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小國給台灣的啟示 | Friedrich Wang

戰國時期,東方大國齊的旁邊有一群小國,包括已經奄奄一息很久的魯、衛,淮河北岸到泗水的鄒、邢等等十幾個國家,為什麼齊國不動手滅了他們,擴展領土?齊國若是想動手,應該幾年內就可以搞定。筆者後來翻了翻戰國策,大概知道三大因素。

其一,這些小國的存在對齊國沒有威脅。戰國策中,他們基本上與齊國在三家分晉後沒有甚麼交戰的紀錄,各造可說相安無事。

其二,他們可以做為齊國與魏、楚、趙三大國的一個緩衝地帶,若打破了,對齊國沒太大的好處,反而可能製造緊張,為了那一點土地並不值得。

其三是齊國除了惽王的短時間之外,即使是威王、宣王時期的富強,都沒有太多的擴張戰爭,在兩度擊敗魏國之後,就滿足於西方邊界的穩定,而不多主動出擊。宣王北上打了燕國,其實已經可以佔領,但只是搶奪了一番就回去了。而威王早就告訴過魏惠王,淮水的十多國都向齊國朝貢,也就是說,齊國還是滿足於春秋時期的狀態,做一方霸主即可,並不像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有那種強烈統一天下的野心與慾望。

這些小國一直生存到戰國後期,而且大部分是亡於楚國之手,而不是齊,甚至其中的衛國還活到秦二世登基才被撤銷。但是還有一個在淮河中游的國家,宋,是比較特別的,卻比較早就亡了。

小國的生存,靠的是智慧與忍耐,並且至少讓大國不覺得你的存在造成他的不便或者不快。小國若橫挑強鄰,四面出擊,像是同一時期另一個並不算強的國家,宋國,其下場就是被齊、楚、魏、秦四國給瓜分得乾乾淨淨,從此消失在地圖上。

戰國這些小國給台灣的啟示:台灣夾在中國大陸、美國和日本之間,台灣要學宋國,還是魯、衛、鄒、邢等國,是台灣自己的選擇。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