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難圓的帝國大夢 | 盛嘉麟

【西方炒得過熱】

為了貶低中國、彰顯印度,美國西方力捧印度;這幾年印度不負所望,展現蒸蒸日上的統計數字。人口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GDP快速上升,2022年超過英國,名列世界第五,緊跟德國。目前德國經濟低迷,日本被美國的廣場協議打垮之後,經濟低迷迄今卅餘年,毫無起色。所以在印度眼裡,經濟超越​​日本、德國唾手可得,只剩下中國成為印度最大的敵意目標。加上美國500強的企業,30%的CEO是印度裔;2022年印度裔的蘇納克(Sunak)成為英國首相;於是印度飄飄欲仙,颳起了帝國夢的旋風。

【美國拉攏撐腰】

莫迪2001年起擔任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邦主14年,其間爆發過嚴重的宗教暴亂,莫迪放任印度教徒屠殺少數的穆斯林族群,導致1,000多人喪生,被美國制裁不准入境。但是2023年莫迪受邀訪問美國,不但解除了入境禁令,並受到拜登高規格接待,還到國會演講。接著不顧印度是有三億文盲的國家,美國拋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援助大餅,包括在印度製造GE F414航空發動機、建立F16戰鬥機生產線、出售死神無人機(MQ9 Reaper UAV)、建立半導體產業、維修美國海軍艦艇、發展太空產業、清潔能源、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氣候科技。

為了結盟對抗中國,2021年美國強化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四國也強化了名為馬拉巴爾(Malabar)的年度海上軍演。印太經濟框架(IPEF)是拜登於2021年舉行的東亞峰會上提出,由美國及13個印太地區國家:澳大利亞、斐濟、新西蘭、印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汶萊、越南、日本、韓國,於2022年在日本東京啟動的經濟合作機制,創導公平貿易、基礎設施及清潔能源等,實為排擠中國。為了同樣目的,由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以及印度在2023年組成了印太反霸權聯盟(Indo-Pacific Anti-Hegemony Alliance),希望六個國家聯合對抗中國的崛起​​。這些雖有美國撐腰,卻是迄今一事無成的大鬆餅,印度都身列其間。讓印度有了醺然的自信,足以抑制中國,帝國大夢即將成真。

【嫉恨騷擾中國】

60年代開始,中國與12個鄰國都解決了領土界線的談判,唯獨中印邊界長達2000公里,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存在領土糾紛。1962年中印之戰敗給中國,以及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印軍受挫,都促使印度對中國有深度的敵意。

今年開始美國鼓動菲律賓小馬可仕頻頻在南海向中國挑釁,美國、澳大利亞、法國、日本和菲律賓在南海舉行多次聯合軍演,勢壓中國。印度出售菲律賓3.75億美元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弋飛彈,急忙用C17運輸機空運到菲律賓。又派出驅逐艦、補給艦、反潛艦到菲律賓參加印菲聯合演習,印度積極介入南海噁心中國。

因為中國有太空計畫,成績輝煌,印度心有不甘,也要有太空計畫,要登火星登月球。可是印度在2013年發射曼加里安號(Mangalyaan)火星探測器,一年後進入火星軌道繞飛。中國的天問一號2020年一次性的成功完成了火星繞飛、火星著陸、駛出火星探測車、送回火星照片。經過多次失敗後, 2023年8月23日印度發射的「月船三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南極附近成功著陸,著陸後探測器與月球車進入休眠,卻被月球夜間零下180攝氏度的極低溫度凍壞,使原定於9月22日的喚醒失敗。中國的「嫦娥五號」2020年在月球登陸後,成功帶著1,731克的月壤樣本返回地球。今年五月中國成功發射「嫦娥六號」,將在月球背面進行多樣科學探測、岩石採樣,並從背面起飛返航。

【浮誇不盡義務】

印度是世界武器進口大國,同時也企圖自己製造,不幸卻是一件件失敗。有一次建造了一艘軍艦,完工下水典禮時,新的軍艦緩緩下水,忽然在入海時翻傾,艦上幾位官兵都一起陪葬。因為中國建造了三艘航母,印度自建的四萬公噸的維克蘭特號(Vikrant)2022年完成,可是沒有艦載機,而且航母在海上迎風航行乘風破浪時,因為設計錯誤,艦首上下起伏,甲板上下劇烈波動,不符航母飛機起降的要求,軍方不知如何處理。

印度雖然參加了美國圍堵中國的四方安全對話、印太經濟框架、印太反霸權聯盟,但中俄發起的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印度也置身其中。可是在這些國際組織中,印度不會盡責出力,只想從中得利。譬如美國需要盟國制裁俄國能源出口的時候,印度趁機大買俄國低價石油,轉售圖利。譬如在上海合作組織中,要求英語列入為官方語言,只會爭權鬧事,毫無貢獻。譬如RCEP艱辛談判了10年,印度不願降低關稅的義務,隨即退出。

【離心紛擾散裝】

印度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佔總人口的46.3%。印度主要的宗教有六種,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基督教、佛教和耆那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數佔83%,霸凌其他教派。雖然英語和印地語(Hindi)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使用者不到60%,印度使用的不同語言,多達1,600 種。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五個不同等級:婆羅門5%、剎帝利10%、吠舍20%和首陀羅45%,其餘的是不可觸碰的賤民20%,只能從事骯髒血淚的工作。憲法雖已去除種姓制度,社會仍然階級森嚴。

印度全國劃分為邦、聯邦屬地、聯邦首都轄區三類,有28個邦、6個聯邦屬地和德里首都轄區。複雜的民族、宗教、語言、種姓、行政;有吞併來的領土,有尋求獨立的地區,有宗教衝突的暴亂,糾纏紛擾,注定了印度聯邦政府行政效率低落,如同一個散裝的國家。

印度總理莫迪這次六月大選,第三次連任勢在必得,他卻是個極端的印度教暴力民粹主義者,欺壓弱小鄰國、凌虐國內兩億穆斯林族群,莫迪三次連任實非印度之福。旁遮普邦的錫克族備受印度教徒欺凌,要求建立卡利斯坦國(Khalistan);如今有二百多萬錫克族移民歐美國家,在海外支援錫克族獨立運動,其領袖在加拿大遭到印度特工暗殺。縱然印度被西方炒熱,莫迪滿懷榮耀,國民誇張自滿,其實印度隱藏著許多動盪的危機,惡劣的社會結構鴻溝。表面上的經濟、GDP、美國CEO、英國首相等成就,並不能代表國力,難圓帝國大夢。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