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與伊斯蘭中國》讀後感 | 郭譽申

中國大陸識別出55個少數民族,與主要的漢族頗有差異,很引起筆者的興趣。[1] 是人類學教授楊海英走訪內蒙古與西北的甘肅、寧夏與青海等地,有關少數民族和伊斯蘭的田野調查報告。楊教授生於內蒙古,赴日本留學,獲博士學位,後歸化日本國籍。

讀 [1] 後最主要的感想是內蒙古與西北的少數民族和伊斯蘭都很多樣而複雜,書中至少提到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撒拉族、保安族、東鄉族、土族等,因為這些民族裡至少有部份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民族過去大多以遊牧為生,但是現在多已改為定居,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地區。有些少數民族的起源有多種說法,頗難分辨,能確定的是,多數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最初是在元朝時由蒙古統治者從中亞引入,當時被稱為色目人,有頗高的政治地立。

內蒙古與西北的伊斯蘭教分為老教和新教依赫瓦尼,老教主要是崇尚神祕主義的四大蘇非學派,底下又分成很多門宦(教團),如下圖。老教的每一門宦比較獨立,尊崇其教主和埋葬歷任教主的拱北。新教依赫瓦尼始於十九世紀末,主張「穆斯林應當追隨真主和先知,不認虛偽的導師與聖者」、「打倒門宦、摧毀拱北」。因此新教和老教曾有很大的衝突。

清朝後期的回亂(1862年-1873年)原只是漢、回間的衝突甚至屠殺,被捲入其中的蒙古人其實是「受害者」。然而蒙古人當時作為清政府的盟友,受召出兵,因此被回族視為「鎮壓者」,而對其進行反抗。由此,造就了蒙古族與穆斯林之間長期的嫌隙。

作為學術著作,[1] 的內容應該客觀中立,然而楊教授在書中卻明顯顯示他反共、反中,至少是反漢族,的意識形態。他自承「即使被中國的漢人研究者批評成『民族主義者』,日本人研究者批評成『我族中心主義者』,我也不會對自己的想法,做出任何改變。」

楊教授對漢族和中共有頗多嚴厲的批評,並且主張中國應賦予各民族完全的自決權,「如果少數民族不想和中國這個國家、乃至所謂『中國人』的群體朝夕共處的話,也應該給予他們分離獨立的權利」。

歷史上漢族和各少數民族衝突、戰爭是常態,而中共確實曾經極左思想泛濫,反對甚至迫害宗教,然而這些都已過去,各民族不如團結合作向前看。考慮楊教授的故鄉內蒙古與外蒙古(蒙古國),內、外蒙古的自然環境差不多,內蒙古的人均GDP(2016年)達 11171美元,而外蒙古的人均GDP(估計2022年)僅5205美元,內蒙古的人民生活得遠比外蒙古的人民好。由此可見,中共對少數民族的治理或許不完美,但是對得起內蒙古,而外蒙古已獨立多年,有什麼好?

[1] 楊海英《蒙古與伊斯蘭中國:一段貼近民族心靈的旅程》八旗文化,2022。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