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馬克思? | 郭譽申

由於反共,台灣很少提馬克思。維基百科/馬克思裡主要在介紹馬克思的經歷和學術貢獻,尤其後者。他有很多重要的學術貢獻,但跟一般大眾關係不大,而與一般大眾相關的評語如:「馬克思也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卻少有解說。維基百科似乎不想多說馬克思對人類的貢獻。

馬克思創立的馬克思社會主義,長期以來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從其反對者的評語,我們或許更能看出馬克思對人類的影響。Sir Karl Popper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獲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擁護民主和自由主義,並對馬克思理論有很多批判。以下引自Popper的名著 [1]:

在這個時代中,為所欲為的資本主義…帶來的絕望和悲慘,是生活在今天的我們難以想像的。其中又以對婦女和兒童的剝削,特別導致令人難以相信的痛苦。底下是馬克思《資本論》中的兩個例子:「九歲的威廉.伍德,開始工作時是七歲十個月…。他每星期從早上六點工作到晚上九點…一個七歲的小孩每天要工作十五小時!」…六歲的小孩被迫每天勞苦十五小時,並不是不尋常的事…「瑪麗安與其他六十位女孩,沒有停止地工作了二十六個小時,三十個人擠在一間屋子裡…。一位來遲的醫生凱伊斯先生,對一角的陪審團報告說:『瑪麗安是在過度擁擠的房中工作過久而致死…』…」即使到了1863年馬克思寫《資本論》時,工人階級依然處於這種狀況;這種當時的專業經濟學家、教會人士都容忍甚至為其辯護的罪行,激起了馬克思強烈的義憤,他對這罪惡所做的激烈攻擊,將使他在人類的解放者中永遠佔有一席地位。

全球的大部份人都活在資本主義的世界,現在的資本主義世界比《資本論》的時代是好太多了(雖然仍不令人滿意),千千萬萬的勞動階級能夠活得像人,這主要都拜馬克思及其追隨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激烈衝撞所賜,因此筆者贊同哲學家Peter Singer的評價,馬克思的影響可以與耶穌和穆罕默德相比 [2] (筆者認為還應該加上孔子和釋迦牟尼)。

有些人反對馬克思,因為馬克思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抗曾造成千萬人的死傷。然而回顧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對抗,以及兩教的内部教派衝突,都曾造成千萬人的死傷,這些不影響耶穌和穆罕默德的不朽地位,同樣地馬克思主義與資本主義對抗所造成的損害應該也不影響馬克思的不朽地位。

馬克思理論有不少對未來的預言,如資本主義將自我毀滅,而最終的世界將是沒有階級和國家的共產共享社會等。這類的預言被很多學者論證否定(如[1])。其實這類的預言是否可能實現,就像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所許諾的天堂是否存在,是永遠無法證實的,因此並不重要。讓耶穌、穆罕默德和馬克思不朽的是他們那堅強的正義感和人道主義,以及對人類的影響。

由於反共,馬克思的不朽貢獻尚未被世人普遍認可。然而世界仍深陷於嚴重的貧富不均中,世人仍將反覆召喚馬克思的偉大精神和思想。

[1] Karl Popper:《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商周出版,2020,807-8頁。

[2] Peter Singer, Marx: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1st edn) , 2000,第1頁。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