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教授蔡丁貴 無言以對 不敢辯論 | 丁紹傑

2023/4/27蔡丁貴教授在FB的貼文:

勇敢的「台灣國」理事長陳峻涵先生,今天拿著一隻玩具槍(我猜),走入蔣介石臭頭廟,一面拿槍射擊(沒有槍響),一面喊著:「拆除銅像,轉型正義」。他還沒有跑近銅像旁邊,就被保全與替代役圍住,壓制在地上。在被拖離現場途中,仍然喊著:「殺人魔王、拆除銅像、轉型正義!」在現場圍觀民眾觀光客大約有100人。在此,公開對陳峻涵理事長及台灣國的夥伴進行這一場非暴力抗爭行動的策劃與勇氣表示敬佩。我年紀大了,膽量變小了,行動變慢了!
勇敢!勇敢!真勇敢!
敬佩!敬佩!再敬佩!
轉型正義,拆除銅像,永不放棄!

2023/4/27我與蔡丁貴教授的對談如下:

丁:歷史要多元全面的了解。

蔡:台灣奴隸要了解自己被奴隸的歷史。

丁:你若覺得仍是奴隸,這樣你的言論,屬於「心不平,理不正」。

蔡:我是已經覺醒的台灣奴隸。奴隸要反抗是天經地義。

丁:這樣我邀請你,我們二人公開辯論,你敢接受嗎?

蔡:蔣介石是228大屠殺的元凶,有需要再辯論嗎?

丁:當然,你應該換位思考,換成你,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會如何?白色恐怖下,你該知道有多少共黨在台灣,請蔡先生不妨指出,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有多少是造假,先由李友邦開始。

蔡:認罪悔改才是正途。人自以為必要的邪惡,只是一塊公開的遮羞布。

丁:2021/02/24 今天是南海路二二八紀念館開館十周年慶,馬英九參加早上紀念活動,下午前館長廖繼斌先生以「二二八協會」的名義借該館舉行二二八座談會,希望促成藍綠對話。結果下午只有張亞中、張若彤、錢達、鍾情、武之璋等藍營學者發表談話,綠營受邀學者都沒參加。真相越理越清,為何不參加?是理虧?還是心虚?讓人想起,「2017年绿營蔡丁貴教授,欣然接受「二二八真相」辯論挑戰,結果時至今日,仍避不見面。」

蔡:只需要更多真相,公佈機密檔案,不需要辯論。真相自己會說話!

丁:你都深深的認為及認定,還需要什麼更多真相資料,現有的公開檔案就夠多了,你是教授,我只是學士,我們就把真相,辯清楚。

蔡: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證據顯示蔣介石是228大屠殺的元凶。因為你們不接受這樣的事實,應該公佈現在隱藏的機密文件,可以讓你們無話可說。

丁:蔡教授,前段你說:「只需要更多真相,公佈機密檔案,不需要辯論。真相自己會說話!」,現在你又說「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証據顯示蔣介石是228大屠殺的元凶。因為你們不接受這樣的事情,應該公佈現在隱藏的機密文件,可以讓你們無話可說。」你這不是前後矛盾,如果真相資料不全,你不該任意推論(亂講話),如果你認為你有把握,這樣快來跟我辯論,我們打賭10萬元,由旁觀者無記名投票。

蔡:現在的證據對我來說已經足以證明蔣介石是元凶,你們需要更多的機密資料才能認罪悔改。

丁:這樣資料足夠了,快同意跟我辯論。

台獨教授蔡丁貴,不再回應了~

通國陸軍速成學校並非保定軍校的前身 | 賈忠偉

早期很多紀錄都稱「通國陸軍速成學校(原「北洋陸軍速成學堂」)」為「保定軍校」之前身,但劉鳳翰教授在他所寫的:《蔣中正學習陸軍經過》一文中則指出,這是遭到毛思誠(1873~1940,蔣中正的早期啟蒙老師和機要秘書)誤導所致。

因為──「毛思誠在民國15年(1926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一書中,談到『通國陸軍速成學校』,即『保定軍官學堂』是也。以至於後人多以此為本,跟著錯記下去,也就是說──『陸軍速成學堂』為『保定軍校的前身』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兩校除皆在保定(府)外,並無任何實質關係。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直隸總督駐保定,使得許多現代新式軍事學堂都設在保定,比如──北洋行營將弁學堂、 練官營、參謀學堂、測繪學堂、北洋新軍速成學堂、北洋陸軍師範學堂、軍械學堂、經理學堂、軍官學堂(即陸軍大學前身)……等。

保定軍校的設立是在民國成立之後,北洋政府陸軍部為了培養陸軍基層軍官,在1912年6月,決定將前清陸軍兵官學堂改為陸軍軍官學校,1912年7月3日,陸軍部將校址移至保定原陸軍速成學堂內,這就是後來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悲情城市…一個媚俗、沒有考據歷史的聲光煙花秀 | 賈忠偉

從歷史事實來看,臺灣光復之初,不管是米還是糖,幾乎都面臨了產量不足,或是無法生產的困境,再加上大戰之後,必然面臨的貨幣貶值與復員(如臺籍日本兵退伍、難民返鄉)重建壓力……

●所謂的糖輸出…

臺灣光復之初,原來日據時期留下來的42所製糖工廠,其中有34所遭盟軍轟炸受損,僅存8所未受損害。當時擔任臺灣行政長官的陳儀,為了實現「工廠不停工」的承諾,兩年間幾乎讓所有製糖工廠恢復生產。1946年臺糖工廠復工後,陳儀給中央十萬噸糖,在當時發揮了保護臺灣經濟穩定的作用。因為陳儀擔心法幣會影響臺灣穩定,因此才給了十萬噸糖做為四行(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來臺人員與物資的補償…

參見 糖業文化的建構刻不容緩

●所謂米輸出…

臺灣在光復之初,會缺米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在受戰爭末期,臺灣遭到盟軍密集轟炸、日本大量徵兵入伍、海運遭到盟軍封鎖……結果造成──肥料不足、人工缺乏、水利設施遭破壞……最後導致耕地荒廢所致,再加上1945年第1期插秧期間,臺灣北部發生寒害,南部出現旱災,第二期作又遭遇颱風,致使1945年全臺稻米生產僅剩63.8萬公頓,不及1938年總生產量140萬公頓的一半,減產約54%。

開羅宣言的秘辛 | 姚雲龍

一:開羅會議:
1:召開時間:1943年11月23日~27曰。
2:召開地點:埃及首都開羅。
3:參加人員: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中華民國主席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及上開人員的隨員。(中華民國隨蔣中正與會的還有:周至柔中將、楊宣城中將、俞濟時中將、外交部長王寵惠,還有蔣夫人宋美齡女士。)

二:開羅會議召開的目的:
當年歐洲戰場的德國己是強弩之末,投降己在指顧之間。亞洲戰場,美國雖在太平洋有海空優勢,但日本仍在頑強抵抗,如何解決日本及戰後國際重建是這次會議的目的。

三:會議的經過:

這次會議本來稱為“中、英、美、蘇四強會議“,因為蘇聨與日本訂有互不侵犯條約,所以它不方便參加有中華民國在內的四強會議,因此這次會議分兩部分舉行。第一部分是由沒有史達林在內的中、英、美在埃及開羅舉行,第二部分是沒有蔣中正在內的美、英、蘇在伊朗德黑蘭舉行。

所以當年11月30日中、英、美在開羅會議結束後,為了徵求史達林的意見,三國對會議公報並沒公開。在開羅會議後次日,羅斯福、邱吉爾即飛往德黑蘭與史達林會議,詢問史達林對開羅會議公報的意見,史達林對此公報明確的非常贊同,並表示戰後朝鮮應該獨立,滿洲、臺灣和澎湖應該交還中華民國。於是翌日,由中、英、美三國元首簽署的“開羅宣言“立即公佈於世。

四:開羅宣言的內容:
1:中、英、美三國堅持對日作戰,至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2:日本歸還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佔有的一切島嶼。
3:日本自中國所竊取的領土,比如滿洲、臺灣和澎湖群島,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

五:開羅會議召開的秘辛:

1:在開羅會議召開前,太平洋戰爭己爆發快兩年,美國和中華民國在亞洲戰場的合作已有相當成果,所以羅斯福把中華民國列為四強之一。可是英國一直瞧不起中國。它不同意把中華民國列為四強之一,可是它有求於美國,不得不尊重美國的意見。

2:美國為了早日結束亞洲戰場,最好的辦法是,拉攏蘇聯放棄《蘇日友好條約》對日作戰,因此史達林是當時美國心目中的寵兒,往後雅爾達密約就是因此形成的。

3:開羅宣言起草的經過:該宣言是羅斯福的助理霍布金斯起草,起稿明確寫“被日本背信棄義地、所竊取中國人之領土,例如滿洲和臺灣,理所當然的歸還中華民國“。可是英國的代表賈德幹爵士卻建議:把草稿中的“歸還中華民國“改為“當然必須由日本放棄“。可是遭到霍布金斯和中華民國的代表王寵惠堅決反對,賈德幹爵士的建議沒有成功。結果只把原文中的比較強烈的“背信棄義“和“理所當然“兩個片語刪除了。邱吉爾本人又對公報中的“滿洲和臺灣“兩個地名之後增加“澎湖“二字。

六:蔣夫人的貢獻: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以東方美人的姿態出現在會場,她以流暢的英語、令人欣慰的辭彙,週旋在三大之間,折衝樽俎,為蔣中正排難解紛,也為中華民國爭取不少美援,她是會場中最活躍的人,新聞記者追逐的對象。

七:這次會議是蔣中正一生中所參加的最高層次國際活動,也提高中華民國為世界四強之一。為中華民爭取不少外援,羅斯福承諾:給予中華民國十億美元的借款,把每月空運援華物資由八千九百噸增加到一萬二千噸,允諾裝備中國九十個師。這些雖然因為日本提前投降而末兌現,但總歸是那一次會議的成果。

國共的成王敗寇,我的追憶 | 杜敏君

有些話憋在心裏,實在不舒服。成王敗寇,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理由千頭萬緒,不是一言两語能說清楚的。敗了就是敗了,多說無益。

但是大陸與台灣的年輕朋友,必須有個共識,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國共的鬥爭,是一山不容二虎,毛、蔣之爭是建國路線之爭,不是個人權位、利益之爭,都是為了完成革命,建立新中國,為了中國的富強,為了免於飽受列強的欺壓,為了揚眉吐氣!

國民黨要負起抗日的全部責任,共產黨只需在淪陷區打遊擊戰,不能說沒有功勞,到底是局部戰鬥,且利用喘息的空檔發展勢力,犠牲慘烈的大會戰,卻是國軍全面擔負。

其次就是日本投跭,國軍接收的地區廣大,已兵疲民困,無力再戰,而陳誠的富將窮兵政策,引起士官兵之不滿,尤其是下令各部隊就地集中繳械解散歸鄉,讓這些抗日遠離家鄉的軍士,頓失倚靠,且在逃難的人潮中,到處都是從戰場退下來的傷兵,成了社會的亂源。

八路軍與新四軍,卻是紀律嚴明,深受人民的歡迎,共軍又善於收買人心,相形之下,國軍士氣渙散,焉有不敗之理?

最重要的一點,大家都在議論,老蔣搜括大陸人民的財寶,變成黃金,帶到台灣來。謊話說一百遍,即成真。疑惑的是,怎麼沒有政府財經單位出來還原真相?

事實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黃金是中央銀行國庫的,抗戰期間,人民能吃两餐稀粥就不錯了,哪來的黃金給你搜括?

我母親在軍統局工作,根本領不到多少薪水,常常燒開水涮包心菜(高麗菜),蘸醬油辣椒就吃得津津有味,但是滿頭大汗,我才四歲不到啊。

在共軍快打到南京時,爸爸帶我們兄弟俩去舘子吃餃子,要用大包包裝滿滿一袋的金圓券,通膨每刻都在漲,伙計不停的在嚒吆喝水餃一個漲200啦!爸爸一大包的錢不夠付,幸好老闆很熟,先賒帳。

那時我已小一,記得很清楚,後來鈔票已經失去信用,民眾直接用銀元(袁大頭)交換,用口吹一下,會嗡嗡響,以資辨識。

爸爸與父執輩同事聊到這一段,都搖頭歎息,說老毛比老蔣高明多了,大量印鈔票,擾亂金融,老蔣又下野,國民黨大勢已去。而且還談到,是要留在大陸,還是跟著老蔣到台灣?

兩岸的年輕人可知道這一段黃金的故事嗎?

兩宗中蘇同盟條約 | 張魯臺

中華民國與蘇聯於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前一日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而前之友好同盟條約自然失效。4年半內中蘇兩次簽訂友好同盟條約,蘇聯領袖始終是斯大林,中國領袖則分別是國民黨蔣介石與共產黨毛澤東,新條約的簽訂見證新中國的誕生,確實擺脫了不平等條約之屈辱。

前約:美國力促蔣委員長簽約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受制於《雅爾塔密約》與在美國誘導下,中華民國對外國所簽的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雅爾塔密約》是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國首領於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蘇聯雅爾塔舉行首腦會議所簽密約,三個國家協議劃分戰後勢力範圍,構建出雅爾塔框架,依約蘇聯在擊敗德國後三個月內,加入對日本作戰,戰勝日本後,將可收復庫頁島南部、獲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並保障其在大連港、中東鐵路、南滿鐵路的利益,以及蘇聯海軍在旅順口的租賃作為報酬。以上種種「利益」蘇聯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中略有提及。

《雅爾塔密約》的簽訂,顯露出英、美領袖比蔣介石委員長急於盡早結束戰爭,1944年盟軍在多個戰場上節節勝利,唯獨中國戰場上能夠威脅日本本土的盟軍戰略轟炸機場卻盡數喪失,這一年急於求成的史迪威將軍因為提出某些要求,包括援助八路軍和新四軍與更高的軍事指揮權,而被蔣委員長擯出中國,接任的魏德邁將軍顯得謹慎的多,蘇軍出擊中國東北,成為英、美領袖的渴望,正中下懷的斯大林元帥卻表現得異常珍重蘇聯士兵的性命,英、美領袖顯然上當了,或者是本來就毫不在乎中國感受,斯大林輕易取得外蒙古與在東北的利益。

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題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清楚地提到:「…美國參戰後,國民黨顯然認定日本最後必將戰敗,以為可以有機會來改進他的地位,和中共做最後的決鬥。…戰爭後期中國抵抗力的部分衰弱,主要就是這種心理造成的。」實例就是胡宗南部隊屯兵西北,封鎖陝、甘、寧及監視延安,而不是開赴抗日前線。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8日蘇聯對日宣戰,89個師150萬軍隊衝入東北進攻日本關東軍,9日美國再在長崎投下原子彈,10日日本通過中立國瑞典、瑞士向盟國轉達有條件投降意願,在未獲答覆的情況下,8月15日天皇透過廣播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前一日,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蘇聯收穫滿滿,那麼中國獲得什麼?應該說蔣委員長獲得什麼?這可以從「斯大林對華政策聲明」中看出大概,主要內容是:

斯大林總書記盡全力促進由蔣主席領導的中國統一。
戰事結束後,中國應由蔣主席繼續領導。
斯大林總書記期待中國達成統一、安定,希望滿洲為統一的中國的一部分(註:蘇聯承認偽滿州國)。
對於中國沒有領土的要求,為了對日軍作戰而進入中國領土的蘇聯軍隊,尊重中國主權。
為使中國便於在滿洲組織行政組織,歡迎蔣主席的代表和蘇聯軍隊同行進入滿洲。
斯大林總書記同意美國對於中國所提倡的門戶開放主義。
斯大林總書記同意朝鮮由中、美、英、蘇四國託管。

美國方面依據斯大林聲明,認為是斯大林對於中國沒有絲毫領土野心的「保證」。

《雅爾塔密約》因為中國並未參與,有關中方的部分,只要中國不同意,那就是廢紙,蔣委員長一開始並未同意,為何最後還是與蘇聯簽了約?

蘇聯150萬大軍摧枯拉朽般的痛擊日軍,蘇聯已盡《雅爾塔密約》中的同盟國義務。日本早晚要投降,蔣委員長新的煩惱是,國軍遠在西南內陸,如何將軍隊盡速地派往華東近海省市與東北進行接收,而不至於讓日偽軍隊近旁的八路軍與新四軍就近接收,尤其是東北環境更加複雜與遙遠。

美國在雅爾塔向蘇方承諾必將促成中蘇和約的簽訂,美國必然要力勸蔣委員長並「曉以厲害」,與蘇聯簽訂同盟條約,將對蘇聯產生約束力,似乎是唯一遏止八路軍搶先佔據東北的「唯一」辦法,也是促使蘇軍戰後盡早撤出東北的「唯一」辦法。由於蔣委員長依賴美國甚深,聽從美國「建議」,也就成為「必然」,況且美國空軍已經在協助運兵。蔣委員長命令八路軍與新四軍原地待命禁止受降之不合理命令,盟軍統帥麥克阿瑟也應蔣委員長之請,同樣宣布禁止八路軍與新四軍受降,美國這麼配合,肯定是「值得信賴」的真心朋友,於是條約就簽了。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美國先出賣後誘逼蔣委員長所簽,讓蘇聯佔得各種好處,美國損華利蘇就只是單純為人作嫁,而沒有分一杯羹嗎?事實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一簽,蘇聯在中國之利益,也就被條約侷限在東北,蘇聯甚至於為此放棄在新疆扶植傀儡,所以實際情形是除東北之外,其他地區的「利益」都是美國的禁臠。美國飛機、運輸艦艇幫蔣委員長運送54萬軍隊豈能白幹?只有收穫更豐。

於是《中美商約》、《美國在華空中攝影協議》、《成渝鐵路修建協定》、《中美航空協定草案》、《中美三十年船塢祕密協定》、《中美憲警聯合勤務議定書》、《粵漢鐵路借款協定》、《中美航空協定》、《青島海軍基地祕密協定》、《滇越鐵路管理與川滇鐵路修築協定》、《美軍駐華祕密協定》、《中美海軍協定》、《中美農業協定》…,一個接一個的簽訂,貪婪遠勝蘇聯,尤其是美軍進駐青島,與蘇軍進駐旅順,中國的咽喉(渤海灣)就被美、蘇掐住了。戰後美軍在華殺姦之事並不少,最為人知的是沈崇事件,該事件揭露駐華美軍無法無天還享有治外法權。若非國共第二次內戰,美國勢力退出中國,二戰勝利後的中國就不是新的中國。

後約:新中國成立與毛澤東向斯大林祝壽

隨著抗戰勝利,國共矛盾與軍事衝突益發緊張,美國除了為蘇聯牽線之外,也在促成國共談判,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與周恩來、王若飛在美國大使赫爾利陪同下從延安飛至重慶,與中國國民黨代表王世杰、張治中、邵力子談判,達成《雙十協議》。但是一切都是為了給美國人面子,國軍運補到位之後,第二次國共戰爭還是無可避免地爆發。

《雙十協議》簽訂之後,國共之間仍然爆發大小軍事衝突,1946年4月15日,共軍在蘇聯紅軍撤離長春一個小時內突襲長春機場並佔領長春,國共兩軍在四平、長春等地爆發激戰,5月下旬國軍收復四平和長春,然也僅此曇花一現,東北戰局由陳誠接手之後,這位聲稱三個月內可以蕩平「匪患」的一級上將,在屢吃敗仗之下,被調往台灣任省主席,爾後成為國府在台灣的第二把手,而奪回四平、長春的孫立人反倒成為階下囚。

1946年6月26日國軍大舉向各解放區全面進兵,國共第二次戰爭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特使馬歇爾調停國共內戰,雖然曾經達成一定效果,但是美、蘇之間各懷鬼胎,國、共之間各有心思,馬歇爾最後還是白忙一場,美國也只有發布白皮書,罵罵國民黨為自己遮羞,等待著塵埃落定。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2日,蘇聯承認新中國,並決定建立外交關係。毛澤東再次萌生訪蘇念頭,希望能在12月斯大林70誕辰之際前往莫斯科祝壽。

蘇聯當然歡迎毛澤東前往祝壽,但也知道毛澤東要重訂友好同盟條約,拖字訣是一定要用了,然而祝壽活動結束後,各國賀壽人員陸續返回,毛澤東依然待在莫斯科,數日無公開活動。國際上出現種種猜測,英國的通訊社甚至散佈謠言說毛澤東被斯大林軟禁了,針對英國的通訊社散佈的謠言,1950年1月2日,《真理報》在頭版刊登塔斯社記者對毛澤東的訪問。其中特意披露,毛澤東訪問蘇聯的目的是: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首先是現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蘇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貸款問題及兩國貿易和貿易協定問題等。

至此峰迴路轉,斯大林很快決定與中國簽訂双方平等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以取代《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新約很簡短,只有6條,請參閱《維基百科/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斯大林為何改變心意?這與毛澤東顯示出的決心有一定的關連。新中國能向蘇聯爭回國家利益,也讓世界各國知道與新中國交往應有之態度。

蔡英文繼續挑釁對岸,不證明中共「好戰」不罷休 | 譚台明

昨天蔡英文的二二八講話,實在是個不祥之兆。

看來,民進黨要對中正紀念堂動手了,這勢必會引起爭議,但這正是民進黨想要的,而且,最後很可能會得逞;如此不但有助於民進黨的選舉,且要落實老蔣「屠夫」的形象,變成「全民共識」。

想想真是可怕,老蔣去世不到50年,60歲以上的人,都對老蔣時代的生活記憶猶新,然而,歷史就可以這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歪曲竄改。當然,事情不會就此打住,醜化老蔣,自然是「反中」的一部分,配合烏克蘭的戰事,再次販賣亡國感,舊瓶新酒,老戲新唱,永遠玩不厭的悲情,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萬靈丹,選戰必勝的神仙符。

玩弄權術也就罷了,怕的就是弄假成真。反中就要反得像,不能不擺出「不惜一戰」的英勇姿態,(難道要輸給烏克蘭人?)為了配合美國人的要求,某些人已經在大推恢復徵兵了,甚至女生也要當兵。要當兵的人還沒有投票權,但他們的家長一定是反對的,而其他事不關己的人,則愛國不落人後,那一個不樂觀其成?選票上的得失,民進黨自有精明的計算。

總的看來,最可怕的是,台灣正在走向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老共越隱忍,台灣就越挑釁,不證明中共「好戰」不罷休。一切都按照美國的劇本演出。明明知道是謊言,但說多了就可能成真。烏克蘭人可能作夢也沒想到普丁會真打,現在「英勇」的事蹟在全球媒體上傳揚,「輸人不輸陣」的台灣精神,會進一步逼死台灣不能退後。一場沒有必要的悲劇,就在前方不遠處等待著。真是可悲。

能逢凶化吉嗎?據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只能希望民進黨真的是高明的騙子,不僅騙選民,也騙美國,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不把自己也騙進去。拜託。

蔣毛不能共和的教訓 | 天人合一

首先,蔣毛若共和,中國會怎樣:

第一,他們都是同一文化基因孕育出的壯苗。蔣先軍先政後文,其守文中規中距;毛由文而政而軍,灑脫、奔放、不拘一格。他們個性、風格雖異,血液裡卻都充溢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救民於水火、扶國至上邦的英雄情懷、聖賢情懷、救世情懷,都寫下了無盡的風騷,都屬一代之豪傑,為民族、國家、世界、歷史做出了功績。他們可以和。

第二,他們本是一條戰壕的隊友。於中華民族最屈辱、最黑暗的時期爆發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開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國共黨人是這偉大歷程的引領者,在實現民族獨立、自由、富強、復興上具有相同的抱負和主張。他們不該分。

第三,國共兩次合作,取得了北伐和抗日的勝利。他們和則民族利、國家興。

但是,他們沒能和。因為他們承接了太多的過去。中國千年專制,意志的施行、利益的取守、政權的更迭、聲名的毀譽,無不遵循實力(主要是槍桿子)原則,採取鬥爭形式。而鬥爭的絕對性、排他性、暴烈性、非理性,往往使人,哪怕是善良的人直至聖賢,也變成了利器,喪失良知和理性,表現得“春秋無義戰”:

黨同伐異,不問是非;
成王敗寇,不擇手段;
睚眥必報,不講寬容;
斬草除根,不留餘地;
唯我正確,不知反省;
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遺憾的是,當年同以反對封建專制為根本任務的國共黨人,不自覺踐行著舊的潛規則,將分歧擴大化、鬥爭絕對化、自我神聖化、對手妖魔化,都以“東風壓倒西風”為能勢,以致兄弟成仇、戰友反目,走上極端對立的道路。

好在歷史在前進、人會變聰明。
人們開始反省他們當年是否鬥得太凶、分得太急,也許還有另一種選擇。
現實業已證明,台港能出經驗,大陸也能出奇跡,兩岸四地的黑貓白貓在各自主義的集合下可以生存在同一片藍天。

歷史還啟迪我們:人類正進入地球村的時代。
人口、資源、環境、氣候、疾病、災害,對未知世界的無盡探索、對可持續增長的無量追求,正在將人類結成不可分割的生命、利益共同體;
保持人群個性、競爭和活力,防範人類自我耗損、戕害和毀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
人類的共同價值需要維護,其主要途徑是民主,民主有多樣實現形式;人類的共同價值是全體人價值的有機融合,不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專制”,在採納主流意見的同時,要尊重、保護少數人的意見甚至反對意見;
人類共同價值在歷史中形成、完善,接受歷史的核對總和揚棄,是與非不應由一家說了算,不宜匆忙下結論,不必要一次就弄明白;
不同的路線、主義、模式、觀點、應該允許共存、試驗、比較、競爭甚至碰撞;

解決社會矛盾,鬥爭不是唯一形式,戰爭只是無奈的手段,協商、容忍、寬恕、尊重、和解、等待甚或退讓亦是基本選擇;
人們的政治活動,不應該以任何理由,那怕是崇高的理由顛倒是非、欺騙民眾、撕裂族群、煽動民粹、挑動戰爭、分裂國土。

蔣毛若泉下有知,也應當和,或許已經和。
逝者已已矣,來者猶可追。蔣毛雖未共和,然心有千千一中結而未再戰。
我們呢,還要置幾十年來國裂家破人離的愁殤於不顧,置台海火藥庫隨時爆炸的危機於不顧,置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痛失千載良機於不顧,非要分出個是非高低!非要排出個老大老二!非要把對方搞倒搞臭!非要在今天就弄個明明白白!

我們應當拋棄封建主義黨爭舊習、拋棄冷戰思維、反對極端主義、擱置歷史糾纏,以天下為公為宗旨,從萬世和平作打算,平等協商、共和統一、憲政息爭。國共共和、兩岸共和、中華共和,直至世界共和。
切不可想:沒有大陸人,臺灣會怎樣;沒有臺灣人,大陸會怎樣。

台獨與蔣介石 | 石文傑

台獨為何與蔣介石誓不兩立?絕不是因「二二八事件」時蔣是國家元首。

當時蔣決定派兵來台,鎮壓並弭平暴亂,這是任何一個中央政府必定採取的果決行動,何況他一再透過口諭和手示,絕不允許藉機報復甚或濫殺無辜,一再交待務必寬待一時衝動的附隨暴徒。蔣深知剛光復的領土,人心尚不平穩,下手太重,必留下嚴重後遺症!容或有少數處理過激、矯枉過正者,但將元凶罪名冠其頭上,完全背離史實!

台獨最不能忍受者實為《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蔣介石與美、英領袖於開羅會晤,共同取得國際共識,發表共同宣言《開羅宣言》,宣示戰後重訂新的國際秩序,限制日本領土只限四島,完全回到《馬關條約》以前,亦即台灣、澎湖和東北四省歸還中華民國,朝鮮恢復獨立狀態。後來的《波茨坦宣言》再度確認《開羅宣言》有效執行並確實落實無誤。

這兩宣言澈底粉碎了一些幻想戰後由聯合國托管甚或台灣脫離中國另建獨立國家者的美夢,而先有辜振甫、林熊徵、許丙等去遊說末代日本總督安藤利吉,意圖違反盟國所界定的戰後國際秩序遭拒!後有二二八皇民起義失敗後逃到日本、美國,宣稱組台灣共和國海外臨時總部的廖文毅等之流,以及後來的海內外台獨徒子徒孫!

雖然韓戰之後美國再度介入中國內戰,派遣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中斷中共完成統一的意圖,也阻止蔣的反攻企圖。美國適時發表「台灣地位未定論」,以及阻止台海兩岸派代表參加舊金山會議,簽署《舊金山和約》。但隨著東亞秩序的演變與確立,美國向在台的中華民國重派大使駐台,並且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不啻終結「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暫時方案。

1979年美國與在台的中華民國斷交,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謂之為美國的「一中政策」,讓台灣獨立永遠只能停留在夢想幻想中,使台灣獨立建國或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永遠只能停在想像中。

最讓台獨人士氣急敗壞,難消心頭之恨的源頭就是蔣介石在開羅會議和波茨坦會議中所力爭的戰後國際秩序,使其永遠無法撼動或改變,不給蔣噴紅漆、砍銅像的頭,甚至不惜傾覆蔣的紀念館及一切蔣之遺蹟,難洩心頭之恨!

然而已確立的戰後國際秩序已永遠無法改變或撼動!台灣獨立美夢已一去不復返了!

「白色恐怖」,恐怖個屁! | 徐百川

促轉會盼中正紀念堂能轉型為「反省威權的歷史公園」,並建議計劃將蔣中正銅像移除。事實上,若無老蔣威權統治的 「白色恐怖」,台灣怎麼可能太平安寧,穩步發展,民生樂利?

戰爭未必就是刀槍火炮的熱戰,戰爭還有看不到、感覺不到的情報戰與思想戰。戰爭的勝負,國家的存亡,情報常常是決定性的因素。思想戰能從心理上瓦解對方的鬥志,甚至倒轉對方軍民的敵我意識,與情報戰同樣厲害可怕。共產黨主要就是靠著情報戰與思想戰,擊敗了蔣介石。因此,戰爭中清除蒐集情報的間諜與意圖煽動的內奸,是絕對必要的正當行為。

而且,就算是真如台獨所言,是靠美國協防台灣,使得共黨不能渡海犯台,但是當年的時空背景,共產主義席捲半個世界,無孔不入,勢不可擋。除了大陸的匪諜滲透顛覆之外,台灣在共產思潮的侵襲下,不會有土生的台灣「共匪」興風作浪?起而鬧武裝革命?

看看韓戰、越戰,以及世界各地共黨生靈塗炭的禍亂戰亂。若非蔣介石的白色恐怖擋住了共產瘟疫,赤禍之災台灣豈能倖免,台灣不會死人無數?況且白色恐怖與一般人民根本無關,人民絲毫不受影響。被殺被關的人都是與共黨的活動有關,死的幾乎全是大陸人,台灣人屈指可數。

正就是全靠著所謂的「白色恐怖」,使台灣成為共產病毒無法侵害的無菌室,使得台灣安定繁榮,經濟騰飛,台灣人戶戶笙歌樂太平。「白色恐怖」,恐怖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