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有其田和二二八的假歷史造就了台獨運動 | 徐百川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是台灣發展的起點,使農業生產力大幅提升,也把土地資本轉化為發展工業的資本。不幸地〈耕者有其田〉卻也啟動、促成了台獨運動。

台獨運動會興盛起來,識者指出:實際上是1953年實行〈耕者有其田〉,台灣地主階級喪失了土地之後的現象。地主失去了土地雖然得到補償,但是土地是坐享其成的永久性產業,而獲償的金額是會坐吃山空,終究是要自力更生另謀生活,或是辛苦創業來度日。擁有土地,地租的收入照樣可以用作資金另外創業發財,失去土地與獲得補償兩者不啻天壤之別,因此地主們對國民政府當然恨之入骨。

二二八之後僅有廖文毅略有左翼色彩的台獨組織,人少勢孤,絲毫不成氣候。1960年以後,這些地主的皇民子孫分別遠走日本、美國發動台獨運動,此一台獨運動後來進一步受到台灣本土中小企業的支持,因為這些中小企業主,有許多也是由過去的地主轉型,同樣因土改政策對國民黨政府感到憤恨不滿。

土地改革使得地主階級嚐到了刻骨仇恨的滋味,知道了仇恨力量能夠產生強大的動力、堅強的意志,鼓動仇恨就成了打倒國民黨的方針和策略。在兩蔣的大中國教育下,僅有少數奴性未泯的人還保有皇民情結,大多數的人都認同中國了。是以,必定要使台灣人覺得中國可惡可恨,決心拋棄中國意識,台獨才可能有發展的空間。皇民餘孽要能鼓動一般台灣人對國民黨、對中國的仇恨,唯一能找到的就是二二八,台獨說二二八是台獨運動的起點,事實上倒不如說炒作二二八的仇恨才是台獨的起點。

台灣歷史有著曲折的複雜性,加上在國共內戰的亂世動盪光影下,使得歷史真相變得扭曲混淆而難明,台獨很容易對之曲解、隱飾和誇張以竄改事實。尤其是二二八,在蔣介石的言論禁忌下,民間充斥著流言和傳說,二二八成了台獨可以任意用謊言編造的歷史。台獨說國民黨的檔案文獻完全不可信,只用傳言和流語來闡述二二八。其他所有的說法只要違反了台獨的觀點和角度也都不可信,連二七部隊突擊隊長陳明忠、領導攻打嘉義機場的陳正雄,他們所說的二二八死亡人數,台獨都指他們是造謠。

台獨鋪天蓋地竭盡所能炒作二二八,致力使這段「慘絕人寰的血染歷史」成為精神酵素,以「淬鍊台灣意識,進而昇華為矢志建國的精神動力」。無所不用其極地,在全台大小公園必建二二八紀念碑,就只差在各地菜市場也建了。台獨那套誇張至極,顛倒是非,墳頭鬼唱的二二八仇恨史,經年累月,萬眾一詞地宣傳下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成果斐然,痛心疾首走上台獨的台灣人於是愈來愈多。

再加上國民黨愈衰愈見鬼,出了個馬英九傻傻地跟著拜墳哭墓,拿香跟拜的執政八年,宣揚仇恨的二二八假歷史就成了綠媒和教科書上的歷史事實。馬英九也不想想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日,為什麼都只是同樣的那一小撮二二八受難家屬,同一批戲班子在上演哀悼的奠祭儀式?其他的台獨聲稱的逾萬、數萬的死者家屬怎麼都成了隱形人,沒一個人出面弔祭?他們都忘了家族中有人在二二八被殺嗎?不僅二二八的死亡人數,還有許許多多被殺的無辜外省人,這些馬英九不該都加以釐清嗎?

前有〈耕者有其田〉,後有二二八的假歷史,於是造就了「轟轟烈烈」的台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