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俄烏戰爭談中國軍事現代化 | Friedrich Wang

烏克蘭部隊在今年9月初拿下戰場主動權,至今共發動了五次主要的攻勢,收復了幾個戰略要點,這個表現可圈可點。但是如果就因此而斷言這場戰爭的勝負已經決定,那恐怕言之過早。

目前來看,俄羅斯所控制的土地比起8月中旬的時候,大概只縮小了不到1/10。基本上,俄軍的主力還在,只是因為後勤不繼,再加上曠日持久而士氣低落,才會給人一種幾乎潰敗的印象。現在根據外電的報導,烏克蘭部隊對克爾松發動新的攻勢,包圍了將近兩萬俄軍。這裡會不會是決定性的戰場?我們且拭目以待。

現在普京等於是跟整個西方世界在作戰,這對俄國來講自然非常不妙,但是也只能打死不退,因為如果這個時候俄羅斯畏懼退縮,那的確有可能讓戰場崩潰。對其來講必須頂住烏克蘭接下來所發動的攻勢,將是戰爭勝敗的關鍵。所以,從現在開始到降雪來臨之前的1~2周會是很重要的時刻,甚至可說是普京政權存亡的關鍵。

這場戰役對對岸的軍方肯定有很大的啟發。中國大陸上一次被西方軍隊的作戰能力所震撼,是在1990年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時期。當時伊拉克號稱世界第4大軍事強權,陸空軍武器裝備一應俱全,還有8年兩伊戰爭的實戰經驗,所以在整個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之外,幾乎無人能敵。其陸軍裝備大量在兩伊戰爭時期所購買的中國大陸製造的69式坦克,結果面對美軍的阿帕奇直升機以及M1A1坦克,完全不堪一擊,瞬間大量遭到毀滅,整條通往巴格達的公路上佈滿著被擊毀的中國坦克,那些景象讓人看得觸目驚心。

而空軍更不用說了,當時伊拉克空軍配備,法國幻象F1、蘇聯製造的米格23以及中國大陸製造的殲7,結果面對美、英、法等國的空軍所配備的西方第一線戰機,幾天之內就完全崩潰了,空戰之中多國聯軍的損失寥寥無幾,卻擊落了200多架伊拉克飛機,甚至有100多架的伊拉克飛機,在開戰前就逃往伊朗躲避。

在1990年的時候,中國大陸空軍的主力還是殲6,占了戰鬥機總數量的60%左右,陸軍坦克中最多的是59式,占了快7成。也就是說解放軍很清楚,伊拉克部隊的裝備與作戰經驗都在自己之上,但是面對西方的聯合武力就只有被碾壓的份。故如果不考慮核子武器,中國的國防力量在當時是完全落伍了。這才開啟了90年代到今天,中國大陸一連串的國防現代化。1991年購買蘇聯的蘇凱27算是一個開端,然後引進生產線以及自主研發各種的海、空、防空等等武器,經過30年的追趕才有今天的樣子。

如今北京又看到俄羅斯的部隊在北約以及美國的裝備面前招架乏力,是不是也會思考自己與西方的差距還有多少?沒有錯,中國大陸這30年在國防現代化上所取得的各種研發成績非常優異,在武器的生產製造量上更是除了美國之外,傲視全球。但是自己雖然進步,並不代表美國與整個西方世界沒有進步。在人工智慧長足發展的20年內,歐美的軍事科技在無人載具、精確制導打擊、各式單兵裝備,都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這一次的戰爭,幾乎宣告未來戰場的面貌又將要改變,而曾經所向無敵的裝甲洪流,已經是日薄西山。

武器裝備的落後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不能落後,歷史的教訓除了上述的伊拉克戰爭之外,早就已經有很多次。1940年的法國就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軍隊來對付全機械化的納粹德軍,結果160萬的龐大陸軍竟然幾個星期就崩潰了,因為開戰之後完全看不懂德國的打法,連招架的資格都沒有。這個慘痛的歷史教訓,相信解放軍很清楚,也應該知道要在哪些方面繼續加強自己的戰力。

在近代的一百多年中,中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層面就是軍事現代化。實際上中國的軍事力量,在擁有了足夠的核子威懾之後,如何在傳統武力上的智慧化與精密化持續追趕,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