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懷領袖——紀念領導抗日勝利的蔣委員長130歲誕辰 | 丁念慈

發表日期:2017.10.30 / 丁念慈臉書

關鍵詞:蔣介石 抗日戰爭 蔣介石日記

蔣公1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 又稱「廬山抗戰宣言」。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於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
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
吾人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其可紀念者四也。」
上面這段文辭,出於1946年座落雲南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之紀念碑(註一)。當時處於對日抗戰的非常時期,為免高等教育因戰火中斷,國家失去不可或缺的中興人才,許多大學就在國民政府的規劃下遷往大後方,北大、清華、南開等幾所大學在雲南昆明共同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時任校長的梅貽琦先生,請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教授為此紀念碑撰寫碑文。

中國歷代偏安南方的政權,雖心繫中原,但無一能再重光故土。不論是東晉、南宋,還是南明之人,「還我河山」之願,終成一夢。

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的碑文
  1946年時任西南聯大文學院院長的馮友蘭教授,應梅貽琦先生之邀,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撰寫的碑文。本文與陳寅恪教授為王國維先生撰寫的「海寧王先生碑銘」,堪稱中國近代學術史上最著名的兩篇碑文。

相較之下,抗日戰爭卻能「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這場「八年抗戰」,是以中華兒女的慘烈犧牲為代價換來的。它不但洗刷了1840年鴉片戰爭(註二)以來的百年恥辱,也因中華民國在二戰中與同盟國聯合作戰,做出功不可沒的貢獻,勝利之後,始得廢除清末以來,被迫與列強簽訂的絕大多數不平等條約,並躋身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列。這等功勳在中華國族史上,可謂前所未有。

蔣公3
  二戰期間,中美英三國在開羅召開了一場會議。出席這場會議的是中方代表蔣介石,英國代表邱吉爾,美國代表羅斯福。這次會議商討的是如何對付日本以及戰爭過後國際上的形勢,制定了關於緬甸的決策和幫助中國的方案。

這場「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的抗日戰爭領導者,正是我們偉大的領袖——蔣委員長!

1975年,蔣公崩逝,消息傳來,舉國震驚。那年我10歲,只是個國小四年級學童,猶記得當時老兵跪伏道旁,如喪考妣般嚎啕痛哭的景象。

我那時的導師梁克輝女士,是一位抗戰期間的流亡學生。她跟著國民政府輾轉大後方,顛沛流離,最後再由國軍護送,撤退來到台灣。遠別爹娘的她,視蔣公如父如君。國喪期間,梁老師深陷哀傷的情緒,總要我們一遍遍唱著「蔣公紀念歌」,她自己則坐在教室角落的辦公桌前,邊聽邊悄悄拭淚。

我還記得歌詞是這樣的——

總統蔣公,領導革命,服鷹國父,北伐東征;
八年抗戰,實行憲政,中興復國,功業彪炳。
……

由於梁克輝老師不會彈風琴,她只是起個音,讓大家唱下去。不記得我們小朋友究竟是如何學會唱這首歌的,但那哀婉的曲調,讓我們深深感染了悲戚之情。

不知從何時開始,「蔣公紀念歌」變成了進行曲,歌詞也換成「總統蔣公,您是人類的救星,您是世界的偉人……」(註三)我們雖然愛戴蔣公,但這種歌詞唱起來,也覺得挺肉麻的。而童年那首聽著、唱著,就不由得哀傷起來的歌曲,也未再傳唱下去了。

幾十年過去,如今蔣公竟遭台獨勢力不斷抹黑、醜化。其領導抗戰與建設台灣的偉大貢獻,不僅盡遭塗抹,還被冠上「獨裁軍閥」、「二二八劊子手」……等,各種莫須有的罪名。

我請台灣同胞自己想一想,世界上有誰是「完人」?蔣公不與共產黨妥協,大陸因國、共內戰導致死傷無數。今天如果有所不平的話,也只有經歷國、共內戰的雙方之大陸人士有資格抱怨。領導抗日勝利、收復台灣的蔣公,有哪一點對不住台灣人民呢?

國民政府因內戰敗退,當時有多少將領、高官選擇自盡哪!而蔣公又何嘗未因自責而欲了此殘生?退守台灣之後,他忍辱負重,痛切反省,領導全國軍民同胞生聚教訓,努力建設寶島為一「三民主義的模範省」,徐圖光復神州,解救大陸的苦難同胞。從實施一連串土地改革政策,讓佃農擁有自己耕作的土地;到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使得人民擁有平等受教育、促進社會階級向上流動的機會;進而逐步推動民主憲政,實施地方選舉,讓台籍人士得以參政,歷練管理眾人之事。

雖然我國最初實行地方選舉時,蔣公不免放心不下、想要干預(《蔣介石日記》記載)。但若考慮他丟失大陸國土所產生的戒慎恐懼心理,以及成長的時空背景,我們應該也能寬予體諒。

蔣公生於大清光緒13年(民國前25年),且未曾受過現代西洋教育。他一生追隨國父革命,以總理信徒自居。國父逝世後,謹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之遺囑,努力實踐  總理遺教「三民主義」。這種精神與志節何其可貴!今天台灣政壇有哪一位政治人物比得上?!我個人對蔣公的評價,可一言以蔽之——就算經國先生,都遠不及蔣公來得偉大。

奮起網站用11
蔣介石日記4 中共重要領導人看了蔣介石日記後默然無語
  蔣介石日記 現在保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並邀台、美、中、日、英五國學者共寫抗戰史,以「人與戰爭的關係」、「中國民族國家的構建」兩概念為主軸。對於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及淞滬、徐州、武漢等戰役提出新觀點。

所幸,近年《蔣介石日記》問世,戳破了坊間許多有心無心散播的謊言,澄清了一些誤解;不論這些謊言是來自早期共產黨的統戰,還是台獨綠營叵測之居心。據說,中共有一位高層領導人在訪美期間,特來參訪保管蔣公日記的史丹福大學,指定要看1949年這段期間的日記。閱讀完之後,他默然無語……因為在《蔣介石日記》裡,竟然未見一詞譴責共產黨,只有痛切反省自身罪責,以及國民黨內部的弊病(註四)。對一位遭遇人生重大挫敗的領導者而言,不怨天尤人,是何其可貴的人格與情操?!

蒋日记手稿原件(上)和胡佛档案馆制作的复制件(下)
  中共重要領導人看了保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的蔣介石日記後默然無語

我再提供年輕世代一個思考點——今天,有哪一位政治人物逝去時,別人會真心為之哀哭的?恐怕連自己爹娘過世時,也多半是哭給別人看的吧!蔣公去世時,百萬老兵和升斗小民一路跪伏痛哭,欲瞻仰其陵寢遺容的那種景象,是錢買得來、逼得來的嗎?還是謊言騙得到的?

蔣公在台的歲月,可以說是忍辱負重,一心想「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做為神州重光之後的藍圖」,以贖前衍,並完成未竟之使命。我們今天享有的一切,沒有一樣不是他老人家在世時所奠定的基礎。飲水思源是最起碼的為人之道。

在蔣公130歲誕辰紀念日前夕,謹撰此文,永懷我們這位民族偉人,同時,也感謝所有為抗日戰爭犧牲奉獻,帶來台灣光復的先烈、先賢們。

注   釋
——————————————

註一:參閱 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 | 這座永遠的精神豐碑 壹讀網 群學書院 2017.11.4
https://read01.com/O3NOj0a.html#.W9joodUzaos

註二:請參考 華人百科  蔣公紀念歌
https://www.itsfun.com.tw/%E8%94%A3%E5…/wiki-5599666-8626546

註三: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稱之為「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公元1840年至1842年期間,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冬,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將查繳之鴉片2萬餘箱,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英國藉此派軍侵華問罪。

1840年6月,英軍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和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艦船47艘、陸軍4000人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打。

清政府抵抗不住現代化英國船堅砲利的侵略,戰敗,以割地、賠款告終。簽訂了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自此,列強紛紛起而效尤,陸續向積弱不振的中國要求割地、賠款、商定關稅等喪權辱國的賠償。這場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自然經濟解體。

詳請參考百度百科 第一次鴉片戰爭
https://baike.baidu.com/…/%E7%AC%AC%E4%B8%80%E6%AC%A1%E9%B8…

註四:請參考 中共領導人看了《蔣介石日記》後,驚訝無語! YouTube 人物與網誌 2017.10.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9fLKrQqcA

延伸閱讀:
——————————————

● 重探抗戰史 郭岱君專訪 環球東方 G&E Studio 2016.8.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nnGRl1l6E&t=332s

● 兩岸學者解讀《蔣介石日記》(1) 郭岱君、楊天石 美國世界新聞網 /YouTube 人物與網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27S-LbCrm4

● 兩岸學者解讀《蔣介石日記》(2)  郭岱君、楊天石 美國世界新聞網 /YouTube 人物與網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3Q5YqWaews

● 兩岸學者解讀《蔣介石日記》(3)  郭岱君、楊天石 美國世界新聞網 /YouTube 人物與網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1dcJWTeAk

在〈永懷領袖——紀念領導抗日勝利的蔣委員長130歲誕辰 | 丁念慈〉中有 2 則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