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不生苔 | 劉廣華

學校同仁在輔導學生時用「滾石不生苔」(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為喻,鼓勵孩子要定下心來,不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好好讀書,才有積累,才會學習有成。

字字珠璣句句箴言,苦口婆心的諄諄教誨希望孩子能聽得進去。

劉杯杯聽了卻有些走神。

以前在教中英翻譯課時,就經常用這句「滾石不生苔」為例。

主要是因為,這句諺語的解釋通常有兩種,但卻是南轅北轍,完全不同。

第一種解釋是,人要有定性,做事則要有長性,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有毅力,絕不可以中途而廢。

讀書要三更燈火五更雞,焚膏繼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水滴穿石積沙成塔,總有一天會鐵杵磨成繡花針。

工作上則是要天天練劍、日日磨刀,一件事做一萬遍就成為專家,要堅守岡位,不可以一年換24個頭家;任你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此百忍之後,才能終底于成。

誠所謂「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苔癬(moss)指的是成就、事業或財富,石頭老滾著滾著,就生不了苔癬,就不會有成就,賺不了錢。

第二種解釋則完全相反。

因為苔癬指的是惡習是障礙是困境,所以人一定要動,要向前行,才不會長苔癬。

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自然天天日出日落星辰運轉四季進行,剛強勁健永不停息;而君子也要像大自然一樣,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誠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所示,流水不會腐敗,門軸不會被蛀蝕,就是因為一直在動;無論是人或是事物,只要經常活動就不易被侵蝕敗壞。

這諺語其實來自西方;出自羅馬詩人Publilius Syrus的格言書中;原來的意思是第一種解釋,說的是人如果沒定性就沒根柢,隨風飄動,就無法對人負責,無法被人倚重。

到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荷蘭哲學家Erasmus的解釋丕變,滾石(rolling stone)意指孜孜不怠努力勤奮的人,因為一直在動,所以不腐不蠹不銹不爛。

這就是《易經乾掛》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的意思了;說的是,君子整天都努力不懈怠,到了晚上還這樣,那就算有災難,也沒什麼事,不怕。

這就變成第二種解釋了。

就因為二者差別很大,劉杯杯每次上課都要強調,原作者的原意跟上下文要搞清楚,不可以翻錯。

其實,兩種意思都可以用的;如果談的是學習或專業積累,那倒不妨用第一種解釋,畢竟老是半途而廢或三心二意,就無法形成專業,或成為專家。

如果要鼓勵人勇往向上奮發向前,不要安於現狀只圖眼前得過且過,那就用第二種解釋,要人動起來,接受挑戰。

舉例而言,像劉杯杯喜歡吃乾麵,所以只要是乾麵就吃,管它是意麵雞絲麵拉麵油麵黃麵白麵粗麵細麵都吃,現在就很懂乾麵之好壞,這是第一種解釋。

如果還願意去嘗試彎管麵(Macaroni)、圓直麵(Spaghetti)、筆管麵(Penne)、蝴蝶麵(Farfalle)、螺旋麵(Rotini)、細扁麵(Linguine)的話,那就是第二種解釋了。

嗯…,我看我就維持第一種就好了。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