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為孫立人將軍平反兵變冤案,還原事實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創造歷史 | 賈忠偉

我們都知道孫立人將軍在臺灣時期,因為部屬疑似涉入匪諜的案件而被解職軟禁長達33年……由於這個案件牽涉甚廣,因此成為國府撤臺後最具爭議性的政治事件之一……

之後隨著國內政治環境逐漸鬆綁,孫將軍的部屬也開始四處奔走,希望能為將軍平反,而其中創造歷史就成了這些人最重要的工作,比如下列較為人知案例……

第一,仁安羌戰役:

在實際的作戰中,指揮仁安羌戰役的不是孫立人將軍,而是劉放吾將軍(當時是上校),第113團在整個戰鬥過程中,面對的是日軍只是第33師團之第124聯隊(日軍「聯隊」,可等同比照國軍舊「團」級單位,兵力約4000餘人),並非一整個日軍師團。而在戰鬥的過程中,第113團自始至終都沒有收復過仁安羌,因為英軍在撤出仁安羌往緬北、印度方向前進時,早就已經放火把仁安羌油田給燒毀了,在烈火高溫下,想奪回仁安羌已經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另外在與日軍交戰過程中,第113團所攻佔的區域也只是仁安羌往緬北的西北角,實際所救出的只有被日軍關押在推崗(Twingon,或稱為:敦貢)的200英國戰俘和傷兵,但也間接解救(或協助突圍)的才是第1緬甸師的後衛部隊及第7裝甲坦克旅A中隊合約4,000多人,而在《新38師戰場詳報》所記載,當時被救出──英緬軍第1師7,000餘人──實為虛報…之後孫將軍的部屬就依據這個戰報,越寫越誇張,比如號稱孫將軍忘年好友的鄭錦玉的《一代戰神孫立人》……

第二,瓦魯班戰役:

在瓦魯班戰役中,實際突入日軍第十八師團總部並奪得大印的是營長趙振宇上校率領的戰車裝甲兵第一營(副營長為趙志華中校;即1964年1月湖口裝甲兵變之主角),而日後國防部就以裝甲兵戰車第一營正式奉命發動攻擊的3月3日為裝甲兵節以茲紀念,但鄭錦玉卻又把功勞獨攬給了孫將軍……

有關瓦魯班戰役,可參見--

第三,603團的馬尾之役:

其實最跨張的還不是鄭錦玉,而是曾經擔任孫立人將軍秘書的沈克勤(曾任駐泰代表/大使)……在他所編撰的《孫立人傳》下冊536頁及537頁,講述201師603團在金門古寧頭戰役之前,奉派支援福建馬尾的歷史(即福州戰役,整個福州戰役自8月11日開始,至23日結束,歷時13天),603團當時是由副師長閔銘厚與團長呼之舟率領之下到達福建馬尾的,這支號稱「蛇」的隊伍一上岸,立刻給當地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對新軍守紀律不擾民交相稱讚。….603團與三野葉飛第十兵團的31軍對壘後,兩天戰鬥共擊斃共軍八千多人。葉飛檢視後發現共軍被擊殺的位置皆在頭胸腹三處,對國軍部隊射擊準確大感吃驚(由此可見孫立人新軍訓練精實度……

實際上當年負責進攻馬尾的是三野第31軍91師師部所率領的271團及92師276團,由於當時國軍已無鬥志,因此解放軍只花了半天就攻下馬尾(解放軍在8月16日攻陷馬尾),哪裡來的兩天戰鬥時間,還消滅8000餘名解放軍。

沈克勤此舉不但完全改寫了603團的戰績,也改寫了國共戰爭的歷史,如果說603團有這樣的(恐怖)戰力,解放軍不要說是打下福建,他們連渡江(長江)、入關(由東北進入中原地區)都有問題……

※其實孫將軍部屬創造歷史,似乎已成習慣,以下是當年參加馬尾戰役的603團返臺幹部接受新聞媒體訪問時的報導……

※為什麼孫立人部屬會出現這些如宗教般的狂熱行為呢?我們或許可以在曾經於高雄鳳山孫立人所主持的軍士隊受訓的姚雲龍先生所寫--《孫立人為何被軟禁33年?我的親身瞭解》一文中找到答案,姚老在文章中,對於孫將軍練兵時的嚴格有非常深入而直白的說明,其中姚老提到,孫將軍當年對軍士隊的訓練重點除了:體能、射擊、劈刺、服從這些必要的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將軍非常積極的培養官兵對他個人的崇拜,盛嘉麟先生在《我對孫立人的評價》一文中就認為:「孫立人帶領的部隊對孫立人的個人崇拜,在國軍裡極為罕見,可見他在訓練部隊時用了特別的手段。

這或許可以說明了,孫將軍部屬為什麼願意不計代價為長官製造歷史的真正原因吧。

參見--

孫立人為何被軟禁33年?我的親身瞭解 | 姚雲龍

我對孫立人的評價 | 盛嘉麟

補充說明:

在民間,還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因為仁安羌戰役解救了眾多英美戰俘,使得歐美因此解除了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更是天方夜譚……

有關不平等條約的廢除,可參見--

「仁安羌戰役」與列強「取消不平等條約」,一段被人刻意誤植的歷史故事……

https://www.storm.mg/amparticle/363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