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全球金融風暴,隨後又有歐債危機,使世界經濟陷入衰退或不振多年,到2016年才大致恢復。然而去年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再度重挫世界經濟。長期的經濟不振使大部份國家,包括美、中,都累積了龐大的債務或赤字。最近中國的恆大集團出現倒閉危機,一些好事者於是危言聳聽:中、美都有債務危機,可能會破產。
S. Kelton教授恰在此時出版《赤字迷思》(The Deficit Myth, 2020),以淺白的話語介紹「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適用於擁有貨幣主權的國家,這樣的國家能自行發行本國的貨幣、票券等,不受其他國家的干擾或一些規定的限制 (如保證可兌換黃金)。中、美都有貨幣主權;但是很多歐洲國家使用歐元,本身卻不能發行歐元,就沒有貨幣主權。
書中強調現代貨幣理論與傳統貨幣觀念的差異,後者早已深入人心,形成許多迷思,而前者則要破除這些迷思:
迷思一:政府應該像家庭一樣收支平衡。
真實是:政府和家庭不同,因為它發行自己所使用的貨幣。
迷思二:赤字是過度支出的證據。
真實是:是否過度支出,端看是否引起通貨膨脹。
迷思三:政府赤字使我們都被債務追著跑。
真實是:國債不構成任何財務負擔。
迷思四:政府赤字排擠了私人投資,讓我們變得更窮。
真實是:財政赤字增加了國民集體的財富和儲蓄。
迷思五:貿易逆差代表國家輸給順差的國家了。
真實是:貿易逆差其實是「東西」的順差。
迷思六:社會安全保險和醫療保險等福利制度,財政上沒有辦法一直支持。我們負擔不起。
真實是:只要聯邦政府願意付錢,總是有能力可以支持這些制度。關鍵是我們的經濟能長期生產人們所需的實質商品和服務。
簡單說,擁有貨幣主權的國家可以隨時印鈔票償還債務,因此財政赤字本身不是問題,也沒有國家破產的問題(即無力償付其債務);若財政赤字引起通貨膨脹(即貨幣貶值),才是問題,因為劇烈的通貨膨脹會導致經濟崩潰。換言之,若經濟疲弱,財政赤字能夠提振經濟,是好事;反之,若經濟已經溫熱,財政赤字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就需要小心了。
不過,經濟是疲弱或溫熱,有時並不容易判定,這是經濟決策的難處。美國現在已有一些通貨膨脹,而且似乎全球都有通貨膨脹,但是聯準會的經濟學家認為這是暫時性的,不足為慮。他們的判定是否正確只能等時間來驗證了。
反中者常喜歡說,中國大陸赤字龐大,不久就會破產或經濟崩潰;而反美者也會說,美國赤字龐大,可能會破產或經濟崩潰。根據現代貨幣理論,這些都是無稽之談。赤字根本不會造成破產,只可能造成通貨膨脹;現在中、美是有點通貨膨脹(美國通膨高於中國),但是離經濟崩潰還遠得很。政治狂熱者這樣造謠生事,只顯示自己的無知,可以休矣。
最近恆大集團有倒閉危機,根據8月底披露的2021年上半年財報,集團負債總額達人民幣1.97兆元(約合3050億美元)。就企業而言,這是非常龐大的金額,但是與美國今年1.9兆美元的疫情救助計劃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不到1/6而且恆大還有很多資產),因此即使恆大倒閉,大陸政府完全吃得下它的債務,不可能造成金融或經濟崩潰。恆大事件顯示,私有企業有積極進取的優點,也有過分貪婪擴張的風險。「國進民退」有時是私有企業咎由自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