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任何一種貨幣的發行,都需要足夠的物資在後面支撐。比如之前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靠的是美國充足的黃金儲備,使美元與黃金掛鉤,支撐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隨著美國黃金儲備減少,這個貨幣體系就破產了,就是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與石油掛上鉤,就成了目前的「石油美元貨幣體系」,簡稱「石油美元」。
在「石油美元貨幣體系」下,美國財政部有直接印鈔票買石油的特權,其他任何國家都要用實實在在的商品或服務,從美國換取美元後,再用美金購買他們需要的石油。
由於美元鑄幣控制在美國一個國家,美國可以通過鑄幣來獲取任何物質,還可以通過美元貶值來收刮他國的貨幣財富。這種利用貨幣政策近似搶劫他國財富的行為,當然引起許多國家反彈,進而倡議他法並減持美元,但這些國家有的政權被顛覆了,有的經濟被制裁了,美國的航空母艦一會兒去這,一會兒那,這就是全球公認的美國霸權。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出口國,今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俄羅斯在歐美祭出經濟制裁下,盧布曾暴跌至139盧布兌換1美元,逼得俄羅斯的天然氣及石油出口改採盧布交易,結果歐美制裁無效盧布回穩,隔月卻迎來以下的外電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正與北京政府積極協商,把部分賣給中國的石油改以人民幣計價。」
7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外電報導有兩項任務,分別是說服沙國增產石油,特別是增加對歐洲供油量,以及對俄羅斯的出口原油設定價格上限,希望能壓低油價,美國官員稱有信心達成協議。沙國外長朱拜爾表示目前尚無協議,並稱:「石油是一種商品,不是政治武器,更不是坦克,不能用它瞄準某人開火。」
個人認為這次談判當然包括人民幣計價的事,沙國當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知道電動車將快速替代燃油車,更知道模組式微型核電廠(主機尺寸長10米,寬10米,高15米)將大量問市,屆時石油交易會大量縮減,由賣方市場改變為買方市場。
石油是一種商品,最大供應商是沙烏地阿拉伯,最大市場在中國。沙烏地阿拉伯最需要的是民生用品,而民生用品最大的供應國是中國。我合理的推測,今年底明年初,中沙石油交易將由美元改為人民幣,此時「石油美元」開始崩塌,美國霸權不再,國力一路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