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內捲,台灣不內捲? | 談璞

夏至前的某個午後,我正要離開診室,湊巧在電梯遇上了老闆,找我跟新來的經理一起喝茶。
在充滿了文青氣息的茶室裡,老闆突然被一通電話叫走了,只剩我跟新任的經理喝茶…

經理:「談醫生你來自台灣嗎?我也去過台灣,我好喜歡那裡!」
我:「哦(笑笑)」
經理:「台灣社會有一股這裡沒有的鬆弛感!這裡的內捲太嚴重了!」
我:「…妳是指?」
經理:「你也看到了吧?我們這裡爲了給孩子進好大學,拼得亂七八糟的。太不正常了!」
我:「…可是在台灣,要進大學不難,要進好一點的大學也得很努力啊…」
經理:「但是台灣很多元化啊,不一定要唸好大學才有出路,孩子想做啥就做啥,行行出狀元。我們這邊內捲太嚴重了!」
我:「…四十年前我在台灣考大學的時候也是很捲的。」

回家的路上,我百感交集。
爹娘逼孩子進好大學,跟自古以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一樣的心理。
爲了翻身。

半個世紀前,某家三級貧戶的孩子能夠靠努力讀書進台大,甚至多年後當選領導人。他的支持者還把這成就經常掛在嘴上,大吹特吹。
靠努力讀書能翻身,三級貧戶的孩子能當上領導人,多美好啊。
往上爬才有機會,誰不想?
就內捲嘍。

然後某個學位論文封印起來不准查的大小姐上台了,教育也成了多「元」入學:
義務教育的內容儘是些不紥實的東東,想學有用的,除非爹娘口袋裡有很多的「元」給你去課外補習,否則想捲也捲不動。
有資源的家庭能讓孩子更能向上爬,沒資源的家庭讓孩子認命,反正行行出狀元嘛,科科。
就是這股鬆弛感,就是這個味兒。

生存競爭是不會從這世上消失的。不過你可以選擇把頭埋進砂裡不要看。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