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戰爭片《集結號》觀後感 | 郭譽申

我很久沒進電影院了,但是有時會在有線電視上看老電影。《集結號》是大陸十多年前上映的一部戰爭片,讓我看了很感動。看後上網查詢才知道,該片曾獲得金馬獎、百花獎、金雞獎等許多電影大獎。台灣很久不拍攝戰爭片了,我的個人感受,《集結號》比多年前台灣拍的《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等都更感人。

《集結號》主要劇情

電影起始於1948年的國共內戰。主角谷子地是解放軍的一名連長。在一次阻擊戰中,團長劉澤水命令谷連長為斷後部隊,聽到集結號後才可撤退。谷子地於是率領他九連的47名戰士在廢煤坑堅守,拖住兵力若干倍的國軍部隊,並擊退其三次進攻。

但九連自身也死傷慘重,谷子地因為炮彈爆炸聽力受損。一部分戰士似乎聽到後方吹響集結號,認為應該主動撤退,另一部分戰士則沒有聽到集結號,認為不能撤退。最終代理指導員王金存證實沒有聽到集結號,谷子地於是決定繼續堅守。最後九連除連長谷子地外全連陣亡,遺體全被掩埋在崩塌的煤坑裡。受傷的谷子地又饑又渴,換穿國軍軍裝想到國軍陣地找食物,卻昏迷了,被反攻上來的解放軍誤認為國軍傷兵(即俘虜)而送往後方醫院。

由於戰事連綿,解放軍多次整編,谷子地被救治復原時,他已無從找到原部隊,也無法證實自己的連長身份。經過一些周折,谷子地回到了解放軍,成為炮兵連長趙二斗的傳令兵。該部隊後來赴朝鮮半島參加韓戰,谷子地英勇拯救了誤踩地雷的趙二斗,並確保其完成炮擊重要橋樑的任務,但谷子地右眼也被地雷炸瞎,趙二斗非常感激,尊谷子地為大哥。

記錄上,九連全員都是失蹤。戰後,谷子地堅持不懈地查找原部隊和戰友的屍骨,以證實死去戰友的戰功。藉著已晉升團長的趙二斗的幫助,他終於找到了原部隊的消息。谷子地在烈士陵園見到了原團部司號員小梁子,梁現在是已在韓戰犧牲的劉澤水團長所葬烈士陵園的管理處主任。司號員告訴了他真相,由於九連牽制住了大量敵軍,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吹集結號的命令始終不曾下達。

若干年後,谷子地終於找到他藏放戰友們屍骨的煤坑,證實了他及戰友們的戰鬥經歷。軍區長官追認所有47名犧牲戰士為革命烈士,九連全部官兵授予解放獎章,並在他們曾經戰鬥的地方矗立一個紀念碑,以告慰谷子地所部官兵的在天之靈,遲來的撤退集結號最終由原團部司號員小梁子在碑前吹響。

我的觀後感

《集結號》不僅戰爭場面逼真,呈現了軍人的英勇,更深刻著墨戰士間的同袍之情,很令人感動。片中描繪的都是一般小人物。代理指導員(指導員類似國軍的政戰官、輔導長)王金存是少數受過教育的,他初上戰場,害怕得尿褲子,無法執行任務,而要被法辦;連長谷子地接納他、鼓勵他,使他也成為視死如歸的英雄。

部分戰士似乎聽到撤退的集結號,另一部分戰士則沒有聽到集結號。失去聽力的谷子地連長的裁決是,聽到集結號的戰士可以自行撤退,沒有聽到集結號的戰士隨同我繼續堅守。聽到連長不撤退,那些似乎聽到集結號的戰士都決定留下來,全連共存亡。後來,谷子地多年鍥而不捨地尋找戰友的屍骨,以證實戰友的戰功。他這樣對待部屬,難怪部屬都願意與他共生死。

在劉澤水團長的墳墓前,司號員小梁子說出,劉團長始終不曾下令吹起撤退的集結號。谷子地怪罪劉團長因此犧牲了九連的全連戰士,一時氣憤得要損毀劉團長的墳墓,曾是團長保衛員的小梁子則拼命保護墳墓。稍微冷靜之後,谷子地就能體諒劉團長當時的難處,仍視劉團長為兄弟,答應年年來祭祀相聚。

《集結號》呈現大陸對軍人的重視,尤其是對低階軍人。軍人在戰場上失蹤或戰死受到明確的區別對待,而為國犧牲的有功戰士受到國家和人民極高的尊崇。這樣能鼓舞軍人的士氣,使軍人不惜犧牲也要完成艱難危險的任務。台灣對待軍人看來是遠遠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