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有所謂的四大悲劇,後來16世紀英國的莎士比亞也有所謂的四大悲劇。很久以前有一個女研究生問:中國有沒有這樣可以拿出來的四大悲劇?其實,中國的戲曲非常多,尤其元朝之後。但是在筆者看來,元明清之後所謂的四大或者五大奇書,所描述的通通都是一場又一場的悲劇。
《三國演義》真正要說的是知識分子的悲劇。像諸葛亮這種大知識分子,擁有絕佳的智慧、健全的知識、清晰的戰略頭腦、忠誠無瑕的人格、奮發不懈的努力,可是最後仍免不了要失敗,只能知其不可為而為,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曹操,其實一生也是一場悲劇。從年輕到老一生奮鬥,南征北討,幾度面對重大危機,曹操本人也算是文武雙全,並且很有政治頭腦,但是最後仍然無法完成統一天下的心願,辛苦打下的半壁江山在他死後40年左右就遭到司馬家所篡奪,子孫大多不得善終。孔明的兒孫,最後也都為了保衛蜀漢而奮勇陣亡。
《水滸傳》說的是傳統忠義思想下的一場悲劇。108條好漢,幾乎每個都有過人的身手,甚至文武雙全,忠肝義膽。他們本來都想好好做人,甚至很願意為皇帝做事,奈何腐敗的政治把他們逼上梁山。宋江成為梁山的領袖之後,一心一意就想要再回朝廷做事,給大多數的兄弟們找到一條出路。所以他們雖然有一些出手兇狠,甚至於殘忍,但是本質上大部分不算壞人,都想要重新做人。奈何,一旦回到朝廷,就等於又回到了過去自己的對立面,皇帝以及那些貪官集團不可能容得下這一群人,所以就叫他們不斷南征北討,最後除了少數幾個之外,都不得好死。
《金瓶梅》說的是男歡女愛的悲劇,裡面所有的角色最後幾乎都不得好死。西門慶事業成功,與官府的關係良好,但卻貪戀美色,在性慾上永不滿足,終於把自己活活弄死。潘金蓮是壞女人嗎?其實不盡然,她看到路邊磨鏡的老頭孤苦無依,會給他幾罈酸菜,她只是想幫西門慶生一個兒子,找到在這個三妻四妾的大家庭中的安全感。武大郎就更可憐,他不過是想要一個家庭、一個女人,他付出所有,寵愛潘金蓮,辛苦賣燒餅每個月賺2000文,在古代來講已經不簡單,結果卻被自己心愛的女人給毒死。其他的李瓶兒、龐春梅、吳月娘、陳經濟…,每一個都是很真實的人,每一個都只有很卑微的一點願望,但最後都只能死不瞑目,每一個人都是巨大的悲劇收場。
《西遊記》講的是人終究必須拋棄自我的悲劇。孫悟空有天大的本領,天地之間幾乎沒有對手,但是卻只能被佛祖反手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受苦。他固然大鬧天宮,可是在天宮期間沒人看得起他,甚至還戲弄他。那些神仙都這麼無能,又憑什麼不能讓這隻猴子出頭?但最後他必須要拋下所有的個性,完全消滅自我,變成像一個僕人一樣跟隨平庸的唐三藏,一路上受盡委屈,面對一個又一個強敵,幾次差點丟掉性命,成全了師父西天取經的願望。其他路途上所碰到的那一些所謂的妖怪,實際上跟孫悟空的狀況差不多,都是為了成全唐僧的任務而犧牲了。那最後孫悟空得到什麼?沒錯好像成佛了,但是只能從此絕塵於五界之外。
《紅樓夢》所要說的,一個大家族窮途末路的悲劇。賈府在開場時的金碧輝煌,卻在小說前言當中作者藉著幾個人的對話而透露早就已經外強中乾。這個大家族的男丁幾乎都不成材,淫亂放蕩,一擲千金。男主角賈寶玉早就已經知道整個家族在走下坡,本該承擔發憤圖強的責任,但是卻每天只知道與那些女孩們廝混,甚至於淫樂。他或許真心愛林黛玉,可是其他為他已經獻身的女孩怎麼辦?薛寶釵機關算盡,花襲人陰險狡猾,元、迎、探、昔四個賈寶玉的姊妹,其實就是「原應嘆息」,不是含恨而走,就是看破紅塵。其他的那些聰明絕頂的女孩,在賈家被抄家之後,有的淪落風塵,有的不知下落,有的年紀輕輕就病死。能夠有好下場的,實在沒幾個。那些青年男女的情愛,就只能成為一場紅樓夢。
其實這五本小說在探討的都是人性:我們面對各種的因緣、七情六慾、爾虞我詐,要如何安定我們自己的心,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平靜生活的方法?因為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所有的恩情關愛往往瞬間失去,甚至於反目成仇。智慧高超的如諸葛亮,能力強大的如孫悟空,慾望強大的如西門慶,武藝高強的如武松,家世富貴的如賈寶玉,最終這些人都跟一般人是一樣的,同樣要面對上面這些問題。
一個民族如何看待人生的悲劇,就代表這個民族的文化如何對每個人的生存價值來加以定義,可以看出這個民族在文化上的深度。看懂了這五本書,其實也就看懂了傳統中國人對於生命與生存價值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