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是美國的優勢也是弱點 | 郭譽申

美國大幅升息,把其高通膨分攤到全世界。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是美國很大的優勢。這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共識。另一方面,[1] 指出美元也是美國的弱點,卻很少有人提及。這主張不算是該書的主要重點,但筆者卻認為這大約是書中最值得的部份。

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貨幣,使美國幾乎能掌控全球的金融業,長臂管轄所有的金融機構,並且對敵對的國家實行金融制裁。任何兩個國家的國際貿易,即使與美國無關也要換滙美元才能交易,等於被美國課徵了交易稅。美國擁有美元的發行權,因此金融操作的空間非常大,幾乎不用操心償還不了債務,也不用操心沒有美元無法購買外國的商品。美元的價值在世人心中已相當根深蒂固,有助於世人接受美國霸權。因此美元是美國的巨大優勢。

美元也是美國的弱點,因為世界各國,包括政府和個人,都買入大量的美國金融商品,如債劵、股票、共同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等。這聽來有些奇怪。大部份的國家都很歡迎外資,最歡迎外資投資於實體經濟,如生產事業,也歡迎外資投資於金融商品。為何外國大買美國的金融商品,反而成為美國的弱點?簡單說,一般的國家都是資金不足,因此外資的投資是助益。然而湧入美國購買金融商品的外資卻是太多太多了,讓美國難以承受。

各國政府大買美國的金融商品,主要是為了保留外滙存底,有美元才能進口外國的商品及償還外債。各國的個人大買美國的金融商品則是因為,如上述,美元的價值在世人心中已根深蒂固。這兩者構成強大的美元需求。

美國對世界,尤其中國,長期有貿易逆差,照理美元會自然貶值以增加出口、減少進口,而逐漸達成外貿的平衡,然而由於上述強大的美元需求,美元並不貶值,因此使貿易逆差長期持續。這導致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低廉,而大部份的美國製造業無利可圖而外移;加上外資對美國金融商品的強大需求,使美國的金融業一枝獨秀,排擠其他產業,美國的實體經濟於是幾乎被淘空了。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是美國金融業過分興旺的結果。美國金融業為了滿足内外資對美國金融商品的強大需求,降低了金融商品的安全標準,終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而購買了很多美國金融商品的歐洲隨後爆發歐債危機。現在美國的金融商品是安全多了,但美元的需求仍然強勁,因此美國的貿易逆差仍將持續,而製造業是難以回流的。

作為唯一的世界貨幣,美元是美國很大的優勢。然而世事有一好、沒兩好,美元也是美國的弱點。美國政客因為牽就華爾街的巨大勢力,對其美元和金融業的弱點幾乎始終因循苟且、無能為力。看來這弱點還會長期糾纒美國,成為美國的沈重負擔。

[1] Matthew C. Klein,  Michael Pettis《貿易戰就是階級戰:日益惡化的階級不平等,如何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引發國際衝突》(Trade Wars Are Class Wars: How Rising Inequality Distorts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reatens International Peace, 2021)

不可靠的GDP及其衍生的問題 | 盛嘉麟

世界各國互相競爭GDP的排名,2022年印度的GDP首度超過舊殖民主英國,居世界第五位,民族主義張揚,要索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皇冠上的印度鑽石。最近日幣對美元匯率狂跌,中國的GDP接近日本的4.5倍。美國2022年通貨膨脹8%以上,美國的GDP也隨之快速上升,可能今年GDP增加的%要超過中國。可見GDP是相當不穩定的數據,因此衍生出不少議題。

【GDP的基本定義】
GDP = 國內總生產 = 國內總消費
國內總生產 = 天然產業(農業漁業牧業..)+工業+服務業
國內總消費 = 國民消費+政府開支+投資總額+進出口淨值
理論上講,國內總生產應該等於國內總消費。

可是要精確計算出一個國家國內的總生產,或者國內的總消費,根本是不可能的統計工程,實際上都是政府機構收集的相關統計數字,加上許多推測估算而成。

【美元匯率的不可信賴】
各國以本幣計算的GDP x 對美元匯率 = 各國的GDP
除了美國的GDP,其它每個國家的GDP都是先用本國貨幣計算,再乘以對美元的匯率,以美元價值上報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織,以便各國互相參考比較。

但是對美元的匯率多半不是由貨幣市場憑供需來決定,許多是各國的中央銀行為了自己國家的各方利益,進行操控升降的結果。譬如中央銀行拋售美元提升本幣對美元的匯率,或是收購美元,壓低本幣對美元的匯率。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工具來影響對美元的匯率,譬如最近的印度政府頒佈的國際貿易盧比結算令,以及俄國政府頒佈的天然氣石油盧布結算令,立即影響盧比盧布對美元的匯率。

更可怕的是美國利用其美元是世界貨幣的有利地位,為了壓制本國的通貨膨脹,不斷的大幅度提升利息,導致全世界美元回流,使各國貨幣貶值,美元的匯率大幅提升。美國的GDP因此與各國差距拉大。對美元匯率的不可信賴,造成了不可信賴的GDP。

因此由於今年日幣、英鎊、歐元及人民幣都對美元貶值,將造成日本、英國、歐元區國家及中國 2022年的GDP 都和美國差距拉大。

【通貨膨脹與GDP】
美國2022年通貨膨脹8%以上,只有美國的GDP隨著通貨膨脹而直接上升8%以上,而其它國家的GDP都用本國貨幣計算,即使也因為各國的通貨膨脹而上升,然而最後要經過美元匯率的調整。

【GDP per capita】
人均國民所得 = GDP/全國總人口
由於許多國家承認雙重國籍、多重護照,造成全國總人口計算困難,戶口普查可以清點國內人口,查不清居住國外的僑民、多重護照及多重國籍,使得人均國民所得難以精確計算。
譬如,加拿大10%的人口長居國外,加拿大總人口因而難以計算。
歐盟窮國如希臘、馬爾他、賽普勒斯販賣護照賺錢,有了他們的護照就可以自由進出所有歐盟國家,如同廉價販賣歐盟護照,中國人、俄國人趨之若鶩。
中南美洲窮國也販賣護照賺錢,廿多年前寡民小國貝里斯(Belize)護照賣$2000美元一本,台灣持照人口一度達到該國人口的30%。
中國雖然承認單一國籍,但是無法偵測有外國護照的人。

【GDP & GNP】
GNP = GDP – 外國人在國內的總生產 + 本國人在外國的總生產
GNP/GDP 的比率
Japan 102.54
US 101.30
China 100.44
Russia 96.21
Canada 98.26
India 98.97
Australia 96.72

嚴格的說,GNP才是一個國家擁有的真正生產總值。日本102.54表示日本人的實質國家總生產大過日本的GDP。美國、中國都是GNP大於GDP的國家。而俄羅斯、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的GDP有許多是外國人的生產,帶點虛胖的。

但是由於前述多重護照及多重國籍的混亂狀況,使得「外國人在國內的總生產」或「本國人在外國的總生產」都不容易精確計算。

【大陸小農制度不計入GDP】
有商業交易才有統計資料,計入GDP。中國有許多小農戶,食物自给自足,無買賣紀錄,鄉民自己蓋的房屋也無買賣紀錄,都不計入GDP。相對於歐美國家商業化農業,農民生產的主糧、肉類及蛋奶,都是為了商業交易,農舍、機械、工具都列入資產,全部計入GDP。這不利於開發中國家的農業生產值的計算。

【地下經濟的調整及納入GDP】
每個國家都有地下經濟,無照的攤販、非法的盜林及盜挖沙石、私下的服務交易、美國非法移民的廉價勞工,都屬於沒有商業紀錄的地下經濟。

台灣國民所得統計,主要參照各機關調查或公務登記已有的資料,估算規避稅負及違法之地下經濟活動;譬如有照攤販的經營概況,2018年調查結果全省有31萬家有照攤販,從業人數48萬人,全年營業收入5,395億元,估計無照攤販是有照攤販的三倍,便可估算全省攤販業的總產值;譬如政府握有全省水泥的銷售耗用數量,可反推所需要的砂石供應數量,進而估算非法盜採之砂石規模。

【非法犯罪的經濟活動如何計算】
非法犯罪的經濟活動,如毒品與色情,屬於規模相當大的地下經濟,也算是服務業的產值。歐盟為了公平分攤各國上繳的歐盟經費,把所有毒品與色情等經濟活動的產值,都計入歐盟的GDP。而中國、美國、澳洲、韓國等出於道德原因,多不計入。

【工業產值與環境保護重複計算】
真正的工業產值應該減去環境污染的代價,這是工業生產的外溢傷害,但是大多數國家環境保護的意識、立法及執行都不夠完善,使工業產值包容了環境污染的代價。而許多國家政府的環境保護機構在做事後的環保投資及去污染工程,這樣的經濟活動又算是政府的費用支出,列入GDP,形成了工業生產及去污染的重複計算,GDP誇大不實的統計。

【GDP不能代表國民的生活水準】
GDP產值的配置嚴重影響國民生活水準的代表性,美國的強大陸海空軍預算,號稱是國防福利的產值;美國龐大的警察監獄司法預算,號稱是司法福利的產值;美國的華爾街巨大的金融產值,造就了極少數的金融富豪及高所得華爾街金融業者,這些產值都到不了普通百姓的身上。所以美國的GDP,服務業產值高達80%,但是國防軍事、警察監獄及金融服務與國民的生活水準無大關係。

【PPP購買力平價更能代表國民的生活水準】
因為各國的物價不同,同一美元的購買力不同,各國的 GDP 因為購買力不同,未能同等反應實際的國民生活水準,才有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的出現。例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創的漢堡(Big Mac)指數,將同樣麥當勞的漢堡在各國的售價進行比較。也有以$100美元在各國能買到多少同樣的一組生活用品的數量來比較。再用以上的比較指數來調整GDP,得到PPP,目的在抵消因為貨幣貶值及不合理匯率造成的影響。雖然PPP愈來愈流行,也只是比GDP更貼近國民生活水準,而不能真正的代表國民生活水準。

譬如2020年美國的 GDP 20.98萬億美元,調整後的 PPP 只有 19.8萬億美元。
2020年中國的 GDP 14.72萬億美元,調整後的 PPP 高達 23.8萬億美元,遠超過美國。
這就代表中國的 GDP 比較貼近實際的國民生活水準,而不像美國的 GDP 包含了許多無意義的國防軍事、警察監獄及金融服務的產值,遠離美國實際的國民生活水準。

2020年日本人均GDP $40,193美元,人均 PPP $44,585美元
2020年台灣人均GDP $28,383美元,人均 PPP $59,398美元
這明顯表示了日本的人均GDP 高出台灣1.4倍,但由於物價昂貴,日本的人均PPP只是台灣的75%,日本的國民生活水準反不若台灣舒適富裕。

【中國GDP特殊的經驗調整】
中國的GDP是由各省市地方政府上呈的GDP資料匯總而成,但國家統計局會抽查並核實地方政府上呈的GDP資料,糾正誤差及錯誤。年代久了會發現某些省市慣於略略灌水,某些省市慣於保守謹慎,於是國家統計局就根據經驗秘密列表,譬如上海市 -2%、吉林省 +1%…等等,以後匯總省市政府GDP資料時,就逕自調整。國家需要確實的GDP,才能據此決定未來國家經濟發展的策略,因此中國的國家統計局公佈的 GDP 非常仔細認真,力求精準。

【聯合國試圖建立國際標準】
聯合國屬下的國民帳戶體系(System National Accounts)(SNA) 希望建立一套國際公認的概念、定義、分類和會計規則,並能滿足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國家的需求,提供所有國家參考使用,並協助各國編製建立與國際標準一致的國家GDP。

【結論】
雖然GDP有不穩定的因素,並且衍生出不少議題。但是GDP仍然是世界上被參考、比較及採用最多的單一數據,這個數據是集國家的統計能力及資訊力量,努力匯總而來,值得尊重。同時我們也要瞭解,GDP不能準確反映國民的生活水準,更不能準確反映國家的經濟國力,所以當各國經濟學家都在估測中國的GDP即將超越美國的時候,我們要瞭解GDP年有波動,保持勿喜勿怖的基本原則。

拜登訪沙,「石油美元」何時崩塌? | 丁紹傑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貨幣的發行,都需要足夠的物資在後面支撐。比如之前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靠的是美國充足的黃金儲備,使美元與黃金掛鉤,支撐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隨著美國黃金儲備減少,這個貨幣體系就破產了,就是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與石油掛上鉤,就成了目前的「石油美元貨幣體系」,簡稱「石油美元」。

在「石油美元貨幣體系」下,美國財政部有直接印鈔票買石油的特權,其他任何國家都要用實實在在的商品或服務,從美國換取美元後,再用美金購買他們需要的石油。

由於美元鑄幣控制在美國一個國家,美國可以通過鑄幣來獲取任何物質,還可以通過美元貶值來收刮他國的貨幣財富。這種利用貨幣政策近似搶劫他國財富的行為,當然引起許多國家反彈,進而倡議他法並減持美元,但這些國家有的政權被顛覆了,有的經濟被制裁了,美國的航空母艦一會兒去這,一會兒那,這就是全球公認的美國霸權。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出口國,今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俄羅斯在歐美祭出經濟制裁下,盧布曾暴跌至139盧布兌換1美元,逼得俄羅斯的天然氣及石油出口改採盧布交易,結果歐美制裁無效盧布回穩,隔月卻迎來以下的外電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正與北京政府積極協商,把部分賣給中國的石油改以人民幣計價。」

7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外電報導有兩項任務,分別是說服沙國增產石油,特別是增加對歐洲供油量,以及對俄羅斯的出口原油設定價格上限,希望能壓低油價,美國官員稱有信心達成協議。沙國外長朱拜爾表示目前尚無協議,並稱:「石油是一種商品,不是政治武器,更不是坦克,不能用它瞄準某人開火。」

個人認為這次談判當然包括人民幣計價的事,沙國當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知道電動車將快速替代燃油車,更知道模組式微型核電廠(主機尺寸長10米,寬10米,高15米)將大量問市,屆時石油交易會大量縮減,由賣方市場改變為買方市場。

石油是一種商品,最大供應商是沙烏地阿拉伯,最大市場在中國。沙烏地阿拉伯最需要的是民生用品,而民生用品最大的供應國是中國。我合理的推測,今年底明年初,中沙石油交易將由美元改為人民幣,此時「石油美元」開始崩塌,美國霸權不再,國力一路往下。

美國亂印鈔票將如何? | Friedrich Wang

今年二月之後美國政府就不再公布量化寬鬆的數字。我們就現在知道的數字約略估算:去年10月川普寬鬆了1.7兆,拜登上台之後連續寬鬆了超過3兆,所以總共可能接近5兆。

各位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中國人自改革開放之後,10幾億人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目前的外匯存底是4.1兆,也就是中國人努力了40多年的成果美國只要用印鈔機,一瞬間就可以弄出來。而外匯存底2、3、4、5、6名,分別是日本、德國、台灣、俄羅斯、香港,外匯存底加起來大概也就4兆多。美國就是吃定了各國非用自己的貨幣不可,這個,自布列登森林體系崩潰之後,也就是金本位結束,40多年來都是如此。

所以美國這樣子印鈔票會不出問題嗎?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就不斷地量化寬鬆,有人做了估計到今天至少已超過12兆。一張美元$100鈔票的製作成本是0.3美元,美國政府就可以拿這一張鈔票到國際市場上去購買100美元的物資。若這不是搶劫,那什麼才是?

美元基本上已經不再是什麼世界流通的貨幣那麼簡單而已,它其實是美國在世界上掠奪的工具,用來維繫美國的霸權。不過這樣亂印下去,勢必會加速幾個主要經濟體不再使用美元作為貨物交易的計價和支付單位。原因很簡單,為什麼要一直被搶劫下去?就算手上抓了一大堆美元,隨時可能變得跟白紙差不多。

現在通膨越演越烈,聯準會出來跟大家說不會有事。我們就等著瞧吧,但願真的不會有事。大家動一動腦筋想想,該怎麼抗通脹。這恐怕是未來幾年關係到所有人生活的大問題。

美國為何能一再亂印鈔票? | 盛嘉麟

這個亂印鈔票導致通貨膨脹,再導致物價上漲的道理,路人皆知。但是美國卻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亂印鈔票,相安無事的原因有三:

1)美元是世界貨幣,向全球放水,一時不容易見到淹漫自己家。

2)過去人類生活物資缺乏,亂印鈔票錢多了大家增購生活物資,馬上搞成物價上漲。現在人類物資充裕,雖然錢多了大家不去增購生活物資,而是用來儲蓄投資或高檔消費(如旅遊渡假、買皮包),對生活物資沒有購買壓力,一般物價並不上漲。

3)事實上生活物資如米麵肉菜已經在漲價,但是美國新的物價指數(CPI)計算不包括食物及能源(汽油、柴油、電力、天然氣),所以我們感覺物價在漲,CPI卻說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百分比很低,忽悠百姓,同時減輕退休金、社會安全支出的調整百分比,減輕政府負擔。

將來的演變:

1)向全球放水,一時不容易見到淹漫自己家,但是全球性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仍然會來,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

2)股票、房價繼續上漲,將來也未必引爆,因為股票、房價是浮在亂印鈔票大量美元的鈔票大海上。

3)愈來愈多的國家知道必須擺脫美元,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遲早鬆動,其他務實的貨幣漸漸興起,美元在IMF一籃子貨幣的百分比愈來愈低,或者數位貨幣漸漸興起。

4)我們有生之年或許看到美國繼續亂印鈔票,作威作福,但是我們住在美國,是受益者,是加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