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三連任習近平完成重大外交成就 | 郭譽申

3月10日,中國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完成政府的換屆,如李強取代李克強成為總理。至今不過半個月,當有些媒體還在批評習的三連任的時候,中國已經邁開大步,完成三項重大外交成就: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習近平訪俄並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以及宏都拉斯宣佈即將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大陸建交。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是中東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兩個產油國家,分別是遜尼教派和十葉教派的領導者。遜尼派和十葉派的對立超過千年,不時導致教派戰爭。在此背景下,沙國與伊朗一向彼此對立、激烈競爭,甚至在葉門製造至今已8年的代理人戰爭,並在2016年双方斷絕外交關係。沙國一向親美,伊朗一向反美,也是兩國關係惡劣的原因。

現在中國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改善關係,影響非常深遠。遜尼派的一些國家和十葉派的一些國家都很可能彼此改善關係,慘烈的葉門內戰有可能告終,至少可以緩和及進行談判,而整個中東伊斯蘭世界趨向和解,有助於改善其區域經濟和國際地位(過去彼此內耗太損傷國力)。中國的促成和解,對比美國過去總造成對抗,中國在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將超越美國,甚至成為世界和平的標竿。

習近平訪俄加強中俄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不僅有助於双方各自長處短處的彼此互補,藉以抵抗美國對中俄的打壓(參見《從現實主義看中俄交好》),習更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期待俄烏盡快恢復對話,並達成全面停火。雖然美國立刻表示反對,習近平從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到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幾乎建立了「和平使者」的形象。現在美歐民眾都苦於高通膨,並逐漸厭倦俄烏戰爭,習的「烏克蘭和平計畫」未來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

宏都拉斯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1千萬,在世界算不上大國,但是在台灣邦交國中算得上大國。宏都拉斯位在中美洲,可說屬於美國的後院或勢力範圍。宏都拉斯準備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大陸建交,美國不是沒有出手阻止,但是歸於失敗。因此中國與宏都拉斯建交,昭示其勢力愈來愈進入中南美洲,而美國無力阻止。

實行選舉民主制度的國家,在政府換屆之前要舉行大選,勝選者然後組成執政團隊。大選的競選活動加上組成執政團隊,大約要花將近1年時間,這段期間政府幾乎做不了什麼大事;而若政黨輪替,有些好的政策可能無法延續。中國大陸沒有這些虛耗。習近平才剛連任及完成政府換屆,半個月內完成三項重大外交成就,當然很多工作早已在進行,才能此時收割。這些充分顯示大陸的政策不因政府換屆而延遲或中斷,是選舉民主國家比不上的。

也論習近平的三連任 | 譚台明

(郭譽申教授發表一文《對習近平三連任的思慮》,故本文曰「也論」)
在台灣,要了解大陸的政治,我們有個優勢,就是可以看到海內外所有的反習言論。

長期看下來,我有個體會,就是大陸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其實面臨一個真真實實的政治選擇,就是要走美式資本主義道路,還是確保社會主義路線?長期地掛羊頭賣狗肉,不能名正言順,是行不通的,自然也不可行。

所有反習的人,都有一個傾向,就是肯定美式政治。換言之,他們避談兩點︰
一、美國的崛起過程,直到現在,是如何地在全世界巧取豪奪各種資源?
二、當美國國力稍衰(也就是近十來年稍呈下降之勢),其政治運作就有不能解決國內矛盾的嚴重問題,則美國還是我們的表率嗎?

這兩點,他們基本不碰觸。他們要的表面上是民主自由法治,實際上是像美國一樣,讓精英階層保有絕對的優勢。所以,反習的人,尤其是之前不反江、胡而現在反習的人,基本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既得利益者。他們重視個人事業發展甚於國家的發展,也甚於普通民眾的公平與正義。(當然,他們還是用國內的不公平與不正義來打擊習,但對美國與西方的不公與不義則完全視而不見。可見所謂公平與正義,只是用來打擊敵人的工具,而非真正的追求。)

習的路線,目標是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但這其中的制度規劃,則顯然無前例可循,要靠自己創新。所以習多次強調「理論創新」。中國現在仍在一個十字路口,政治體制仍在未定型的狀態,習本人當然是採取「權宜」了,他現在若循慣例下台,則必然遭到報復,有性命之憂。若下台但仍幕後掌權,那還不如不下台為好。習之所為,是在中國轉型階段的不得不爾。(若說私心,也說得通,就是怕下台後不但之前的努力化為烏有,而且個人還可能不得好死。)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政治要如何定型?

今天的中國政治,其實就是孫中山所謂的「訓政」,但訓政就是一個過渡性的安排。那永久性的安排是什麼?(別說「憲政」之類的;徒法不足以自行,百多年來的中外歷史,其教訓還不夠多嗎?)這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估計習近平也不知道,只能呼喚「制度創新」、「理論創新」。

列寧式社會主義民主已經失敗,而歐美所行之多黨民主制(及與其配套的種種社會制度),如今也可以證明真的只是「資產階級民主」或「精英階層民主」而已。但民主仍然是歷史潮流,如何靠制度創新而有一個新而穩定的政治制度?這是世界性的難題,而中國則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無可逃避地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排頭兵。這個過程,伴隨中國崛起以及歐美的漸衰、不甘與掙扎,必定帶來混亂的世界;要延續多久尚不可知。

習近平的繼任者才危險 | 郭譽申

美國愈來愈介入台灣的各種事務以對抗中國大陸,包括派官員進駐台灣、要求台灣延長兵疫、要求台灣舉債軍購等等,這些挑釁的動作都可被歸為所謂的「誘打」,即引誘對岸攻打台灣以消耗大陸的國力。美國實行「誘打」政策,當然升高兩岸衝突的風險,有可能促使中共及早出手武統,就像俄羅斯被美國引誘而出兵烏克蘭一樣。(參見《美國實行「誘打」,中共何時會出手?》)

在過去中美和兩岸關係比較緩和的時候,筆者一向認為,大陸並不急於統一台灣,會等中國的GDP超過美國,才開始大力促統,然後再花八年、十年完成統一(不接受和統就武統)。台灣過去是美國的附庸,美國實行「誘打」,多方介入台灣事務,簡直是把台灣轉變為準殖民地。是可忍,孰不可忍!大陸民眾自然有及早實現統一的強大呼聲。

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捨棄了過去的韜光養晦外交政策,被西方國家視為實行強硬的「戰狼外交」。強硬的習會被美國的「誘打」政策引誘而提早實行武統嗎?應該不會。習很清楚,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向高於美國,因此時間對中國有利,而且中國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目標,比兩岸統一更重要,而提早實行武統有可能損害民族偉大復興的大目標,因此他不會急於統一台灣。此外,習有崇高的威望,足以抗拒上述的民眾及早實現統一的呼聲。

中國大陸實行黨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其政策一般頗有延續性,然而習近平的繼任者卻很可能更改習的對台政策,對台灣實行武統。理由有三:其一,屆時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與美國的差距已經大幅拉近,實行武統將比較不損害民族偉大復興的大目標。其二,習的繼任者的威望比不上習,不足以抗拒民眾及早實現統一的呼聲,而必須適度的接受民眾的呼聲。其三,習的繼任者必定想要建功立業,追上毛、鄧、習的歷史地位(參見《六中全會,習近平憑什麼比肩毛、鄧》),而實現兩岸統一是最明顯的豐功偉業。

美國實行「誘打」政策,升高兩岸衝突的風險,有可能促使中共及早出手武統。一般認為習近平是強硬而危險的,筆者卻研判,習不會急於統一台灣,而習的繼任者才危險,更可能對台灣實行武統。習還有五年或十年任期,他幹得愈久,就愈能阻擋繼任者上台,而對台灣多半愈安全。台灣人應該愈來愈喜歡習近平才對!

評「陸克文:習近平眼裡的世界」 | 盛嘉麟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最近在foreign affairs的新文章“ The World According to Xi Jinping”的中文版本如下,便於有興趣者研究。

陸克文:習近平眼裡的世界

不要以為會講華話,偶而對華態度溫和的人就是什麼好東西。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盎薩人骨子裡,隱然的傲慢及優越感,譬如:

陸克文:「習近平的目標是要把中國共產黨轉變成為一個復興的、具有世俗信仰的高級教會」。
盛評:他沒看到盎薩宣揚已經破綻百出日薄西山的「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人權、選舉」是更大的教會,用盡政治力量在全世界傳教,甚至作為推翻看不順眼國家的武器(即顏色革命)。

陸克文:「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引發經濟危機,習近平也逐漸對市場經濟失去了信心 」  。
盛評:為什麼不說這是盎薩美國華爾街引發,禍害世界的經濟危機,已經明告世人單靠市場經濟不能解決所有經濟問題?

陸克文:「中共經濟規劃者的任務是設計“雙循環經濟”,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將在所有經濟領域變得越來越自力更生,而世界經濟將越來越依賴中國」。 
盛評:為什麼不說這是盎薩美國在經濟貿易科技方方面面制裁中國打壓中國的後果?中國必須在經濟領域變得越來越自力更生,走向“雙循環經濟”。

陸克文:「中國在南中國海進行了一系列填海造島,並在那些人工島上派駐軍隊,中國在台灣海峽周圍進行了大規模的實彈導彈襲擊演習,對台灣島的海上和空中封鎖進行了模擬」。
盛評:為什麼不說這是盎薩美國率領盟國的船艦戰機經常抵近騷擾中國南海,以及派佩若西竄訪台灣挑釁中國後,中國的反應。

陸克文:「馬克思列寧主義對“更公平”世界的追求也讓中國塑造了在全球南半球推廣自己的國家發展模式,以替代自由市場和民主治理的“華盛頓共識”」。
盛評:盎薩國家號稱的「自由市場和民主治理的“華盛頓共識”」已經破綻百出日薄西山,美國在2008年採取的國家援救金融企業,以及最近拜登採取的「輔助芯片產業」的千億美元法案,都是嚴重違背“華盛頓共識”,走向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正在走向正確的社會主義道路。

陸克文:「習近平身陷四面楚歌」。
盛評:我看拜登正在身陷顢頇無能、通貨膨脹、手忙腳亂、四面楚歌。習近平政權穏固如山。

由於經濟蕭條、通貨膨脹、貧富差距,除了習近平在廿大的報告,南美洲國家紛紛走向左翼,歐洲陷入經濟災難,我相信第二波的社會主義浪潮正在重新席捲世界。

習家軍不重視經濟、搞不好經濟? | 郭譽申

中共的二十大剛閉幕,世界各地跟中國有關的股票多有不小的跌幅。如何解讀?二十大選出的政治局常委都與習近平關係密切,被稱為習家軍。習家軍應該會比現在的執政團隊更忠實地執行習的意志,而習被評斷為重視國家安全超過經濟,因此中國未來的經濟不被看好,導致中國概念股大多下跌。習家軍真不重視經濟、搞不好經濟嗎?

習被評斷為不重視經濟、搞不好經濟,大約有三方面的因素。其一,習堅持動態清零和封城的抗疫政策。動態清零比全面躺平抗疫哪個對經濟傷害大,很難說。對於被封城的城市,其經濟損失是很大,但需要封城的城市總是少數及短時間,而其他的大部份地方,大部份時間都少有疫情,經濟活動可以正常運行,因此總的看,動態清零未必比躺平抗疫對經濟傷害大(更別提後者的很多染疫者可能有後遺症,影響其生產力)。譬如台灣現在是躺平抗疫,每天仍有幾萬確診染疫,自然造成很多人不敢上餐廳聚餐,難免影響經濟;而大陸沒封城的大部份地方,確診染疫數極少,人們自然可以正常上餐廳聚餐。

躺平抗疫與動態清零可說是自由與生命的取捨。除了中國實行動態清零抗疫,所有其他國家幾乎都實行躺平抗疫。美歐先進國家已經染疫死亡太多人了,非要在經濟上扳回顏面不可,因此堅稱,動態清零比躺平抗疫對經濟傷害更大。但經濟數據卻不支持這說法,譬如:中國今年前三季的經濟增長是4.8%、0.4%和3.9%,美國前三季的經濟增長是 -0.9%、-1.6%和2.6%,而美國的通膨比中國高得多。

其二,習近平信仰社會主義,實行共同富裕、消除絕對貧窮、戳破房地產泡沫、打破網路平台壟斷市場等等干涉自由經濟的政策。美歐一般認為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比社會主義更有利於經濟發展,因此不看好習家軍未來的經濟政策。其實自由經濟會導致嚴重的貧富不均,習以社會主義政策,調整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短期雖然不利於大企業和股市、房市,長期卻有利於均衡穩定的經濟發展。美歐的批評真是短視啊!

其三,習的二十大報告著重國家安全多於經濟發展,因此習家軍被評斷為不重視經濟。獨霸世界多年的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等,企圖全面壓制中國的崛起。中國面臨這樣巨大的威脅和挑戰,習著重國家安全是必然的,卻不表示他不重視經濟。影響國家安全最主要的因素不就是經濟實力嗎?有經濟實力,才能有軍事實力,才能有國家安全。習家軍怎會不重視經濟?

美、台媒體宣稱,習家軍不重視經濟、搞不好經濟,大半是例行的唱衰中國,加上一向偏愛資本主義而看扁社會主義。這能造成中國概念股的短期下跌,卻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

對習近平三連任的思慮 | 郭譽申

如預期的,習近平獲得續任中共的總書記(即最高領導人)。由於中國大陸是以黨領政,他明年初無疑會續任國家主席,成為三連任的中國最高領導人。習打破最高領導人僅二連任的前例,因此被反共、反中的批評者譏為「習皇帝」。撇開反共、反中心態,平心而論,習的三連任對中國有何利弊得失?

首先,不必把習的三連任看得太嚴重。批評者顯然忘了,或是故意隱瞞,被視為憲政典範的美國到1951年才修改憲法,禁止總統連任超過兩次,在此之前美國總統都沒有連任限制。而小羅斯福從1933到1945擔任了四任美國總統(第四任就任幾個月就去世),他是「皇帝」嗎?

簡單說,習近平的三連任短期內對中國大陸是必要的、有很大益處,但難免增加長期的政治風險。

習近平成功實行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反腐打貪、整頓解放軍、嚴控新冠疫情、抵擋美國的貿易戰和科技戰等重要工作,功績顯著。若習兩任就卸任,這些工作都已功德圓滿了嗎?顯然尚未。

大陸原來是反資本主義的,因此「改革開放」其實違反原來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換言之,改革開放的前二三十年都是人治而無法可治的;等改革有了成效和共識之後,才能逐漸跟上立法修法。由於是人治而非法治,改革開放導致廣泛的貪腐,幾乎無可避免。在習上任之前,廣泛的貪腐和黨、政、軍的紀律鬆弛已三十多年,習至今的十年改革雖然卓有成效,然而「三年之艾」不足以治「七年之病」,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反腐打貪、整頓解放軍等工作顯然仍須繼續進行。

不僅很多國內整頓的工作仍須繼續進行,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美國貿易戰、科技戰等的全面打壓,而且中、美已進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對峙。中國發展的勢頭雖然很可觀,要抵擋及突破美國長期霸權勢力的全面圍堵絕不容易。

中國正面臨國內外的極大挑戰,此時的最高領導人極為關鍵。已有執政經驗和崇高威望的習近平的延任看來比更換一位新的最高領導人更有把握應對當前的挑戰。習的三連任就像小羅斯福的三連任,後者為了應對二次世界大戰,而現在中國所面臨的挑戰,絕不遜於美國當年的面臨二次大戰。

習的三連任使國家主席沒有連任限制,難免增加長期的政治風險。其一,雖然中共實行「集體領導」,有相當的黨內制衡機制,一個人長期執政容易造成權力過分集中,而缺少制衡。萬一決策錯誤,將難以糾正;萬一違法違紀,將難以法律追訴。其二,國家主席長期執政,有可能因年老而精力不濟、判斷力減低,因而荒廢政務或形成錯誤決策。這些缺失雖然未必會發生,國家主席無連任限制確實增加長期的政治風險。

習的三連任短期內對中國是必要的、有很大益處,但難免增加長期的政治風險。或許中國可以仿效美國。美國在小羅斯福打贏二次大戰後的1951年修改憲法,禁止總統連任超過兩屆。等中國突破美國勢力的圍堵,不再受美國的威脅和壓制時,再重新設定國家主席的連任限制吧。

看懂習近平-兼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難題 | 譚台明

「再毛化」在某些人心中是劣義,但在另一些人心中則是勝義。

習近平是個真正的社會主義者,這沒有什麼不對,蔣經國也是。習一生從政都很乾淨,「打鐵還要自身硬」,他是有資格說這話的,尤其在一個「無官不貪」的年代,這尤其難得。習不夠民主,你不喜歡,可以罵,但看不到他的優點,甚至把優點說成缺點,那就是意識形態的偏見。

資本主義已到窮途末路,凡有點知識與思想能力的人,應不會否認這一點(我持此一觀點是從勞思光《歷史之懲罰》的思路來的,讀者可參考)。但什麼才是社會主義的實現方式?毛以階級鬥爭來保證無產階級的純潔性,以此來搞社會主義,但最終失敗。他自己也承認。(毛說︰「 一生幹了兩件事…後一件反對的人多。」)

習搞社會主義,你說這是「毛化」,可以。但習不搞階級鬥爭,所以從這點看,他不但並未毛化,而且是反毛的。(凡看不到這一點的,都是偽學者。)

那麼,習是怎麼搞社會主義的呢?一是鐵腕反貪腐,斬斷資本與權力的關係。(習曾說,「要當官就不能要發財,只能選一樣。」)這事很難,但他真搞成了。(難在那裡?請參見《習近平反腐與自由民主的取捨》。總之,比一般人想像的難得多,不是你有權力有決心就搞得了的。)第二就是扶貧。第三反托拉斯、反壟斷。第四「房子不炒」。(這事還沒搞成。要是搞成了,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以上四件事,都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不搞的。但我覺得他做的對。

要做成這四件事,習依托中國人的自尊心與傳統的理想性。此所以要提中國夢與民族復興。至於手段,你想,搞西式民主能做成這四件事嗎?資本家不結合政客反撲嗎?習反西式民主,是勢所必然,也是對的。

那麼,習能不能搞出一個「中式民主」或「社會主義民主」呢?在「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且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目前只能是謹慎地摸著石頭過河,因為民主自由,太有利於反對派了,而且無異於開大門引入西方反華勢力。緊縮有其不得已之處。當然,在執行上,很多地方做得太粗糙,可以批評,但大體上,不得不如此。

習的難點,在於未來。如何不「人亡政息」?(他總不可能永遠做下去)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最大的一個不同在於,資本主義放任人的貪婪,但以公開化與制度的制衡來抵消其壞的作用。在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這招曾經很有效;但當新技術低迷,藍海消失,一片紅海時,貪婪則會使人殺紅了眼。目前的美國就是這一種情況。而社會主義呢,以權力抑制貪婪,但權力本身又可能成為獨大,恣意妄為,成了新的亂源。(不貪財而貪權)

習在二十大的報告中,特別提了歷史周期率與自我革命的問題,顯然他對此是十分有感的。(評論的人看不到這一點,則是昧於問題意識,可見根本不懂習,居然還能夸夸其談。)但習能不能做成功?他需要、也呼喚制度創新,未來如何目前尚不可知。

習的路,完全是正確的。他代表中國文化對西方衝擊一百多年後的最後一步回應,也是翻身一擊的回應。這一回應,也同時應該是超越西方,而代表人類文明走過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之後的下一步。(反觀美國與西方,工業革命的紅利吃的太順了,時代已前進,但還賴著不想動。)

社會主義,不再利用人的貪婪,則人的素質就是第一位的。人心的覺醒,相互親善,以愛與平等為主,再道德化(而非去道德化的現代化思路),強調自我節制,此或即歷史辯證發展的下一步。

習近平反腐與自由民主的取捨 | 譚台明

習近平對社會的全面控制,並非為了打造極權國家,而是為了防止貪官的全面反撲。

「奪人錢財,有如殺人父母。」要打貪反腐,你能想像貪官的反抗會有多強?十年前,流行一句話︰「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忘了嗎?在貪官遍地的時代,反腐有多難?(如果容易,胡錦濤早就作了。胡這個人也是反貪的。)

習不全面控制,貪官必藉「自由」而大造其謠,把水攪渾,讓你一身髒水,讓你反腐辦不下去。更有甚者,面對反腐,貪官一定唱民主的高調。因為一旦有反對黨,有群眾支持,反腐就反不下去了。請看陳水扁的例子。

而且,就算當不了陳水扁,民主自由也可製造話題,藉枝微末節半真半假的事情上綱上線,以偏概全,悚動視聽,以抹黑反腐,打亂節奏;或勾結外國勢力,節外生枝,造成全國性的輿情洶湧,最後讓你窮於應付,而反腐不得不半途而廢。

總之,反腐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習全面控制,大家都不滿,尤其對靠筆桿謀生的人(學者、新聞、文藝線上的人)更是覺得不便,更反感,我很了解,也很同情。若我生活在大陸,可能也有怨氣。但為了反腐大局,你告訴我,還有別的辦法沒有?(我是想不出來。除非你把貪官都想成好人、想成笨蛋,認為他們會乖乖認罪,俯首就擒。)

有人以為民主化就能反腐,是嗎!菲律賓、印度就沒人想反腐嗎?他們國家就沒有愛國者要出來反腐嗎?反得成嗎?至於台灣,執政的民進黨腐不腐?大家心知肚明。

註:我不是反對民主自由,也不是說民主自由的社會沒有辦法反腐,而是說,在中國經過全面性腐敗的情況下,在文革傷痛左右派對立並未消失的情況下,目前的做法有其合理性,推動民主自由要十分謹慎。

解讀習近平20大講話 | Friedrich Wang

習近平的第3個任期到來,這代表整個兩岸關係與國際局勢都將發生很大的改變。習近平是繼毛澤東之後,中國大陸使命感最強的領導人,所以他干冒很大的風險,打破了鄧小平所立下的規矩,修改黨綱與憲法,讓自己第3個任期得以實現。

長篇大論就不用說了,關於他一個半小時的演講當中,對於臺灣的問題大概有3個重點。首先是必須要完成統一,而且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前景。或許大家會覺得,這不是老生常談嗎?但是請注意,現在的情境已經不一樣,因為所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個目標,必須要包含收復臺灣這一項。如果,他這一個任期實在沒有辦法解決臺灣問題,那麼很可能會在未來動搖習近平的政權。這個第3任,必須要有重大的使命完成,否則對國家對黨都無法交代。

其次,是幾次提到所謂的外部勢力。這個外部勢力所指的當然就是美國,延續8月斐老太太來臺灣訪問,以及《臺灣政策法》的問題。基本上,臺灣作為美國圍堵中國的工具已經非常清楚,臺灣的朝野也心甘情願受美國的利用。這對北京來說,外部勢力一直是造成這個狀況的最主要原因。另外,將外部勢力與所謂少數的台獨分子連結成一塊,然後強調不針對所有的臺灣人,就這一點而言,雖然仍是延續自過去,但是也等於是再次提醒內部:解決臺灣問題,不只是收回領土,也是在保護今天的中國大陸。

其三是完全沒有提到92共識。臺灣自己將92共識完全踩碎,如今看起來北京也已經不想要用這個框架來約束自己。實際上92共識對臺灣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保護,對北京來講卻讓武力統一難以推動。所以,臺灣要不要92共識根本上只是其次,當北京也不要92共識反而就是臺灣要擔心的時候。

總而言之。對中國大陸來說,目前內外局勢都有非常大的挑戰,所以各種重要問題的解決順序尤關緊要。目前看起來,臺灣問題的解決順序已經向前挪移,在未來5年的第3任期當中,很可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解讀三份對台白皮書 | 黃國樑

第一份對台白皮書,應算在鄧小平的頭上。

江澤民在1995年之前,還沒抓到實權。他有實權的證據就是95年初發表了江八點,這八點才是他的東西!是他在兩岸議題上首次向世界發出了啼聲!

江澤民89年因六四風波上台,當上了總書記以及第三代領導核心,但誰都知道,第二代領導核心仍然在視事,要不然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就不會有人理了!

江澤民真正掌握軍權也是95年才開始,雖然江在89後就因鄧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而兼任了這個位子,但鄧讓老將劉華清與張震復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實際上架空了江的軍權,一直到95年江才藉劉、張矛盾,以及鄧實際已因健康惡化不能決斷政事,拿下了軍權!

所以,第一份白皮書當然是鄧小平拍板的。江在這份白皮書中的份量很輕,只有願與國民黨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的主張,掛在他身上。而實際上,這主張究竟是他的還是鄧的,還很難說。

可是,他剛掌權,李登輝就去訪美,權力還沒有穩固的江,就只能聽任鷹派將領以試射飛彈發洩怒火!

第二份當然就是江自己的,這不必說了!這時鄧已去世三年了。但老李都提了「兩國論」,這份白皮書的公布很被動,也是最憋屈的時刻。這時,中國連WTO都還未加入!在國力的限制下,面對兩岸的情境,說多難受就多難受!

習近平提第三份白皮書,真的已然不可同日而語!不但有了劉華清當年羨慕不已的航母,甚至還有了電磁彈射器,戰機則隱形的戰鬥機、艦載機都已陸續問世,連隱形轟炸機都快完成了;探索太空的事業更到了月球背面、帶回月壤,在火星上逡遊,建了太空站。

藍、綠只會叫一下反對!能改變什麼呢?歷史的大勢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