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話-開小差 | 姚雲龍

對“出差“二字,大家一聽就懂。奉上級差遣到外地執行公務就叫“出差“。那麼“開小差“是什麼意思?恐怕知道的人不多。所謂“開小差“者,就是未經許可擅自離營,說明白點就是“逃兵“的代名詞。

“逃兵“自古就有,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我今天要說的是抗戰時國軍的“逃兵“故事。抗戰時軍人生活很苦,死亡率又高,那些士兵都是抓來的壯丁,士兵逃亡並不希奇,甚至軍官也有逃亡。我的排長陝西人,黃埔軍校第七分校(西安王曲、分校主任胡宗南)十五期,他因和營長鬧意見就逃亡了。可見那時代“開小差“是常見的事。我在抗戰時就開過兩次小差。

“開小差“雖然是常見的事,但每個部隊對“開小差“被抓回來的逃兵處分方式大有不同。西北軍對抓回的逃兵,只要他出逃時沒有攜帶任何軍械,最多是打完屁股、關禁閉一週或兩週就沒事啦,繼續留營當兵。

可是中央軍的湯恩伯的部隊對抓回的逃兵就不一樣:

1)剛入伍的新兵,如果逃亡被抓回來,一定當眾槍斃。

2)入伍兩年以上,或入伍後參加過任何戰役的老兵,逃亡被抓回,最多被打屁股或被關禁閉就了事。

3)在部隊中與長官鬧意見而逃亡抓回的,當眾割下一支耳朵後放行。

我在湯恩伯部隊當兵一年半,親見兩個被抓回的逃兵被槍斃,兩個被割耳。其中一個被割耳的是我的班長,姓胡,河南人。他在連裡是很出風頭的班長,因和連長鬧意見,逃亡而被抓回,就被割了一支耳朵。以上槍斃、割耳的主持人,都是營長周斌,我也差點被他槍斃。那時代人命如草芥,小小營長就可隨便殺人。

割耳朵是要有技巧的,要用鋒利的剃頭刀,從耳朵下端耳垂處從下往上割,不可從上往下割,那會把腮肉一起割下的。不過我所見的兩次割耳,都只是割下耳垂,弄得滿臉是血,看護兵儘快的用紗布把半邊臉貼起來,如此蒙混過關而己。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