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既不共產也非政黨 是什麼? | 郭譽申

從字面上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一個政黨,它的政治主張是共產主義。實質上,現在的共產黨既不實行共產,也不是一般所認知的政黨。那共產黨是什麼?

在政黨政治之下,多個政黨需彼此競爭,通過選舉爭取執政機會。中國大陸的憲法卻明定由共產黨執政,換言之,中國不實行政黨政治,共產黨雖名為政黨,不是一般政黨政治下的政黨。共產黨既然一直執政,共產黨其實是中國政府/公職系統的一部份,即所謂的「黨政合一」(參見《簡單搞懂大陸的黨政制度》)就像每個國家都有其政府/公職系統,中國的政府/公職系統包含共產黨的組織作為其預備隊。

以台灣來對比,台灣人需通過國家考試才能擔任政府公職;在大陸,有志擔任政府公職者一般需先加入共產黨,經共產黨的培訓和考核,若表現優異才能擔任政府公職。兩岸公職晉用的方式不同,台灣完全根據國家考試,而對岸則國家考試及共產黨的培訓和考核並行。共產黨員可能同時擁有黨職和政府公職,也可能两者皆無,若两者皆無是沒有薪水的,需另行謀職。

「黨政合一」是以共產黨來協調不同的政府單位。大陸在中央、省、市、縣等等各層級都有黨的委員會,委員由當地各主要政府機關(行政、立法、司法等)的領導者出任,重要政策都須由委員會討論議決,因此黨的委員會有協調不同政府單位的重要功能。委員會的主席稱為書記(在中央稱為總書記,即最高領導人),雖是領導者,卻無權撤換委員,而且政策須獲得多數委員支持才能實行,因此各級黨委員會有合作及制衡的功能,即所謂的「集體領導」(參見《中共集體領導的制衡》)

在政黨政治之下,多個政黨通過選舉彼此競爭爭取執政機會,因此政黨的主要工作是競選,通過競選爭取人民的支持。共產黨是中國政府/公職系統的一部份,因此其主要工作是治國,黨員/官員的升遷取決於他/她的施政治國表現,主要由其長官評定。而最高階的黨員/官員由上一屆的最高階黨員/官員選拔決定(每五年一屆)。(共產黨有「黨內民主」,參見《簡單搞懂大陸的黨政制度》)

共產主義代表一種特別的經濟和社會制度,如過去「人民公社」的實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顯然不再實行共產主義,中國現在實行自由的市場經濟,與台灣或歐美的制度很相似,都追求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利益的平衡,共產黨雖仍有社會主義的理想,但是已經能尊重資本家的貢獻,並接受資本家加入共產黨,因此中國共產黨所實行的可說是半社會主義、半資本主義的平衡制度,共產黨不再「共產」了。

中國共產黨既不共產,也不像一般政黨,它如今是中國的政府/公職系統的延伸。很多人批評共產黨是「黨天下」或「一黨專政」,壟斷了政治權力。然而每個國家不是都以其政府/公職系統來治國嗎?共產黨現有九千萬黨員,每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都可以加入共產黨這個政府/公職系統,追求施展其政治抱負,何來政治壟斷?以政治非要有多黨的成見批評黨政合一制度是沒有意義的。

多黨政治體制講究政黨彼此競爭、制衡,常造成政黨彼此惡鬥的嚴重內耗(如台灣、美國),而政黨的主業是競選而非治國;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講究幹部彼此之間的合作、制衡(當然也有競爭),避免了政黨惡鬥的內耗,而共產黨專精於治國似乎比多黨政治體制更有益於國家。

簡單搞懂大陸的黨政制度 | 郭譽申

大陸的國家政法機構包括「一府一委兩院」,一府是國務院,在地方稱為人民政府,一委是監察委員會,兩院則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一般政法機構之外,還有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央軍事委員會。

大陸國家機構的功能和台灣大同小異,它的國務院相當於台灣的行政院,人民代表大會相當於立法院和縣市議會,人民法院相當於司法院,而監察委員會相當於監察院。不同部份在於,大陸的中央軍事委員會相當於台灣的國防部,但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一獨立機構,不像台灣的國防部隸屬於行政院;大陸的人民檢察院相當於台灣的各地檢察署,但人民檢察院是一獨立機構,不像台灣的檢察署隸屬於行政院法務部;台灣的司法院有大法官解釋法律,大陸則由人民代表大會解釋法律;大陸的「一府一委兩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都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高階職務都由人民代表大會投票任免。

大陸的國家元首是國家主席,國務院的首長是國務院總理,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首長是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是三軍的統帥。國家主席類似於台灣的總統,但總統自然是三軍統帥,國家主席則未必是三軍統帥。近年大陸的國家主席都兼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過去則曾經由兩人分任這兩職務。

大陸實行「黨政合一」的政治體制,共產黨是執政黨,可以被視為國家機構的延伸和補充。共產黨在中央和各地方都有委員會,例如在中央有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共產黨的最高權力機構),在地方有省委員會、市委員會、縣委員會等等,委員會的主席稱為書記,因此有省委書記、市委書記、縣委書記等等,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主席是總書記,是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各委員會的功能在於協調統合「一府一委兩院」和人民代表大會各獨立機構,其委員多半由「一府一委兩院」和人民代表大會的領導者組成,因此各地的書記成為各地方的實質領導人,而總書記成為大陸的實質最高領導人(總書記一般兼任國家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共產黨實行「民主集中制」,既要黨內民主,又要黨內權力的集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是由中央委員會委員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委員是由黨代表選舉產生,而黨代表則是由全體黨員選舉產生,這些選舉體現了黨內民主。這些選舉的候選名單則由上級長官或相關的主席團提出,體現了黨內權力的集中。換言之,黨員/官員的升遷取決於兩方面,長官的賞識和相關黨員的選舉支持,缺一不可。

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的選舉也類似黨內選舉,是規畫下的選舉,缺點是不夠自由開放,優點是各領域的優異人士,如勞動模範、教師模範等等,多能入選,而財力不是選舉的要件。

「民主集中制」自然導致「集體領導」。共產黨的權力在各委員會的委員集體,委員都由選舉產生,書記雖然是委員會的領導者,無權撤換委員,書記因此受到相當制衡。類似地,「一府一委兩院」的高階職務都由人民代表大會任免,國家主席無權撤換,國家主席也受到相當制衡。

中國大陸的黨政合一體制和多數國家的多黨選舉體制很不同,後者的政黨的主要工作是選舉,而前者的執政者總是共產黨,其主要工作是施政治國,術業有專攻,共產黨因此有很好的施政績效。此外,在多黨選舉體制,執政者總會受到在野黨的干擾和杯葛,影響施政的效率;也可能經常更換政府,使政策無法貫徹或連貫。大陸的黨政合一體制沒有這些弱點,黨政合一體制的弱點在於,執政黨的權力缺少在野黨的制衡,若大陸能實現依法治國、嚴以治黨,以法治限制黨的權力,則「中國模式」是很可能勝過多黨選舉體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