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真簡介-創作是為了保衛我所見到的這些人 | 王永

陳映真,中國統一聯盟創盟主席,臺灣戰後深具影響力的作家、思想理論家。

1937年生於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今苗栗縣竹南鎮),60年代以小說創作聞名於文化界。
1968-1975年遭到監禁,出獄後長期主持「文季」、「夏潮」等雜誌。
1985年創辦《人間》雜誌,開創台灣報導文學先河;1988年擔任中國統一聯盟創盟主席;同一時期,也實際投身各項社會運動,整合工運人士,先後創建工黨、勞動黨。
2006年應中國人民大學邀請,任客座教授,同年9月因中風長期住院就醫,2016年病逝於北京。

陳映真由於他的政治理念,在台灣備受當權者詆毀打壓,但是他的影響力卻猶如穿過重重黑幕的陽光,受到慧眼行家的讚譽:

歷史學家徐復觀稱譽陳映真為「海峽東西第一人」。

白先勇形容,陳映真始終在基督教與社會主義思想中擺蕩,前者超越世俗,後者以理性否定神的存在,「中間的衝突矛盾造就了他這位藝術家。」

林懷民17歲時初次接觸陳映真的作品《將軍族》與《淒慘無言的嘴》,深受感動,他說,至今依然「就像按鈕一般,每讀必哭。」2004年,林懷民的舞蹈作品《陳映真‧風景》,素材就是來自陳映真的小說《將軍族》、《兀自照耀著的太陽》、《哦!蘇珊娜》、《山路》、《雲》等,他期盼能舞出陳映真筆下的時代人物。

上海著名作家王安憶說:「這個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對消費社會的抵抗力。這個人,就是陳映真。」
王安憶的小說《烏托邦詩篇》、散文《英特那雄耐爾》的原型,就是陳映真。

「創作,是為了保衛我所見到的這些人。」-陳映真

朱立倫的文化局拒絕了陳映真 | 石文傑

故居鶯歌,在鶯歌學習成長,自鶯歌國小畢業,著名的已故作家陳映真,本名陳永善,2016年底不幸在北京旅居時病故。時任新北市市長的朱立倫所屬的市政府文化局,竟然以陳親共為由,拒絕為陳映真舉辦任何紀念活動,真是匪夷所思。

我本身並非鶯歌在地人,卻客居鶯歌二十餘年,先和鶯歌在地的市議員蘇有仁聯繫,起初他並不了解本名陳永善的陳映真竟是鶯歌人,還是鶯歌國小畢業,也還是同一小學的學長,於是熱心的聯絡鶯歌國小,與鶯歌市立圖書館分館,要求留意此一重大訊息。

最後終於找到陳映真的小學畢業團體照,陳永善果然是1950(民國39年)第37屆畢業校友。在多方協助下我又找到了鶯歌文化路223號陳的故居,和新北、桃園交界的大溪中庄陳的祖居。

蘇有仁議員為此特地去函新北市政府,希望文化局撥款蒐羅並典藏陳的大部作品,舉辦陳映真作品研討會,廣邀海內外專家學者參加。其實說陳映真是人道主義作家還比較切實,其小說多以中下階層弱勢族群為題材,創辦《人間雜誌》,報導並揭發被壓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為他們發聲、申冤。因此陳映真一直被譽為關懷弱勢、伸張正義的左派作家,其作品無論人事時地物都能與鶯歌密切連結,如小說《山路》就與鶯歌孫龍步道若合符節。

詎料新北市文化局竟澆了一大盆冷水,回函推說無編列經費,後又以陳映真「親共」為由,表示礙難有任何作為。這種種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心態,罔顧新北市出了這位蜚聲海內外,被譽為海峽兩岸第一人的名作家,吾人除了遺憾,還要加以嚴厲譴責!

民進黨的台南市長賴清德都敢公開說他「親中愛台」,曾擔任國民黨黨主席的朱立倫市長,還帶團去中國大陸進行「朱習會談」,竟無視所轄之下出了這位名聞遐邇,海內外皆知的大作家,所屬文化局其恐共症竟比民進黨還嚴重,更畏縮怕事,更沒有LP,滿腦子反中反共的冷戰思維,這樣的心態毫無包容性,不知如何從事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