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幾乎淪為金權政治,有解嗎? | 郭譽申

選舉很花錢,沒錢別搞政治。這幾乎是一般人普遍的感覺。不能僅憑個人感覺,巴黎政治學院的經濟學教授Julia Cagé深入研究金錢對民主政治的影響([1]),曝露出現在歐美的民主政治幾乎淪為金權政治,富人對民主政治的影響力遠大於一般大眾,使民主政治愈來愈有利於富人,而不利於一般大眾。經濟不平等助長政治不平等,而政治不平等又造成經濟更不平等。

選舉結果與競選支出很相關,圖一呈現法國國會選舉競選支出(橫軸)與第一輪得票數(縱軸)的相關度。圖中每一個點代表一位候選人,橫軸和縱軸都表示百分比,即候選人的競選支出與得票數在其選區裡的占比。雖然影響選舉結果的因素可能很多,綜合大量候選人的選舉資料,可以看出:競選支出與得票數是接近線性的正相關。不僅國會選舉如此,市議會選舉也類似。

圖一

法國的政治獻金捐款(包括黨費)是高度不均勻的,圖二呈現2016年政治獻金的分佈狀況,圖中將獻金捐款按金額高低劃分成十等分位。捐款額最高百分之十的平均捐款額達1945歐元,貢獻總捐款金額將近6780萬歐元,達到所有捐款總額的2/3。這些大額捐款當然都來自少數富人,而各政黨自然特別關照這些大金主的需求。

圖二

民主政治被富人操控,不關照一般大眾,也呈現在勞工和受雇者在議會裡缺少代表。圖三呈現英國勞工和受雇者出身的下議院議員的占比,是每況愈下。其他國家也類似。

圖三

上述民主政治的弊病都源於私費的介入,很多國家因此早已對私費有一些限制或以一些公費補貼企圖取代私費。譬如:規定政治獻金的上限、規定企業不得提供政治獻金、規定競選支出的上限、以公費補貼競選支出、以公費支助政黨運作等等。然而這些措施一直有些爭議和妥協,如牴觸自由、捐款有(利於富人的)減稅優惠等,因此未能徹底執行,使上述的弊病持續。

作者提出一些改革建議,原則是減少私費民主,及增加公費民主。譬如:對政治獻金和競選支出設定嚴格上限,並完全廢除政治獻金的減稅優惠;每個人,不論貧富,每年被賦予同樣的金額,如7歐元,得以捐獻給個人支持的政黨(在報稅時為之),被稱為民主平等券;在議會裡保留,例如1/3,席次給現職的勞工和受雇者。


Cagé教授的改革建議,看來很不錯,頗能改善選舉民主所導致的金權政治,然而要實現恐怕很不容易。富人已經幾乎把持歐美各國的政治,他們怎可能輕易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和優勢地位?任何改革都需要人民投票通過,但是投票結果常取決於投入多少金錢進行各種宣傳(如圖一),因此改革若不受富人支持,多半很難通過啊!

台灣跟歐美一樣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歐美會探究其金權政治的缺失,台灣卻幾乎完全不會,是等而下之啊!

[1] Julia Cagé《民主的價碼:一人一票,票票「等值」?》(Le prix de la démocratie, 2018)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