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排隊 | 劉廣華

防疫所需,這幾天無論是醫療集團的觀光工廠、藥妝店或超商,都出現排隊購買口罩的人潮;口罩之有無事關健康之維護,不可輕忽。

事實上,不只口罩,舉凡民生必需或受歡迎商品,如果供應不能及時趕上,就一定會出現排隊現象,幾天前或是凌晨就開始排隊搶購都是理所必然。

不過,捨去因供需不平衡的狀況不論;台灣人確實很愛排隊。

過去幾年間,舉凡蛋塔、厚奶茶、巧克力、甜甜圈、米酒、漢堡、Hello Kitty、周年慶、演唱會、手機、限量球鞋;都出現過排隊的風潮。

台灣人無所不排!

之前甚至出現過所謂的電信網路綁約499元吃到飽爭議事件,又被戲稱為「499之亂」;後續還有麥當勞買一送一活動引發的「大麥克之亂」,以及被謔稱為「安屎之亂」的大眾搶買衛生紙事件。

這已經不能單純從供需不平衡的角度來看。

排隊本就是排定獲取資源優先次序的一種公平機制;用個人的時間精神體力,而不是用暴力或特權,以取得獲得資源的優先權,也是種很文明的機制。

最常見的排隊動機就是精打細算的節省需求;像是百貨公司周年慶,打折或0元促銷商品,或是前文提及的「499之亂」,去排隊就是想省幾個錢。

類似的心態就是貪小便宜;像是若有商家開幕促銷或有人因種種原因而發放贈品或是免費雞排,都有人大排其隊,不拿白不拿。

排隊也可以視為是一種資訊捷徑,可以做為判斷的指標;想知道哪家攤位好吃?不必親嚐,有人排隊的一定好吃;想知道哪個商品好?不必試用,有人搶購的一定好。

這種思考模式有時會受到廠商利用,像是僱人排隊創造搶購假象;再如限量商品,飢餓行銷,都是針對群眾這種思考模式而設計出來的行銷策略。

劉杯杯家中附近有一家壽司店,每次開車經過都可以瞥見購買隊伍一直排到走廊外面來;結果有一次走路經過,才發現那店內空間只夠架設一個櫃台,還有頂多2人站立的空間,第3位顧客就要往外站了;不知道老闆是不是故意這麼設計的?

也有人純粹湊熱鬧,看到有人在排隊,也不管排甚麼,忍不住就跟著排,一窩蜂的盲從現象;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從眾效應」,看大家都做了,也就跟著做了。

這種從眾心態的變形版就是為了趕時尚,或潮流而排;像是就有人覺得XX拉麵,或是知名麻辣火鍋,一輩子一定要吃一次;或是大家都吃過甜甜圈、霜淇淋、手搖飲料了,我也要。

很多來台外國人看到台灣人為了冰淇淋、麵線羹、奶茶、甜甜圈、鬆餅這種零嘴食物而願意花上幾小時去排隊都感到大惑不解;視為台灣怪現象之一。

雖然排隊要付出時間精神跟體力的成本,但也聽說真的就有人喜歡排隊,享受那種比別人先擁有的期待,或是跟朋友一起一邊排隊一邊打牌聊天的感覺。

真有嗎?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