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霸多行不義必自斃 | 謝芷生

許多人都困惑,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每隔數年就政黨輪替,即經選舉更換執政和在野的角色,為什麼美國對內和對外的基本方針卻沒有多少改變?尤其是在國防和外交政策上。

民主黨和共和黨各有各的黨綱和主張,組成分子也各不相同,但卻好像始終都是由同一批人在執政似的。若從階級屬性的觀點視之,則會認為,執政者雖非同一批人,但因階級屬性相同,因此國家的基本方針即不會出現實質的改變。就拿美國的對華政策而言吧,始終沒有脫去帝國主義或霸權主義的色彩。為什麼會出現此一現象呢?

若能抽絲剝繭,再往深一層探視,就會發現,原來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他們都是受美國軍工複合體操縱和控制的。軍工複合體通過長期的軍火銷售,尤其是在二戰期間和戰爭取勝後,將銷售軍火累積的龐大資金,用來賄賂和收買兩黨的國會議員和行政人員,甚至高至國家領導人。

據說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曾於1961年告老還鄉時,提出過警告。他認為軍工組織通過戰爭和軍備競賽,會將原該應用於社會福利和建設的資金,轉換為龐大的個人利益。此終將令其蛻變為一頭難以控制的吃錢怪獸。今日的美國就是受此怪獸所控制的機器,因此無論何人何黨執政,均得聽命於軍工複合體的指揮控制,否則即將權錢兩空,失去執政的機會。

俄烏戰爭似乎即將分出勝負。本來這場戰爭自始就不應該發生。美國人為這場戰爭的發生,做了長期的準備工作。為什麼要如此熱心地去製造這場戰爭呢? 當然要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否則耗費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犧牲了如此多無辜的生命,又將如何交代呢?

俄烏戰爭的表面原因是由北約東擴造成的。北約為何要東擴呢?顯然是為了抑制俄羅斯的勢力與威脅。但隨著蘇聯1991年12月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已分崩離析。俄羅斯作為原加盟共和國之一,早已元氣大衰,自保猶恐不及,哪裡還能構成北約的威脅呢?

那麼美國霸權主義者的目的又何在呢?顯然有人希望通過戰爭獲取利益。真實的背景是,美國霸權主義者利用加入歐盟或北約為誘餌,使貪婪的烏克蘭領導人墮入陷阱,挑起了這場無謂的戰爭。如前所述,美國霸權主義者是受軍工複合體指揮操控的,必須為軍工複合體的利益服務。作為軍火商,軍工複合體需要靠出售軍火獲利,而挑起俄烏戰爭就能使軍火大賣啊!

軍火買賣雖利潤可觀,但靠戰爭獲取不義之財,是會有報應的。美國霸權主義者必將自食惡果。

美國擴增軍費加速瓦解 | 黃國樑

美國是什麼樣的國家?當它的人民因為新冠死了逼近100萬人時,它最關切的事情卻只有大舉擴增軍費。

白宮拿出來的2023財年預算,國防支出一舉超越8千億美元的歷史性關卡,達到8133億元。比2022年的7820億元增加了4%共313億元。但美國會可能如同去年再自行加碼,按共和黨要求的增長5%,恐增為8211億美元,甚至更高。

這一軍費比中、俄、印、英、德、法、義、日、韓、澳、沙加起來都還多,要對付誰?其實是對付它心中永遠無法撫平的恐懼!這個恐懼不是外生的,而是內生的,就是它對自己跌落霸主王位的恐懼。

希羅多德著史時說:「神欲毀滅一人,必先令其瘋狂!」看看進入21世紀後的美國總統,一個比一個瘋狂!最近拜登的言行,更已是昏聵之極。而軍費擴增則是瘋狂的終極表現!

龐大軍費不會令美國人安心,他們將到處製造動亂,烏克蘭完了之後,下一個真的就是台灣了!訓練一年的兵送上戰場,只有砲灰的貢獻。

美國的經濟已經是搖搖欲墜!全是水份與虛胖的GDP,只有軍工的外殼是硬的,加上一點半導體,其他的一推就碎了!這種經濟體去支撐腐敗的軍工複合集團,只會加速其崩潰。

何不直接增加到一兆美元呢?我將親眼目睹美利堅聯合帝國的瓦解!

美國揪團圍堵中國的得失 | 郭譽申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兩個多月,在國際上的主要動作是聯合盟國,圍堵中國。美國企圖形成的團夥包括五眼聯盟、歐盟、日本、印度等等。成效如何?猶待觀察。軍事上,美國和部份盟國的軍艦、戰機屢屢巡弋東海、南海、台海,而智庫公開警告台海是最危險的潛在戰爭爆發點。美國把中國周圍的東亞搞得好像緊張萬分,有何得失?

中國大陸四十年來除了極小的邊境衝突外,從沒打過仗;在南海只是在一些無人島礁建立海空基地,從沒阻擋過航行自由;在東海釣魚台最多不過是宣示主權,及與日本有些漁事糾紛;在台灣海峽,雖有機、艦巡弋,只是警告台獨,從未與台灣軍事衝突,並仍強調和平統一。中國一直堅持和平崛起,美國卻故意製造東亞緊張,藉以宣揚「中國威脅論」,企圖孤立中國、壓制中國。

美國揪團圍堵中國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是一軍事帝國,在全球都有軍事基地,其「軍工複合體」在國內外有巨大影響力。軍工複合體之名始於1961年曾為二戰盟軍最高統帥的艾森豪總統。美國的軍工複合體永遠要替美國找到或製造一個大敵,如早期的蘇聯、後來的穆斯林恐怖主義和現在的中國,它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獲得龐大資源並維持其影響力。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幾乎能左右美國的外交政策,甚至使總統成為傀儡。美國揪團圍堵中國的最大獲利者無疑是其軍工複合體。

美國揪團圍堵中國,使其軍工複合體獲得大利,卻不利於美國經濟。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最新發佈的資料,美國2020年的軍費開支為738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總開支的40%,是中國的3.8倍(1933億美元),但是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僅占全球總量的24%,僅比中國多35%。美國的軍費開支在其GDP中的占比遠高於其他國家,勢必排擠其他的生產性/建設性經費,也是美國高負債的原因之一,都不利於美國經濟。

早在1987年歷史學家Paul Kennedy就出版了著名的《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霸權興衰史),並五度修訂再版。書中展現,近代(1500年以來)的霸權都始於經濟的高度增長,然後是軍事力量的增長而成為霸權。霸權的衰落幾乎都因為帝國過度擴張,使其經濟力量愈來愈不足以支撐其為了保障過度擴張所需的龐大軍事支出。看來中國正走在逐漸成為霸權的上升軌道,而美國已走在霸權衰落的下降軌道。

現代的強權,如中、美,都擁有核子武器。大家都明白,戰爭有可能導向核戰,其結果就是共同毀滅,因此都不敢輕易發動戰爭。這樣軍事力量的重要性應該是降低的,美國卻揪團圍堵中國,派遣軍艦、戰機屢屢巡弋千里之外的東海、南海、台海,花費不少而所得僅是意義不大的「耀武揚威」,並不明智。美國被其軍工複合體綁架而窮兵黷武,看來只能逐漸走向霸權衰落之路了。

資本主義世界是怎麼回事-出現改變契機? | Friedrich Wang

今日世界最普遍的學校制度是來自工業革命後的歐洲。固定的教室,一樣的制服,固定的教材,上對下的知識傳授,所以學生必須拼命記憶,然後去考試。每個人都像是一堆工業零組件,進入到流水線裡接受他們的組裝,最後出來的是一堆規格大小都一樣的產品。所以有大同小異的信仰,有基本的價值觀,服從法律,畏懼權威,安分守己。

當然,也有個別的『不合格』產品,但只是少數,會繼續受到各種改造,直到也願意服膺這一套為止。若還是激烈違抗,那就送進監獄,繼續接受再教育,或者就直接銷毀。

工業革命後,統治世界的不再是所謂的王公貴族,也不是地方豪紳,實際上就是大型工業與銀行集團,就是所謂的『軍工複合體』。這些人,也就是前幾年包圍華爾街運動中所謂的『百分之一』。這個世界的規則以及人類的生活方式,都是由他們所制定。政治人物不過是他們手上的玩偶而已,或者說好聽點就是代理人。

不信?美國聯準會是私人銀行,這個私人銀行竟然發行世界通用貨幣,控制了國際金融命脈,所有重要物資的交易與計價都由其說了算。羅斯柴爾德、摩根、洛克菲勒,這三大家族就是聯準會的三大股東。美國兩大黨,基本上都要靠他們來運作,整個國家命脈也都在這三大家的手裡面。實際上,世界各國都受他們深遠的影響。

好吧,不說美國,我們就講台灣吧。李登輝時代的『國營事業民營化』以及扁時代的『二次金改』基本上就已經將整個國家的金融大權與眾多產業都交到吳、辜、蔡等等幾大家族的手中,他們與其側翼就掌握了這個島上多數人的生活。基本上,真正對台灣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的就是這些人。過去國民黨有大量黨產,可能還有些主導性,或者說至少與這三大家族呈現合作而非俯首聽命。現在,不論藍綠,都要向他們找錢,自然必須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工資不會漲,工時不會少,貧富差距繼續擴大,房價持續飆….. 這都是不意外的,而且這個大趨勢也永遠不會改變。

理解了這樣的結構,我們才能理解前面提到的教育理念與體制。簡單說,要製造大量聽話、能幹、而且溫馴不反對的勞工、技術人員、教師,是這種教育的基本目的,也就是為了前述的那百分之一奉獻自己的身體、歲月、甚至生命,使那些百分之一繼續保持優勢,子子孫孫都榮華富貴。不進入到這個體制中的人,基本上很難生活,除非特別有毅力,或者聰明絕頂,可以在縫隙中找到一些出路,但是只是極少數。

您可以想想:我們在學校被教過怎麼樣賺錢嗎?是的,教過我們要勤勞,要樂天知命、知足常樂…..等等生活道德。但是,學校有無教過我們怎麼樣致富?怎麼樣理財?甚至怎麼去規劃人生。答案是很少,或者幾乎沒有。因為這不是上述體制的教育目的,不是製造聽話溫馴的勞工的好方法。又比如,我們的教育教過我們怎麼生養與教育子女嗎?或者怎麼去經營家庭嗎?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學校卻不教,卻要我們背誦太多一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這,不是很妙的事?若再說白一點,您有無發現大多數勤勞的人一生都過得很苦?而勤勞,是學校教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這樣,還不明白嗎?這就是工業革命後的人類文明體制,我們被制約在其中。

若您問有無可能改變?或許眼前就有一個機會,但是現在看起來還很模糊,或者說有點混亂。那就是『網路區塊鏈與去中心化』。這又是一個複雜的故事,您古狗一下,或者願意看幾本書,大概也不難懂。簡單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直接連結,將世界扁平化,不再經由上述那些集團、機構,最大程度上脫離他們的掌控。將金流、物流、人流等等都自由移動、交易,最大程度上消除人為障礙;當然,也包括消除壟斷。

但是,掌握網路資源的還是上述那百分之一。加上若真的去中心化,那結果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混亂、脫序,這樣的震撼與動盪將持續多久或者傷害多深,誰也說不清。比如說,沒有了銀行,那信用誰來擔保?沒有了政府,那生活是否失序?…..等等。其實,等於是要進行一場革命。這裡面,想像空間太大了。

或許,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這些改變露出曙光。但是,後面的世界會呈現出甚麼樣的面貌,那只有天知道了。人類文明持續前進,但是充滿不確定性,這似乎是歷史的一個法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