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前三名的書法傑作 | 郭譽申

中國文字不僅表意,基於文字的書法還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而對於古代的知識分子,書法更是基本功。藝術作品的水準,不同的鑑賞家常有不同的評價。不過,中國幾千年來的書法傑作,鑑賞家卻頗有一致的共識,第一名是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帖》,第二名是唐朝顏真卿的《祭姪文稿》,第三名是北宋蘇軾的《寒食詩帖》。

本文大部份取材自《看得到的中國史》(參見《我愛《看得到的中國史》》)。

《蘭亭序帖》書寫的是《蘭亭集》的序言,共28行,324字。王羲之作為東道主,與很多文人雅士聚會於蘭亭,「玩個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遊戲」,眾人「總共成詩37首,彙集成冊,稱為《蘭亭集》。大家公推王羲之為之作序…。王羲之趁著酒興,一氣呵成寫下了《蘭亭集序》。」《蘭亭序帖》由王羲之的後人保存,後來被唐太宗所得。唐太宗非常喜愛《蘭亭序帖》,一般認為《蘭亭序帖》的真跡被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但至今成謎。雖然《蘭亭序帖》的真跡佚失,唐朝以來有不少名家的摹本流傳,品質都很高,確立了它「天下第一行書」的地位,而王羲之被譽為「書聖」。

顏真卿與其堂兄杲卿、杲卿子季明在安史之亂時共同抵抗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為唐王朝贏得了啓用郭子儀,調動大軍平息叛亂的時間」。「杲卿激戰三天,城內水盡糧竭,寡不敵眾,城池終陷於敵手。叛軍將兵器架在季明脖上,威逼杲卿投降,杲卿不屈,叛軍砍下季明頭顱,…。杲卿被刑時,至死罵不絕口。顏氏家族一門忠烈,三十餘人在這次叛亂中壯烈殉國。」安史之亂平息之後,顏真卿面對國難家仇,「百感交結、老淚縱橫、悲從中來,因而撰文作祭,揮筆寫成流傳千古的《祭姪文稿》,計25行,共230字。」《祭姪文稿》裡有很多塗改,字形時大時小,自然流露了真卿內心的悲痛、激動,被蘇軾譽為「書法無意乃佳」。顏杲卿正是《正氣歌》裡的「為顏常山舌」。(杲卿死守常山)

蘇軾,蘇東坡,不僅詩詞登峰造極,其書法也是出類拔萃。北宋是中國書法的一個高鋒期,名家輩出,當時有所謂的「蘇、黃、米、蔡」四大家,其中「蘇」就是蘇軾。蘇軾的時代,宋朝正在進行王安石變法,新、舊兩派長期對峙,鬥爭十分激烈,蘇軾傾向守舊派,不贊成變法,於是發生「烏台詩案」,是一場文字獄,蘇軾被陷害下獄,差點被處死,後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被困黃州,每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感時傷懷,以神來之筆寫下《寒食帖》,沈鬱幽怨之情,動人心魄,成為宋代尚意書風的壓軸之作。」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