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台灣的選舉和美國因素 | 談璞

我對於台灣的政局有悲觀之處,也有樂觀之處。

樂觀之處是:2018及2022兩次地方大選反映的結果才是台灣選民的真正選情。綠營及獨派並不是島上的主流。

悲觀之處在於:2020年大選及之後的高雄市長罷免投票等等,都是綠營操弄選情的結果。爲何綠營可以在那時操弄選舉,但2018及2022地方大選則不行?關鍵在於「美國」。

2018綠營地方選舉大敗,不止輸得難看,連美國也對當時的蔡政府有疑問:怎麼得出的結果與妳先前的預報不合?當時美國川普政權已經對蔡政權是否能牢牢掌控台灣起了疑心。

然而蔡政權卻用了最無恥的手段:向川普政權輸誠(不是「美國」!),以換取讓她在2020年選舉作弊的機會。結果就是2020年蔡千金贏得了連馬英九全盛時期都達不到的817萬票。這個作弊作到離譜的數字卻得到川普政權的公平公正的肯定,而國民黨也迫於美方的淫威不敢吭聲,美國甚至放任蔡千金進一步罷免韓國瑜,以達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哪一個再敢不服從美國就是這種下場。

2020年底美國大選,蔡政權爲表忠貞,幾近竭盡全力挺川,對拜登陣營的攻訐謾駡到了噁心的程度。然而,川普還是輸了。所以,押錯寶的蔡政權在2022地方大選無法再複製2020的大勝,因為失去了美國的默許,所以敗得比2018更慘。

但這也是我悲觀的理由:美國對台灣的選舉有絕對的控制權。它甚至不需要做什麼,只要放任綠營在選舉時亂來,綠營就能幹出2020年817萬票這種離譜的數字,而藍營一聲都不敢吭。相對的,只要美國不挺綠營,選舉的結果就會反映出島上真正的民意,而得出2018或2022的結果。

而藍營已經完全接受了這個事實:絕對不能像洪秀柱或韓國瑜一樣反抗美國,否則美國就會放任綠營操弄選舉,讓藍營一直在野。這才是島上真正的悲哀。

黑道可否參政? | 楊改之

黑道能不能參政?
當然可以!
只要選民願意投票給他!
一個政黨能不能利用黑道力量?
當然可以!
只要選民接受這個黑金政黨!

立法限制黑道的參選權?大可不必!
既然叫做民主國家,既然是民主制度,就要尊重每個公民的選舉與被選舉的權利!
如果剝奪黑道或者更生人的被選舉權(除非曾被判決褫奪公權,而在公權被褫奪的期間內),那就不是民主國家了!

一個連死刑犯的人權都在乎的政黨,竟然要立法剝奪黑道或更生人的參政權?
這讓大叔內心十分錯亂!
利用黑道、商界、學界有力人物的力量,來取得或者鞏固政權,這是政治常態,舉世皆然!

既然跟某某掛鉤了就要承擔後果,
不管哪個政黨或者哪個政治人物都一樣!
請神容易送神難,
想要撇清切割?有那麽容易?
你當人家是保險套?用完就丟?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好嗎?

至於黑金治國,到底是黑道的問題?商人的問題?還是某些政治人物的個人問題?某些黨的問題?亦或是選民的問題?
大家自己好好思考吧!

選舉後中、美、台關係不變 | 殷正淯

日本學者說的沒錯,國民黨不代表就是親中,民進黨跟國民黨的差別只是親美的方式不一樣,但都是親美政黨。

日本學者:民進黨敗在自己手上 九合一結果非向中示好

國民黨如果不正視兩岸主權重疊的事實,一心只想永久維持現狀(其實就是實質割據。但反過來看,如果國民黨不提出統一的實質規劃與政策,就是放任共產黨實質割據中國99%的土地,很丟臉、沒種),本身就破壞中國主權的完整性,搞實質台獨,跟民進黨根本上沒有差別。

那麼國民黨的勝選唯一的差別就是,對岸解放台灣的時候,下手比較尷尬一點。畢竟都是老對手了,打了快一百年,怎麼說都是熟人,下手太重,確實有點不好意思。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意義。

另外,請不要拿著國台辦的發言作為判斷是否對台灣緩和的風向標,國台辦是照顧台灣人的奶媽角色,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友善對待台灣人,他們的發言一定是最為溫和的,這跟他們的工作性質有關。

再者,只要是成熟的政府、政權都有兩手策略,銀與鋼兩個都要準備好,國台辦代表的就是銀,至於鋼的部分,要看中美之間如何互動。美國如果太過份了,鋼芯的錐狀物就會被擺在第一線。目前美國拜登雖然跟習主席見過面了,給了不會搞一中一台的承諾,但《台灣政策法》還在參議院躺著,明年二月左右就會有結果,到時候會怎麼樣?敬請期待。

基本趨勢沒變的情況,美國希望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上獲勝,只是一切向緩和發展的假象。既然是假象,那麼就不會有向中方示好的可能,日本這位教授的判斷是正確的。

 

解讀選舉結果-對比2018 | 郭譽申

這次選舉國民黨大勝,而民進黨大敗。可能因為國民黨輸多了、輸怕了,尤其2018大勝後,卻遭遇2020的慘敗,如今的國民黨和一些評論者都很保守,不敢太樂觀。國民黨是應該兢兢業業,但是也應該了解這次大勝與2018是很不同的,是較有底氣的。

簡單說,2018與這次國民黨的大勝,都因為民進黨的失政,差別在於2018年國民黨主要是靠韓國瑜一人捲起強大的韓流,對全島各地都有加分作用,因此造成大勝;而這次選舉,國民黨的許多中生代,如蔣萬安、張善政(以從政時間來說屬於中生代)、謝龍介、王鴻薇、徐巧芯等等,各自都有很突出的表現,而全黨也相當團結(黨主席功不可沒),不怕在艱困選區奮戰。這次許多中生代都抓住機會成長、表現及建立群眾基礎,比較2018只靠一人的群眾魅力,當然是強多了。

選舉是由群眾投票,因此政治人物的群眾魅力很重要,然而群眾魅力卻相當程度是天生的,有些可遇而不可求。另一方面,政治人物較能夠培養的是其資歷,即通過擔任議員、立委、政務官、縣市長等,逐漸培養出問政的能力和施政的能力。韓國瑜天生具有群眾魅力,可惜少了傲人的資歷(曾離開政壇多年),使他難以爭取總統大位。現在活躍的國民黨政治人物或許都不如韓有天生的群眾魅力,然而2018與這次的大勝,讓他們有機會累積其資歷、問政能力和施政能力,也多少能培養出群眾魅力。這很有益於他們與民進黨的競爭。

總統大選雖然只是選出總統和副總統两人,其實卻是政黨的所有政治人物的全面競爭。這次選舉,國民黨的許多政治人物都有突出的表現,自然有益於其角逐2024。民進黨雖然有中央執政的優勢,國民黨的地方執政優勢或許更接近人民。國民黨這次的大勝,勢必很有益於其募集2024的競選經費,並且可能使部份媒體和名嘴見風轉舵。

上述國民黨2024的優勢是基於它能夠公平、無爭議的挑選出其最強的總統參選人。2024將比2020容易。當年的韓國瑜不屬於國民黨的核心,又有背棄高雄的顧慮,因此黨中央找來郭台銘,而韓、郭之爭重傷了國民黨的團結。2024的大選,國民黨的可能參與者都是真正的自己人,應該比較容易處理。

這次選舉的一個現象是,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訴求的功效大減。部份原因在於,這次是地方選舉,與兩岸關係少有關聯。更重要的是兩岸和國際局勢已改變,因而改變了台灣人的認知。過去台灣人多認為兩岸不會開戰,而萬一兩岸開戰,美國會出兵護台;俄烏戰爭以及裴洛西訪台後大陸的圍島封島軍演,讓台灣人認清,兩岸真可能開戰,而且美國多半不會出兵護台,因此「抗中」不是兒戲而有高昂的代價。換言之,「抗中」其實不能「保台」,而改善兩岸關係才有益於台灣。

筆者對國民黨或許太樂觀?過分樂觀當然不好,不過國民黨也不要妄自菲薄,應該在兢兢業業中樂觀進取。

成也網軍,敗也網軍 | Friedrich Wang

貓女王雖然辭掉當主席,但是依然讓她的內閣繼續留任,這代表對權力依然沒有放手的跡象。

基本上台灣政治從2014年以來,就是由她所主導操控的網軍來進行各種鬥爭,不單單是對付對手,也對付黨內同志。這一套已經玩到上癮,難以收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她700天不面對媒體,對任何反對意見,就放出網軍,用各種霸凌造謠的方式,把對方徹底搞臭。她的副總統,以及這一次新竹小高,一定非常清楚,這些人是怎麼搞的。

相反,任何願意聽她的話,願意當她的男孩女孩的就可以得到網軍全力的塑造、護航,就算是做得再爛,搞得再臭也沒有問題。今天,終於收到了反噬。除了不斷挑戰民眾的智商之外,也因為網路宣傳這一套實際上難度不高,操作原理很簡單,所以最近這五年已逐漸興起各種反對綠色的自媒體,使得她的網軍優勢日漸下降,甚至還搞到遭到民眾的反感。

她不放手權力,依然希望在2024年之前繼續對執政黨保有影響力,主要的原因,在筆者看來,恐怕是一種恐懼。因為這種事情一旦被撥開,會有多麼見不得人?她心裡清楚得很。所以台灣要離開她一手所製造出來的泥坑,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沒落的基隆與屏東能否重生? | Friedrich Wang

筆者雖然人在對岸,但是仍然很關注台灣的地方選舉,尤其注意南北兩地,基隆與屏東。這兩個地方都是民進黨長期執政,但也都走向完全沒落的城市。

隨著台北港的開闢,以及台灣整體海運地位的沒落,基隆港已經完全萎縮成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海港。民進黨的兩任市長都曾經揚言要把這個港口改造成觀光遊艇以及海釣港,但實際上除了讓港口周圍的燈光變多之外,基本上沒有實質的改變。

基隆過去由於地方家族勢力的分裂,再加上馬英九領導無方,導致幾次在盤面較大的情況下竟然都輸掉了市長。這一次藍綠是兩個六年級的對決,綠色那一位蔡先生也爆出論文抄襲事件,結果台北大學竟然已經將近三個月過去不敢吭聲,真的是很可笑。一個城市如果沒有產業,就永遠搞不起起來。基隆必須將港口重新改造,賦予新的功能,否則這個城市還不如跟旁邊的新北或者台北合併。

故鄉屏東也一樣。幾次產業以及民意調查,屏東與嘉義線都是台灣最落後競爭力最差的兩個地區。目前人口萎縮到79萬多,每一次筆者回故鄉看看都感覺到非常凋敝衰弱、老邁窮困,幾乎看不到什麼希望。

屏東過去主要的產業是農業以及觀光,這幾年隨著兩岸關係惡化,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農漁產品給與各種限制,當然也就重創了屏東的農業。觀光產業也一樣,如果不能政通人和,那就什麼都搞不起來。屏東有山、有水、有海,還有許多老字號的大學,本來不應該搞成今天這樣。屏東需要新人新政,需要重新調整地方產業,否則也就只能繼續一潭死水。

基隆或許有希望變天,但目前還很膠著。希望屏東的蘇醫師加油一點,使得筆者的故鄉點燃一些希望。

選舉掃街初體驗 | 藍清水

今年九合一選舉,因為我支持國民黨提名的市長候選人張善政和無黨籍的中壢區市議員候選人毛嘉慶,特別成立了一個「藍清水支持張善政」群組,經過個別徵詢願意公開表態的便邀請進群,大家在群裡互相提供訊息,彼此打氣,並積極地固票、拉票、催票,希望兩位優質的候選人能都當選。

我的小學、初中同學劉秀芳個性開朗、隨和,因此人緣好到約會、節目滿檔,她現在在三個國小擔任導護,也當里長的志工,又是救國團的義工,每天忙的不亦樂乎,是個快樂的退休族。這幾年因為彼此住的近,加上通訊軟體發達,請安問好的次數也就比較頻繁。上個月她邀請我參加救國團中壢團委會的月會,內子與我欣然赴會,之後我們又到台北參加在凱道的抗議黨產會沒收救國團財產的遊行,當天雖然雨勢一陣陣,卻也沒有澆熄來自全省各地的抗議怒吼。

她也是「藍清水支持張善政」群組成員,幾次大型的造勢我們都到現場去加油。昨天下午,她在群組說她下午要去跟張善政掃街,我便約了內子也到張善政中壢競選總部會合,我們在機車上綁上張善政的競選旗子。車隊2點準時出發,沿途有民眾舉大拇指示意支持者,有熱情揮手的,有高聲祝賀者,有放鞭炮歡迎的,有從車窗伸手致意的,有從樓上高喊當選的,也看到兩位比倒讚手勢的。

2019年韓國瑜旋風掀起過機車蛇隊,其場面之熱情與震撼至今令人難忘。而我此次跟隨張善政選舉掃街車掃街,是我此生初體驗。掃街時可由沿途所見、所感,測出民眾的支持度,我等於做了很真實的田野參與觀察。

回到總部後,秀芳說:「已經七十一歲了,總要順著心去做一些想做卻一直不敢做的瘋狂的事。」我聽了頗為贊同。騎機車跟隨候選人車隊掃街就是一直想做而沒有嘗試過的事,我做過了!

修憲降低投票年齡,贊成嗎? | 郭譽申

這次選舉有一修憲複決公投:把參政權(包括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公投)的年齡限制下修到18歲,即年滿18歲就有各種投票權和被選舉權。由於這是平白給年輕人權力,各黨的所有政治人物都想討好年輕人,因此全都支持此案。(民進黨卻堅稱,國民黨的支持此案是打假球。)筆者不是政治人物,不必討好年輕人,但愛惜年輕人,不怕在此表示反對的立場。

我反對下修參政權年齡的最主要理由是,台灣的政治太黑暗,政黨的競爭太激烈、太惡質,年輕人若提早接觸政治,很可能對年輕人造成嚴重的傷害。最近正在選舉,各黨的候選人和支持者都不擇手段求勝,尤其執政者更是動用檢調和政府資源,非贏不可。大家哪管什麼公平正義,到處都是謊言、抹黑、抹紅,加上網軍的興風作浪、戲謔覇凌,年輕人提早接觸這些東西,絕對是有害無益的!筆者就曾認識三位友人嚴重受害於台灣政治:

A君是我的中研院同事。他在國外留學時曾參加少數反對政府的活動(這很常見),不幸他的弟弟在服兵役時意外喪生,此後他總自責,弟弟的死是因為他參加反政府的活動,導致政府的報復(其實不可能),因此罹患精神疾病,最後輕生自殺。

B君是一網路軟體公司的年輕工程師,是死忠的扁迷。當陳水扁連任台北市長落選時,他痛苦得幾個星期無法工作,只好離開職位,此後與我失去聯絡。

C君也是我的中研院同事。他不滿政治,更痛恨民進黨的執政作風,因此罹患燥鬱症,無法靜心工作,而從中研院去職。

以上雖屬少數特別嚴重的例子,但足以顯示,台灣的政治惡鬥影響很多人的生活和生產力,年輕人提早接觸政治惡鬥,絕不是好事。

降低投票年齡的主要理由是順應歐美國際潮流。然而好的潮流應該順應,不好的潮流不必順應。歐美的民主制度近年遭遇很多挫折,包括民粹主義盛行、政治效率低落、英國意外脫離歐盟、川普總統破壞美國的民主制度等等。歐美民主制度遭遇的挫折與降低投票年齡是否有關無法斷言,但是歐美民主制度遭遇挫折是事實,台灣沒必要順應遭遇挫折的歐美潮流。

筆者反對降低投票年齡,也因為台灣年輕人普遍比歐美年輕人晚成熟、晚獨立。台灣人一般很重視高學歷,父母都盡力供子女念大學,而歐美的父母多半覺得沒有義務非要供子女念大學。因此在歐美18歲高中畢業就被視為成人,而在台灣幾歲算是成人很難說,父母習慣照顧子女到比較大,讓子女在念大學以前,幾乎只管讀書、考試而不問世務,因此台灣年輕人普遍比歐美年輕人晚成熟、晚獨立。有這樣的差異,台灣的投票年齡限制比歐美稍高很合理。

選舉大勢底定 | Friedrich Wang

再說說選舉,我們單純看兩大黨。

以國民黨來說,在北部跟中部都可能獲得大勝。

如果沒有意外,基隆、台北、桃園這三個城市都將收回,也應該可以保住宜蘭,以及新竹縣,新北市也將獲得勝利。而台中盧秀燕的得票,筆者認為甚至有可能超過6成,將會是壓倒性勝利,另外在彰化、南投、雲林也都將獲得勝利。反而是長久執政的苗栗縣很可能會丟掉,將由脫黨的無黨籍者有驚無險獲勝。整個東海岸也都將由國民黨繼續執政,基本上沒有懸念。

南台灣的嘉義市可以保住,但現在的重點應該是加強猛攻南台灣的屏東。據筆者前幾天夢見的民調,屏東的差距現在最多4%,已經接近誤差範圍。屏東已經由民進黨執政將近30年,果然成效良好,成為全國最貧窮的農業縣!看見故鄉如此,讓人感覺無言以對,屏東人不醒嗎?

民進黨,現在看起來大概只有高雄、台南、嘉義、屏東、澎湖,這五個地方比較有把握。台北,大概已經不用指望。

貓女王集團不可能束手就擒,肯定還是會全力保住新竹,另外也不會放棄桃園。新竹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在台灣的地位重要,最近這20年人口結構大量更新,在這裡執政已經8年的民進黨當然捨不得丟掉這個地方,況且這是柯建銘的地盤。另外苗栗也不是沒有機會,但總的來說,這一次選舉,敗局基本上已注定,北部的桃園、基隆丟掉的機會很大,被保住的高雄、台南這兩個城市注定將在未來持續沒落,前景大概只剩下老人與海。

這一次選舉的關鍵因素就只有一個:疫苗以及防疫問題。貓女王政府在這兩年多的疫情當中,表現荒腔走板已經不待多言,傲慢、自私、低能,滿嘴謊話,置民眾生命於不顧,甚至涉嫌中飽私囊。前天陳時中還在說「民眾的誤解,讓我感覺很痛苦」,而筆者卻想問他:這兩年失去自己親人的民眾難道不痛苦嗎?因為你們擋住疫苗造成的生命損失又有誰來負責?你可以牽著人妻去喝酒吃飯,台灣卻有1萬多個家庭在這兩年辦喪事,這是何等的悲哀的事情?

未來還剩不到兩個星期,當然還有可能有變數,但總的來說,這個結構應該已經難以撼動。至於最後結果怎麼樣?我們就靜靜觀察吧。

選舉二三事 | 藍清水

最近我的臉書忽然有許多來加好友和要我去他的臉書按讚的邀請,有些一看就知道是跟詐騙或者某種業務有關的,但也出現了不少的候選人。其中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我這個里的里長。

四年前,他以前任里長已連任六屆而打出換人做做看的訴求,結果是勝選了。由於我們住在同一個社區,且在之前他擔任市民代表期間就有少許互動,我則剛好卸任社大校長職,便主動當面表態願意當他的志工,可是一直都沒接到出任務的通知,便在他的臉書留言,四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回應。後來我觀察研究後知道,他需要的是忠心的樁腳,不是想服務的志工。

不想,十幾天前他竟然在臉書送出好友邀請,我毫不猶豫地按了確認。但,迄今仍無互動。我不知道他加好友的目的是什麼?是否認為加了好友,便會真的成為好友,就會支持他連任?

黃光國教授在《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一書中收集了九篇論文,主要是探討中國人在人情與面子的問題上的回應方式。

其中有一篇《中國政治聯盟關係的初步模式:臺灣鄉鎮中的人情和關係》是西方學者Bruce J. Jacobs在民國五十九年,在臺灣中部觀察選舉期間候選人與選民之間的關係與人情之間的拿捏。是一篇經過深入、客觀的田野調查後撰述的學術論文,很值得作為從事政治者於平日跑基層時的指導守則。

文中有一節特別提到「感情只能“發生”在社會互動(中文稱為“社會往來”)之後」,因此地方政治人物莫不盡一切的可能與選民建立關係,進而培養出感情,以達到「有來有往,親眷不冷場」的效果。準乎此,則候選人若想用自媒體來擴大接觸面,卻疏於經營,恐怕會帶來反效果。我這個里的里長看來沒了解這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