影響力可能僅次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而與《漁舟唱晚》、《茉莉花》、《我的祖國》等經典名曲並列。

[附錄]:日文改編版《南方的新娘》與原曲有那些差異?

《彩雲追月》在曲式上,有A- B- C三段弦律。古賀政男在改編時,捨棄了C段,然後對A段進行了修改,B段維持原貌。其次,原曲為4/4節拍,古賀政男將它改為2/4節拍。顯然他的改編構思,是想得到一首節奏相對緊湊、速度較快的曲子。

有了前項的調整,就不難瞭解他對A段更動的原因。
A段有10個小節,1、2小節是個不完整的樂句,類似引子的作用。接下來的8個小節分成工整的兩個對應樂句,3~6小節是上句,7~10小節是平移四度的下行樂句。這兩句的結尾,第6小節和第10小節都是4拍的長音,這應該不符合改編者「緊湊、加快」的構想,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古賀政男做了那些調整:

1. 古賀先生刪掉了原曲5、6兩個小節,一共八拍。讓第3、4小節的音型,能夠緊接7、8小節的相同音型,緊湊的往下發展。
2. 承接上面音型的律動,改編者在原曲的第8小節後面續寫了2/4節拍的四個小節,一樣是八拍,把前面刪掉的八拍補回,總長未變。
3. 為了維持前面的律動,古賀先生在第9小節插入新增的兩拍,原本第9小節的3、4拍,就被推擠向後順移到第10小節,而第10小節的樂段結束音,就從四拍長音壓縮成兩拍。

通過以上的處理,一改原曲舒緩、恬靜的曲風,變得明快而輕俏,而且增加了東洋風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