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是一個同鄉觀念極重的人,手下幾個真正受到他信任的方面統帥都以浙江人居多。其中,陳誠、湯恩伯、胡宗南,這三者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最為重要。他們能被委以重任,並且有半獨立的行政、教育、訓練、軍事、財務等權力。而其中,最被對岸所批評,保存實力只反共不抗戰的就屬胡宗南。
過去筆者花了不少時間研究這位長期坐鎮西北,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我們今日客觀來看,胡宗南在1935年進入陝西,經營關中盆地,之後擔任第八戰區副司令以及第一戰區司令,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整整10年。他麾下的第一軍為黃埔發家的老部隊,軍官清一色都是標準的軍校畢業或者專業分科學校結業,所以素質基本整齊,比起其他各系統的國軍是好很多的。
我們把整個抗戰歷程攤開來看,從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之後在山西的長期鏖戰,又派軍空運增援1944年春夏間局勢岌岌可危的貴州戰事,胡部都有重要地位。1945年3月日軍又發動攻勢,北戰場直指豫陝之交的西峽口。胡宗南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直打到該年8月初戰況才告一段落,這是真正的抗日最後一戰。所以,他從頭打到尾,真是沒有一天懈怠。
胡在這10年中建立第七分校、游擊幹部班、中央工作團等等各種學校與訓練機構。整整10年間,他所創辦的以上各機構總共將超過6萬人的幹部送入各戰場、各系統的國軍中,這些幹部真正撐起抗戰後期的半邊天,包括抗戰末期在滇緬地區的反攻。若無這些幹部新血,這些反攻作戰都不可能進行。就這一點而言,他在貢獻度上真是超過第一線指揮作戰。
所以,說胡不抗戰實在沒有根據。大陸長期以來將他說得不堪,主要原因還是內戰的恩怨。他絕對服從委員長的命令,黨性堅強,故殺共產黨從來不手軟,其麾下部隊對中共作戰也最賣力,長期圍堵陝北的中共中央,幾次企圖奇襲延安,對中共造成莫大的威脅。1947年3月19日他所部攻佔延安,雖然共軍實際上損失不大,但是依然對其是一個重大打擊。所以,說他雙手沾滿共產黨人的鮮血,是可以成立的。
簡言之,超脫國共恩怨,能客觀看這些歷史人物對國家民族的奮鬥與貢獻,是史學家該有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