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烏鐵路開建,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愈來愈大 | 郭譽申

中吉烏鐵路聯絡中國大陸和中亞,相當重要,剛簽約將在10月開工建造,台灣人卻很少知道。中亞遙遠,又不像歐美屬於先進國家,因此台灣媒體一向很少報導中亞的新聞和狀況。在這樣的環境,《中國斯坦》([1])是相當難得,介紹中國在中亞愈來愈大的影響力。

中吉烏鐵路簽約10月開建

書名裡的「斯坦」(-stan)是源自波斯語的語尾(地名接尾辭),意為「…聚集的地方」,常用於受波斯文化影響的中亞至中東國家或地區的名稱裡,也指當地人口的穆斯林化趨勢。中亞五國的國名都有「斯坦」的語尾,「中國斯坦」把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比喻為中亞帝國。作者持西方觀點,自然稱呼中國為帝國。

中國大量人員、商貿、基建開發、孔子學院等進入中亞,但是作者研判,中國的目標其實不是經營中亞,而是新疆的穩定和安全,所以書名中有「不經意創造的中亞帝國」。新疆的少數民族和漢族關係不佳,過去總偶有衝突,甚至有「疆獨」的恐怖攻擊活動,是中國的大患。新疆的少數民族與中亞的一些民族同種同源,關係密切,因此要治理新疆,也需要同時治理中亞,而發展新疆和中亞的經濟才能夠消除產生疆獨的環境。

中國對中亞的目標是新疆的穩定和安全,可見於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同參與的最重要國際組織,雖然也有一些中亞之外的國家參與。上合組織自始就把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作為首要工作,後來才逐漸擴及其他領域,如經濟發展。中亞是古絲路的重要中繼站,自然成為2013年開始的「一帶一路」計劃的重要地區;不過在一帶一路以前,中國在中亞早已有不少投資,一帶一路則是更上層樓。

麥金德的世界島(歐、亞、非三洲)和心臟地帶理論仍被很多戰略家所推崇,中亞恰在心臟地帶的中央,重要性不言可喻,自然成為強權想要掌控的地區。

中亞五國原來都是蘇聯的加盟國,因此與俄羅斯的關係是根深柢固,譬如很多中亞人民都會說俄語,而俄羅斯曾以歐亞經濟共同體/聯盟來抵制上合組織。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其勢力自然進入鄰近的中亞地區。近年美國從阿富汗完全撤軍,而中俄非常友好,使俄羅斯同意興建中吉烏鐵路,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於是更加穩固,並且多一路線進入西亞、歐洲和南亞。

中國在中亞大量投資和建設,大幅增加其在地影響力,也有助於新疆的治理。如書中所述,中國不像俄羅斯有干預中亞國家內政的傾向,這樣哪像帝國啊?

[1] Raffaello Pantucci、Alexandros Petersen《中國斯坦:不經意創造的中亞帝國》麥田,2023。(Sinostan: China’s Inadvertent Empire, 2022)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