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誰的貢獻大? | 盛嘉麟

俄國紅場大閱兵原定在五月九日(德國向蘇聯投降,五月八日簽字,次日生效)舉行,今年遇到疫情,改為六月廿二日舉行,這是1941年德國背信發起「Barbarossa 作戰行動」啟動東線戰場,進攻蘇聯的日子,也是德國第三帝國注定敗亡的關鍵的錯誤選擇。

最近美國政界忽然改口說,德國和蘇聯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接著 1939年9月1日德國和蘇聯從西東兩方入侵波蘭,瓜分波蘭,這是二次大戰的開始,所以德國和蘇聯是二次大戰的侵略元兇,意圖排除蘇聯對二次大戰反法西斯的貢獻。

這樣的說法立刻引起俄國政府及史學界的憤慨,其實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時,史達林早知道希特勒亡俄之心不死,蘇德簽定條約只是為了爭取時間準備對德戰爭,瓜分波蘭是為了取得緩衝區,爭取對德作戰的縱深,當時蘇聯已知大難臨頭,瓜分波蘭並非領土野心,只是弱肉強食的作戰準備。

我研究二次大戰歷史,蘇聯對二次大戰摧毀德國的貢獻應該超過英、美、法,排名第一。但是所有二次大戰的論述權落在英、美史學界的手裡,嚴重的低估、低述蘇聯的貢獻,很不公平。

英國邱吉爾寫的「二次大戰回憶錄」竟然囂張的說「北非戰役」徹底打擊德國,扭轉了二戰乾坤,真是無恥。我們看看「北非戰役」英國蒙哥馬利打敗了德國隆美爾,德方傷亡62萬人,但其中約一半是意大利軍隊。

「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聯打垮了德軍,殲滅納粹84萬人;
「列寧格勒戰役」蘇聯打垮了德軍,殲滅納粹58萬人 ;
「莫斯科戰役」蘇聯打垮了德軍,殲滅納粹32萬人。

蘇聯紅軍方面更是傷亡慘重,因此殲滅德軍主力的當然在蘇聯戰場。蘇聯在二次大戰期間軍民死亡人數超過2000萬人,佔蘇聯總人口10%,是世界上犧牲最大的國家,幾乎每個蘇聯家庭都有人為國犧牲,死於戰場。歷史可以任由政客如邱吉爾、川普之流來污衊評斷,列入教科書,實在可恥。

反觀亞洲戰場,我們中國人也抱怨英、美史學界低估低述了中國的貢獻。但是深入研究,低估中國的程度比低估蘇聯差得多了。在中國戰場上,國軍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指揮能力比蘇聯差得太多,我們看看中華民國吹噓的著名戰役:

台兒莊大捷,殲滅日軍1萬人;
長沙三戰三捷,殲滅日軍6萬人;
崑崙關大捷,殲滅日軍1萬人。

日本的記錄,抗日戰爭總共死於中國戰場的日軍46萬人。這樣的作戰記錄只是蘇聯戰場的零頭,中國的貢獻怎能跟蘇聯比?

關於亞洲戰場,有趣的是日本也是被嚴重低估、低述的國家。我們概念中的美日太平洋戰爭,從日本偷襲珍珠港得勝之後,接著就是中途島海戰、珊瑚海海戰、菲律賓海海戰、躍島戰術……日本就一路敗給美軍,最終本土被轟炸,兩顆原子彈,美國輕鬆結束了日本。其實二次大戰,日本重創美國、傷害美國,比德國更嚴重,美國在亞洲戰場的損失及教訓,遠超過歐洲戰場。

對「二戰誰的貢獻大? | 盛嘉麟」的一則回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