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跟日本都在19世紀後期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工藝,但是最後的結果卻差別很大,原因是什麼?過去有各式各樣的解釋,但是筆者認為有一件事情上面可以得到很好的答案,那就是看看19世紀末中國與日本如何對待朝鮮半島。

1885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因為,這一年中國與日本簽訂了《中日天津條約》,內容主要就是為了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因為前一年的甲申事變滿清政府略佔上風,讓日本知難而退。但是,在條約中卻有極為不利的條款存在,就是日後中、日兩國如果要對朝鮮出兵必須互為通知,這實際上違反了中國一向的原則,就是將朝鮮作為自己的藩屬國。這是李鴻章一個外交上的重大失誤!
1886年1月袁世凱被正式任命為中國駐朝鮮全權大臣,實際上控制了整個朝鮮王國。而就在這一年袁世凱向李鴻章上了多個密摺。簡單說,他認為日本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當時李鴻章所用的政策是去媒介朝鮮與西方各國簽訂商約,在內容中明訂自己為中國的藩屬,這實際上於事無補。而且過去中國的這種朝貢體系根本不受到西方各國的承認,也就是這一套老辦法已經落伍了,不能再用。
所以袁世凱認為未來處理朝鮮有三個方法。第一就是將與日本眉來眼去的李朝高宗與他那個厲害的老婆閔妃給做掉,然後另外立一個李氏朝鮮國王,把這個王國的內政做一次改革,清除日本的勢力。第二種就是把整個李氏王朝全部給換掉,這個王朝已經五百年,而且早就腐敗不堪,近年來對大清不忠,中國可以用這個理由把它給弄掉,然後換一個新的朝鮮王朝,立一個新的人來當朝鮮國王。袁世凱所說的新朝鮮國王,其實指的就是他自己。而第三種,就是一不做二不休,趁著日本暫時受挫乾脆將朝鮮一舉併吞「化為郡縣」,簡單說就是變成中國的領土,徹底斷了日本人的念頭。
歷史不會告訴我們如果滿清政府真的這樣做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但是可以確定,中國就是中國,中國的道德與倫理不會允許這樣做,李鴻章對此也沒有答應。所以中國是有能力併吞當時的朝鮮,即使中國當時已經很衰弱,可是仍然不會做這種事情。
可是日本呢?日本是徹底學到了西方的帝國主義精神並且青出於藍。1895年甲午戰爭勝利,同年就讓朝鮮獨立為所謂的大韓帝國,名義上徹底脫離滿清而依靠日本,這使很多韓國傻逼當時可說興高采烈。但是很快真面目就露出,緊接著就殺掉了閔妃,然後控制朝鮮的軍事財政外交。1905年日本戰勝俄羅斯,讓最後的障礙除去,一切準備完畢,1910年就宣布日、韓合邦,500多年的朝鮮李氏王朝到此壽終正寢,而朝鮮也徹底成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朝鮮向中國明朝、清朝朝貢了五百多年,中國只有對朝鮮給予幫助,沒有侵佔過他一分領土。而日本控制朝鮮不過短短10幾年,就把它滅了。
為什麼中國在近代搞現代化不如日本?其實就是四個字,王道文化。中國不會做背信棄義的事,而日本則是學習了西方帝國主義的窮凶惡極,殺人不眨眼。這樣的中國怎麼搞的過當時的日本?….. 王道文化實際上是中國很大的一項長處。但不可諱言,在近代殘酷的鬥爭中也讓中國吃了不少虧。今天中國對待周圍國家與地區基本上還是這個調子,這其中的得失值得我們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