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在山西境內奔騰近千公里,大大小小的古渡口散佈其間。風陵渡、大禹渡、磧口、西口…這些在歷史上曾經繁華一時的古渡口,隨著鐵路、公路的完善,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然而近十年,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指引下,黃河古渡口正迎來新生。地處黃河中游的山西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每年造林40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山西黃河流域正從生態脆弱區變為重要生態屏障。
作為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承載區,近年來山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黃河文化挖掘和保護,出臺《山西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夯實基礎設施,去年通車的「黃河一號旅遊公路」串聯起了老牛灣、西口、磧口古鎮、壺口瀑布、永和乾坤灣等黃河古渡口和景點,黃河文化魅力不斷彰顯,吸引不少遊客慕名前來。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風陵渡和風陵渡黃河大橋


被譽為“九曲黃河第一鎮”的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磧口古鎮風光

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的老牛灣,長城和黃河在此“握手”

黃河壺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