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清朝末年以前,一直很以傳統文化為榮,然而從清末往後的約一百年,中國歷經長期動盪、國勢不振,使大部份中國人喪失了民族自信心,認為傳統文化有很多缺點,是中國積弱的原因。大陸在「改革開放」以前就持這種觀點,因此有「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等運動,改革開放以後的高速成長,使中國人重建了民族自信心,重新發現傳統文化其實有很多優點,值得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包括儒、釋、道三家的思想,近年無論是學術論述、一般書籍、宗教信仰,還是介紹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都蓬勃發展。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本就和社會主義有許多相合之處,例如《禮運大同篇》敍述的不正是社會主義的理想嗎?中國知識份子在「國共內戰」時,多數選擇了社會主義和共產黨,正是因為社會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交集。
中國傳統文化在民間的蓬勃發展至少部份是因為官方的支持和推動。例如,2003年教育部批准及支持北京大學的《儒藏》計畫,把儒家典籍文獻集大成,編纂為一完整體系;自2006年開始,大陸研究編寫《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到2012年完成,內容非常豐富(如下圖),隨後逐步推廣到全國;從2009年至2016年,習近平多次公開推崇王陽明的「心學」和「知行合一」,帶動大陸的王陽明熱;2015年人民日報出版《習近平用典》,列舉習使用頻率最高的135則典故,以儒家經典名言最多,來自如《論語》、《禮記》、《孟子》、《荀子》、《尚書》、《二程集》等經典。
雖然馬克思傾向無神論,共產主義(即馬克思社會主義)與宗教並無本質上的衝突。改革開放之後,大陸對宗教的態度是越來越開放,無論佛教、道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各教派)、伊斯蘭教等都蓬勃發展,而佛教尤其受到中共高層的支持。例如,江澤民主政時經常走訪寺廟,燒香拜佛,看來很虔誠;據說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是佛教徒;2006年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建議中央舉辦世界佛教論壇,至今已舉辦五屆,成為三年一度的全球佛教盛事。
中國文明是唯一不曾間斷的古文明,雖然不能說「存在即真理」,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對照當前世局,更能感受傳統文化的許多優點。當前中國大陸對傳統文化的心態是正確的,取其優點而發揚光大之,但捨棄有缺點的部份,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憑藉。
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台灣曾大幅領先大陸,但近年對岸急起直追,而台灣反而實行「去中國化」,此消彼長,台灣已經不再有優勢了。台灣領先的不過是經濟起飛較久,高等教育比較普及,隨著大陸經濟穩定改善,高等教育勢必越來越普及,大陸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終將超越台灣啊。
(本文大部份大陸資料取材自林中斌、亓樂義《撥雲見日:破解台美中三方困局》,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