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來台灣訪問的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建議,台灣應該不分男女、全民皆兵,役期延長到1年以上,並建議國防預算至少要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2%,以確保全體國民都有足夠裝備以嚇阻中國大陸。在兩岸和中美關係都很緊繃之下,這些建議有相當合理性並且影響深遠,因此筆者這兩天特別關注各界對於這些建議的反應。
四個月後就有九合一地方選舉,最近政治人物都在媒體和網路上很活躍,紛紛對艾斯培的建議表態,他/她們幾乎異口同聲的表示支持,但是都很浮面而顯得言不由衷,只是藉機表演「愛台灣」而已。
最有趣的是,一些打扮入時的女性政治人物都說願意服兵役、保衛台灣,卻不提女性若要服兵役需要修憲。而修憲門檻極高,須經立法院四分之三的立委出席,及出席立委四分之三的決議,才能提出修憲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全民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修憲才通過。女性政治人物說願服兵役、保衛台灣,卻不提修憲的難處,根本是空口說白話、說爽的。
政治人物隨口贊成艾斯培的建議:國防預算要達到GDP的3.2%。可知這是多大的規模?台灣今年的GDP將近23兆元,表示國防預算要達到0.736兆元。然而台灣今年的政府總預算只有2.25兆元,因此國防預算將占政府總預算的32.7%!另外看漲幅,台灣近三年的國防預算佔GDP的2.16%至2.36%,要提升到3.2%是超過35%的漲幅。國防預算成長那麼多,錢從那裡來?要排擠哪些其他預算?只講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卻不講錢從那裡來,要排擠哪些其他預算,也是空口說白話。
艾斯培的建議中,最容易做到的是役期延長到1年(他人已先有此建議)。然而即使這一項,蔡政府也在推拖拉。總統府至今表示,義務役的役期仍在評估中、尚未定案。蔡政府顯然怕役期延長會影響年輕人的選票,因此要把此決策拖到九合一地方選舉之後,甚至拖到由下一任總統決定。
蔡政府全面倒向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抗,照理應該趕快加強戰備,包括不分男女、全民皆兵及延長役期、增加國防預算等。然而朝野政治人物卻對這些政策,或者推拖拉,或者空口說白話、表演「愛台灣」。要如何抵擋對岸的武統?這讓我想起清朝末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兩廣總督葉名琛,他陷於「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困境,而終淪為英軍的階下囚。蔡政府是否有些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