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帝國導致現代經濟大分流 | 郭譽申

出生於奧地利的史丹佛大學教授Walter Scheidel出版 [1],講述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被稱為大逃離(逃離帝國)和第一次大分流(歐洲與其他世界分流),歐洲不曾再出現統一的大帝國,而長期保持多中心的列國體系,最後因此產生工業革命,並開啟第二次大分流,即現代經濟的大分流。

書中也比較列國體系與統一帝國(多以中國為例)的差異,並主張統一帝國不太可能產生工業革命的大突破,因此回答了「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作者首先以一些歷史數據呈現歐洲的獨特性,歐洲不像其他地區,在歷史上少有大帝國而是長期的列國林立。他然後講述,羅馬從興起到據有大半個歐洲,再到滅亡的歷史,以及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直到近代,歐洲的歷史。結論是,羅馬帝國的興起有不少特殊的優勢和機緣,因此在歐洲再也無法複製而出現統一的帝國。

書中比較了歐洲和中國的差異,前者是國王、貴族、教會的分權體系,而後者是以官僚治國的中央集權體系。關於地理,歐洲有破碎曲折的海岸線、高聳阻隔的山脈,把歐洲分隔為多個發展區域,有助於形成列國體系;而中國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核心地區,後又以大運河聯通,成為一整個核心地區,而在核心地區内少有高山阻隔,因此適合統一帝國。

此外,歐洲僅有東歐鄰近歐亞大草原,而其他部份都被山脈阻隔遠離大草原,不像中國很鄰近歐亞大草原。早有研究論證,鄰近大草原的農業民族傾向於形成統一帝國,以對抗來自草原精於騎射的遊牧民族。


作者很偏愛多中心的列國體系,書中結語的最後一句話是「願大逃離長存。」多中心的歐洲列國體系最後產生了現代經濟的大分流,是歷史事實。然而列國體系卻未必優於統一帝國:

大逃離後,歐洲社會稍落後於中國近千年,到現代經濟的大分流才反轉。

如書中所述,「從1500年到1800年一共發生443場戰爭,平均每年發生1.5場。相較之下,從1350年到1800年,中國平均每年只發生0.2場戰爭。」戰爭是有助為科技的進步,然而是人類之福嗎?

現在的歐洲列國體系競爭不過美國帝國(參見《否認帝國的虛偽帝國》),因此組成歐盟。不是嗎?

中國在宋朝時達到文明發展的高峰,不幸南宋亡於野蠻的蒙古人,使中國文明受到重挫。假使南宋不亡於蒙古人,中國也有可能發生工業革命,及早進入現代經濟的轉型。(參見《為何工業革命沒始於中國?》)

[1] Walter Scheidel《大逃離:羅馬帝國滅亡如何開啟現代經濟大分流》衛城出版,2022。(Escape from Rome: The Failure of Empire and the Road to Prosperity, 2019)

歐洲與俄羅斯永不合的鴻溝 | 班一魯

11世纪基督教大分裂成希臘正教(東方正教)及羅馬公教。俄羅斯信奉東方正教,自認繼承羅馬帝國正統,其雙頭鷹國徽承自羅馬帝國;羅馬公教也自認是正統,尤其新教革命後,西歐近代文明隨之興起,更是瞧不起東方落後蠻夷之邦的俄羅斯。

其次,我們都知道來自北歐的維京人滅了羅馬帝國,德國劇作家華格納 (Richard Wagner)以歌劇<尼布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音樂將之神化,以標榜日耳曼民族之優越。維京人只有南下而無東擴,所以今天俄國以外的歐洲地區都有維京人的血統,俄羅斯則沒有。

1700年俄國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發動<北方大戰>擊敗了強權瑞典王國成為北歐霸主,簡言之,東方落後蠻夷之邦的俄羅斯征服了瑞典,非歐俄地區的共同祖先,北歐的維京人,這是非俄的歐洲人永遠無法解開的心結.

令中西歐瞧不起俄羅斯民族,另一深層原因是俄羅斯民族具有韃靼人的血液,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在1242年西征,建立了欽察汗國,史稱金帳汗國,統治俄羅斯達 250 年之久。俄羅斯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好處是擴張了俄羅斯的疆域,壞處是延誤了俄羅斯的近代化;排斥外來民族是人類的天性,正統的俄羅斯人也有些鄙視韃靼人蒙古人。

俄國劇作家鮑羅丁(Alexander Borodin)的歌劇<伊果王子>(Prince Igor),就是伊果王子(Igor)討伐韃靼人,戰敗被俘,韃靼公主卻愛上了大將 Igor , 這故事與威爾第(Verdi )的歌劇阿依達(Aida)有些重疊,請注意是韃靼公主愛上了大將 Igor,而阿依達則是被俘虜到埃及成為奴隸的衣索比亞公主阿依達,愛上了埃及軍隊統帥拉達梅斯。

自中西歐崛起後,俄羅斯的英主彼得大帝及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都極力崇拜西歐,模仿西歐;彼得大帝更因此從無到有建立起宏大的海港城市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號稱西歐飾窗( Window of the West)。但俄羅斯只能模仿而加入不到歐洲西方社會。

拿破崙(Napoleon)1812年征俄失敗,1814年俄國普魯士奥地利聯軍曾經攻佔巴黎。 二戰時希特勒(Hitler)納粹軍隊之主力,被蘇聯紅軍在東歐戰場痛殲,蘇聯紅軍在 1945年直搗德國柏林;千萬不要相信第三帝國(Third Reich)一書的說法,德國納粹是被英美聯軍打垮的,這是好萊塢(Hollywood)的大外宣,再加上二戰後共產主義蘇聯的強大,歐洲人對蘇聯的思維混合著恐懼、厭惡、鄙視。所以即使1991年蘇聯瓦解以後,歐洲及美國仍不放過俄羅斯,希望再一次把俄羅斯裂解為廿四個共和國(如美國煽動的1994年車臣共和國要求的獨立戰爭)。

普京大帝(Putin the Great) 曾三次要求加入北約被拒,這次俄烏戰爭可説是雙方歷史情結、意識形態衝突的大爆發,才會有令人不堪想像的8000項對俄制裁。

俄羅斯曾為中國的革命開路,蘇聯革命領袖列寧(Lenin)逝世,孫文題辭<列寧同志千古良師益友>,這個題辭真應了日後歷史之發展,毛澤東説<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斯列寧主義>,簡短而生動的描述。

回顧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中國處於極端貧弱,列強爭相弱肉強食之慘狀,愛國之士盡其所能尋求強國之道,眾說紛紜,蘇維埃社會主義革命成功,開啟了中國的救國之道,蘇聯曾為我國的典範之一。

蘇聯解體後,1991年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誤信美國經濟學家的建議,在俄羅斯實行休克療法,希望將俄羅斯經濟體制,由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瞬間轉型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因為誤信西方自由民主自由貿易那一套的休克療法,幾乎毀滅了俄羅斯。這給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上了一課,與其時不可一世的中國媚外公知劇烈鬥爭後,堅决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方有今日繁榮強大的中國,俄羅斯為我國的典範之二也。

俄烏之戰的戰法,西方種種殘暴的制裁,足為我國日後行中國統一大業之借鏡,俄羅斯為我國的典範之三也。

俄烏之戰可視為中華、俄羅斯、伊斯蘭三大文明大戰盎薩霸權,為了應付石油危機,拜登求爹爹拜奶奶的能源國家,沒有一個甩他,這就是暗助普京。阿拉伯世界被美國玩弄欺侮了 70 年,吸取她的石油奶汁,再以安全為由使其購買軍備,再以阿拉伯賺的錢,買美國國債。待美國本身有頁岩油後,隨即一腳踢開,阿拉伯世界真受夠了。今日普京做先鋒,吹響了挑戰美元霸權的號角,中國為主心骨,百年來受西方帝國主義欺凌壓榨的阿拉伯世界,怒火終於爆發出來,向惡霸盎猶共生體發出總攻。

西方世界這次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超越人性的底線,違反了多年來西方世界標榜的普世價值,虛偽面具的破產,大家都已目睹,毋用贅述,其實這也不用太驚訝,盎薩本身就是海盗出身,而猶太人就是盤剝重利,只是回復到原來面貌而已,不過要警惕的是盎猶之衰落並未如此嚴重,尚且囂張如此,若一旦真正衰落,必將更瘋狂。這次俄烏戰爭可謂開人類戰爭之新紀元,除了凍結俄羅斯海外資產,不惜違反了西方神聖財產不可侵犯權外,還對俄羅斯的文化、藝術、音樂等完全禁止,真是太出格了;這也是西方文化鄙視俄羅斯赤裸祼的表現。

二戰後的美國馬歇爾計畫及北約的設立,歐洲對蘇聯及俄羅斯之恐懼,必須依賴美國,巳是牢不可破的心態,懼怕一個被自己鄙視的敵人,這正是歐洲難言之痛;其心態正如今天美國歐洲如此懼怕被鄙視二百年,如今驀然崛起的中國,處處抹黑打壓制裁,達到歇斯底里的程度。

從古代奴隸到現代綠卡 | Friedrich Wang

很多人都受到電視影片的影響,以為希臘到羅馬帝國時期的所謂奴隸,完全就是受苦受難,被壓榨,甚至於虐待的一個階層。其實這個想法並不準確,因為奴隸分成很多種,在古代西方社會中所負的責任以及做的工作不盡相同,當然待遇差別也很大。

比如說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角鬥士,這當然就是一種,所負責的是血腥的打鬥表演,從事高危險性的工作。但是大多數的時候,所謂的奴隸所做的工作跟一般羅馬的平民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士農工商等等各種行業都有這些人與平民肩並肩一起從事相同的工作,而且在經濟上面所領的待遇也差不多。甚至在法律上不能任意傷害奴隸,主人也一樣;如果殺害了奴隸,一樣要受法律制裁並且賠償主人。

其實很多奴隸都是知識分子,或者專業人員。大家可以想像羅馬共和國後期消滅了地中海東部幾個希臘化國家,包括埃及的托勒密王國在內。這些戰爭的勝利讓羅馬帝國俘虜了大量的希臘人當作奴隸。而這些希臘人在羅馬帝國從事什麼行業呢?答案是學校的老師、各城市的工程師、帝國政府的翻譯….,簡單說希臘人在當時的羅馬社會是知識分子,擔任的都是腦力工作居多。另外,共和國末期的元老院終身議員加圖,他寫了一本重要的著作「農業志」,是我們今天研究西元前1世紀後期羅馬帝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史料,主要是談到如何經營商業化的農場,而其中就提到這些被他買來到農場工作的希臘人,大多熟悉各種農業知識而且具備專業技能,也是經營農場的重要成本支出。

奴隸與羅馬帝國的公民的差別是在於公民資格。簡單說,羅馬的公民有各種的政治權力,包括擔任帝國的公職,競選各省或者各城市的議員,當然也可以投票,而且理論上也有資格直接向地方甚至中央政府投訴意見或者公開批評以及發表各種主張。是作為一個帝國公民該有的基本公民權力以及尊嚴。

那奴隸呢?奴隸沒有上述的公民權,也就是說只能接受所有目前的制度,沒有任何參與或者改變的權力。剛剛說過他們可以有自己的財產,同樣要繳稅與公民的稅率也一樣,也可以娶妻生子或者結婚嫁人,有自己正常的家庭。奴隸確實可以自由買賣,但是擁有專業技能或者擔任比較高階工作的奴隸價格是很貴的,一般人買不起,因此往往一輩子就跟一個主人很少買賣。但是,出賣勞力的當然就不是這樣。

談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希臘羅馬時期的奴隸制跟現在美國的一個制度很像?是的,就是綠卡。…..你有財產,要繳稅,可以有家庭,但是沒有公民權力。你不能投票,不能參與帝國的政治,言論自由常常也受限。簡單說就法律來講,你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你的存在只在於你的經濟上的貢獻,並不是因為你是這個國家理論上的主人之一。

很多人拿了綠卡生活在美國,還歡歡喜喜回過頭來向自己的同胞炫耀。我常常會覺得有點可笑,因為你不過就是西方古代奴隸的一個變種。古代羅馬帝國的奴隸可以變成公民通常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是與公民結婚,主要是女生嫁給公民。第二個是有人出錢或者你自己存錢,向帝國買到公民權力。第三個是你去當兵,為帝國賣命打仗,幾年之後如果不死,你就可以變成一個公民了。這也不是跟今天美國要從綠卡升格為公民幾乎一樣?

好好當一個中華兒女吧,不論你生活在台灣或者大陸,做自己最好。這一次的全球性傳染病等於把歐美的面皮給撕破。生了病連病床、呼吸器都沒有,甚至於只能在床上等死,你真的覺得這是一個美好的天堂嗎?

任何的事情其實都有它的歷史脈絡,不會是偶然出現的。我們如果能夠掌握這樣的脈絡,就可以把我們現今人類社會許多難以解釋的事情的密碼一一破解。而且當有天你看穿了,就會覺得既可悲又可笑。