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9.1.24
政治人物漫畫:“ 畫作好惡,存乎一心。有人如獲至寶,有人嗤之以鼻…” 吳信和漫畫政壇風雲人物 「人生沒有陰影,就活不出立體的生命;心中有愛,萬物皆美!」系列
關鍵詞: 《彩筆有心度群妖‧政客無良……》系列

好!可以讓大家來做一下雙重標準測驗!
如果您覺得馬囧被丟鞋與鄭麗君被打巴掌這兩件事是不一樣
的?! ~ 變態箱民與不笑熊
“ 你打人叫民主不叫暴力,被小民打叫暴力破壞民主,民主的定義,好像還跟社會地位和顏色有關?台灣的雙重標準民主,從來就是一種民粹式民主,沒有大氣的表現,只有雞腸鳥肚的報復與計較⋯ ”(周少凡)
22日 , 老藝人鄭惠中女士出席藝人團體的餐會時,見文化部長鄭麗君來敬酒,按耐不住「義憤」,趁機賞了她一巴掌,藉此教訓鄭部長推動一系列「去蔣、去中、轉型中正紀念堂」等「文革」鬥爭。 對於被攻擊一事,鄭麗君表示,自由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價值,社會有各種自由、多元的聲音,「我們期待彼此能夠對話、討論,但萬萬不該以暴力形式表達意見。」她說個人受辱事小,但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不容受到傷害,「我也要呼籲,台灣社會當下必須理性、冷靜面對衝突,回歸公共議題的討論,不要再複製任何暴力行為。」
本(元)月22日,名不見經傳的老藝人鄭惠中女士出席藝人團體邀宴的餐會時,見文化部長鄭麗君來敬酒致意,按耐不住「義憤」,趁機賞了她一巴掌,藉此教訓鄭部長推動一系列「去蔣、去中、轉型中正紀念堂」等「文革式」鬥爭。
蔡英文總統透過臉書發文表示,在自由民主的台灣,每個人都能表達不同意見;立場可以不同,但打人就是不對。她呼籲台灣社會保持冷靜,對任何議題應該理性討論,不要助長非理性暴力行為;同樣的行為如果發生在威權時代,會是什麼結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我們應該珍惜民主的理由。」
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
https://
www.chinatimes.com/
realtimenews/
20190122004167-260407
這一巴掌當然引發軒然大波,社會各界無不熱議,批判的重點和力度,自然也與既定的國族立場、價值觀,或多或少有所關聯……「那個總統」表示「立場可以對話,暴力不該容忍」;鄭部長則稱「個人受辱事小,民主不容傷害」;其他綠營人士嘛,想當然是暴跳如雷,群起圍攻之!而另一方當事人不良於行的鄭惠中女士,最初說 “ 為「打人」道歉,不為「去蔣」道歉。 ” 但是隨著社會壓力驟升,或許在周邊人士授意下,說法和態度也轉趨低調;至於泛藍陣營的反應,則褒貶不一、喜憂參半;不過,對「這一巴掌」的「感同身受」,藍、綠陣營幾無二致,究其因果,可說「其來有自」。
因此,「這一巴掌」無論是好是壞,有改變什麼嗎?其實,沒有!只是透過媒體和群眾的聚光、聚焦效果,讓我們把台灣社會分崩離析的現狀看得更清楚 —— 一個國族認同錯亂、國家憲政理想和目標失落、社會道德與價值崩解、族群猜忌與人心渙散……等等。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123001664-260407
就在前一天(21日),前總統暨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先生到台中市立殯儀館,參加所謂的「228戰士」黃金島(註)之告別式。這位大權在握時,任「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頑石馬,一如既往地遭現場獨派冥頑人士「禮遇」丟鞋、比中指。告別式治喪委員會主委由交通部長林佳龍擔任,副總統陳建仁、文化部長鄭麗君、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促轉會代主委楊翠、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楊振隆、前館長廖繼斌、立委何欣純、張廖萬堅、黃國書、洪慈庸、林昶佐、自由台灣黨主席蔡丁貴等人都在場,卻沒人理會。馬只能默默承受……自己委屈非但求不了全,還「一心一意想當全民總統,因此在許多層面都成為權力的侏儒,也算咎由自取啦!只是國民黨跟軍公教都間接被他害慘了!」(洪天河)
對「呼巴掌」這起事件的反應,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
1. 黃金島告別式時在場,不反對獨派人士以粗暴言行羞辱馬;事後,卻義正辭嚴譴責鄭惠中女士者。如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如果昨天馬英九被獨派砸鞋子,而你卻沒有譴責暴力;假使你今天因為鄭麗君被賞巴掌就憤恨難平。其實,你已經開始雙重標準,不再是你以為的自己了!」(張世忠)。
2. 未聞「告訴乃論案」當事人鄭麗君部長提告,檢警卻主動搶先、積極偵辦鄭惠中女士,台北地檢署並以涉嫌傷害、公然侮辱,妨害公務為由「限制其住居」。「打鄭麗君一巴掌,北檢諭令鄭惠中限制住居…..比虐待孩童的處分還重,民進黨高官好嬌貴,孩子的命比不上… 」( Don Yuh);而因貪瀆定罪的受刑人阿扁,羅文嘉口中「民進黨最傑出的領導人」,還「保外就醫」滿街跑呢!
3. 「那個政黨」前身「黨外運動」,迫於當時的時空環境,不得不採取街頭路線,以暴力衝撞體制。如今,早期那批有理想的社會改革者,已遭後來的投機政客邊緣化、清除殆盡。「黨外」蛻變成堂堂合法政黨之後,在國內外各方勢力扶助之下,進軍台灣政壇大有斬獲,地盤穩固,立於不敗之地。但「這個政黨」始終不與「暴力」劃清界線,崇尚暴力者物以類聚,固為其因;然其中有一定比例「自外於中華民族」、 以「顛覆中華民國為目標」的獨派人士 ,其遮掩不了的「司馬昭之心 」,也不再遮掩了!一群沐猴而冠的竊國盜匪,經兩度政黨輪替,豈止「吃相難看」而已!其盤算如何搜刮殆盡、整鍋端走,又何足為奇呢?!
「民進黨的所謂『轉型正義』講得好聽,充其量不過是黨同伐異的藉口而已……鄭麗君被甩耳光,她是不是有必要檢討自己做了什麼?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做的事情爭議很大,讓弱勢人民沒有選擇,於是最後只能訴諸原始的肢體暴力?進一步說,『理』與『力』是兩個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一個社會不講理,或是講道理一點用都沒有的時候,各種亂象就會叢生。」(朱高正)「我無意為鄭惠中的行為鼓掌,卻也為她的無奈而哀傷。她那一巴掌,怎能抵擋『政策暴力』於萬一?無奈小市民的心聲,豈見聞於廟堂?一巴掌的背後,幾多撕裂,幾多誤謬,幾多的報復,更是幾多的專斷?升斗百姓,任憑凌遲,『政策暴力』,曾幾何時,成了民主最大的夢魘?」(Gary Chen)
拒絕暴力是「普世價值」嗎?使用暴力對不對?好不好?值不值得同情、原諒,甚至給予肯定?恐怕不能一概而論。然而無論是雙方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媒體、輿論意見領袖,甚至路人甲、路人乙……等等,在看待暴力事件時,仍然要衡量各方有無正當性、標準是否因人而異、手段是否符合比例原則,以及是否敢作敢當,不逃避連帶的責任等。
「一個巴掌傷害不了民主,只是傷害了政客的玻璃心。」(侯冠廷)「那個政黨」成功奪取政權、掌握國家機器之後,隨即傾全黨之力扭曲變造歷史、清算政敵、抄家在野黨……這些,才是傷害民主、毀憲滅國、為人民帶來大禍的作為啊!!
今日見聞 / 吳欽杉 2019.1.22
呼人家巴掌,丟人家鞋子,都是非常粗魯的舉動,都不足以為式。
如果行為人是年輕人,顯示其家教不夠好;如果行為人是年長者,表示其修養有欠缺;對這類沒品、不文雅的舉動,如果旁人強為辯護,甚至於隨喜讚歎,則與行為人沒有差別。
但是,主張要譴責的人,則應先想想是否雙重標準?自己人打別人就可以,被別人打就要譴責。這算甚麼?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123001794-260407
鄭麗君被資深藝人呼巴掌抗議「去蔣」 民進黨譴責暴力 / 侯漢廷 2019.1.22
就在昨天(21日),馬英九、鄭麗君、林佳龍都參加了「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告別式,馬當場被人砸鞋。請問民進黨,現場有誰譴責暴力了?恐怕心中還為縱容暗自竊喜吧?!
昨天,你漠視暴力;今日,你被暴力襲擊。「因果循環」罷了。

民進黨說「鼓勵對話」,但「去蔣」一事,跟誰對話了?說好「可以翻桌」的,結果被(段宜康)罵「靠北三小」,是誰不願意對話?
民進黨砍了這麼多年的銅像、封殺蔣中正文創產品,如今首次遇到別人反擊,自然氣急敗壞。他們以為,暴力應是民進黨的專利,民進黨可以不斷霸凌兩蔣、霸凌國民黨,而藍營只能「溫良恭儉讓」和「表示遺憾」。
民進黨有過邱議瑩掌摑李慶華、管碧玲掌摑洪秀柱、蘇震清鎖喉陳宜民、黃偉哲砸傷吳育昇、林淑芬砸傷吳成典、王定宇推倒張銘清等暴力事件,民進黨還發動過圍城行動,任由群眾向警察丟擲汽油彈、排泄物,造成逾200人受傷。蔡英文更因此獲得「暴力小英」的稱號。
民進黨有豐富暴力史
2009年綠委邱議瑩賞了藍委李慶華一巴掌
2008年綠委管碧玲也打了藍委洪秀柱一巴掌2008年大陸海協會長張銘清來台時,被民進黨籍台南市議員王定宇推倒 台南市長黃偉哲2010年當立委時,也曾經用計時器砸傷
國民黨立委吳育昇的頭部。
「當自己對他人暴力相向時,卻期待自己安然無事。」這無疑為幼稚的想法。當民進黨長期對非我族類施加暴力,就必然遭受反作用力。「呼巴掌」相較於民進黨過去的種種暴力行為,並不嚴重,何需大動干戈、眼冒金星?民進黨譴責暴力,是為了奪回暴力的專屬權,必須將人民逐漸萌芽的反制行為,從根上扼殺。

郝龍斌一句話 余天暴怒嗆:我以後看你就打!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受邀參加昨中華演藝工會舉行尾牙。他表示,文明社會還是不要動手比較好,對鄭惠中賞巴掌的行為無法認同。至於郝龍斌指鄭麗君被打是「官逼民反」,吳則避談不回應。
客觀角度,「呼巴掌」當然不對。然而民進黨長期「去蔣」及鬥爭國民黨的荒謬行為,要禁止人民反抗,不也荒唐不合理?將一個小小的巴掌,上綱為對「民主的傷害」層次,更顯示民進黨的不自信,不進行誇飾的言語、壟斷對「民主」的定義,就無法安撫台灣人民。
一個巴掌傷害不了民主,只能傷害政客的玻璃心。民進黨透過國家機器抹煞歷史、鬥爭在野黨,才是傷害民主。
桀犬吠堯,堯還是堯,狗就是狗—— 巴掌聲中談「去蔣」
/ 黃澎孝 2019.1.23
剛在台灣地方選舉慘敗,遭到全台選民「打臉」的民進黨,除了高升一批選戰敗將,稍事改組內閣外,完全看不到什麼檢討?更端不出什麼牛肉?反而還「馬不知臉長」的檢討起蔣介石和黃埔校歌。終於,遭致忍無可忍的小老百姓,當眾賞了文化部長一記耳光!
俗話說:「當家方知柴米貴」。民進黨已經「當家」執政二次了。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小英總統,經過這兩年執政,遍嚐朝野皆罵的教訓,起碼也應該已體會出:「治國」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比起台灣這小小的一畝三分地,蔣介石當年統一的中國,幅員之廣袤,人口之眾多,那就不用我多說了。但是,最讓他頭痛的是,從清末民初以來,積累的軍閥割據、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借貸無門⋯⋯真是,無限江山,無限愁啊!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蔣介石卻要在這一堆歷史遺留下的爛攤子上,建軍、整黨、建政。這容易嗎?更難的是,他還得應付船堅炮利,野心勃勃的列強,特別是咄咄逼人,蠶食鯨吞的日本侵略。這容易嗎?他率領著一個鬆散、衰弱、落後的農業大國,面對著已經工業化、組織化、軍國化的日本侵略,浴血抗戰,苦撐八年,終於勝利,光復了清廷割讓的台灣。這容易嗎?⋯⋯
這些大言不慚,妄議「去蔣」的台獨份子,也不拍拍腦袋想清楚:要真去了蔣,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還會有機會當上中華民國的總統嗎?
蘇揆再斥暴力 張善政傷害民主自認永遠代表民主張善政說,兩件事要分開看待,打人巴掌不對,但要把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說成是
「再民主化」,他也不贊成,所謂的中正紀念堂轉型,說穿了就是「去蔣化」「去中化」。
至於,說到「文化」,民進黨面對蔣介石,還真是要感到無地自容!
妳看看:人家老蔣,在抗戰這麼艱辛的條件下,他都沒放棄對流亡學生的照顧,還發給生活津貼,培養出兩個諾貝爾獎的得主。在戰火烽煙遍及全中國之際,他沒有丟失任何一件故宮文物,更把幾十萬件中華文物中的精品,帶來了台灣。甚至於,民國三十八年,大陸赤化,老蔣倉皇辭廟之際,猶不忘搶救知名大學教授、四庫全書,將中華文化道統,一併播遷來台。奠定了台灣教育普及,人文薈萃的基礎。
我也曾是很叛逆的「小屁孩」。尤其,小的時候,看多了蕭孟能和李敖辦的「文星雜誌」,對於官方宣傳的「偉大領袖」,非常不以為然。但是,隨著我知識閱歷的增加,對於老蔣所處的大時代、大環境有更多的瞭解後,我對老蔣的尊崇,便與日俱增了。
其實,不僅是區區在下一人有如此轉變;在國際史學界,隨著美、蘇檔案的解密,《蔣介石日記》的公開,連一向批評蔣介石不遺餘力的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近幾年還出版了該中心研究員陶涵Jay Taylor所寫的《The Generalissimo—Chiang Kai -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陶涵在該書中,對蔣公與現代中國的奮鬥,有非常持平而又肯定的論述。出版後,廣受史學界的矚目;咸認蔣公是一位最值得重新評價的當代偉人。
中國古代有所謂「桀犬吠堯」之喻,意思是夏代的暴君「夏桀」養的狗,不知堯舜之崇高偉大,仗著主子的勢力,狗眼看人低的,對著堯舜照樣齜牙咧嘴的吠叫!
一位世所推崇的中國偉人,居然會不見容於區區台灣島上的一小撮人,還「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叫嚷著「去蔣」!其實,再多的狗吠,堯還是堯,舜還是舜,絲毫無損他們的偉大。唯有垂涎權位,爭相競效「犬馬之勞」的狗腿子們,僅需丟出一根中央市場的「菜攤子」骨頭,就會讓牠們「狗改不了吃屎」的原形畢露!
噢!對了!我要給資深藝人鄭惠中女士提個醒:妳那義憤填膺揮出去的一巴掌,很可能會觸犯「動物保護法」喔!萬一再被瘋狗反咬一口,那就更不值啦!
鄭弘儀批暴力站不住腳 卻補充「被丟鞋子沒什麼」鄭麗君遭掌摑》「轉型正義太慢才發生這些事!」辜寬敏:蔡英文應該負責 馬英九日前遭到獨派人士丟鞋,民進黨未置一語是雙重標準,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表示,「我會告訴我的支持者,不要丟鞋」
注 釋
——————————————
● 「228戰士」黃金島:跑錯告別式的馬英九 張亞中 孫文學校 2019.1.24
延伸閱讀
——————————————
● 鄭麗君遭摑 蔡總統:立場可以對話 暴力不該容忍 聯合報 記者林敬殷 2019.1.22
● 遭資深藝人打巴掌 鄭麗君:個人受辱事小 民主不容傷害 Yahoo奇摩 2019.1.22
● 二二八戰士黃金島告別式 馬英九場外被獨派丟鞋 聯合報 記者陳秋雲 2019.1.21
● 鄭麗君遭呼巴掌 促轉會主委:感同身受 譴責暴力 新頭殼newtalk | 林朝億 2019.1.22
● 快評》一邊批暴力不對 一邊向施暴者致敬的鄭麗君 中國時報 季節 2019.1.25
● 讀楊翠臉書文的感想 林保淳 台師大教授 2018.9.19
● 楊逵與中共台灣地下黨的關係初探 歷史與亞細亞 藍博洲 2004.9.9
● 文化部長鄭麗君遭掌摑 引發軒然大波專輯 中時電子報 2019.1.23
● 摑鄭麗君「剛好而已」!鄭惠中:為打人道歉不為去蔣道歉 東森新聞 2019.1.22
● 新聞分析》藝人不滿去蔣 鄭麗君遭掌摑!民進黨有「豐富暴力史」莫失憶 中國時報 季節 2019.1.23
● 鄭惠中摑鄭麗君…細數那些震驚社會的「政治巴掌」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 2019.1.23
● 為呼巴掌向部長致歉 鄭惠中遭限制住居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林怡秀 2019.1.23
● 鄭麗君被呼巴掌警態度超積極 葉毓蘭:丟馬英九鞋就可縱容? 中時電子報 王子瑄 2019.1.23
● 新聞眼/藝人掌摑部長 尊重「異見」 慎防民粹之火蔓延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 2019.1.23
● 鄭麗君遭「甩巴掌」 鄭惠中親赴文化部道歉 三立新聞網 2019.1.23
● 台灣的文革 劉廣華 2019.1.23
● 無色覺醒》朱高正:鄭麗君與鄭惠中之省思 中時電子報 2019.1.25
● 資深媒體人:徐宗懋》文化部成真理部 中時電子報 20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